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珍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02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年的珍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千年的珍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千年的珍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千年的珍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年的珍藏.docx

《千年的珍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年的珍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年的珍藏.docx

千年的珍藏

千年的珍藏

  一个艳阳的午后。

清素街道的转弯处。

遇见凝结千年的珍藏――剑川古城。

  青石板街平静地延伸,引诱着好奇的脚步。

巷子里。

屋檐下的那些支撑了几个世纪的雕梁画栋。

椽梁门窗里,穿越时空的凝练。

隐约透着沧桑。

却丝毫没有隐没它们的故事和传奇。

将军第的那堂“千福”格子门。

600多年历史的堂屋。

栩栩如生的泥塑。

还有93岁老人指尖的可爱布扎……每一个都是梦寐以求的珍品。

不大的老城。

错落的院落。

深藏着无数的深邃和感动。

远远地看。

她就是剑湖的一件珍藏,古老低调而温婉。

  

  没有华丽的牌坊。

没有闪烁的霓虹,也没有繁华喧嚣,默默的古。

沉淀出千年未觉尘世的纯厚。

剑川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汇的枢纽。

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素称三江名镇。

剑川古城曾反复修建。

先后经历了100余年,整座古城才圆满竣工。

建成东临剑湖。

西临金华山的城池。

古城白族民居特色显著。

而当你深入其中,厚重的白族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

街巷中、庭院内,几乎全是温文尔雅的白语寒暄;形神之间。

古城无处不透着在一个多元文化结点处,白族文化的个性和坚持。

  站在千年文化的凝结点。

需要一种和古城一样悠远沉静的心境。

抚去曾经的繁华,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群,隐秘在剑川金华古城的西面,人称“西门街”。

踏上石板路。

街不算长。

从这头到那头却经历了600余年,每一次回头都可以寻到辉煌的痕迹。

漫步,两边的土木结构,简单地隐去了过往的光彩。

却隐不去剑川木雕的神采和其中尘封的故事。

那些具有特别暗喻的飞檐斗拱不时地出现在视线,总免不了细细品味。

  古城现存21个明代院落和146个清代院落。

及民国时期保存完好的众多民居。

建筑上独具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以及那出神入化的石木雕刻。

让这个小小的古城仿佛博古架上的一件青花瓷。

含蓄温婉。

  剑川古城的布局独特。

与从前到过的古城有所不同。

古城原东南、西北城门有意相左。

相错。

现在还可看到四门正街采取“丁”字形衔接。

没有“十”字街口。

古民居有的极富特色,古朴典雅;有的小巧玲珑。

布局严谨,庭院皆青砖、卵石混合铺就,广植花木,清新别致。

小巷曲曲弯弯。

幽静和神秘。

  我们一院院深入。

开始了迷宫寻宝。

西门七曲巷何宅、五马坊张宅、赵藩故居“光禄第”、“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明代昭宗祠……门头屋檐下、斗拱重重叠叠。

屋内格子门雕刻精美,殿堂坊榭与庭院布局自然、合理。

有的气势不凡,有的小巧玲珑。

既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又融合中原结构技巧。

有的平房带阁楼,前铺后院。

让你脑海里再现文人辈出、商贾云集的历史画面。

有的古宅建筑因地制宜。

可见主人的精密设计。

众多古宅,既体现了明代厚实庄重的承重斗拱,又展现了清代的精雕细刻。

还可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式砖木混合结构。

许多老宅有古朴自然的石雕。

堂屋门头木雕装饰着花鸟山水、飞禽走兽、神话传说。

那虚实相间的构图、精细自然的刀法。

使人折服。

  这里的每一个院子就像一个珍藏。

由那弯弯曲曲的巷子连接着。

我紧跟大部队。

生怕落单迷路。

可刚转入一条巷子。

我就被屋檐下一个精美的窗檐壁画吸引。

忍不住举起相机连按了几张,正美滋滋地欣赏。

抬头已不见大家的踪影――惨!

还是迷路了。

定了定神,静静地用耳朵搜寻,古城安静得足以听见60分贝以下的谈话声。

我寻着细微人声最终找到了西门有名的“七曲巷何宅”。

  院子不大,是标准的四合院,让都市人羡慕的传统结构。

院内满满的花草,空气里弥散着清幽的香气,堂屋前的天井是绝佳的品茶地。

屋主人何家父子是享受的行家,邀我们一起品茶。

64岁的何祖焕老人喜欢对联。

他说家里收藏了100多幅。

曾经还搞了个展览。

然后转身指着堂屋门上的对联说,这副曾有人相中高价收购。

他硬是给推了。

这对应着古城的一种文化――每一个院子的大门、堂屋两侧总能发现韵味十足的对联,不乏精品,细细品味。

就能寻着主人的些许品性与气质。

没有足够的文化底气。

大抵是难以凝聚这种才气的。

  五马坊3号。

张宅。

明代二进的小院。

600多年的历史。

现在的主人张胜英是张家的第二十几代传人,也是这里有名的“泥人张”。

刚穿过前院就被那满院的花吸引注意力。

兰花、樱花……开得正好。

衬着古朴的老宅十分对味。

朴素的厅堂内外却藏了传世的珍品――柱础的雕刻、屋檐的瓦当和里屋的泥塑。

在这个院子,我体会到大师在民间的深意。

张胜英老人非常笃实泥塑,作为他的爱好近半个世纪了。

刻苦自学,勤奋成就了他一身娴熟的泥塑“功夫”,成为民间工艺师。

在二楼。

我看到了张老的个人泥塑博物馆。

细腻的线条和传神的表情。

让人爱不释手。

不是行家也可以知道这是艺术精品。

《赵藩塑像》是张胜英的得意之作,曾为他赢得声誉。

如今。

张胜英的泥塑创作也正慢慢成为别人收藏的艺术品。

  西门2号。

是“明建武将军府第”也是民国将军鲁元故居。

里面住着鲁元的弟媳张德和,还有鲁元的一双儿子。

大门外。

墙边的蔷薇爬满了门头,甚是好看。

小院里人气很旺。

一片温馨景象。

来人都自觉温暖。

鲁元的肖像在正屋的墙上。

气度非凡,这一堂雕刻着数千个“福”字的格子门,除了名气还带来了福气。

两侧“向高处立,捡平处坐、往宽处行……”的对联。

让人看到了主人家做人的规矩和生活理念。

  今年93岁的张德和老人是古城有名的寿星,还做得一手好布扎,名满各地,是云南民族民间高级工艺美术师。

见我们这些访客。

她一边拉家常一边给我们展示她的杰作。

一个个极富创意,民族特色浓郁的布扎作品中,透着老人特别的心志。

色彩斑斓、精致可爱的布扎仿佛一个生动的童话世界。

一针一线即鲜活又充满灵性。

真是人见人爱。

谁又会想到这些都是出自一位93岁老人之手。

剑川布扎。

是民间端午节时候小孩胸前的装饰。

有狮子、童子踩莲、猴子、老虎、八卦、绣球、鱼等。

剑川刺绣和布扎在民间流传多年。

剑川的女人们自小学习刺绣和布扎。

张德和老人也不例外。

八岁开始学习布扎手艺。

23岁嫁到鲁家时。

嫁衣和陪嫁的100双绣花鞋都是自己做的。

年轻的时候布扎不过是一门手艺,之后她也参加了工作。

直到70几岁才彻底投入到布扎的世界。

此时布扎开始成为老人对数十年生活的表达方式。

与众不同的是她的创意。

生活中看见什么就能做成布扎,自己设计、自己制图。

然后在一针一线的让它们具体化。

这样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手艺。

现在老太太的布扎几乎成了剑川的另一种标志,也成为更多收藏爱好者的目标。

  剑川古城的韵律不单在于老院子古建筑,还在文化,在于人。

处于滇藏文化交汇地的剑川自古人才辈出,代代有名人。

而众多名人中。

多数出在剑川古城。

早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金华西门外李文林就第一个榜登亚魁,成为剑川参加国内科举考试的第一批乡试举人之一。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西门外杨钥考中进士,成为金华第一个进士。

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古城内(不包括武考)共有进士11名,举人60名,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为京官。

有的在外籍均有名声。

此后,赵藩、周钟岳、赵式铭等成为较有影响的人物,张伯简成为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

  我们来到赵藩的故居。

这是一院古朴而又平常的院宅。

如今已是几家人的住宅。

目睹故居。

就能看出赵藩的清正廉洁。

联想到至今仍挂于成都武侯祠里被世人称绝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由衷地对这位当时任四川盐茶道的赵藩的政治品质、哲理思想和文学水平产生敬仰之情。

  走出古城,宛若隔世,明代的昭宗祠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复中。

明代特有的椽扣和精致斗拱为我勾勒出旧时的美妙画卷。

透过古老的镂空窗。

在剑川古城看见时间珍藏的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