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44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 18页.docx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word范文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说明文分总结构的课文

篇一:

说明文常识

《细菌的启示》

备课人:

李玲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复习旧知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细菌的有关知识和有害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

3、把握本文的主题。

说明文常识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对象:

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3、特征:

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4、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下定义、作诠释、画

图表、摹状貌等

5、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6、说明语言:

准确、简明

7、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

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8、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分总总分总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说说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

特征一:

“生物界元老”列数字,作比较。

特征二:

“无所不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特征三:

“发挥重要作用”举例子。

特征四:

“不可毁灭性”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特征五:

“寄生”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2、课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第一部分:

认识细菌;

第二部分: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二

是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

一。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举例说明,作者列数字时有何特点?

(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

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2、本文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

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至少概括三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

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三、拓展提升

1、课文题目是“细菌的启示”,那么你从细菌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2、演讲结束语说:

“我愿意以危机时刻讨论无用之学的执著和从容,达到与同学们在精神

和意志上的相互砥砺。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四、小结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

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

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篇二: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

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从中考高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与技巧

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

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解题方法:

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⑵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⑶注意语言标志。

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

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

?

其次?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不仅如此?

?

”“此外”等。

另外还可以看标点。

⑷注意找出中心句。

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

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

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考题回放

一、“把握文章思路”类

<一>直接分析、梳理思路型。

开门见山,直击考点(共3题):

1、08湖北卷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08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06重庆卷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二>内容、思路结合分析型。

归纳内容要先理清整体思路(共6题选三):

4、08安徽卷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请简要说明。

5、07江西卷16.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

请加以归纳。

6、06广东卷15.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

<三>作用、好处分析型。

从文章表达效果的角度去分析(共10题选三):

7、08全国卷Ⅰ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07湖北卷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9、06江苏卷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

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意图、目的分析型。

以“为什么”设问,从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的角度去分析(共7题选三):

10、08全国卷Ⅱ16.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11、07安徽卷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12、06江西卷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五>理由解说、阐释型。

先亮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共2题):

13、07重庆卷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

请作简要分析。

14、06辽宁卷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

请赏析。

<六>写作手法分析型。

从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间接把握思路(共3题):

15、08辽宁卷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

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16、08山东卷文学类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17、08福建卷13.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七>客观判断正误型。

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从把握思路、分析结构的角度综合设题(加着重号的内容体现了对本考点的考查)(共2题)

17、08上海卷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18、08江苏卷论述类文本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

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

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结构”类

<一>直接分析结构型。

开门见山,直击考点(共3题):

1、08江西卷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2、07四川卷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

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3、07重庆卷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结构、内容结合分析型。

分析结构从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入手(共1题):

4、06北京卷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

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

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关键词、句作用分析型。

牵一发而动全身(共6题选三):

5、08山东卷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07江西卷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7、06上海卷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请加以评析。

<四>段落划分、段意概括型.(共4题选三)

8、08湖南卷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

(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9、07安徽卷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10、06全国卷Ⅱ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14、<五>文本特征分析型。

(共2题)

11、07山东卷实用文本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12、07山东卷实用文本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六>综合赏析型。

(共2题)

13、07年湖南卷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14、06年湖南卷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6分)⑴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应试技巧】

<一>了解一些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原理的基本常识十分必要。

庖丁解牛,首先要知道牛长的什么样子。

无论是四大实用类文章,还是四大文学作品,作者写作的目的,都是要告诉读者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作者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然后再将思路体现在行文中,体现在结构上。

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个段落、一个层次;小到一种修辞、一种表达方式,大到一种写作方法,艺术手法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

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具体到本考点,思路往往体现为一种写作顺序,或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或空间(方向:

东西南北中;位置:

前后左右内外),或逻辑(并列、递进、归纳、演绎);而结构有并且只有两种:

并列(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变体,其中“分”是文章主体,横向展开阐述,有人称其为“切西瓜法”)、递进(纵向拓展,层层深入)。

这是由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决定的:

不是横向展开,就是纵向深入,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二>整体把握、读懂文本是关键

许多考生在考场上(其实这习惯是平时养成的)面对阅读题时,常常这样认为:

文章读不懂没关系,只要把题答对就行。

于是将文章仓仓促促浏览一遍,甚至不屑一读,而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解题过程中。

殊不知文章读不懂,想高质量答对题是根本不可能的!

正确的思路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舍得花时间、下功夫把文章读懂,答题时才能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读文章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主旨和手法,这很关键。

整体把握正确,则方向对头,快速高效,正确解题不成问题;整体把握失误,方向错了,则南辕北辙。

耗时费力,徒劳无益。

<三>洞悉命题规律,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是前提

思路和结构,属于文章的外在形式。

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从上文的“真题回放”可以看出,直接考查考点的考题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将结构和内容或思路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或分析结构需从概括内容入手,或把握思路需从分析内容和写法着眼,侧重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命题形式、考查重点自然不同。

这就需要考生审时度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大量高考真题的比较,真正掌握某种题型的特征,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审淸题意,扣题作答。

<四>理清思路,选好角度,找到正确、快速解题的突破口。

“真题回放”中有不少题目是通过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来设题的。

其特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答题时,考生就要选好突破口,抓住关键要素,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势如破竹。

比如,一篇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可在开头,可在中间,也可在结尾。

在开头的总领下文,这往往成为快速把握文章思路和结构的总纲。

像08年四川卷的科技文《煤是怎样变成油的》即此类。

再如,过渡句常常出现在文章内容发生转折的地方,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位置在文章中间,由此连接起来的两个部分,常出现内容上的话题转换,手法上的正反对比、结构上的层层深入等,据此也可快速作答。

又如06上海卷12题,要求评析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显而易见,文章开篇的作用,常常是统领全篇,引出下文;而结尾则常常是照应前文,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五>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是行之有效的得分秘籍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

不同文体,结构不同。

如新闻结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

一是中心句。

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

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

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

一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

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领起(总领)下文,或收束(总结)上文。

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

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

一是标志性词语。

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

?

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

一是解说性词语。

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

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入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

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线索,或隐含了写作顺序。

是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

③抓中心话题。

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

为了表达得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

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

这些标志词有:

(一)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我们更快的理清结构和思路。

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递进的“而且”“甚至”,表转折的“然而”“但是”“不过”“其实”“与其相反”等。

(二)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此外”“同时”等。

(三)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是分总关系。

此外,还有表范围的词、表解释的词、过渡词等。

三、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

论述类文章常运用到下列各类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

如:

起统属作用的领起句、总起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启承作用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句子,各段的中心句等。

如08年海南宁夏卷第一大题每段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交代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

1、文首: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

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

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篇三:

作文教案-结构

一、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

后来借用到写作学中,用以表现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

因此,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材料,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只能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而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

“结构”是文章表达,即表现形式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文章一般都可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这就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形式。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通过作者的构思,在文章中有层次的反映。

因此,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再现,它体现了作者由认识事物、掌握其规律性,一直到构思成文的全过程。

一篇文章结构的严谨,是和作者思维的严密性、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分不开的。

二、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离不开表现主题这个宗旨。

安排结构的过程即是使材料和主题统一的过程,因此,层次的确定、段落的划分,材料的详略,叙述的先后,以至于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等等,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进行安排。

(二)结构要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都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所以在安排结构时应该努力反映事物的规律性。

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越深入,越透彻,反映出来的结构也就越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刘勰曾提出“总文理”和“总纲领”,就是要求作者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表现文章的主题。

抓住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纲领,然后才能“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文心雕龙·附会》)可见,文章的内容尽管复杂多样,而在布局谋篇时,都必须紧密围绕主题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先后秩序以及相互联系。

同时,结构安排的各个环节,也必须紧扣主题,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这是安排结构的首要原则。

议论文开展论述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是纲举目张,层次井然,这些特点都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和相互联系为依据的。

而记叙文一般都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安排结构。

有些记叙文虽然运用“倒叙”、“插叙”手法,使顺序发生变化,但也只是局部的变化,从整体上看,依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的文种特点

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在结构上就应通过论据对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

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进行。

因此,在叙述时,就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为顺序来安排结构。

说明文主要是说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的,其结构就要根据事物、事理的情况进行安排,说明功能和用途的文章,要分清主次。

于总体报告一类的应用文,其结构多表现为“概况、做法、经验”等几个组成部分,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

(四)结构要巧妙新颖,富于变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结构式样也应是多

姿多彩,富于变化的。

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

文章的结构就应该表现出每篇文章独特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把文章的结构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程式”是错误的。

文章的结构总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

内容一变,结构即变,从来都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

古人说文章“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即死框框是没有的,通常的格式还是可寻的,只要作者孜孜以求,初可模仿学步,继则勇敢走自己的路,力求创造,力求出新,就能写出好文章。

文章结构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严谨,指的是结构的周严缜密,无懈可击。

思想是严密的,没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情形;组织是严密的,没有颠三倒四、破绽百出的毛病。

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因果联系反映得准确清楚。

自然,指的是结构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

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强附会的拼凑,象苏轼说的那样“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不止”。

全篇格局浑然天成。

完整,指的是匀称饱满,首尾圆合。

它没有缺头少尾、主干不全的情况,也没有七零八落、残缺不全的弊端。

全篇文气连贯一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指的是结构的形式和谐,通篇一贯。

它浑然一体,决无前后割裂之感;格调一致,并无上下乖异之病。

文章各部分均衡匀称。

三、开头和结尾

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组环节(六个方面),即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显示了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

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

结尾,又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