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946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docx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

原因及对策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张凤美王鑫

2005年12月10日

 

内容摘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使他们对异性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好奇和好感、爱慕和追求。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但由于他们是非观念的淡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和思想的免疫力不强等,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极易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走上极端,为此对中学生恋情产生的原因从外在原因:

1、残缺的家庭教育(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缺乏新理念的父母观);2、滞后的学校教育(躲躲闪闪的生理卫生课;严堵高压的教育手段;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3、不良的社会影响。

内在动因:

1、生理发育早熟;2、心理发育相对滞后;3、道德观念相对薄弱;4、美好情感的渴望;5、“孤独”的生活环境等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一)利用学校作为主阵地传播美好的情感。

1、让“爱情”走进课堂;2、让情感走出“误区”(尊重学生的情感;建立学生情感驿站;引导学生学会驾驭情感)。

(二)加强多方合作让真爱走入心灵。

1、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2、树立新时代的父母观;3齐抓共管启蒙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爱”的知识传播,使学生保持天然的美丽和纯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远离情感困扰,追求完美人格。

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使他们对异性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好奇和好感、爱慕和追求。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但由于他们是非观念的淡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和思想的免疫力不强等,在处理情感问题上及易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走上极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此既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禁止,也不能放纵或任其自然发展,要理性的思考和对待,关注孩子的心灵,使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愉快地度过黄金时光。

一、学生恋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外在原因:

1、残缺的家庭教育

(1)不正常的家庭关系:

大多数出现“早恋”的学生,一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

有的父母工作忙,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还有的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子女有了过重的压力。

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这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

(2)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性行为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见不得人的活动,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性行为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

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同时更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缺乏新理念的父母观: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无限制的爱、过分的保护,造成了孩子极强的依赖性,当走出家门缺乏独立性的他们处处希望有人保护他、照顾他,一旦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异性这种恋情便产生;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孩子很少交流,更有甚者把孩子托给他人代管,失去了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为了寻求交流的对象或玩伴极容易使他们过早陷入情感的漩涡。

2、滞后的学校教育

(1)躲躲闪闪的生理卫生课:

大多数的学校,生理卫生课如同虚设,促使学生不能从正常的途径了解自己、了解异性,身体的变化、青春期的萌动,极大的干扰了他们,困惑在不断的增加。

由于对自己的第一性征与副性征的发展变化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及科学卫生的处理方法,从而他们“另辟途径”,寻求“答案”。

(2)严堵高压的教育手段:

现在有些学校对中学生恋爱严厉禁止,采取各种手段欲扼制中学生恋爱之风,但又没有一个区分中学生恋爱与异性交往密切的界限,教师心目中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划分,因此有些正常的异性交往也被划入禁止之列。

有些甚至小题大做,当发现男女生交往时大惊小怪,进行教育时讽刺、挖苦、训斥的语气随处可见,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3)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

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教学成绩成了各学校标榜自己教学实力、争得生源的手段,为此,分数几乎成了衡量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强大压力下,课余活动减少了、集体活动消失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被学习所取代,在枯燥的生活中紧张、困惑、压抑等不良情绪常常困扰着他们,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释放,于是同学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异性的交流让他们品尝到了消除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乐趣,长此以往恋情便产生了。

3、不良的社会影响

社会、生活环境中男女青年亲昵的举动随处可见,影视文化中对爱情的描写,“黄色”录像、书籍、网站对性行为的不良传播及同学间对异性的谈论,使个别学生接受了不良的性知识和恋爱观,助长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从而陷入“早恋”的漩涡。

有的甚至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引起性兴奋、性萌发,而出现“冲动”行为,严重刺伤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二)内在动因

1、生理发育早熟:

据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目前初中一年级女生中已来月经的占57.4%,初中二年级男生59.3%的已有遗精现象。

这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性早熟,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会使他们对异性不由自主地产生恋情。

2、心理发育相对滞后: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的差异、家庭环境氛围,同学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等来自各方的压力等,无不在困扰着他们,为此,“美丽的爱情”便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慰籍的“港湾”。

3、道德观念相对薄弱:

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中学生错误的把交异性朋友(谁的交的早、谁的漂亮或潇洒、谁的有钱、谁的追求者多)作为炫耀自己的对象,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给纯真的情感蒙上了阴影,从而形成歪曲的爱情观。

4、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爱情的崇高与美好也给了情窦初开的一些中学生启迪,由于心理生理的日趋成熟,他们有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有的模仿成人、有的受言情小说影响寻求浪漫和“纯情”;还有的在长期的交往中从真挚的友情发展成为爱情。

可一旦出现问题,自控力差、意志薄弱、耐挫能力不强的他们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饱受情感的困扰,影响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更有甚者冲动之下走上绝路,不仅给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沉痛的创伤。

5、“孤独”的生活环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但在情感上也是倍感孤独的一代。

由于家庭中缺少与之年龄相仿的友伴,所以他们极渴望友情,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更多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了本应给与更多关照的他们。

“孤单”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强烈需要友情、需要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总之,青春的觉醒,外面世界的“繁华”,给中学生带来了莫名的神往,他们开始探索和尝试相恋的奥秘和甜美,但又往往划不清异性吸引与恋爱、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他们常常控制不了自己多变的感情,把握不准感情的“度”、抵制不住“性”的诱惑。

为此,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指导他们树立正确情感的种子。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一)利用学校作为主阵地传播美好的情感。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它包括责任、理解、信任、支持、宽容和帮助。

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从理性出发,用高尚爱情的营养滋补学生,让学生正常发育并自然成熟。

1、让“爱情”走进课堂

切实开好《生理卫生》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做好心理卫生辅导和个别指导,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快速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性知识、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和卫生保健等,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增强性保护意识,同时,借鉴古今中外美好的爱情诗句及经典的文章来歌颂人类最纯正的感情,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教育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爱情与学业、情人与同学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他们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明白爱情需要艺术的心灵去雕琢和呵护,陶冶他们的情操,传播给他们正确的爱情知识,使他们获得正确的情感信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2、让情感走出“误区”

(1)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找准自己在爱情教育中位置,丢掉以“过来人”自居的架势,平等地介入学生的情感生活,获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当学生陷入恋情而无法自拔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严和隐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信任学生,整合多方资源,尝试多种策略,寻求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个别化情感教育,切勿以过激的行为和言词来刺激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以情动之、以理导之,帮助学生度过情感难关。

(2)建立学生情感驿站: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课余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建立友谊,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异性交往的范围的扩大,有益于他们和谐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了解、平等相待,形成互相关心、共同协作的良好集体气氛,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健康升华。

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缓解学生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通过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合理宣泄,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3)引导学生学会驾驭情感:

青春期的学生出现情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应及时加以引导,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明确“早恋”的危害,切忌生硬的道理,首先为青春“免疫”。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初恋的纯洁,珍惜自己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懂得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方注意自己,就必须使自己变得更出色,趁此青春年华修建好自己的人生“码头”。

从而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

(二)加强多方合作让真爱走入心灵。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资源,是整个教育的起点。

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全面性,因此作为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学习,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1、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宽松的家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爱”的满足,自然会减少“早恋”行为的发生。

有些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以过于敏感和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加剧了学生性格中日益反叛的倾向,使学生走向极端。

家长就要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缩短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灵上的引导者。

2、树立新时代的父母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给孩子更多的活动空间,与他人交往的空间,由事事包办、事事代办转为由孩子独立承担,锻炼孩子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家长严谨的做人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作风来带动孩子、感染孩子,潜移默化的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孩子精神上的学习者。

3、齐抓共管启蒙教育:

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采取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网络知识培训等,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信任孩子、平等与他们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

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因势利导的指导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庭责任,学会合理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时,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围绕一个价值导向展开,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埋下美好心灵的种子。

情感教育是做人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放任自流不可以,严防死守不现实,与其让学生摸索,不如及早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通过“爱”的知识传播,使学生保持天然的美丽和纯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远离情感困扰,追求完美人格。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26日刊登的江苏省盐城中学李任甫的《无视不如正视忽视不如重视》

《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李永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异性交往的健康与成熟》邹丽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英语网站论坛》休闲《心理驿站》评论:

教育读本正视爱情是个进步2005年3月9日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张凤美王鑫

2005年1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