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805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讲专题4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部分解析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019课标卷,43

(1)题,6分

综合题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019课标Ⅰ,43题,10分

2019课标Ⅰ,43题,10分

2019课标Ⅱ,43题,10分

2019课标Ⅰ,43题,10分

2019课标Ⅱ,43题,10分

2019课标Ⅰ,43题,6分

2019课标,43题,10分

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019课标Ⅱ,43题,10分

综合题

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019课标Ⅱ,43题,10分

2019课标Ⅰ,43题,4分

2019课标,43

(2)题,4分

综合题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4.防灾与减灾

1.举例说明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影响及特点

2.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4.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

1.以重大地质灾害(如青海玉树地震、智利大地震)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御措施等

2.以2019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为考查重点,考查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水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害的防御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9•新课标Ⅰ卷)43.【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

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考点:

自然灾害破坏力大的原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冰川泥石流为背景材料,以文字信息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文字材料,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注意抓住关键词“夏秋季节”、“破坏力巨大”,仔细思考关键词的用意所在。

(2019•新课标Ⅱ卷)43.[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3分)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3分)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

考点: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阅读材料,分析出该地洪涝灾害的原因,对症下药需找措施即可。

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19•新课标Ⅲ卷)43.[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图11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

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4分)原因:

(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3分)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子啊好发生频率也较低.(3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河南省南北方水旱灾害的空间差异。

考点:

水旱灾害的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河南这一区域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属于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防治”模块的常见问题,难度相对较小。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等方面分析,结合图中信息不难做出回答。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因此河南省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两大地区的过渡地带,省内南部和北部自然环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气候差异是造成河南省男北部水旱灾害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9•天津卷)14.(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

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

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

(8分)

【答案】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考点:

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

(2019•海南卷)24.【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

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

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图7)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

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

【答案】

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3分)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2分)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3分)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

(2分)

考点:

雪崩的成因和危害。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利用文字和图中信息,从文字材料中掌握此次雪崩是由于地震引发的,从图中获得乙市和山峰的位置关系,山峰海拔高,坡度陡,终年积雪量大,因而雪崩破坏力大。

(2019•广东卷)10.图4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考点:

自然灾害和城市区位条件。

【名师点睛】该题以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四幅图中信息,结合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在地质构造、地震破坏程度、次生灾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考虑,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原理,确定丁为最适宜城市重建区域。

(2019•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10分)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降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海洋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抽样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名师点晴】本题以“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某市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洪水来源,二是洪水排泄不畅,洪水来源主要受降雨、冰雪融水、干支流汇水等影响,洪水排水不畅原因有泄洪河道少,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等。

(2019•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

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答案】

(1)(9分)季节: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

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名师点睛】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具体方式:

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2019•山东卷)45.(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

“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考点:

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

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

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2019•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9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

(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2分)

【解析】试题分析: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考点:

洪涝灾害。

【名师点睛】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9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2019•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9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3分)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3分)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2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2分)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小题是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的常见问题,仍然从区域入手,以区域地理事件(自然灾害)为切入点,考查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图中滑坡和村庄的相对位置关系、山体坡度等,文字材料中“贫穷村落”、“土坯房”、“一场暴雨”、“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等分别隐含了影响滑坡灾情的地形、降水、人口分布、房屋抗灾能力、自救意识和救援能力等信息,准确提取上述信息并形成地理语言才能做出合理回答。

(2019·广东卷)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是台风多发地区,海水暴涨容易引发风暴潮,南方沿海地区气温高,受寒潮影响小,且南方水面不会冰冻,海景房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海岸受侵蚀后退,海景房多填海而成,地基不稳定,地表易下沉塌陷,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考点:

该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和成因。

(2019·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9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9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2分)山高、坡陡、谷深。

(2分)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3分)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分)

(2019·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

从柱状图分析月际分布特点,该区域地质灾害各月都有发生;但夏季多,冬季少;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其原因该区域地质灾害受降水多少的影响,从该地气候特点分析,6月受锋面天气的影响,降水多,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考点:

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019·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逐渐回升,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

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

考点:

读图分析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019·上海卷)(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为什么?

(4分)

46、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45、月份:

7、8、9月。

原因: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46、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2019·天津卷)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8题。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蚀能力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

【答案】7、B8、C

【解析】试题分析:

7、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

故选B。

8、震级大小无法确定;震源的位置无法确定,所以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无法确定;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即烈度可以依据历史状况去推测,然后制定建筑物的标准。

故选C。

考点:

外力作用、地质灾害。

(2019·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2019·山东卷)4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9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

(2分)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它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月-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试题分析:

(1)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

先总体上叙述,再详细说明:

雹灾季节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以8月份最多。

(2)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通过题干分析:

该区耕地面积比重增加,使种植业面积扩大,农作物抵御冰雹的能力较牲畜小,易受灾。

考点:

读图分析灾害分布特征;冰雹灾害次数近年来上升的原因。

(2019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5,回答10~11题。

10.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1.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

【答案】10.B11.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019江苏卷)2019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第4题.

4.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B

【解析】4.芦山地震的震级为7.0级,低于汶川地震的震级8.0级;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防震意识增强;另外本次救援工作及时,也使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小。

目前地震灾害还不能有效的进行预报。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019新课标I)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