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844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 1.docx

古文高效课堂杨立1

如何组织文言文的高效课堂教学

遵化二中杨立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健康的情感观念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资源。

初中文言文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

所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

但是目前文言文教学不容乐观,表现在:

虽然学生从小学就接触文言文,学习的时间并不少,但面对一篇哪怕是浅显文言文,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到了初中,许多学生很难适应文言文教学;老式教法僵化,遵循一种“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内容分析”的固定程式;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意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较短的课时内能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知识,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尤为重要的问题。

近几年,我校高瞻远瞩,与时俱进,顺应当前全国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形势,根据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调研课堂现状,初步确定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主动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1、自主学习:

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学生自己找出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阶段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同学之间解答。

如果不能解决,组长记录下来汇报给老师。

3、成果展示: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重点展示已掌握的知识及存在的问题。

4、精讲释疑:

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

对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

5、成果检测:

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教师出示课堂练习。

通过基础训练,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在我校“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及同仁们倡行并在课堂上实践“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提高课堂效率的经验,下面谈谈提高初中不同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浅知拙见。

首先,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大体上可以概括为: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技巧,激荡胸怀、抒写抱负。

根据这些目标,依据我校“主动教育”教学模式,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特制订六步教学目标:

读一读、译一译、讲一讲、说一说、记一记、背一背。

六步教学目标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具体实施包括——“课前,导学案为课前预习引路。

课中,小组学习、主动质疑探究;质疑互释让学生成为主角。

课后,拓展链接,同步练习”。

一、课前:

导学案为课前预习引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活动应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开启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惑施教。

这也恰好与“老师的鼻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是异曲同工的。

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学所能学,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引导学生真正的独立“作战”。

课前的预习如何创新才高效呢?

首先,作为教师在课前备课应充分。

这里的“充分”是指备好教材,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备好学生,知道所教学生的理解水平、知识水平;备好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授课方法。

把学生能够自学、感兴趣的知识和问题提前写在导学案上,作为预习作业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白本课应学什么,怎样学,自己该做什么。

这样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他才会想学、爱学。

如编写《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童稚记趣》等兴趣类文章的导学案时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一,在导学案中向学生介绍神话故事产生的社会根源、关于神话故事的特点和内涵,让学生从知识的高度丰富并完整的去感知课文。

第二,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己读一读,译一译。

把读不准,译不好的字、句子记录在导学案上留作课上讨论。

第三,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译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话生动讲故事,上课举行“我最棒”讲故事大赛。

第四,你还知道哪些除课文之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课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的最多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案;又比如励志类文言文《少年中国说》、《为学》等在读一读,译一译的基础上侧重激荡胸怀、抒写抱负,我在导学案上会分别从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讲故事、谈感受等方面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方法能力类文言文则侧重方法的介绍及引导,比如《口技》《三峡》《大铁锤传》等。

这样有了导学案学生就明确了学习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意识。

老师也因为把一些知识点放在课下交给学生自学而轻松起来。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中:

自主合作探究,张开主动学习的翅膀

    课堂教学在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主动教育,课堂高效其核心正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要想角色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即:

信任、开放、变换、指导和因材施教。

  首先,充分信任,给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在主动教学实践中,我欣喜的发现,学生思维灵活,敏捷,极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够感受到学有所获时的快乐与幸福。

如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三则》,首先是根据课下导学案的预习展示成果:

(一)讲一讲你从预习中有哪些收获?

(收获多的人给小组加分。

在这里说一说小组的划分:

二中班容量大,在小组的划分上和课堂组织、驾驭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划分上把优等生、进步生、潜能生平均分配,还考虑到学生性格上的互补合理搭配,选小组内综合素质优秀的同学作组长。

6——8人为一组。

)。

(二)小组派代表试读,其他组倾听并指出读音等方面的错误。

老师指正。

对于新生应讲授初中文言文朗读要求和技巧。

我这里浅谈一下:

文言文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等,应教会学生使用古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随带随用。

其次读准节奏。

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按意义划分。

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

如“猛兽/食/颛民”、“口技人/坐/屏障中”(主语+谓语+宾语),又如“吾/欲之南海”等。

第三要读准语气,读出情感。

文言文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还要读的抑扬顿挫,强弱缓急分明,读出情感,读出意境。

总之,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反复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

通过默读、朗读、诵读、吟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等不同的形式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诵读。

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

从吟中体会韵味,从读中产生兴趣,从吟中积累语感,从读中培养素养。

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

 (三)把个人预习中在字、词、句等方面翻译存在的问题当堂提出来,由身边的小老师——学生帮助解决。

都不能解决的,老师讲解翻译,学生记录。

对于新生也应讲授一下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我的经验是“一留二组三引申,四释五换六调整”的方法。

“一留”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文。

“二组”指把古汉语单音节词组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如《桃花源记》中“忘路之远近”“忘”——忘记,“路”“路程”。

“三引申”指把词的引申义翻译出来。

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引申为“老人”和“小孩儿”。

“四释”指解释,古今对照用今意解释为古意。

“五换”指的是变换语气,变换词语顺序使译文通达。

“六调整”调整句式。

如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的等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调整过来,使译文得体而准确。

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操作要领,文言翻译就不会困难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

鼓励学生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拿出来,同学之间质疑答疑。

只有充分信任,给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角色转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开放包容,激励学生乐于、勇于自主合作探究。

主动教育模式,引入了“团队学习”的概念,“团队学习”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平等的、无边界的沟通。

整堂课里,老师应作为导演、领路人、组织者、鼓掌者从容的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当然,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音译文的落实上,还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理解内容,学习表现手法,赏析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大语文”的特点。

在前面读一读、译一译、讲一讲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在课下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了文章的朗读和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那么下一步就该探究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问题来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一说”。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以七年级下册《口技》为例,我认为作为领路人设计此类问题不宜多要精,不要故作深奥的在学生面前设计很多的“岔路口”,让学生“无从下腿”。

要让学生知道往那里走,就要设计出“题精而意赅”的问题。

作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还要从教材知识体系的高度来驾驭。

我在备课时首先参考每个单元前的导语。

比如七年级下册187页很明确的提出了本单元学习的两方面的重点:

1.感知文学作品中独特的人物形象,开阔眼界,提高想象力。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了解了单元重点在设计问题时就有了方向。

这样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就精简为四个:

1.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哪些生活场景?

效果怎样?

(理解内容);2.用一句话评价口技艺人,并说说理由。

(感悟主题);3.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所起的作用。

4.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艺人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4为分析手法)。

问题设计好了,学生在读译的基础上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势,把结果记录下来,留作课上交流,评价。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参加到各小组讨论,必要时加以引导。

讨论结束,每小组出代表发言展示各小组成果。

小组间可质疑互释。

第三,变换教法,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当然激发学生讨论,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发言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挖掘文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趣味盎然的课堂,故事更是是吸引学生,将文言文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师生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童稚记趣》一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连潜能生也畅所欲言。

一名学生讲自己童年也有类似“观蚊如鹤”的经历,兴趣高昂。

我马上抓住机会,让学生一一回答问题,从而调动了课堂气氛,一堂课在轻松的笑声中度过了。

许多学生觉得,文言文能用这么小的篇幅容载这么多的内容,读起来简单有趣,不像想象中的枯燥,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

(二)分小组表演一些趣味课本剧,是活跃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好办法。

每个小组在课下结合课文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编自导自演,把课本剧搬上课堂,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用另一种形式“读一读、译一译、讲一讲、说一说”了。

还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培养了创新意识。

易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便于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

如教《陌上桑》《唐雎不辱使命》等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比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课前让学生结合注解及工具书,收集有关资料,分角色表演文中故事。

分别扮演秦王和唐雎,表演“两人对话”的情节,学生表演过程的准确的动作、协调的表情、凸现个性的语言,使课堂其乐融融,同时很好的了解了人物的鲜明的性格,加深了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感性认识。

精彩的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力地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是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当今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手段。

游戏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思维性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做一些游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同。

因此,可以经常开展接背美文佳句、知识抢答等游戏。

比如在教《三峡》时,可设计1分钟快速抢答,分小组进行,得分最高组为冠军。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在1分钟内,不假思索的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峡位于什么地方?

②三峡有怎么样的地貌特征?

③四季山水有什么特征?

④请用四个字形容一下夏水是怎样的。

⑤文章结尾渔歌表现了渔民怎样的生活?

⑥“清荣峻茂”是什么意思?

⑦你如何理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

⑧你希望自己什么季节去三峡观光?

为什么?

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合作及团队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把孩子带入知识的海洋,课文创设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四)用古人的博大情怀激发学生热爱文言文的兴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梁启超的殷殷期望会激发所有有志学生的爱国激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至圣”孔子的谆谆教导会唤起学生珍惜光阴的意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彭端淑会激励更多勤奋学习的孩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范仲淹的博大胸襟会使多少学生志存高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会荡涤多少心灵。

这些高尚美好的情愫难道不能使我们在面对人生坎坷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名人的事迹、伟人的情怀应是学生的楷模。

老师要让课本成为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让作者的喜怒哀乐、一笑一颦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才会自觉地走进课堂。

变换不同的教法,不仅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生呢,则学的开心,学的用心,学的有信心。

只有当课堂上呈现出“师生同乐,乐教乐学”的平等开放的良好氛围,思维火花才会不断迸发。

第四,方法指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效率。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是的,有热情,还要有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主动教育的目的。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他产生的背景。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作者的情感经历,学会“知人论文”,从而能正确的理解判断作者在文章中传达出的思想倾向。

如学习《桃花源记》,我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出生年代,身世背景,志趣爱好及精神世界。

然后引导学生“桃花源这么美,仙境般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王国?

”“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认为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样一系列问题,既有一定的兴趣,又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有引导性,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学生就会反复品读文中的语句,主动去揣测作者的思想与经历,这样提高了学生把作者情感与经历背景联系起来思考的自觉性。

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预习时先给学生简介作者的时代背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寻找问题的答案,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写作目的。

还可采用“身临其境法”。

还比如这篇文章,教师设置情境,学生想象。

“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就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就是记者。

我们下面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吗?

请问你们怎么来到这里的?

能说说你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吗?

在节目的最后,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者你们生活在这里的感受。

”由此展开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所得及理解去想象和思考,对于这些充满挑战性的问题相信学生一定会积极的进行参与。

通过参与学生已经把本文的重点解决了。

教师还可以设置互相评改和补充的环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讨论难点,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交流,吸取对方的新思想,捕捉对方的思想火花。

让学生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学会在解疑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相信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这堂课的课堂效率将会不言而喻。

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想象和理解的大门,这节课也由此进入高潮。

第五,因材施教成果检测,信心十足的投入到主动教育中。

一个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主动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培养,取得最大的提高,教师应在课堂上实施因材施教、分层导进的教学改革,进而设置不同的检测训练。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

然后,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标准。

低起点、小步子的下层学生,我就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中层的学生,给他们指出思路,找出学习方法,不断进取;对上层的学生,给他们指明方向,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使他们好上加好。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层次的创新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形成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得到一种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热情饱满地投入到新的创新活动中。

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最终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主动教育模式的课堂里,只要我们“导”得及时,“导”得精到,“导”得科学,便丝毫不会掩盖孩子们“主动学习”的锋芒,而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主动教育的力量。

三、课后:

课后巩固学习为主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夯实基础。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

课后的巩固学习,其实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但初中的学生对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

想要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长效的掌握,就需课后对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段巩固,学习之后的及时巩固是课堂高效性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过程。

这也就是我们的第五、六点:

记一记,背一背。

如在学习完《口技》后,就要求学生总结并记一记本文重点的实词的意义,常见虚词,如“之”字等,每一个是什么意思,以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

而对于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也应以写一片段的形式加以巩固练习。

对课后知识的巩固应该形成一个习惯,把对知识的巩固变成自觉性与长期性的学习。

做到“一天一总结,一周一巩固,一月一串联”的学习模式。

另外,文言文光会读不行,一定要背。

“背一背”是语文的基本功。

文学巨匠巴金在回忆学生生涯与创造的关系时也深有感触。

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能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思路,有条理的进行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背诵氛围。

其实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背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背诵能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对于写作和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感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在“课堂延伸”这一环节里要重视作业的布置。

作业要有数量,但更要有质量,作业一定要精心筛选。

我的作业一般分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积累型作业。

如名句名篇及字词整理等。

②预习型作业。

根据老师设计下一节课的导学案预习。

③表达见解型作业。

如学习《桃花源记》后我设计了一个作文片段练习“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现在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你还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发挥想象,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150字左右)。

每次作业都控制在3个题以内,半个小时即可完成。

只有学生在课后认真的巩固之后才能把课本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有了知识武装大脑,能力才能够得以提高,创新在于思路和方法,高效不仅在于一节课,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实际应用。

我校的主动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还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比如每个年级都有周、月、学期学生学习过程问卷调查表。

从每个科目、上课回答问题次数、交作业次数、作业处理次数、教师单独辅导次数、平时测验次数及效果等各个方面加以调查,看一看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在一周、一月、一学期内都有哪些进步,哪些收获。

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或进步个人,优秀或进步小组,发喜报并给予奖励。

这样,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体,人人有自信,人人会进步”。

把主动教育、小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是云山雾罩的摆个花架子。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八、九年级文言文教学的主导思想、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八九年级在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各方面理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八九年级文言文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调整为:

会读、会译、会赏、会写、会背。

在教学中比七年级更侧重于理解、鉴赏作品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下面以2013年四月份在我校举行的“倡行主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全校教师的观摩会上我讲的一堂课为例说一说如何组织高效课堂。

我讲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二课《爱莲说》。

第一,课下布置预习作业——导学案。

导学案内容有:

教学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题目含义、介绍衬托和托物言志两种表现手法、参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预习本课字音、字义、句义、并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出来。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那些疑问一起写出来、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周敦颐爱莲,因为莲的——我爱——因为——”句式说一段话,(80字左右)抓住事物特征,力求说出新意。

第二,运用多媒体展示美轮美奂的莲花画面,并导入本课。

第三,本课第一个环节“交流自学成果”。

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及原因、题目含义等。

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四,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第五,第一个学习目标,会读。

初读课文。

打开导学案看第一题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你读我评”。

小组派代表试读,有错误的读音其他组评价并改正。

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读、齐读的形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情感。

当堂成果展示——测字音,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

记分员给读对的小组加分。

第六,第二个学习目标,会译。

再读课文。

打开导学案看第2、3题进入本课第三个环节“质疑互释”。

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由学生当老师讲解疑难。

都不会的老师解决。

当堂成果展示——测字义,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

记分员给解释对的小组加分。

第七,第三个学习目标,会赏。

品读课文。

进入第四个环节“设疑引议”。

和着多媒体展示的美丽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品读课文,感受意境,品味感情。

读完后,展示四个问题:

1、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

2.这些语句又分别赞颂莲什么样的品格?

3.本文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联系导学案)4.本文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联系导学案)。

进入第五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

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对课文内容还有哪些疑问也可一齐提出来。

第八,教师对学生理解不太好的地方或对课文其他方面的疑问精讲。

进入本课第六个环节“精讲释疑”。

理解内容、揭示主题、分析表现手法。

第九,第四个学习目标,会写。

走出课文。

进入本课第七个环节“妙笔生花”。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师生鼓掌来鼓励赞美。

第十,第五个学习目标,会背。

重返课文。

进入本课第八个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