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186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生活与百分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知识,了解了折扣的含义,也学会了解决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计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购物经历和生活经验,对于商场的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亲身经历。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我对教材编排内容的调整,思维难度有所增加,思维冲突更加激烈,学生受定势思维影响,可能认为“满100元减60元”比“打六折”更便宜,机械判定“满100元减60元”就是相当于打四折,而忽视零头部分对于实际折扣的影响。

另外,引导学生用猜测、估计、举例验证等方法,根据具体的价格选择更优惠的“促销方式”,也是学生的比较不容易解决和描述的问题。

因此我更注重通过有趣的情境和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用开放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等知识。

2.了解各种促销活动的意义,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实验,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实际问题。

难点:

引导学生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 谈话法 情境法

学法:

讨论法 练习法 自主探究法 欣赏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女人都爱什么吗?

你和妈妈一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商场购物更省钱呢?

你见过哪些优惠活动?

(指名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

和你们谈话中,我了解到你们的生活经验挺丰富的。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聊天引入情境:

咱们刚刚聊到了女人都爱购物,老师我这个女人当然也不例外呀,上周末我去逛街,发现步行街有两家店在卖同一品牌的衣服,正是我喜欢的风格,这是我试穿的效果,(课件出示):

 

漂亮吗?

(生:

漂亮!

)你们和我一样有眼光,这么漂亮的衣服我都想买下来,可是看看标价太贵了。

临近五一节啦,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优惠活动吧!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购物情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例题中的“打五折”和“满100元减50元”两种促销方式,调整为“打六折”和“满100元减60元。

”使购物选择更具有不确定性,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潜能。

二、自主探索,初步理解

1.结合实例理解“打六折”的含义

(1)提问:

这两个促销活动你们理解吗?

什么意思啊?

(2)学生结合实际数据交流自己对A店“打六折”的促销活动的理解,(课件同步出示):

原价×60%=现价。

(3)小结:

不管衣服的原价是多少,我们都只要付原价60%的钱。

2.结合实例理解“满100元减60元”的含义

(1)原价为整百元的情况

①引导:

那B店呢?

②学生说出原价为整百元的实例,理解“满几减几”的含义。

③引导学生小结:

B店衣服的原价里面有n个整百元,可以减n个60元。

相当于打了四折。

(板书:

n个100元可以减n个60元)

(2)原价为非整百元的情况

①提问:

这家商店的衣服价格真有意思呀,都是整百整百元的吗?

②学生说出原价为非整百元的实例,进一步理解“满几减几”的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有零头的几个价格板书在黑板上)

(3)对比“整百元”与“非整百元”的情况,进一步理解“满几减几”促销活动的含义

①设问:

大家举了这么多例子,我有个疑问:

象260、270、200元(数据随机)这几个价格明明不同啊,怎么都是减120元呢?

②生:

因为它们原价里都只有2个整百元,所以只能优惠2个60元,凡是200多元的衣服都是减2个60元,它们的尾数60、70元,是不享受优惠的。

   (板书:

260  270  200不足整百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③整理小结:

象60、70元这样的零头部分是不能享受优惠的,只有整百元部分可以享受优惠,原价里面有几个整百元,就可以减掉几百60元。

B店的活动你们都能结合实例来理解,我觉得你们真是特别有智慧。

 

(联系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说说“打六折”“满100元减60元”这两种促销方式是什么含义?

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加上老师循循善诱,及时老师把握生成性的资源,引导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结合实例中理解“满100元减60元”的这个促销方式与A店的打六折比较的不同之处:

只有整百元的部分才可以享受优惠,不足100元的零头部分是不能享受优惠的,从而为下一环中“B店的优惠活动”折扣的不确定性打下基础。

三、悬疑激趣,自主探究

1.制造悬念,激活氛围。

(1)引趣:

现在你们赶紧帮帮我的忙,同一品牌的衣服两家店都有卖,标价也一样,而且两个店又在同一条街上,那我到底应该去哪个店买可以省钱呢?

谁能帮我省钱我就请谁的客!

(2)调查:

同意去A店买省钱的同学举手,(学生举手)选择A店的同学,你们真的想好了吗?

确定不变啦?

同意去B店买的有哪些同学?

你们确定吗?

选B店就一定便宜?

   

2.初步交流,独立思考:

(1)师生交流:

我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建议我去B店买?

学情预设1:

我觉得B店如果买100元可以减60元,只要出40元,相当于打了四折,比那个六折便宜多了。

学情预设2:

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选的A店,A店的所有原价都可以享受60%的优惠,B店如果达不到一百元时还不能优惠一分钱呢?

(2)过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家店更省钱?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动笔算一算就知道了,你选哪个店,就只要算这家店中每件衣服的优惠后的价钱。

(课件出示四件衣服的价格):

 

(在学生理解了两种优惠活动之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选择,此时老师故意将氛围调动起来“确定吗?

不改了?

选A店就一定优惠?

”,这样做的目的是诱发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引入积极自主探究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应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我对例题进行了深入挖掘,乍一看,B商场更优惠,但事实是有的价格在A商场买划算,有的在B商场买省钱,有的价格在AB商场买是一样的。

结果的不确定性激发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当学生的情感亢奋,思维高速运转,处于愤菲状态时,到底谁对呢?

“实践出真知”,动笔算一算就知道了。

) 

3.小组合作计算,AB两队分别指派一名队员板书。

第1件:

85×60%=51(元)     85元不能优惠

第2件:

140×60%=84(元)     140-60=80(元)      

第3件:

198×60%=118.8(元)    198-60=138(元)

第4件:

398×60%=238.8(元)    398-60×3=218(元) 

4.汇报核对,猜想验证。

A、核对

①A、B队两名学生分别介绍计算过程,请对方队员进行评判

师:

价格已经算出来了,到底对不对呢,老师说了不算,得你们自己来判断。

请第一位同学来介绍计算过程,请选B店的同学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②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选择和判断。

   

师:

我们已经核对了计算结果,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计算过程放在了大屏幕上,课件出示:

 

③思考:

现在你们还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学情预设:

不坚持了,我认为要看衣服具体的价格来选择商店。

 

(到底到哪家买更合适呢?

谁说了算?

老师说了算吗?

老师说了算,就成了说教。

成绩好的孩子说了算吗?

难以服众!

评价互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汇报的同学口齿清楚,理由充分,评判的同学认真地倾听,想抓对方的“小辫子”,不得不说,这就是竞赛的魅力。

老师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同学们,自己却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对比,孩子们明白了“打折”与“满几减几”的区别:

前者是所有价格都享受优惠,后者是只有满整百元的部分才可以享受优惠,优惠的力度是不确定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B、猜想

①交流提问:

原来啊,这个数学问题并没有我们开始想的这么简单,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具体的情况得具体分析。

咦,看着这些优惠后的价格,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有没有一个价格,在A店买和在B店买享受的优惠是一样的呢?

咱们先不算,请你来估一估,这个价格可能是多少呢?

你觉得可能在哪两个数字之间?

伟大的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大胆说出你的猜想吧!

②学生大胆估测,并说出自己估测的理由,老师根据学情及时引导。

学情预设1:

我想应该是不低于100元。

学情预设2:

我认为他说得对,100以下B店是不优惠的,A店更省钱。

评价:

非常好,这位同学帮我们排除了100元以下的价格,范围又小了。

学情预设3:

老师这个价格应该不是整百元,因为整百元的话B店相当于四折的优惠,A店是六折的优惠。

评价:

你发现了整百元的时候在B店买能享受最大的折扣,四折,太了不起了!

学情预设4:

老这个价格可能是在140元左右,我发现当价格是140元的时候,两个店的价格只相差了四元,很接近了,所以我猜在140元附近。

学情预设5:

我认为这个价格应该大于140元,零头部分越多,享受的优惠力度应该越大,可能140多元的时候,B店就和A店价格差不多了。

......

③小组合作,自由验证,老师巡视

师:

我非常欣赏大胆猜想的精神,刚才同学们有各种猜测与估计,有没有这样一个价格呢,我暂时也不知道,现在大家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结合数学知识逐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谓“润物细无声”。

“原来这个数学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具体的情况还得具体分析”,重视研究数学方法和的指导与渗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大胆去估测“有没有一个价格,在A店买和在B店买享受的优惠会是一样的”“这个价格大概会在哪个范围”?

这种估测不是盲目的,是以学生前面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

这种估测为接下来的验证环节提出了设想和方向。

C、验证:

①学生汇报,交流互动

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

验证方式一:

列举实验法

学情预设:

我们在140元附近找了几个数字验证,130、145、150,用了三次就找到正确答案。

验证方式二:

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

我估测这个价格是在100-200元之间,可以减一个60元

          

    

② 归纳:

同学们,刚才咱们通过猜测估计,再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找到了一个在A店和在B店买都能享受同样优惠的价格,其实以后到了中学阶段,咱们还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

 

(学生在前面的估测基础上,确定的估值范围,有的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还有的同学用算术或方程去解决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了猜测、交流、排除、计算、验证等思维过程,获得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

) 

5.悬疑激趣,拓展提升。

①激趣引题:

你们非常了不起,如果不是大家帮我理智分析呀,我刚才差点就头脑发热了,现在冷静下来我决定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捂住我的钱包只买一件。

这四件衣服呀我穿了都好看,请你帮我参考一下,我选哪件更好呢?

②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评价。

③师:

同学们真贴心,有的同学从美观的角度,有的同学考虑到了价格,还有的同学考虑到了折扣,方方面面都帮我想到了,我买第一件吧,物美价廉。

(课件出示第一件衣服):

 

④设问:

去哪个商店买?

(A店)(老师笑着卖关子)你们都猜错了,我是在B店买的,而且只花了不到40元噢,(学生惊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⑤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生互动。

过渡:

这次我既没有利用我的人际关系,也没有靠我的魅力,用的是我的智慧。

那天正好碰到一个美女同事,(课件出示)这是她试的衣服,你猜到了吗?

  

学情预设:

我明白了,她肯定是买了一件215元的牛仔裤。

85+215=300元,两个零头凑起来正好是整百,可以减3个60元,相当于打了四折。

⑥评价小结:

你们现在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拼单凑整,把本来不能享受优惠的两个零头部分凑成了一个整百数,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享受了它的折扣,使零头部分也打了四折。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祝贺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成了购物专家。

(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不走寻常路,在所有人一致认为85元的衣服在A店购买省钱的时候,老师向学生脑海中抛出了一个炸弹:

“这件衣服我是在B店买的,而且价格比A店还便宜”。

学生一下子懵了,沉默了几秒后,他们很投入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一部分孩子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提出了“老师是不是又买了一件,正好凑成整百元,可以享受四折优惠”。

学生热情高涨的交流,客观冷静的分析,老师引领学生实现这种节奏,活而不乱,极大的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智慧。

四、拓展提升,综合应用

1.谈话引入问题:

我们六年级组12位老师参加学校的健身社团,组长派我去买运动服装,这个事情我最爱干了,我精选了一套原价为200元的运动套装,正巧有五个商家在促销,这是他们的促销海报,先仔细看一看,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课件出示习题,学生对不懂的促销方式进行提问,由其他同学负责解答,教师评价。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老师巡视。

提出要求:

买这12套运动服,去哪家更优惠呢?

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将你们的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中,看哪个组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

4.分组汇报:

师: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方法1:

比较每个店中的购买12套服装的总价。

A店买要1800元,B店要1600元,C店要1600元,D店要1440元,E店是1296元,在E店买最优惠。

方法2:

比较不同商店中每套衣服的单价,再进行比较的。

A店要150元/套,B店和C店约133元/套,D店要120元/套,E店每套要花108元/套,E店优惠后的单价最便宜。

方法3:

比较的是每个店中购买的实际折扣:

A店相当于七五折;B店、C店约六七折。

D店是六折,E店五四折。

E店的折扣是最低的。

5.思考:

仔细看看,B店和C店的促销宣传标语,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

虽然这两个店打折的宣传标语不同,实际优惠价格是一样的。

6.小结:

为了找到最省钱的商家,有的同学比较了服装的总价,有的同学比较了服装的单价,还有的同学不需要计算价格,将不同的优惠形式转化成折扣,在生活中用比较折扣的方法有时更方便。

 

结束语:

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明白了在购物的时候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以后咱们在陪妈妈逛商场或者是网上购物的时候,一定要象今天一样,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合理消费。

 

(进入知识应用阶段,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五花八门的“促销标语”,引导学生剖析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他们能想出多种策略,在对计算结果,不同策略的对比交流中,带给听者的是思维的碰撞,思想的提升,在老师清新明丽的节奏中,进一步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文化信息,让学生静静感受着数学课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