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中心学校校本管理制度集.doc
《瑶池中心学校校本管理制度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瑶池中心学校校本管理制度集.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瑶池中心学校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012年2月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为使我中心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中心校中小学改革健康深入开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合瑶教[2005]119号《关于印发〈瑶池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瑶池中心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是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在完成本细则要求的同时,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出自己的工作特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课前备课
1、开学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通读全册教材,熟悉内容体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本册教材的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明确教材各单元知识的联系与衔接。
3、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包含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3)学期教学目标;(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5)分配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6)确定教学研究内容。
4、实行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点。
5、超前备课不少于一周,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
6、上课前,要重温一遍教案,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7、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作业本、小黑板、实物、课件、电教仪器等教具)。
8、有课必备,语数英学科和其他专职教师必须有详案,其他兼职教师应不拘形式备课。
9、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能照搬照抄。
10、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课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11、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
既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12、根据社会环境、学生及教师本人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案中要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13、课时计划(教案)。
应包括:
(1)课题;
(2)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准备;(5)预习要求;(6)教学过程;(7)作业设计;(8)板书设计;(9)教后反思。
14、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学科、年级备课组要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乡镇小学学科年级备课组,一个月不得少于一次集体备课。
每次时间不少于2.5小时,做到定时间,定课题,定主备中心发言人,认真研讨,集思广益,并做好集体备课记录。
(二)课堂教学
15、教师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准备情况,使其安静,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要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
信息技术、科学(自然)、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地点上课,任课老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16、发挥课堂最大教学效益,进教室上课要关闭通讯工具,无特殊不接电话,不会客,不走出教室,准时上下课,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
17、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18、构建和谐课堂,努力创建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19、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20、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站立讲课(遇特殊情况,如身体不适,应当向学生说明)。
21、教学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教态要端庄,亲切自然。
22、讲究教学方法,使复习、新授、作业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23、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做到因材施教。
24、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堂问题,问题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2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上课,并熟练操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6、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全神贯注,精神饱满。
课堂秩序应始终良好,教学气氛应活泼而不乱,严而不死板。
27、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8、布置作业要体现代表性(抓重点精练)、层次性(根据学生分层要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
29、课后写出简要的教后记(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作业与辅导
30、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要求明确,任务清楚。
31、作业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
32、用好语数英课堂作业本,教师要做下水作业,并备有错题集,学生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课间学生尽量不做作业。
33、控制家庭作业量,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当的形式的作业。
语文、数学、英语可留书面家庭作业。
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每天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34、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的,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撕毁学生作业本,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
35、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所有课堂作业要全部批改,练习册等其他作业要用多种形式批改及反馈,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批注提倡短语加等级,适当作好记录,不得叫学生批改作业。
36、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讲评,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行为。
37、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作文不超过一周,其它作业不超过一天,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
38、学习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对学有余力或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39、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以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的10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学校、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报刊,并动员鼓励学生、家长在自愿的量力的原则下自费订阅学习所需要的报刊。
增加课外阅读材料。
40、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的特殊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方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班集中要形成“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好班风,发挥集体舆论和群体力量,帮助特殊学生提高成绩。
(四)教学评价
学生发展评价
41、评价学生要以《纲要》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金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42、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接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科的学业状况评价和教师的评语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43、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字科目为笔试科目,其他学科为面试科目,考试内容要以课程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要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
教师发展评价
44、各校均要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阶段与综合评价。
每学期结束,将评价结果报中心学校一份。
(五)教学研究
45、完善教研机构,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室)、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做到“三定”:
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认真研讨,并做好记录。
46、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经验,了解信息,摘抄信息,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
47、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公费为教师订阅必要的教学刊物,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年自费订阅1份。
48、教师要按要求积极参加所属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及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49、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本年段的特点,重点研究一个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任务,及时整理研究经验,一学年结束要进行阶段性结题。
50、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公开课,每月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个案与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经验论文,并及时进行交流。
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51、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要做好记录和简评,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书面综合评课不少于10节。
52、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活动或较大规模的教学研讨活动,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对口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53、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学校要重视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多给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压担子,带课题,促使他们专业迅速成长,成为学校业务的真正领头人。
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与1至2名教师“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指导教学研究和开课,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4次。
54、做好研究成果的资料收集工作,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说案及课后反思等都应及时送学校统一保存。
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
55、对教学研究取得成果,要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并积极投稿,对在教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要给予奖励。
(六)管理督查指导
校级管理督查指导:
56、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项”制度。
(1)学校领导挂学科制度。
要求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挂到学科,深入到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堂,保证所挂学科的教研教学工作正常实施。
(2)巡课制度。
学校要不定期经常性的组织巡课,落实教师按表上课;学校除安排有组织的巡课外,校长每周不定期巡课不少于1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
(3)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40节,进行书面评不少于20节,要把评价结果交学校,作为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之一保存。
(4)随堂听课制度。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骨干每学期尽可能共同对本校全体教师随堂听一节课。
57、加强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
各学科要尽可能配备专任教师。
58、学校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评价等。
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抽查每学期校长不少于2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3次,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