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124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docx

师生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

定西理工中专中餐烹饪专业

师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材料、实施效果对比材料

撰稿人:

贾祯

校稿人:

冉永红朱艳艳

审核人:

李斌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下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也是全世界职教发展的共同取向。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工作,并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获得一定的实习报酬的活动。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学做结合”的教育,它必须与工作实际贴近,与职业岗位融为一体。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

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

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

(一)明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项目组调研了定西市烹饪协会、定西市消费者协会、定西市牛肉面协会、定西市马铃薯协会。

共涉及行业专家及管理人员8人。

调研各级、各类企业44家。

涉及天庆国际大酒店、凤城大酒店、京跃华大酒店、金阳大酒店、海天大酒店等大型酒店5家;涉及菜根香酒店、西水湾酒店、金太阳酒店等小型酒店3家;独立餐饮企业9家。

先后共涉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8人、一线工作人员26人、其他10人。

调研毕业生60人,其中毕业2年的28人、毕业3年的20人、毕业5年以上的12人。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

通过对定西市烹饪协会、定西市消费者协会、定西市牛肉面协会、定西市马铃薯协会等行业协会,44家酒店和独立餐饮企业,一百八十余位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和往届毕业生的调研走访,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

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我们掌握了与中餐烹饪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及岗位对中职层次人才的数量需求与录用标准,特别是现代厨房的岗位职责和岗位人员关键技能要求,明确了烹饪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据此,我们将中餐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

培养德、智、体、能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面向中、高档餐饮酒店,从事餐饮服务及餐饮前台管理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种烹饪原料的性质、产地、鉴别保管及加工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食品原料知识、食品营养知识、面点及中餐制作的中级烹饪理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刀功、勺功等各项基本功,熟练掌握各大菜系以及经典名菜的制作工艺,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食品雕刻、中西式面点制作及营养配餐等相关技能;基本掌握酒店管理知识和厨房各岗位的运作流程;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精湛厨艺和酒店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从2012年开始,中餐烹饪专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建立了烹饪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

开发了3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即《热菜制作工艺》、《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兰州牛肉面制作工艺》),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并编写了部分专业核心课配套校本讲义。

配合新课程实施,中餐烹饪专业还建立了一整套检验新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并整合校内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菜根香大酒店。

依托西水湾餐饮公司,将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

中餐烹饪专业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的课改理念,将与烹饪相应的典型职业活动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

经过校企专家的共同建设,按课程对接企业岗位的原则,建设烹饪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热菜制作工艺》、《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兰州牛肉面制作工艺》3门优质核心课程。

(三)实施“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

中餐烹饪专业课程是由典型职业活动转化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实施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中的“五化”指“学习任务真实化、学习情境仿真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过程行动化、学习成果标准化”。

“学习任务真实化”指学生的学习任务由生产任务直接转化而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习情境仿真化”既指实训环境按照酒店厨房设计,实训设备按照酒店标准设置,人员组织按酒店实际岗位安排;“学习资源信息化”指教室内配备多媒体设备,烹饪知识、关键技能的学习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反复循环播放而得到强化;“学习过程行动化”指按照行动导向理念,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保证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学习成果标准化”指学生按照职业标准制作菜品,开展评价。

中餐行动导向“五化”教学模式通过与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对接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四)开展多元评价模式改革

中餐烹饪专业着眼于专业培养目标,采用理论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五维立体考核评价体系。

1.学生自我评价维度:

在具体课堂学习中,在教师指导下,就日常操行表现、情感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自我评价。

2.教师过程评价维度:

以平时成绩管理为抓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就学生学习的纪律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册最终按照50%的比重计入学期成绩。

这样做一方面能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校终结评价维度:

通过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校级、市级、国家级专业技能比赛,以技能考核和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专家为共同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水平进行终结性的考核,以考核结果来反馈教师教学效果,来确定学生实习就业走向。

4.行业证书评价维度:

依据就业岗位准入制度,组织本专业每一届的学生,参加初、中级烹调师《证书》的取证考试,用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促使学生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接轨,用证书取得来检验评判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

5.企业实习评价维度:

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主要依靠企业作为评价主体,依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素质和操行表现、技能水平和岗位能力予以客观评价。

通过企业评价,一方面是学生向企业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反过来促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调整。

(五)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践环境

我校中餐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近6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前沿性、多功能等特点。

通过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改建、扩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企业岗位的设置,把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工位充足、设备先进,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为一体的,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实训基地,作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

校外实训基地西水湾大酒店,直接做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

烹饪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与企业岗位设置对接,在班级建设上与专业要求对接,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职场环境中,深化拓展“四化”仿真教学模式。

即课堂“工位”化、教学“项目”化、学生“员工”化、评价“多元”化,将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实训环境,真实的过程经历与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六)多元培养方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餐烹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7名,兼职教师4名。

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4%,中级占专任教师的43%,全部为“双师型”教师,都有和自己所授专业和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人是高级技师,3人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这支队伍中有1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和3名区级优秀教师。

烹饪专业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借助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价。

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能手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数逐年增加,成为专业教师团队的有益补充。

烹饪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顶岗实习或进行相关业务学习、培训和交流,外派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教师掌握了最前沿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把一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到专业建设和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形成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

1.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形成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学生学业评价、技能大赛、实习实训、社会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的合作机制。

2.开展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制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评价办法,与肖老四清真餐楼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培养面点师十人。

3.依托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管理机制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管理员、专业教师三级管理体系,按照实训大纲严格执行实训计划,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岗位职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和职业规范,在完成岗位典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学习、体验、建构、获取职业能力。

近两年来,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在2012年定西市举办的“天翼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7人;在2013年甘肃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人,并推荐参加江苏扬州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在2013年定西市举办的“天翼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多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专业“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效果。

近两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6%,对口率为94%。

目前,一些定西市酒店40%左右的厨师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厨师长。

烹饪专业一直保持着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

烹饪专业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

1.企业培训。

利用校内实训设施,针对毕业生、餐饮企业员工开展中式烹调师、面点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工作。

2.社会培训。

走进社区,面向大众提供关于牛肉拉面等技能的培训与展示。

3.劳务培训。

中餐烹饪专业每年组织定西市100余名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并组织实施好技能鉴定工作。

利用实训基地,承办每年的定西市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五、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我校办学方向的定位

我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

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使我校明确了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分配有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

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一上岗位即可独立工作。

劳动价值观念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2.有利于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缓解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同时拓宽中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业聘用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建立我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由于我校的专业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聘用餐饮企业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中餐烹饪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

3.有利于我校的招生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都遇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难题,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然而还有大量贫困学生一方面对专业技术的渴求,另一方面学习费用成了拦路虎,部分贫困生上不起职业学校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弟铺就求学之路、创业之路、成才之路的同时,也增强了我校的招生吸引力。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师资力量、教材等方面与企业实际生产还存在脱节现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而专业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中餐烹饪专业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培养的四名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丰富。

尽管有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但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这一问题是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2.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国际上成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政策法规强有力的保障,都是依靠立法来规范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修订。

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

学生的双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

“工”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和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当前我校的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工”的把握只是依靠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和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对学生参与岗位工作的劳动限度、时间限度、质量评价和结果考核尚缺乏法律依据。

3.企业缺乏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动力

目前我校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我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与我校的合作由于动力缺乏或不足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上。

企业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缺乏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动力。

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中职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中职学校两个人才来源地。

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只想“伸手拿来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看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表现为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过低。

致使不少企业没有感受过与中职学校合作的过程,不能判断结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二)对策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及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只有明确中职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才能进一步为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提高工学结合质量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通过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第三级组织机构,让企业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既可以间接参与职业教育,也可以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既可以以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方式参与,也可以以物质资源的方式参与;既可以以合作、合资的方式参与,也可以以捐资、独资的方式参与,给企业创造参与职业教育的宽松环境。

在这些参与方式中,让企业直接参与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是提高工学结合质量的最有效方式。

企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作为办学的主体之一,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课程的选择、教材的编写、资格考试、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

选拔企业优秀的在职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除在岗为学生指导外,还可以经常到学校授课、讲座,加大双方人员的流动。

3.建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巩固工学结合基础。

由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均需资金保障。

因此,资金来源应通过制度、法规,使具有法律责任的相关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资金。

另外,还可通过宣传,动员募集社会资金。

专项基金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贫困学生就学。

有助于奖励优秀企业和优秀的实训教师等。

  我校多年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

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

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我校中餐烹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我市餐饮行业输送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