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085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三中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1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1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试题

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锃亮(zng)

憎恨(zng)创伤(chung)重创(chung)胚胎(pi)土坏(p)

B.相似(s)

似的(sh)狡黠(xi)

噱头(xu)果脯(f)讣告(f)

C.洗刷(shu)洗涮(shun)梦魇(yn)

笑靥(y)纰漏(p)媲美(p)

D.谙熟(n)黯然(n)

缜密(zhn)娇嗔(chn)蒙骗(mng)蒙混(m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践行

绵里藏针

了以自慰

识时务者为俊杰

B.博弈

敷衍迁就

劳民伤财

多行不义必自毙

C.诽闻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狗

D.斩获

了无声趣

前倨后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B.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学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

础。

C.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

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

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非常的激烈。

C.医院有关人员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患者于死地,掩盖事故真相,干下了伤天害理,耸人听闻的事。

D.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圈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枣,参与筹划,实际}二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理念。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

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

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

到神化处,何尝求工?

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

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

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

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

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

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

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

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

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

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

司空图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

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有如禅家所说:

有是无有,无有是有。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元,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

说不出,以象尽意。

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

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

诗人注重隐。

《文心雕龙》写道: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

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忘言的。

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

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

语言折磨的人。

从古至今,没有一位填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

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

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

皎然说:

至苦而无迹。

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

,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老子》说:

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

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所谓拙,是巧后之拙。

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

平淡而到天然境界。

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

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2009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7.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皎然说:

至苦而无迹。

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

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

诗。

D.《老子》说:

大巧苦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三、(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

年十七,举于乡。

御史欲即鹿呜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隆庆二年成进士。

授编修。

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

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进,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

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

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吕调阳阻之,不得上。

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

子吾所厚,亦为此耶?

慎行从容对日:

正以公见厚故耳。

居正怫然。

慎行寻以疾归。

居正卒,起故宫。

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

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

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

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祧仁宗。

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

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

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

又言:

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

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

及冬,又请。

帝怒,再严旨诘责。

慎行不为慑,

明日复言:

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

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

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

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

慎行引罪乞休。

章累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

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

疏辞,复留不下。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再辞不允,乃就道。

时慎行已得疾。

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

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鹿鸣宴:

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

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隋。

帷盖:

受恩乞恩之典。

升拊:

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祧(tio):

迁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

举:

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

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

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

废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一组是

()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

11.以下各组句子

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组是(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官,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

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

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

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

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第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5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8分)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郑协:

南宋移民。

芊芊:

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

(4)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5)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五、(12分)

16.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你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请在

提供的开头、结尾的基础上,从下面提供的语言素材中选择得体的必须要说的内容,按照连贯、通畅、合乎逻辑的要求排出顺序,将序号填到横线上(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4分)

老师,您好!

谢谢!

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我叫某某,今年18岁

错过我这样的好苗子,相信老师您会后悔的

我盼望今天能够通过面试,成为某某大学的一员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

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

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我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

我爱好音乐,也喜欢运动

我身高某某,是一名阳光男孩(女孩)

这次自主招生我一定能通过,我绝对相信自己的实力

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

17.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4分)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诸城市联合组建的科考队,在山东省诸城市库沟村恐龙涧发掘出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廓,发现恐龙化石7000多块,包括大型鸭嘴龙、角龙、暴龙、甲龙、虚骨龙等至少10个恐龙属种。

据介绍,在自2008年1月开始至今的第三次大规模挖掘中,山东诸城恐龙化石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截至目前

已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不但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还首次发现了大型角龙类化石。

近日,经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恐龙专家考察证实,诸城恐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

18.仿照下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两组句子。

(4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

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山月曾是旧时友

余世磊

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次第熄尽,一轮小城月,这才怯怯迈了步子,移向中天,照亮些残留的夜色、人迹。

你看,

那月亮是瘦弱、苍白、营养不良的。

我是弄不明白:

不同地方的月亮,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故园的那轮山月,那么大,那么白,那么亮。

故乡的山是朴实的,一座连着一座,既无入云之高,亦无斧削之奇。

如果说,山月是山养的,那么,山月肯定最得山的喜爱,是山的心肝宝贝,把山水的精华都给了它,才养育出如此一轮山月。

同样,山月也是爱着山的,年年岁岁,与山相倚相伴。

而且,爱屋及乌,也爱着山里人、草木、山里的一切。

月照山中,山中还是山中,但被月光照亮,给人的感觉,总疑换了一个地方。

好多人家,都不点灯,开了门窗,放进一片片月光,在月光里闲坐、喝茶。

如果你再仔细地看,月照是别有用心的,该亮的亮,该暗的暗。

那些贫穷的、不雅的东西,都被隐去,那些富有的、美好的东西,越发清晰了,还有那些牛栏、猪圈等,是有点肮脏,月照藏不住它们,就把它们弄得模模糊糊,让人看不清楚。

最美,莫过于夏秋黄昏,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云开,山月来照。

有雾,东一团,西一团。

山峰、河流、村子都在雾中,藏一半,露一半。

一天疏星、数村灯火,远几点,近几点。

让我忘情啊,不似人间似天堂。

是的,天路是清冷的、孤单的,山月并不愿去走,而更愿下到山中,呆在我们的村里不走。

一村童疯玩,和山月捉迷藏。

山月躲了起来,有时在草垛后,有时在树林中,有时在屋顶上,有时在水井里,村童们怎能找到它呢?

为头的那个小家伙,累了,靠着草垛坐下,偶尔一回头,那样一轮山月,突然出现,妈呀,吓了他一大跳,甚至让他生气了,不再和山月玩了,召拢了伙伴们,捉萤火虫去。

好一淘气的村童!

山月一笑,赶紧升至村庄的半空,照亮他们跑着,追着,别摔了跤儿。

夜来无事,我爱到住在小学的张校长家坐坐,我爱到道班里的小汪那里聊天,偶尔

,我还爱到李家屋的术坤家打牌。

走夜路,有山月作伴,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山月还要去送很多人。

有人荷了锄头,去田里看水;有人背了竹篓,要出去钓鳝;还有人从外面归来,耽误了车船,深夜还没走到家里……这一个夜晚,山月要送多少人,或去,或归,哪一人能做得到呢?

山月不来的夜晚,也好,我们安心呆在家中,做点自己的事情。

不要问山月为何不来?

山月肯定也有它的事情。

山月会来,绝不会失约,我们又可邀了山月,去夜行、访友、观山中风景,这才让人更加珍惜,这才让人更加体会其中之美。

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

有时,我离开家,在那山月光里散步。

走着,走

着,我突然生出一种害怕,不敢在那山月光里久久逗留,更不敢去面对山月。

因为我觉得,隐藏在我内心里,有着不少丑陋、邪恶的东西,譬如懒惰、抱怨、自私等等,会在这山月光里暴露无遗。

但我还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在那里,借着那山月光,正视起自己的内心,一一剔除那些丑陋、肮脏的东西。

踏月归来,步履轻松,心情喜悦,我不能说我变得怎样,但比起以前的那个我,肯定多了一份纯洁、一份善良、一份高尚,我这才觉得自己配作山月的朋友。

在山中,除了那些人,那山月,还有那幽兰,那鸣虫,那白鹭,那绿蕉,那窗前一枝梅,那屋角一篷竹,那岭上几棵松……多少我旧时师友,真的是久违了!

(选自08年第10期《期文》,有删改)

19.文章以山月曾是旧时友为题,开头却从小城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0.在文章的段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山月与山、山里人相依相伴的?

(4分)

21.第段中那山月光有一种极强的穿射力,能把人照透的一句有什么含义?

结合文章加以阐释。

(4分)

22.纵观全文,概括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郁达夫:

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

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迭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l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

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

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遗:

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

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

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

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派形迹.流连酒楼歌馆。

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

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

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迭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

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

飘摇。

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

只身去国,自我放逐。

投荒大似屈原游,不

逍遥范蠡舟。

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

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府?

达夫没有回头。

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

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

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

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9.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分)

20.他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

(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2.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

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

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要求: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2.B(A聊以自慰C绯闻、面黄肌瘦D

了无生趣)

3.B(A项探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在两个吗后加问号;D项句号应在引号外。

4.A(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B、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

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

C、耸人听闻:

是捏造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D、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B(A项语义重复,表意不明,科学家和两院院士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院士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家;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才是最佳途径多余;D项成分残缺,可在先进理念后加上的途径。

二、(9分,每小题3分)

6.D(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

7.C(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