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187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

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 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 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 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

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

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谦虚请求。

B. 杜诗本性节俭,爱惜民力。

做太守期间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为百姓造作水排节省了民力,造福百姓,自己去世时贫困得没有田宅治丧。

C. 杜诗为官安定,除暴立威。

东汉初年,他格杀纵兵祸害百姓的将军萧广,安定洛阳;与地方官一起采取措施击斩杨异,剪灭河东逆贼。

D. 杜诗忠心朝廷,尽心建言。

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仍想着朝廷国家,随时随事给朝廷建言献策,其设立虎符调兵一策便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②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答案】

(1)A

(2)D

(3)B

(4)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解析】【分析】

(1)这个句子的断句,重点有两处。

一处是“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其中的“将”是动词率领,“突骑”是名词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将突骑”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项、C项。

二处是“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杜诗是朝廷派出的将军,代表朝廷军方,要焚烧的船只是地方政府上的民用船只,断开有强调显示地方长史的作用,不断开恰到好处,排除D项。

故选A。

(2)D项。

“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错误。

“征”在古代有多种义项。

除了“征辟”外,还有出行出征等多种义项。

在文中,杜诗作为南阳太守指使刺客为弟弟报仇,应是犯了国法,接着被皇帝征召升迁不太合情理,如理解为被派出征抵罪,也在情理之中。

后文的司隶校尉为他的丧事说情,也是在争取皇帝的同情和照顾。

所以在文中将“被征”解释为被皇帝征召是不正确的。

故选D。

(3)B项,分析说杜诗“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不符合原文。

结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等分析,他本性节俭,但为政善于计略,积极进取。

造水排,修陂池,拓田地,造福百姓,不可说成无为而治。

故选B。

(4)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方于”,与……比,或比作……;“召信臣”,人名,前南阳太守;“故”,连词,所以;“为之语”,此处意译为给他称赞说,或称赞他说;“之”,代词,他;“召父”“杜母”,专有名词,不翻译。

②“有烦”,有些烦多或烦难;“而”,连词,表转折,却;“费”,花费大;“已”,停止;“盖”,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此”,代词,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

⑴A;⑵D;⑶B;

⑷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地人。

年少时就有才能,在郡功曹做官,具有公平的美称。

西汉皇帝刘玄更始时期,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任职。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一年内三次升迁为侍御史,使洛阳安定。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在民间残害欺压百姓,百姓惊恐不安。

杜诗劝诫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世祖刘秀召见他,并把象征杀罚权力的棨戟赏赐给他,再派他到河东,诛杀召降逆贼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大阳,听到逆贼准备向北渡河,就与当地长史,迅急地焚烧了渡河用的船只,部署河东郡的士兵,带领着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追逐攻击,斩杀了杨异等逆贼,逆贼终于被除灭。

他被授职为成皋令长,任职三年,建立的政绩尤其优异。

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他所在的地方都被称为安定太平。

   建武七年,杜诗升迁为南阳太守。

他本性节俭并且政治清平,用诛杀残暴之人树立威信,善于计划谋略,节省爱惜民力。

设计制作了水排,用来鼓风烧火铸造农器,用力少,出功多,百姓们认为很便利。

又率领大家修治陂池,广泛开拓田地耕种,南阳郡内连续挨着的许多人家都很富足。

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不想安然地长久居于大郡,打算要从功臣的位子上降退下来,于是就给皇帝上奏,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终于不答应他。

   杜诗一向喜爱推荐贤才,多次提拔知名人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崇尚简淡,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调拨军队,没有虎符这类信物。

杜诗上疏说:

“我听说军队是国家惩凶的大器,圣人慎用的。

以前的制度调拨军队,都用虎符,征调其余的人力财物,就用竹器信使罢了。

各种符信合会,取其真实无差之意,用来显明国命,保持重大威势的。

近来调拨军队,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或用诏令,如果有奸人行诈造假,就会使朝廷没有办法发现。

我个人以为现在国家,军事正在兴起,贼虏尚未铲除,从各地郡国征调军队,应该要非常慎重,可以设立虎符调兵,用来杜绝奸诈的兴起。

过去魏国的无忌公子,威信覆盖到邻国,仍然借助调兵虎符来解救赵国的围困,如果没有如姬的仇敌一事,那么无忌公子的战功就无法建立显现。

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奏章呈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人虽在朝廷外,但仍尽心于朝廷,正直的言论善好的计策,随事献进给朝廷。

任职七年,政令教化普遍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门客为弟报仇,杜诗被朝廷调发出行,适逢他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贫困没有田地房产,去世了都没有地方办理丧事。

皇帝就下诏派朝廷在所属郡府办理丧事,并赐赠丧礼千匹绢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

“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

“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

“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

誓与城相存亡!

”吏民请曰:

“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

“人皆有族,予岂独全?

”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举非其人       坐:

因……而获罪

B. 贼益兵来攻       益:

增加

C. 凝斩以徇        徇:

徇私

D. 未食即阵,死焉     阵:

上阵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 “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 “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

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朝廷重要官职。

B. 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

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 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

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 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

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②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答案】

(1)C

(2)B

(3)C

(4)①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②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解析】【分析】

(1)C项,“徇”,结合“斩”“以”分析,此处“以”应该是连词,表目的,“徇私”错误。

“凝斩以徇”意为“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所以“徇”的意思是“示众”。

故选C。

(2)B项,“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错误。

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故选B。

(3)C项,“王凝查明真相”错误,“凝乘门望见”意为“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是王凝直接看见监军的罪行,而非经过王凝查明真相。

故选C。

(4)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阿”,曲从、迎合;“近”,近臣(形容词作名词);“不行”,不允诺;“因而”,表示因果关系,前面需要补充主语“权贵”;“衔”,怀恨,对人心怀不满;“之”,代词,他;“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②“捍”,抵御;“恣”,放任;“之”,代词,他们;“犯”,侵犯、侵吞;“以”,介词,凭借;“称”,符合;“待”,对待;“何以称朝廷将军意”(宾语前置句、反问句)。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C;

⑷①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②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王凝幼年丧父,依靠他的舅父宰相郑肃抚养成人,郑肃让他的儿子与王凝约定成为师友。

王凝被举荐应试明经科、进士科,他都考中了。

曾写有《京城六岗铭》,被当时的文士称赞。

历任台省官职,逐渐知名,几次升职后担任礼部侍郎。

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王凝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王凝出任商州刺史。

驿道的支出,驿馆的官员即使破产也不能供给,但州里有冶炼征税的盈余银钱,可以增加州里官吏的俸禄。

可是王凝不采取,而是买马供给驿馆,因此没有横征的扰乱,人们都安慰喜悦。

唐僖宗即位,召入王凝任兵部侍郎。

王凝因举荐的官员不称职获罪,以秘书监身份在东都任职。

咸通年间,王凝两次在宣城节帅幕府任职,对百姓所喜爱的和所憎恨的非常了解,所以在任时清除积弊,使得人民生活富足康乐。

王仙芝的党徒毁灭至德,势力更加扩张,王凝派遣牙将孟琢援助池州防守。

叛贼增加兵力进攻,实际上是想要袭击南陵,王凝派遣樊俦率领水军扼守青阳。

樊俦违背命令,轻易与贼兵交战,失利,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诸将听说后都害怕极了,拼死牵制贼军,贼军不能前进。

当时江南四境为盗贼地盘,王凝派强弩手占据采石矶,张扬迷惑敌人的旗帜,派遣别将马颖解救和州之围。

第二年,大批贼军到来,都将王涓从永阳出兵杀敌,王凝举行盛宴,他对王涓说:

“贼军凭藉迅速取胜而骄傲,可以稳重固守对待他们,审慎不要轻易交战。

”王涓心意急躁,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路,到达南陵后,没有吃饭就冲上阵地,在战斗中死去。

监军收集残兵几千人,逃回城中,阻留没有离去的意思,这些士卒又放纵蛮横不能禁止。

王凝责备说:

“官吏在扑灭蝗虫时,不能制服蝗虫却依赖百姓供给粮食,那么等于相互为暴使得灾害加重。

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

”监军无话可说,催促亲信将官进入百姓家舍抢夺马匹,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指挥左右的人捕捉斩杀,由此他们不敢停留在城中。

贼军乘胜追来,而守兵早有防备了。

贼兵紧急攻打几个月之久,抵抗与防守之力竭尽。

恰巧有大星正坠落在寝室庭院,方术家说王凝应当请病假不处理事务来避免灾祸,王凝说:

“东南,是国家费用所出的地方,而宣州是大府,据我观察脱免灾祸是可以的,不过这一个方面的人怎么保存呢?

我誓与城池相存亡。

”官吏百姓请求说:

“贼兵的凶势不可阻挡,希望尚书您同他们讲和使他们慢慢退去,否则真担心尚书您的家族会被他们覆灭。

”王凝说:

“人人都有家有族,怎能唯独保全我的家族呢?

”随后贼兵退去。

不久,王凝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叫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

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

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

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

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

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

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

建德元年,迁京兆尹。

三年,出为熊州刺史。

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

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

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

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

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

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

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

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

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时年四十八。

(选自《周书·卷四十》,略有删节)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高祖东伐     伐:

征伐                                     

B. 民俗浇讹       浇:

轻薄

C. 入冠西河       寇:

贼寇                                      

D. 神举亦颇与焉   与:

参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为朝廷撰拟文书。

翰林院的属官包括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

B. 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一般分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别都,即陪都、辅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发挥着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

D. 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常常是士兵高举露布,一路快马传递捷报。

也指不封口的文书、奏章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神举自幼聪慧,喜好文学。

他早有气量,同族兄长宇文深十分器重他;他爱好诗文,经常侍从皇帝出游。

B. 宇文神举袭爵增邑,备受器重。

他先是继承父爵,食邑二千三百户;后改封东平郡公,封邑增至六千九百户。

C. 宇文神举文武兼备,忠勇无敌。

他参与筹划处置晋公护,先后攻克齐国五城,平定范阳叛军,迫使稽胡款服。

D. 宇文神举励精为治,敬重人才。

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他钦佩叛臣卢思道才名,以礼相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②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答案】

(1)C

(2)A

(3)D

(4)①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

②皇帝也忌妒他名气大,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他在马邑去世。

【解析】【分析】

(1)C项,“寇”,结合“西河”分析,“贼寇”错误。

应该是动词,侵入。

“入寇”即侵入。

故选C。

(2)A项,“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错,翰林院的长官称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翰林院的属官统称为翰林。

故选A。

(3)D项,张冠李戴,“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错。

结合“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分析,“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应是他跟随高祖平定并州后担任并州刺史时的事情。

故选D。

(4)①“部”,管辖;“聚”,聚集、集合;“率”,率领;“其”,代词,他们的;“党”,党徒;“袭”,袭击。

②“忌”,忌妒;“其”,代词,他的;“名望”,名声、威望,名气大;“以”,介词,因为;“宿憾”,旧日结下的仇恨;“遂”,连词,于是、就;“赍”,给予、送给;“之”,代词,他;“于”,介词,在;“薨于马邑”(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

⑴C;⑵A;⑶D;

⑷①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

②皇帝也忌妒他名气大,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他在马邑去世。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