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52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 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docx

高考地理专题11交通运输线的建设

考向一 交通运输线的建设

1.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

(1)自然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运行安全,速度较快,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

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一是少占耕地,二是避免线路交叉,保证运行安全

山地

①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②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路;③随着技术提高,提高线路直达性和运行安全,采取挖隧道和以桥带路。

但增加了工程量、投资成本和技术难度;④山区地势起伏大,弯道多,故速度慢

水文

尽量避开河流、湖泊、沼泽、海湾,减少桥梁建设,减少工程量、投资和技术难度

地质

山区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易发路段

气候

考虑沿途暴雨、暴雪、大风等不利条件。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要预防高温、中暑、晒伤、毒虫叮咬、野生动物的袭击等;亚欧大陆桥温带大陆性气候路段,要预防干旱、缺水、风沙,夏季高温、中暑、晒伤、冬季低温、冻害;青藏铁路要预防高寒、缺氧、冻土、暴风雪等;沿海铁路要预防海风、海浪、台风、风暴潮等

生态

环境

减少沿线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的减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目的是为藏羚羊提供自由通道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定性比较

运输

方式

特点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

铁路

较快

投资大、占地广

公路

较慢

短途运输成本低

航空

投资大

管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投资大

考向二 港口建设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区位因素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

经济

技术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越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置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在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

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1.港口建设条件的分析思路

(1)选择地址——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①地理位置:

河流入海口处,或沿海中间位置;或处在国际航道的枢纽位置。

②水域条件:

要求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不淤不冻(泥沙、最冷月气温)、背风避浪(风浪小)(海湾与风向的关系)。

 

③陆域条件:

要求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施工建设:

主要包括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要考虑施工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对施工及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造成对施工技术、施工周期,建设材料的要求提高,增加投资成本。

 

(3)发展快慢——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①经济腹地(决定因素)。

取决于相连接的河流流域及交通线;②城市依托(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③水陆交通的枢纽,便于客货物的集聚、中转;④附近港口数量;⑤造船技术的发展。

(4)港口地位的变化——要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5)港口职能——如秦皇岛为煤炭输出港。

①货物对交通的需求,包括运输量或出口量以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②港口的优势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与港口相连的交通运输方式。

2.航空港建设条件分析

(1)选址条件:

①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地势较高的地方;

②低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

③风速较小;

④地质条件好;

⑤距城市较远的地方(地价低,飞机场占地广,减少投资成本;噪声污染大)。

(2)兴衰变化:

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技术(油箱大,飞行距离远)。

考向三 交通运输建设中各种措施的应用

1.交通运输建设中高架桥的作用

(1)平原地区“以桥代路”的目的:

一是少占耕地,二是避免线路交叉,保证运行安全。

(2)山区修建高架桥的目的:

提高线路直达性和运行安全性。

(3)生态环境脆弱区修建高架桥的目的:

为野生动物提供自由通道,保护生态环境。

2.包兰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防止铁路或农田被风沙侵袭和掩埋;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成活。

3.高铁沿线的高立式挡风墙

阻挡沿线风沙侵袭,保证运行安全。

4.交通运输建设中修建隧道的作用

缩短运输距离,保证运输的直达性,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燃料和时间。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的分析思路

从沿线自然条件的变迁、运输量、运输距离、技术进步以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思考。

2.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注意:

结合试题具体新情景材料看看该交通运输方式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这是答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①经济意义:

●运输能力提升:

合理布局了交通运输网,缓解了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般必答):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质输出(如保证××资源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发挥铁路(或公路、港口等)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信息交流加强:

扩大了当地或沿线经济腹地,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带动产业升级:

带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和等级提高,促进沿线城市化水平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

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②政治意义: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速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战略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