《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57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docx

《环境化学》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环境效应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物理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CdB.HgC.PbD.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CdB.HgC.PbD.As

4.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光化学烟雾 B.臭氧层破坏C.酸雨D.温室效应

5.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定为“世界水日”,提醒人们注意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4.22   B.3.28   C.3.22   D.6.22

三、填空题

1.世界环境日为,国际保护O3层日为。

2.环境化学主要包括、、。

3.世界上曾发生过的八大公害事件是、、、、

、、、。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6.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7.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和。

8.环境效应按污染物引起的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和。

9.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

10.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四、问答题

1.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环境化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各是什么?

3.简述环境化学的特点。

4.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热岛环流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二次污染物

二、填空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和。

4.导致降水酸性的主要物质是,其次是,还有有机酸等其他酸类。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

6.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和有关。

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

8.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和。

9.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有、、、。

10.气团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和两个因素有关。

11.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

燃料燃烧、、和。

12.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和。

13.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4.大气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有、、和。

它们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一次污染物。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燃煤而排放出来的、以及引起的。

16.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3种。

17.近海地区的降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和;而在远离海洋的森林草原地区,降水中含、、和有机成分;在工业区和城市,降水中则含、

和较多。

18.Whitby等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和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三种不同的粒度膜,即

、和。

19.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20.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

21.为了防止酸雨的危害,关键是要控制和等致酸物质的排放。

22.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和有关。

2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和的影响。

24.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三、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A、风B、湍流C、天气形势D、地理地势

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的光离解。

A、O3B、H2COCH2O2DHNO2

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A、ROB、R自由基C、H2OD、HO2

4、酸雨是指pH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6.0B、<7.0C、<5.6D、<5.0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O3B、NO2C、碳氢化合物D、SO2

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寒冷的夜间B、多云的冬季C、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7、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有。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氯烃 D、一氧化二氮

8、硫酸型烟雾污染多发生于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u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0.05B、0.1C、1D、2

10、保护地球生命屏障的臭氧层位于大气圈的中。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11、大气颗粒物中粒径um的颗粒,称为飘尘。

A、>10B、<5C、>15D、<10

12、下列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

A、COB、SO2C、NO2 D、SO3

13、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

A、早晨    B、傍晚   C、中午或稍后     D、夜间

14、洛杉矶烟雾属于。

A.氧化型烟雾B.还原型烟雾 C.煤炭型烟雾D.硫酸型烟雾

15、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Γ),对于逆温气层的大气垂直递减率。

A.Γ>0B.Γ=0C.Γ<0D.Γ≠0

16、大气中HO2·的主要来源是。

A、HCHOB、O3C、CH3ONO2D、H2O2

四、问答题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形成、影响因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3、试述温室气体造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防治措施。

4、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5、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亨利定律水体富营养化分配定律辛醇-水分配系数吸附等温线分配系数

生长代谢赤潮共代谢水解速率直接光解间接光解生物浓缩因子

二、填空

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2+[OH-]-。

2、水中污染物大体可分为8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水循环过程通常由、、、4个环节组成。

4、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等。

5、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因而表层水呈环境。

6、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一般天然水体的决定电位是,而有机污染物积累的厌氧体系中决定电位是。

8、腐殖质与环境有机物之间的作用主要涉及、、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和等。

9、水体呈富营养状态时,水面藻类增殖,成片成团地覆盖水体表面。

这种现象发生在湖面上称为,而发生在海湾或河口区域则称为。

10、海水以和离子为主。

11、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是,,,,,,,。

12、天然水体中最重要的无机配位体是和,其次是和等。

13、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和三种。

14、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着二种主要机理:

和。

15、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表示,反映了化合物在相和相之间的迁移能力,它与化合物的、和密切相关。

16、水体中典型的自养生物是,自养生物的C、N、P源分别是、、。

17、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是有机化合物本身的和微生物的,此外,、

、反应体系的等也能影响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速率。

18、水中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主要是通过、、、、

等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19、通常使用N/P值的大小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

当N/P值时,属贫营养湖泊状况。

当N/P值时,属富营养状况。

20、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之间。

21、水环境中促成颗粒相互碰撞产生絮凝有三种不同机理。

即、

和。

22、DLVO理论适用于的电解质溶液中,而且假设颗粒是、的理想状态。

三、选择题

1、在通常的水体pH范围内(pH=5~9)是主要的稳定形态。

A、Fe(OH)2,Fe2+B、Fe(OH)3,Fe2+C、Fe(OH)2,Fe3+D、Fe(OH)3,Fe3+

2、水的氧化还原限度pe为。

A、-pHB、20.75-pHC、(1/0.059)ED、pH-20.75

3、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时,鱼类会死亡。

A、>8.0mg/LB、<4.0mg/LC、>0D、>4.0mg/L

4、水解速率与pH有关。

水解速率常数在低pH范围内,占优势。

A、kNB、kB[OH-]C、kA[H+]D、kh

5、某一水体的BOD20为100ppm,其BOD5约为____ppm。

A、40B、50C、35D、70

6、游离氰对鱼的中毒限量为mg/L

A、0.02B、0.03C、0.05D、0.1

7、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原因是由磷、氮的化合物过多排放,____等微量元素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而引起水体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A、Fe、MnB、Ca、MgC、Hg、PbD、Cu、Zn

8、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_。

A、Hg(CH3)2B、HgOC、HgD、Hg2Cl2

9、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

A、溶解氧含量B、颗粒物粒度C、温度D、pH

10、进入水体有机物很多,水体中溶解氧将迅速下降,可能发生缺氧降解,主要产物为

等,将会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A、NH3B、H2OC、H2SD、CH4

11、有机物通过可能改变原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毒性、挥发性、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

A、水解反应B、挥发作用C、生物降解作用D、分配作用

12、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是。

A、吸附作用B、分配作用C、挥发作用D、光解作用

四、问答题

1、有机物可通过哪些主要方式在水环境中发生迁移转化?

2、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0.4~0.5mg/L,而在下游500米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μg/L,请解释其原因。

3、简述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环境危害。

4、某水体的pH=8.00,碱度为1.00×10-3mol/L,该水体中[HCO3-],[CO32-],[OH-],[H+]等物质的浓度。

5、若一个天然水的pH为7.0,碱度为1.4×10-3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到6.0?

6、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8.4,T=25º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a=0,Kb=4.9×10-7L/(d·mol),Kh=1.6d-1,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污染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农药残留期土壤的自净作用土壤盐基饱和度

二、填空

1、土壤的形成受和人为的耕种等的影响,经过不同的,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和剖面形态特征,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2、五大成土因素是、、、和。

3、土壤的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对变化的抵抗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

4、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包括和,两者占土壤总量的。

5、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转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价态、存在形式,,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时期,及有关。

6、元素的联合作用分为、、、和等作用。

7、耐性植物具有根系吸收重金属的机制。

8、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金属结合蛋白的作用。

9、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通过和两个过程。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包括和两大类型。

10、农药在土壤中的残存能力常用和表示。

11、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的长短,主要决定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此外,残留期还与、、、、土壤微生物群落、耕作制度、作物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

1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13、土壤可交换性阳离子包括和两类离子。

14、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和以及农药本身的性质。

15、农药在土壤胶体上的吸附机理包括、、、有机物之间的疏水结合和氢键结合、配位交换等。

16、非离子型有机物在干土壤中表现为和的特征,且表面吸附作用比分配作用大得多。

17、土壤中存在着由和组成的生物群体。

18、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具有、、、和的特点。

19、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三、选择题

1、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较易被植物吸收的是。

A、Cd、AsB、Cu、ZnC、Se、MnD、Pb、Ni

2、在土壤和作物中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或人体内累积并引起慢性中毒的重金属是。

A、Ni、AsB、Pb、CrC、Hg、CdD、Cu、Zn

3、下列胶体物质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

A.高岭石B.蒙脱石C.伊利石D.腐殖质

4、土壤对植物的酸害实际是。

A、H+的危害B、Al3+的危害C、NH4+的危害D、Na+的危害

5、在土壤中,下列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Ca2+B、Na+C、Fe3+D、H+

6、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其生理活性和毒性最大的是。

A、水溶态B、交换态C、结合态D、残留态

7、C1-对金属的络合力顺序是。

A、Cd2+>Hg2+>Zn2+>Pb2+B、Hg2+>Cd2+>Zn2+>Pb2+

C、Hg2+>Cd2+>Pb2+>Zn2+D、Hg2+>Zn2+>Cd2+>Pb2+

8、在土壤中残留期最长的农药是。

A、有机氯农药B、有机磷农药C、均三氮杂苯类农药D、苯氧乙酸类农药

9、土壤中如下四种重金属形态,的迁移性最强。

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B.水溶态C.碳酸盐结合态D.有机物结合态

10、以下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盐度升高B、pH降低

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11、进入人体,在骨骼中沉积的是。

A、PbB、CrC、CdD、Hg

四、问答题

1、土壤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2、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体内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3、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

4、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一、名词解释

被动扩散主动转运肠肝循环血脑屏障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生物转化生物氧化米氏方程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阈剂量半数有效剂量毒物

二、填空

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根据机制分为、、、、五类。

2、被动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浓度侧向浓度侧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

3、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和。

4、苯并芘(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离子,与DNA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

5、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6、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三种:

、和

7、氮的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和。

8、环境和生物体中的“三致”毒物是、和。

9、急性毒作用以或来表示。

慢性毒作用以或来表示。

10、生物浓缩系数大小主要受、和3方面因素的影响。

11、有机物质在辛醇-水两相分配系数的对数(lgk0w)与其在水生生物体中浓缩系数的对数(1gBCF)之间呈关系。

12、辅酶A在酶促反应中起着的功能。

13、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

辅酶甲基钴氨素把传递给Hg2+形成,本身变为,后者再经辅酶还原失水变为五个氮配位的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将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并从其一价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之络合,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的甲基化继续进行。

三、多项选择

1、甲烷发酵是指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

A、乙酸B、甲酸C、氢气D、二氧化碳

2、下列烃类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环己烷B、苯C、己烷D、己烯

3、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苯酚B、二氯甲苯C、苯胺D、苯甲酸

4、LD50表示的是。

A、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

5、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A、协同作用B、相加作用C、独立作用D、拮抗作用

6、属于致癌物的是。

A、苯并[a]芘B、苯C、石棉D、砷化物

7、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A、As2O3B、CH3AsO(OH)2C、(CH3)3AsOD、(CH3)3As+CH2COO-

四、填图题

1、在通常天然水中微生物降解丙氨酸的过程如下,在其括号内填写有关的化学式和生物转化途径名称,并说明这一转化过程将对水质带来什么影响。

2、在水体底泥中有下图所示反应发生,填写图中和有关光分解反应中所缺的化学式或辅酶简式。

图中的转化对汞的毒性有何影响。

五、简答题

1、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

2、某溶有分子量192的有机毒物的悬浮物的水体中,粗颗粒60﹪,有机碳8﹪,其余细颗粒有机碳5﹪,求Kow、Koc、Kp。

(已知:

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0.12mg/L)(6分)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剂

二、填空

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和。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和。

3、无机砷可以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

和。

6、水中PCBs浓度为时,便会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浓度为时,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少。

7、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和。

三、多项选择

1、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A、联苯B、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

2、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

3、氟利昂主要来源于。

A、制冷剂B、飞机推动剂C、塑料发泡剂D、火山爆发

四、简答题

1.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

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

2.为什么Hg2+能在人体内长期滞留?

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

3.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4.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5.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6.试述PCDD是一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