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145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docx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图文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

一、选择题

1.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材料B.含有2个氧分子

C.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D.Ga、O元素质量比为1:

2

2.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

A.4.6B.4.4gC.2.8gD.5.6g

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C.稀释pH=2的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6.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AB.BC.CD.D

8.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9.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10.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气体

CO气体

通入氧气,点燃.

B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

C

C粉

CuO粉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11.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12.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

N>MB.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

N>M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

14.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6.下列方法能达到除去杂质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

木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B

二氧化碳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D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加入少量铁粉过滤

 

A.AB.BC.CD.D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8.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

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19.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B.Na+、Cl-、OH-、Al3+

C.Cl-、NO3-、K+、Na+D.Ag+、Cl-、CO32-、K+

20.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1.向H2SO4和CuSO4的100.0g混合溶液中加入12.0g铁粉,充分反应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ag溶液和12.0g不溶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0.2g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00.0

B.该固体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ag溶液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为6.4g

D.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7∶40

2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3.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

24.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

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5.用水做试剂,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  )

A.石灰石、烧碱、氯化钙

B.植物油、酒精、浓硫酸

C.硫酸亚铁、氧化钙、氯化镁

D.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

二、实验题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_____(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a管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_____。

(3)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6g,则加入a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g

27.“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

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_________;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

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

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

,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A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铜发生反应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

浓硫酸,①:

水;乙:

稀硫酸,②:

碳酸钠

B甲:

水,①:

氯化钠;乙:

稀盐酸,②:

C甲:

水,①:

氢氧化钠;乙:

稀硫酸,②:

D甲:

水,①:

生石灰;乙:

稀盐酸,②:

氢氧化钠

 

29.淮安市区至淮安区的轻轨正在紧张建设中,建设轻轨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

下图是高炉炼铁和炼铁原理的相关实验。

(1)如图1,列车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_____。

(2)图2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产生热量维持炉温和_____。

(3)某同学用图3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

给氧化铁加热前要先向装置中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管A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

30.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验证①、验证②。

31.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

“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

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浓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和______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反应产物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分析:

若在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8.8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则最少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它们的合金,ZnGa2O4属于化合物,错误;B、一个ZnGa2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错误;C、ZnGa2O4作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正确;D、ZnGa2O4中Ga、O元素质量比为(70×2):

(16×4)=35:

16,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D、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t2℃时,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不相等,所以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设铁的质量为x

则杂质的质量为

故选B。

4.D

解析:

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镁不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小,图像中表示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B、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铜会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出现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不符,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横坐标是硫酸质量,在硫酸量不足是产生氢气多少跟硫酸质量有关,硫酸加入到一定质量时铁反应完,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与图像相符,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5.B

解析:

B

【解析】

A.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剩余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其质量在反应中增多,反应结束不再改变;C.稀释pH=2的稀硫酸,随水的增多,硫酸被稀释,酸性变弱,但PH始终小于7;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碱性到中性,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小于7.选B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B

【解析】分析:

A.从碱溶液稀释后PH值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B.从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进行分析;

D.从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仍然显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B.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加入盐酸后,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

D.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点睛】加水稀释,酸性溶液中

的浓度变(小),酸性(减弱),pH变(大);加水稀释,碱性溶液中

的浓度变(小),碱性(减弱),pH变(小)。

8.C

解析:

C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烧杯、蒸发皿可以加热;故B错误;C、缺钙元素:

易患骨质疏松症,缺碘元素:

易串甲状腺疾病;故C正确;D、酱油和食醋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故D错误。

故选:

C。

9.D

解析:

D

【解析】

由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能转化成B,B能转化成C,C能转化成A,且A、B、C都能与X反应,若A为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B和X反应的产物相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和稀酸(如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故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D为氯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X为稀盐酸。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正确;B、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正确;C、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经推断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AgNO3溶液能与足量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A错误;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降温才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错误;D中要指明溶液的质量,但甲和乙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时溶质的质量相等,D错误。

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关系图可知,因为盐酸足量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一段时间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两种金属跟盐酸都反应完,由于金属M先反应完,故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N,选项A不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M大于N,选项B不正确;

C、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跟足量的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的关系是:

比值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题中M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N,说明相对原子质量N的大于M,选项C正确;

D、因为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来自盐酸,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可知,金属M消耗的盐酸质量大于金属N消耗的盐酸,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因为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