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183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发生在(  )

A.公元10世纪40年代B.公元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D.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2.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

①最终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革命后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

4.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列宁主义的诞生②俄国十月革命③巴黎公社革命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5.阿巴斯曾打着“走阿拉法特的路”的竞选口号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你认为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阿拉法特的名言是(  )

A.“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力。

B.“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

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C.“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D.“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下面属于河南历史文化的是(  )

①少林寺

②龙门石窟

③司母戊鼎

④莲鹤方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项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B.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价

8.小明同学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八大②中共十二大③中共十三大④中共十四大。

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它。

(  )

A.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③初级阶段④市场经济

B.①主要矛盾②中国特色③市场经济④科学发展

C.①经济建设②国企改革③市场经济④中国特色

D.①良好开端②走自己的路③一国两制④三个代表

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讨“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最后认定其实质体现在一个“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主要含义应该指(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兴起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神学文化的复兴

1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二.详解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哪次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奴役,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请说出“自强”、“变法”和“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5)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拉开了帷幕。

那么,“冷战”正式展开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在中共十五大上,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2.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13.活动探究题:

某校举办了一次反映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的影视剧展演,下面是入选的相关影视剧。

请你结合这些影视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影视剧名称:

A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太平天国D林则徐

(1)如果想按这四部影视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播放,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顺序即可)

(2)从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

请分别写出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是哪些国家?

(3)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屈辱的场景?

(写出两例即可)

(4)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可以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历史事件?

(需列举出两例)

三.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

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写出两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

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

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

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

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6.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

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

其中哪一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请写出这个政党的名称。

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四.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17.社会形态是社会性质的外在表现。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我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判断对错)

改正: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以“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为切入点,考查世纪纪年法。

【详解】依据所学,世纪纪年法要整百年加1,因此公元前1046年是公元胶11世纪40年代。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以世纪纪年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分析】本题考查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识记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史实,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殖民统治。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识读材料是详解本题的关键。

【详解】由题干材料中“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表明了洗衣人与衣服的所有者之间已经达成契约,洗衣人有义务保证衣服质量不受损害,否则按照契约就要进行赔付,而题干洗衣人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由此分析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4.【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几次重大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重大事件的时间与影响。

5.【分析】本题考查了中东问题。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

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

【详解】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阿拉法特的名言是“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

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即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阿拉法特的名言。

6.【分析】本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依托,考查河南历史文。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属于河南历史文化的有①河南嵩山少林寺、②河南洛阳龙门石窟、③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④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的莲鹤方壶;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河南历史文的相关史实。

7.【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注意题目强调的是最有力的证据。

【详解】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项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是最真实的记录。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京大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是最真实的记录。

8.【分析】本题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为依托,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这次会议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发展。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党的会议内容以及意义。

9.【分析】本题以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个“兴”字的实质涵义。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详解】文艺复兴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兴起。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故这个“兴”字的实质涵义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美洲地区的命名具备殖民扩张的特点,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地名直接搬运到美洲来命名,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二.详解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1.【分析】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知识。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知识。

(3)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及战后的世界格局。

(4)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本题考查“冷战”正式展开的标志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6)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及中共十五大上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详解】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奴役,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思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用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奥匈帝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即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国的有生力量极大地消耗,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5)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二战后从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开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五大会议上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

(2)“自强”﹣﹣﹣﹣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变法或者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3)萨拉热窝事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德国闪击波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战役。

(5)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或者是雅尔塔体系。

(6)三大改造的完成;邓小平理论。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及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冷战”正式展开的标志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及中共十五大上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等知识。

跨度大,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12.【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的史实及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详解】此题为历史小论文。

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根据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综合概括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故答案为:

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是贞观遗风。

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等人当宰相,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武则天重用狄仁杰、姚崇;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

所以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直击中考】本题以“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为依托,考查唐朝的史实。

13.【分析】本题以某校举办了一次反映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的影视剧展演为切入点,以影视剧名称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B火烧圆明园在1860年,C太平天国兴起于1851年,D林则徐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正确顺序是DACB。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了圆明园。

(3)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屈辱场景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历史事件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故答案为:

(1)DACB.(顺序颠倒不给分)

(2)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英国和法国。

(3)签订《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三.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4.【分析】

(1)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作用。

(4)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详解】

(1)由材料一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及内容“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推行县制和奖励生产两项内容。

(2)由材料“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可知,张三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而获田产的。

商鞅变法中规定,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据所学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军事力量增强,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由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知,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反映的改革内容是“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即学习说汉语。

(5)据材料和所学知,通过学习说汉语等汉化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说汉语。

(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一点即可)

【直击中考】本题以改革为主线,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

15.【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的变化。

(3)本题主要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