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060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docx

武汉理工世界经济复习

复习纲要

1.什么叫世界经济格局?

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若干中心力量之间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由不同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发展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由于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民用生产,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后来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兴未艾。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断开发出巨大的新市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动。

2)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没有大战发生,因为美苏的战略均势制约了大战的发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让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4)国际组织的协调活动为世界经济发展营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

从50年代开始出现的地区性经济集团,现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也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调整和变革。

它们对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起了大小不等的积极作用。

此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如各种双边或多边的国际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的发达国家七国首脑会议等等,也对解决国际经济矛盾、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2.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概念、主要表现、存在的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概念: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行资源最优配置的过程

表现:

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网络化、投资外向化、区域集团化

存在的问题有:

a.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与保障机制尚未完备之间的矛盾

b.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 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关系的加深。

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2 增强了国际组织的协调功能,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种国际组织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的功能

4 使国际政治关系笼罩着浓厚的经济色彩

5 促进各国共同参与国际事务,并以合作和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 有利于推进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

3.什么是世界政治格局?

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政治格局: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力量、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基本特点:

1)战后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增多,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主要分为三类:

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2)美苏关系主导世界政治的走向,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处历史最高水平,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随之膨胀,苏联力量也更加强大,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分庭抗礼,两者的经济合作的基础薄弱,所以两国在短暂的合作之后就转向了对抗。

3)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占主要地位,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4)冷战长期存在,核军备竞赛激烈。

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的终结,让世界看到了原子弹的威力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性,美苏争夺的重点领域是核优势地位。

4.如何理解时代主体的转换(客观条件、科学依据和意义)

客观条件:

1,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缓解,没有转嫁危机的迫切性

2,帝国主义和殖民国家的矛盾消失,由南北矛盾取代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经济技术竞争

科学依据:

1,美苏两国的战略均势制约了战争的爆发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加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加。

例如以联合国为带代表的国际机制的建立减少了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主权原则的普遍化和公众对战争的态度有助于约束战争决策者

3,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和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世界经济纽带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意义:

1),为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神,秉承了宏观的整体分析方法,同时把人类社会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和国际现实矛盾结合起来,抽象出最基本的问题,因而这一论断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内容

3,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新时期外交提供了理论依据。

和平与发展主题的确立使中国外交工作明确了方向,致力于为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5战后美国政治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战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关系中,总统权利不断扩大

2)在联邦和州的关系中,联邦司法和法院系统在权力制衡,维护和增强联邦的权力,削弱州的权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政党之间的界线进一步模糊:

政治思潮呈现多样化和相互交融的趋势,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

4)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它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

5)媒体市场进一步走向垄断,对美国政治影响进一步上升。

新闻舆论力量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直接民主因素,为大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并加强了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

6.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公开调整了以中俄为对手的传统地缘政治,例如,调整对台军售和默认车臣战争

2,对全球战略重点地区进行了调整,冷战期间美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重点与非重点界限模糊,开始对中东、南美、亚洲和美洲全面积极介入

3,美国的结盟政策发生了变化。

国际危机的突发性和多变性使美国提出了议题决定联盟的概念,新联盟与旧联盟相比具有议题性,临时性和结构松散性的特点

影响:

1,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秩序,对世界多极化构成严重威胁

2,突破了国际法的约束,提出反恐先发制人的战略

3,将联合国的作用逐步边缘化

7.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内部原因)1)经济体制:

战时的经济体制是共产主义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计划,如果决策正确经济会飞速发展,在决策失误的情况下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失败。

苏联的决策失误时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即所谓的“重重轻轻”,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忽视农业,束缚经济发展,市场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人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政治体制:

体现出高度集权的特点,掌权者越来越脱离群众,并且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政治、民族和宗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苏联持不同政见的人始终存在,聚集起来的不满为以后的爆发提供了基础,人民生活匮乏,而有权的人生活富足,人民的不满也不断聚集

3)党的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忽略党内存在的建设问题,忽视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建设和民主建设。

(外部原因)4)和平演变,国际势力的介入加速了苏联解体

教训:

1)必须持续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5)持续不断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8试析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1)放开物价,对收入增长的限制

2)取消税收优惠、财政货币紧缩

3)大规模私有化

政治转型:

1)始终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走俄罗斯自主改革之路,采取渐进式之路

2)建立可控制的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3)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

4)放弃货币主义政策,大力增加投资

5)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6)调整宏观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金融体制

7)调整经济对外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企业出口

8.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战后日本处在美国的保护下,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向日本单方面开放市场,向日本提供订单。

日本放弃军事路线,由加工立国到贸易立国再到科技立国。

2)相对有效的发展战略与计划:

战后初期是向重工业倾向的生产方式,55年以后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3)科技的应用和教育的普及:

日本实施了十分有利的科技发展策略,科学的应用性很强,将购买来的技术迅速变成生产力;日本的失学率在全世界是最低的,日本全民对教育都很重视,各种类型的教育如继续教育和公司教育使日本的国民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4)企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日本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工序列制,并且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精神

9.怎样认识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趋势

制约因素1)日美合作,日美合作一方面可以巩固日本的地位,一方面又在削弱日本的地位,缺乏独立的外交政策。

日本企图通过依附超级大国美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可行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大国是靠依附别的国家,

2)军事大国: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提是推行军事大国,在日本国内右翼积极推进军事化,但日本其他政治党派并不同意日本走军事化路线,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反对日本走军事化道路

3)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在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很多国家结下了矛盾

4)争“常”的道路漫长:

在联合国通过某一决议需符合大国一致原则,而且争“常”道路上还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竞争,即使争“常”成功,日本所投的票的分量也会减轻

另外,对侵略战争历史的认识问题也在制约着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日本国内否定历史、美化战争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引起一些亚洲国家不满,担心它重蹈历史覆辙。

不能取信于另过也削弱了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亚洲地缘政治依托。

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也制约了它追求大的报复。

10.如何认识冷战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环境

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大: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2)环保时代来临,日益高昂的经济发展成本:

环保时代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资源使用方面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

3)全球化时代来临,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吸收更多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从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

4)获得经济援助的难度加大

5)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进程将更加艰难

11.如何评价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

原因:

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大多都追随苏联,随着苏联的解体,他们的经济政治相继陷入困境,想通过民主化改革摆脱困境

2,西方国家的示范效应

3,发展中国家内部有民主化需求

积极影响:

1,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公民权利得到了初步改变

2,调节了利益集团的冲突,起到了化解矛盾、稳定政局的作用

消极影响:

1,造成了政党林立,政局动荡,从而导致经济衰退,例如泰国

2,民主化的改革使金钱政治和腐败现象出现

12.冷战后南北关系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援助:

发展中国家批评发达国家援助所附加的政治条件,美国、日本和欧盟都将人权作为经济援助的条件;并且除少数北方国家外,大多数北方国家远未达到它们所承诺的指标而且出现了下降趋势

2)债务:

采取多边行动,减少债务,争取债务偿还方面应与经济支付能力挂钩

3)补贴:

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采用农产品出口贸易补贴

4)技术垄断:

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垄断国际市场,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5)发展中国家要求增加投票权

6)在环保问题上要协调南北关系,不应该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发展的权力。

在环保问题上,北方国家强调环境优先,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同时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南方国家,却不给南方国家资源消耗以应有的补偿和维护。

7)在人权、裁军及制造毒品等问题上,尊重发展中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完整,反对干涉内政

13.怎样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全球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对许多地区热点问题存在独特的影响,世界的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和参与

2)中国是掌握核技术的核大国,在世界核不扩散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中国是贸易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在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

4)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有效制约作用,促使国际争端和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5)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以及为振兴民族经济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

6)中国是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战略关系,因此在南北关系中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在解决南北问题上得以发挥积极作用

14.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即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

中国的国家利益可划分为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四个层次

经济利益:

要求创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国际旅游和承包工程与劳务出口等方面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安全利益:

从战略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以实现中国现阶段的最高战略目标即实现现代化,因此要避免卷入直接的军事冲突,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以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不受战争的破坏和干扰,是中国当前首要的国家利益。

政治利益:

国际政治斗争主要表现为主权之争,维护国家主权是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利益。

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政治西方化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也是中国索要面临的长期的政治任务

文化利益:

中国的文化利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民族认同感,有效地维护民族统一

2)增加社会道德观念,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观,避免重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恢复尊重知识的传统是中国文化长远的利益4)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增强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15.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强权政治的否定是一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

4)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6.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是什么(新安全观,和谐世界)

新安全观:

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国际社会应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认为政治和军事仅仅是安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内容,综合性是新安全观的基本特点。

新安全观认为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带关系日益紧密,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和谐世界:

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外交新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

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举世期待下,只抛出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便草草收场,谈判各方都表示失望。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今年的坎昆气候大会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本次会议的成果体现在,一是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确保了明年的谈判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方式进行;二是就适应、技术转让、资金和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关心问题的谈判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想国际社会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

但坎昆会议未能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

这意味着明年的南非德班会议谈判任务将十分艰巨,在南非德班会议上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建立有效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技术转让、适应等机制安排,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任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分歧仍是大会最主要矛盾。

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减排指标方面与发达国家区别对待,同时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但在具体谈判中,发达国家千方百计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且以资金为筹码提出种种限制。

减缓气候变化,发达国家的中短期量化大幅减排是关键。

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避而不谈自身,却坚持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同步减排。

欧盟甚至宣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22亿欧元“快速启动”资金中一半是贷款,并非无偿援助。

一、名词解释:

(每题4分,共24分)

1、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2分),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2分)。

2、国际分工:

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分)。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2分)。

3、技术革命:

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2分),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2分)。

4、“罗马条约”:

是指1957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首脑荷外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3分)。

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分)。

5、欧洲货币体系:

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2分),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2分)。

6、“滞胀”:

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3分)。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1分)。

二、简答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答: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在一个更大的集团当中的状态和过程(4分)。

按一体化的紧密程度,其集团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惠关税区:

成员国相互降低来自对方的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但各自维持原有的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的税率(1分)。

2、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但维持各自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及其它贸易政策(1分)。

3、关税同盟:

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用共同对外税率(1分)。

4、共同市场:

不但包含关税同盟的内容,而且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1分)。

5、经济同盟:

除包含共同市场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之间在财政、货币及其它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1分)。

6、完全经济一体化:

要求成员国在各项经济政策上高度一致,并设立强有力的超国家的权利机构(1分)。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答:

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个别生产部门发生危机,在这期间由于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尚未成熟到足以引起大爆发,危机没有波及到整个社会,只是上升过程暂时中断,在它之后上升阶段重又出现。

所以也称为“局部危机”(2分)。

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2分)。

相同点:

周期性危机和中间性危机没有质的不同,两者都是生产过剩危机,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所引起的(2分)。

不同点:

(1)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爆发,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间性危机则是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局部危机。

它往往还带有特殊性,如:

天灾、战争、某种重大政治事件所触发或引起的危机(1分)。

(2)每次周期性危机都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完整周期,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中间性危机则发生在周期的萧条、复苏或高涨阶段,往往是周期的“中间环节”(1分)。

(3)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周期性危机之前,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周期性危机期间,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下降。

中间性危机不是周期的起点或结束,它的发生一般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增减相联系(1分)。

(4)由于以上的不同,周期性危机与中间性危机最终表现为量的差别:

发生周期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大,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发生中间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小,危机持续的时间较短(1分)。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

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3分)。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

(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

(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5)。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3分)。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分)。

4、简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

答: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

(1)多边贸易及支付体系的形成。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不再单纯依靠同每个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均保持收支平衡,而是以对所有贸易伙伴国的综合平衡为基础。

(2分)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货币职能的发挥实际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世界市场充分发展以后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才能充分地发挥其调节作用。

(2分)

(3)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贸易惯例的产生。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渐频繁,贸易摩擦和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就催发了各种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的产生。

(2分)

(4)较为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建立。

各种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如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会、国际招标与投标市场、国际博览会等陆续建立;航运、保险、银行等各种专业机构的逐渐建立与健全;较为固定的航线、港口及码头机构建立了起来。

这一切都把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分)

(5)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个体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的规律等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2分)

三、论述题:

(每题18分,共36分)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答:

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分配的工具,也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