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671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docx

浙江省各市中考古诗词和古诗文合集

古诗文阅读(20分)(舟山市)

(一)江上(5分)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

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

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分)

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的美景.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示例:

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情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的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州)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二)与王介甫第一书(15分)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

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

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其重之如此。

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

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

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

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

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

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

欧云:

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

即王安石。

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

②区区:

自称的谦词。

③潜:

藏。

④开廓:

开阔,扩大。

⑤相(xiàng)度示及:

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分)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向西行进

(2)恨不与足

下共讲评之遗憾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稍微

(4)余俟到京作书去等待,等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

耻也。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再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2分)

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任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加以

推断。

(3分)

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古诗文阅读(13分)(衢州市)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

之谁短长?

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

请具体分析。

(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示例l:

《金陵酒肆留别》更好。

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

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

《渡荆门送别》更好。

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

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

《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

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

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

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

因问其故,曰:

“某与邻,俱贾食者也。

某以槐故,利兼于邻。

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

‘槐于去,鴞不息。

’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

“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

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

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

鸟名,俗称猫头鹰。

②謇谔:

正直敢言。

③訏谟:

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莫不凜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B)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

,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

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

(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

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4分)

示例:

“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毀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

“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

“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

“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2分)

篇目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鸮鸣》

槐树被毁

①叙亊②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古诗文阅读(温州市)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盛开的梅花从山脚下一直生长到小溪畔,看那样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长到小溪一侧似的.“过”字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富有情味。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盛开的梅花从山脚下一直生长到小溪畔,看那样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长到小溪一侧似的.从近处来说我偏爱淙淙的清溪,从远处说我最爱那清幽的梅花.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

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

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

山坡,斜坡.⑤黑牡丹:

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方欲遣人求之  正、刚刚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给予、赠送     

③昨日一牛病几死 几乎 ④用其言而效 见效、奏效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陶诗对他宛如一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深,又读的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

“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

 

古诗文阅读(宁波市)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

“臣闻‘性相近,习相远’。

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

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

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

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

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②子姓:

子孙,子孙辈。

③僚友:

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

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17.劝谏有多种方式。

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4分)

王曰:

“善。

”乃下令……大悦,即诏……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

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  齐威王说:

“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伏伽说:

“我听说人的天性相近,但后天养成的习惯却相差很远.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有选择择的任用.只要不讲仁义的无赖,以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戏狗玩马、沉迷声色歌舞之人,知可以用来愉悦耳目,跑跑腿,打打杂,至于让他们来补充官缺,是决不行的.我历观前代,子孙不孝,兄弟离间,没有一个不是身边的作乱的.愿陛下妙选贤才,作为皇太子的僚友.高祖很高兴,立即下诏说“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我唯独道德修养不够,不能让自己的性格符合天意,于是做事常深思尽全力,经常希望得到众人的辅佐,以改正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朝中的大臣们,很少有直言进谏的.万年县法曹孙伏伽,真诚慷慨直言,语言发自内心情意恳切,指出我的得失,一点都不回避.提拔孙伏伽为治书侍御史并赏赐帛三百匹.”

(四)(5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

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弯曲)、高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轻柔之风(飞蝶鸣鸠)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3分)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示例:

《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古诗文阅读(17分)(丽水市)

(一)(4分)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

“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二)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距至也。

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

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

土气和,亡札厉。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

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

过则醉,经旬乃醒。

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

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

盛水的陶器。

②瀵(fèn):

泉水。

③醪醴(láolǐ):

美酒,④埒(liè):

山上水道。

⑤札厉:

瘟疫。

⑥侪(chái):

共同,一起。

⑦孳(zī)阜:

繁衍盛多。

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通“涂”,道路。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气味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沿着,顺着。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分)

“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古诗文阅读(15分)(金华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聪颖异常儿。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

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

游元都,公卿交誉之。

或劝之仕,不应。

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

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

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

“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

这里指征召。

下同。

②糜饷:

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③顺生:

人名。

④明招:

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

⑤赘疣:

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或劝之仕( 有人,有的)②既归(已经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正 )④鲜习兵( 少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7.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B)  (2分)

A.于B.以C.而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2分)

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

善作文。

 

阅读《陶渊明:

四海和丘山》,完成9-17题。

(39分)(绍兴市)

陶渊明:

四海与丘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

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

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

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

“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

”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

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

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

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

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

他写诗明志: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

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

“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②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责,不私事上官。

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

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

檀道济劝他:

“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他答: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

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

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

《晋书‘陶潜传》记载: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

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