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讲义30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docx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讲义30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讲义30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讲义30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
初中数学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
学习目标
一、考点突破
1.综合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点,理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掌握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掌握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精讲
1.什么是“动点型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
2.“动点型问题”的基本类型。
①特殊四边形为背景;
②点动带线动得出动三角形;
③探究动三角形的问题(相似、等腰三角形、面积);
④求直线、抛物线的解析式;
⑤探究存在性问题。
3.“动点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动点型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动中求静”,找到并运用不变的数、不变的量、不变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及综合应用代数、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要点诠释】
根据题意灵活运用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判定、定理知识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通过二次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象判定“动点型问题”涉及的线与线关系、特殊三角形、四边形及相应的周长、面积,还有存在、最值等问题。
典例精讲
例题1(工业园区二模)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EF与△ABC重合在一起,△ABC不动,△DEF运动,并满足:
点E在边BC上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
当线段AM最短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思路分析:
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E∽△ECM,设BE=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CM的表达式,继而求得AM的值,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线段AM的最小值,继而求得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
∵AB=AC,∴∠B=∠C,
∵△ABC≌△DEF,∴∠AEF=∠B,
又∵∠AEF+∠CEM=∠AEC=∠B+∠BAE,
∴∠CEM=∠BAE,∴△ABE∽△ECM,
设BE=x,
∴=,即=,∴CM=-+x=-(x-3)2+,
∴AM=5-CM=(x-3)2+,
∴当x=3时,AM最短为,
又∵当BE=x=3=BC,
∴点E为BC的中点,
∴AE⊥BC,EF⊥AC
∴AE===4,
∴EM===,
∴S△AEM=AM•EM=××=。
故答案为。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应用。
例题2(重庆)如图所示,抛物线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A、B、C的坐标。
(2)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作QN⊥x轴于点N。
若点P在点Q左边,当矩形PQNM的周长最大时,求△AEM的面积。
(3)在
(2)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过抛物线上一点F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G(点G在点F的上方)。
若FG=2DQ,求点F的坐标。
思路分析:
(1)通过解析式即可得出C点坐标,令y=0,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得A、B的坐标。
(2)设M点横坐标为m,则PM=-m2-2m+3,MN=(-m-1)×2=-2m-2,矩形PMNQ的周长d=-2m2-8m+2,将-2m2-8m+2配方,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m的值,然后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把x=m代入可以求得三角形的边长,从而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3)设F(n,-n2-2n+3),根据已知,若FG=2DQ,即可求得。
答案:
(1)由抛物线y=-x2-2x+3可知,C(0,3),
令y=0,则0=-x2-2x+3,解得x=-3或x=1,
∴A(-3,0),B(1,0)。
(2)由抛物线y=-x2-2x+3可知,对称轴为x=-1,
设M点的横坐标为m,则PM=-m2-2m+3,MN=(-m-1)×2=-2m-2,
∴矩形PMNQ的周长=2(PM+MN)
=(-m2-2m+3-2m-2)×2
=-2m2-8m+2
=-2(m+2)2+10,
∴当m=-2时,矩形的周长最大。
∵A(-3,0),C(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
y=kx+b,
解得k=1,b=3,
∴解析式y=x+3,当x=-2时,则E(-2,1),
∴EM=1,AM=1,
∴S=•AM•EM=。
(3)∵M点的横坐标为-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N应与原点重合,Q点与C点重合,
∴DQ=DC,
把x=-1代入y=-x2-2x+3,解得y=4,
∴D(-1,4)
∴DQ=DC=,
∵FG=2DQ,∴FG=4,
设F(n,-n2-2n+3),则G(n,n+3),
∵点G在点F的上方,
∴(n+3)-(-n2-2n+3)=4,
解得:
n=-4或n=1。
∴F(-4,-5)或(1,0)。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矩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运用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提分宝典
【综合应用】
以抛物线为载体,矩形为背景创设存在性问题,是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动点问题的常见题型,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数形结合,综合运用几何代数知识解决问题。
【针对训练】
(南平)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A(-1,0),B(4,0)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C(m,m-1)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过点D分别作DE∥BC交AC于E,DF∥AC交BC于F。
①求证:
四边形DECF是矩形。
②连接EF,线段EF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
若存在,求出EF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1)把A、B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
(2)①把C(m,m-1)代入y=−x2+x+2求得点C的坐标,从而求得AH=4,CH=2,BH=1,AB=5,然后根据==2,∠AHC=∠BHC=90°,得出△AHC∽△CH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求得∠ACH=∠CBH,因为∠CBH+∠BCH=90°,所以∠ACH+∠BCH=90°,从而求得∠ACB=90°,先根据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得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求得□DECF是矩形;②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求得EF=CD,因为当CD⊥AB时,CD的值最小,此时CD的值为2,所以EF的最小值是2。
答案:
(1)∵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A(-1,0),B(4,0)两点,
∴根据题意,得0=−−b+c,0=−8+4b+c,解得 b=,c=2,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x+2。
(2)①证明:
∵把C(m,m-1)代入y=−x2+x+2,
得m−1=−m2+m+2,解得:
m=3或m=-2,
∵C(m,m-1)位于第一象限,
∴m>0,m−1>0,
∴m=-2舍去,
∴m=3,
∴点C坐标为(3,2),
过C点作CH⊥AB,垂足为H,则∠AHC=∠BHC=90°,
由A(-1,0)、B(4,0)、C(3,2)得 AH=4,CH=2,BH=1,AB=5
∵==2,∠AHC=∠BHC=90°
∴△AHC∽△CHB,∴∠ACH=∠CBH,
∵∠CBH+∠BCH=90°,∴∠ACH+∠BCH=90°,∴∠ACB=90°,
∵DE∥BC,DF∥A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ECF是矩形;
2存在;连接CD
∵四边形DECF是矩形,
∴EF=CD,
当CD⊥AB时,CD的值最小,
∵C(3,2),∴DC的最小值是2,∴EF的最小值是2。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的求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题,其难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两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30分钟)
1.如图,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动点E在BC边上,∠AEF是直角,边EF交DC于F,当BE的长等于多少时,线段FC最长( )
A.B.C.D.
2.如图,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边CD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 )
A.(,)B.(2,2)C.(,2)D.(2,)
**3.如图,点A(a,b)是抛物线y=x2上一动点,OB⊥OA交抛物线于点B(c,d)。
当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的过程中(点A不与坐标原点O重合),以下结论:
①ac为定值;②ac=-bd;③△AOB的面积为定值;④直线AB必过一定点,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点A,B的坐标分别为(-2,3)和(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在线段AB上运动时,形状保持不变,且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给出下列结论:
①c<3;②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若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5,则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5;④当四边形ACDB为平行四边形时,a=−,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已知抛物线y=x2+bx经过点A(4,0)。
设点C(1,-3),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D,使得|AD-CD|的值最大,则D点的坐标为。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且坐标分别为A(1,0),B(-1,0),若抛物线经过A,B两点,将正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30°后D点转到D′位置,且D′在抛物线上,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6,0),C(-4,0)两点,与y轴交于点B(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点E同时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向点A、点B方向移动,当点D运动到点A时,点D、E同时停止移动,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交AB于点G,作点E关于直线DF的对称点E′,连接FE′,射线DE′交AB于点H,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t为何值时点E′恰好在抛物线上,并求此时△DE′F与△
ADG重叠部分的面积;
②点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点D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形成以点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8.如图1所示,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2,1),射线AB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B(1,a),射线AC与y轴交于点C,∠BAC=75°,AD⊥y轴,垂足为D。
(1)求k的值。
(2)求tan∠DAC的值及直线AC的解析式。
(3)如图2所示,M是线段AC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作直线l⊥x轴,与AC相交于点N,连接CM,求△CMN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
1.D解析:
设BE=x,则CE=1-x,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90°,
∵∠AEF=90°,∴∠BAE+∠AEB=90°,∠AEB+∠FEC=90°,
∴∠BAE=∠FEC,∴△ABE∽△ECF,
∴=,∴=,∴CF=x(1-x)=-(x-)2+,
∵-1<0,开口向下,
当x=时,CF有最大值,即当BE=时,线段CF的长最长,故选D。
2.C解析:
∵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
∴4=a×(-2)2,解得:
a=1,
∴解析式为y=x2,
∵Rt△OAB的顶点A(-2,4),∴OB=OD=2,
∵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
∴CD∥x轴,∴点D和点P的纵坐标均为2,
∴令y=2,得2=x2,
解得:
x=±,
∵点P在第一象限,∴点P的坐标为(,2),故选C。
3.C解析:
过A、B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
则:
AC=b,OC=-a,OD=c,BD=d;
(1)由于OA⊥OB,易知△OAC∽△BOD,有:
=,即=
∴ac=-bd(结论②正确)。
(2)将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
有:
b=a2…Ⅰ、d=c2…Ⅱ;
Ⅰ×Ⅱ,得:
bd=a2c2,即-ac=a2c2,ac=-4(结论①正确)。
(3)S△AOB=S梯形ACDB-S△ACO-S△BOD
=(b+d)(c-a)-(-a)b-cd
=bc-ad
=(bc-•)
=(bc+)
由此可看出,△AOB的面积不为定值(结论③错误)。
(4)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y=kx+h,代入A、B的坐标,
得:
ak+h=b…Ⅲ、ck+h=d…Ⅳ
Ⅲ×c-Ⅳ×a,得:
h==
=-ac=2;
∴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0,2)(结论④正确)。
综上,共有三个结论是正确的,它们是①②④,故选C。
4.A解析: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3)和(1,3),
∴线段AB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
又∵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B上运动,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
∴c≤3,(顶点在y轴上时取“=”),故①错误;
∵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B上运动,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②正确;
若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5,则此时对称轴为直线x=1,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2-4=-6,故③错误;
根据顶点坐标公式,=3,
令y=0,则ax2+bx+c=0,CD2=(-)2-4×=,
根据顶点坐标公式,=3,
∴=-12,∴CD2=×(-12)=,
∵四边形ACDB为平行四边形,∴CD=AB=1-(-2)=3,
∴=32=9,解得a=-,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②④。
故选A。
5.(2,-6)解析:
∵抛物线y=x2+bx经过点A(4,0),
∴×42+4b=0,∴b=-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x-2)2-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2,
∵点C(1,-3),
∴作点C关于x=2的对称点C′(3,-3),
直线AC′与x=2的交点即为D,
因为任意取一点D(AC与对称轴的交点除外)都可以构成一个△ADC。
而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AD-CD|<AC′。
所以最大值就是在D是AC′延长线上的点的时候取到|AD-C′D|=AC′。
把A,C′两点坐标代入,得到过AC′的直线的解析式即可。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
∴4k+b=0,3k+b=−3,解得:
k=3,b=−12,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12,
当x=2时,y=-6,
∴D点的坐标为(2,-6)。
6.y=(x+1)(x-1)(或y=x2-)
解析:
根据题意,可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x-1)(a≠0),
如图,过点D′作D′E⊥x轴于点E,
∵A(1,0),B(-1,0),
∴AB=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2,∠DAB=90°,
又∵由旋转的性质知,∠DAD′=30°,AD=AD′=2,
∴在Rt△AED′中,AE=AD′cos60°=2×=1,D′E=AD′sin60°=2×=,
∴D′(2,),
∵点D′在抛物线上,∴=a(2+1)(2-1),解得,a=,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y=(x+1)(x-1)(或y=x2-)。
7.解:
(1)∵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6,0),C(-4,0)两点,与y轴交于点B(0,3),
∴36a+6b+c=0,16a−4b+c=0,c=3,解得a=−,b=,c=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
(2)①根据题意设E′(2t,t),∴t=-×4t2+×t+3,
解得:
t=2,t=-3(舍去),
∴D(2,0),E′(4,2)
∵A(6,0),B(0,3),
∴直线AB为y=-x+3,
把x=2代入得y=-×2+3=2,
∴G(2,2),
∵D(2,0),E′(4,2),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x-2,
解y=−x+3,y=x−2,得x=,y=,
∴H(,),
∴S△DGH=×2×(-2)=,
∴t为2时点E′恰好在抛物线上,
此时△DE′F与△AD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②如图,∵A(6,0),D(2,0),E′(4,2),
以点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则P1E′=P2E′=AD=4,
∴P1(8,2),P2(0,2),
∵E′和P3关于x轴对称,
∴P3(4,-2)
所以点P的坐标为(8,2)或(0,2)或(4,-2)。
8.解:
(1)把A(2,1)代入y=得k=2×1=2。
(2)作BH⊥AD于H,如图1所示,
把B(1,a)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得a=2,
∴B点坐标为(1,2),∴AH=2-1,BH=2-1,
∴△A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H=45°,
∵∠BAC=75°,∴∠DAC=∠BAC-∠BAH=30°,
∴tan∠DAC=tan30°=;
∵AD⊥y轴,∴OD=1,AD=2,
∵tan∠DAC==,
∴CD=2,∴OC=1,∴C点坐标为(0,-1),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
把A(2,1)、C(0,-1)代入得:
2k+b=1,b=−1,解得k=,b=−1,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
(3)设M点坐标为(t,)(0<t<1),
∵直线l⊥x轴,与AC相交于点N,∴N点的横坐标为t,
∴N点坐标为(t,t-1),∴MN=-(t-1)=-t+1,
∴S△CMN=•t•(-t+1)
=-t2+t+=-(t-)2+(0<t<1),
∵a=-<0,∴当t=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