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812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资料.docx

《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资料.docx

复习资料

第七章世界植被地理

1.植被分布的地带性

1.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认为:

土壤、气候和生物分布具有与纬圈平行的地带性规律,水热组合对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尤其重要,可以水热组合的气候指标来划分自然气候带。

如干燥度指数K。

式中:

t为日平均温度;r为相同时期的降水。

K≤0.99湿润

K=1.00~1.49半湿润

K=1.50~3.99半干旱

K≥4.00干旱

1.2植被分布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以热量指标划分,北半球依次出现: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

经度地带性:

以水分指标划分,在同一热量带内依次出现: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升高,水热发生变化,变化幅度0.65℃/100m。

非地带性:

由土壤水分和基质变化而出现的隐域植被,呈间断分布,如沼泽等。

1.3世界植被分布格局

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使得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十分适合植物生长和繁衍。

东半球和西半球气候有差异,东半球比西半球更湿润,森林植被面积更大。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带不对称,因而植被分布也不对称。

南半球无针叶林。

图7.1平均大陆植被分布模式(引自Walter,1964~1968)

图7.3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图(引自Walter,1979)

1.热带雨林;2.热带常绿及落叶林;2a.热带亚热带干旱林、萨王纳、具刺灌丛和部分禾草群落;

3.热带、亚热带荒漠、半荒漠;4.冬雨硬叶林(包括具冬雨的干燥区);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温带夏绿林;

7.温带草原(steppe,Prairie,pampas);7a.温带半荒漠、荒漠;8.北方针叶林;9.北极苔原;10.各带山地植被

欧亚大陆以纬向地带性为主。

欧亚大陆东部:

冻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

冻原-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欧亚大陆西部:

冻原-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非洲大陆:

以纬度地带性为主。

依次为:

亚热带荒漠-稀树草原-季雨、雨林-稀树草原-亚热带荒漠。

美洲大陆:

以经度地带性为主。

依次为:

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2.中国植被分布特点

2.1水平分布特点

东南部季风区:

纬度地带性明显。

从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西北部西风区:

经度向地带性明显。

以北纬40°为例,森林-草原-荒漠。

2.2垂直分布特点

山地垂直带从属于该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

干旱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简单,湿润地区垂直带谱复杂;

位于同一水平带的山地,其垂直结构较为接近。

中国湿润区各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1.季雨林、雨林;2.季雨林;3.肉质多刺灌丛;4.季风常绿阔叶林;5.常绿阔叶林;6.常绿阔叶苔藓矮林;7.硬叶常绿阔叶林;8.温性针叶林;9.落叶阔叶林;10.寒温性常绿针叶林;11.寒温性落叶针叶林;12.矮曲林;13.亚高山常绿革叶灌丛;14.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15.常绿针叶灌丛;16.亚高山草甸;17.高山嵩草草甸;18.高山冻原;19.亚冰雪稀疏植被;20.高山冰雪带

中国干旱区各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1.盐柴类半灌木荒漠;2.蒿类荒漠;3.禾草草原;4.山地草甸;5.高寒草甸;6.落叶阔叶林;7.温性针叶林;

8.寒温性落叶针叶林;9.寒温性常绿针叶林;10.常绿针叶灌丛;11.亚高山常绿革叶灌丛;12.落叶阔叶灌丛;

13.高山垫状植被;14.高山嵩草草甸;15.高寒荒漠;16.亚冰雪稀疏植被

 

2.3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每一个山体都有其特有的植被垂直带谱。

垂直带从属于水平带;

一个足够高的山地,其垂直带谱类似于该山地所在水平带向极地的缩影。

图7.5植被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模式图(引自祝廷成等,1988)

3.植被区划

植被区划是根据优势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而划分不同的植被区域。

3.1植被区划的原则

(1)植被类型

地带性植被是植被区划高级单位的重要依据,区划必须在植被分布中找出优势植被类型。

植被区划与植被分类不同,植被分类只强调植被类型的划分。

(2)植物区系

群落建群种、优势种的地理成分对于植被区划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

(3)地区的环境条件

某些重要的生态气候指标,如降水及其季节分配、积温、无霜期、干燥度或湿润指数、最冷月均温或极端温度等都可作为植被区划的重要参考。

3.2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

植被区域:

高级区划单位。

具有一个占优势的地带性植被型和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

植被区:

中级区划单位。

根据地貌条件及占优势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如群系组所划分出不同植被区。

植被小区:

低级区划单位。

根据优势的低级植被分类单位,如群系,划分出各种植被小区。

中国植被分为8个植被区域,85个植被区。

4.地球主要植被类型

4.1热带雨林

分布于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环境,群落结构层次不明显、层间植物丰富的木本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分层不明显;藤本植物、附生和寄生植物普遍;气生根和板状根普遍;植物终年生长。

以桑科、龙脑香科等植物常见。

分布: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

东南亚和大洋洲。

非洲雨林群系:

几内亚湾和刚果盆地

美洲雨林群系:

亚马逊河流域

中国雨林群系:

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

4.2季雨林

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地区。

表7.1季雨林与雨林气候比较(引自武吉华等,2004)

低山

雨林

常绿季雨林

半常绿季雨林

落叶季雨林

年降水量(mm)

﹥1800

﹥1800

800~1300

800~1300

旱季延续时期

3个月,每月<100mm,超过50mm

5个月,每月<100mm,超过25mm

5个月以上,每月<100mm

最热月和最冷

月的温差(℃)

1~6

6~8

8

﹥8

季雨林种类较雨林贫乏,乔木树种中落叶成分较多。

板状根不发达,茎花现象不如雨林丰富。

大型木质藤本和有花附生植物不及雨林丰富。

分布:

东南亚、西非、南美洲、中国云南、西藏东南部等。

图7.15季雨林在地球上的分布(引自宋永昌,2001)

4.3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Savanna)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下形成的一种草本群落。

旱生型乔木独株分散在草本植物组成的草被上。

乔木矮生、分枝多,树冠扁平。

草本植物以高杆禾本植物建群,组成密草丛。

广泛分布在非洲东部、南美圭亚那,巴西、大洋洲和亚洲的印缅一带。

4.4红树林

分布于风浪平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上,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构成常绿木本群落。

热带海滩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红树林具有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

盐生植物。

红树林在热带海岸最为发达,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范围内,东亚和中美洲是两个分布中心。

4.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区域,由常绿阔叶乔木形成的森林群落。

生物种类丰富,由樟科、木兰科等组成;群落结构分层明显;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没有板状根植物;植物终年生长。

分布:

日本、韩国、中国南部,其他各洲分布面积不大。

4.6温带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分布于温带半湿润地区,夏季长叶、冬季落叶乔木形成的森林群落。

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由杨柳科、桦木科等组成;群落结构分层明显;植物夏季生长,冬季落叶;藤本植物不发达。

分布:

西欧、俄罗斯、日本、朝鲜、中国华北和东北南部。

4.7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于寒温带半湿润地区,以针叶树为建群种形成的森林群落。

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由松柏类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夏季生长,四季常绿。

分布:

欧亚大陆北部、北美洲大陆北部。

我国东北、西北山地。

4.8草原

分布于温带半干旱地区,以耐寒的旱生丛生禾本科植物为建群的草本群落。

生物种类比较简单,由针茅属、羊茅属植物等组成;群落结构十分简单,为只有草本层,部分地区灌丛化;植物夏季生长,冬季枯黄。

分布:

温带草原:

欧亚草原、北美草原、南美草原;

4.9荒漠

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旱区,以超旱生木本或草本植物为建群稀疏群落。

生物种类贫乏,生存环境严酷,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生产力低下。

分布:

非洲、西亚、中亚、中美洲、澳洲。

图7.16荒漠在地球上的分布

4.10冻原

分布于寒带地区,如北极圈附近和高山地区,以垫状植物为外貌形态。

生物种类贫乏,苔藓、地衣类植物丰富;生存环境严酷,冻土地带;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生产力低下。

分布:

欧亚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中纬度以北的高山地区。

4.11草甸(隐域植被)

以多年生中生性草本为建群的草本植物群落。

生物种类组成丰富,由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等组成,伴生植物种类复杂;群落结构均一,只有草本层,形成五花草甸,部分地区出现灌丛化。

植物夏季生长,冬季枯黄。

分布:

分布于土壤水分较好的区域。

4.12沼泽(隐域植被)

以多年生湿生或水生植物为建群的植物群落。

生物种类丰富,由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等组成。

分布:

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5.植被制图

植被类型图:

指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图,它是某一地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的空间分布状况,按比例绘制而成的地图。

植被区划图:

优势植被及其组合的空间分布图。

5.1植被制图过程

选定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底图

制图地区的植被调查,确定群系、群系组、植被亚型、植被型等。

通过植被类型确定制图单位

编制作图指南

野外实地作图

植被图的简合和清绘

5.3新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遥感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附图:

中国东北植被类型图(引自《中国植被》,1980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