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59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课堂提问doc.docx

药理课堂提问doc

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和(后遗效应)

2.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治本))和(对症治疗(治标))

3.受体(概念):

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4.药物(概念):

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5.生物利用度(概念):

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6.副作用(概念):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预先可知。

7.从药物方面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8.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

9.首过效应(概念):

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又称首过消除。

10.药物的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1..从机体方面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种属差异)、(生理因素)、(病理状态)、(个体差异)

12.药物特殊毒性的“三致”是指(致畸)、(致癌)、(致突变)

13.制剂(概念):

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使用,易于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求的剂型。

14.在一级动力学中,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后,体内的药物基本消除。

如果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约经过(4~5)个t1/2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15.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16.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兴奋)和(抑制)

17.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18.弱酸性药物易从pH(低)的体液向pH(高)的体液被动转动

19.受体的三个特性为(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

20.耐受性(概念):

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不敏感,或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物效应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等强度的效应。

21.药物的肝肠循环(概念):

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22.血浆半衰期(概念):

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消除半衰期、生物半衰期。

23.抗菌后效应(概念):

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24.两药合用时,可使总效应发生改变(药效学相互作用),可能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几种情况

25.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是指: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

26.配伍禁忌(概念):

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从而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被称为配伍禁忌。

27.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28.药物的协同作用是指:

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

29.药物在体内转运时经过细胞膜或生物膜的跨膜转运方式有(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几种方式。

30.药动学是研究: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31.阿托品解毒主要用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

32.普鲁卡因不用于局部麻醉中的(表面麻醉)麻醉

33.局部麻醉药(概念):

简称局麻药,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阻断感觉神经发出的冲动与传导,并获得局部组织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作用。

34.儿茶酚胺类药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35.局部麻醉药中毒性最大的药是(丁卡因)

36.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缩瞳)和(降低眼内压)

37.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主要是利用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用于抗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利用其(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

38.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抗休克)和(升高血压)

39.合成乙酰胆碱的酶称为(胆碱乙酰化酶),在神经末梢水解乙酰胆碱的酶称为(胆碱酯酶)

40.常用的黏浆药有(阿拉伯胶)、(明胶)、(淀粉)等。

41.常用的收敛药有(鞣酸)、(鞣酸蛋白)、(明矾)等。

42.常用的吸附药有(药用炭)、(白陶土(高岭土))、(滑石粉(或百草霜、木炭末))等。

43.拟胆碱药:

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与传出神经的胆碱能神经产生的效应相似,这类药物就称为拟胆碱药。

44.M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抑制,瞳孔收缩),胃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45.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破坏NA的酶主要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

46.保护药(概念):

又称皮肤黏膜保护药,对皮肤和黏膜部位的神经感受器有机械保护性作用,缓和有害因素的刺激,减轻炎症和疼痛的一类药物。

47.胃肠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M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N2受体)

48.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腔麻醉)、(封闭疗法)

49.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1受体)、(α2受体)、(β1受体)、(β2受体)

50.全身麻醉药(概念):

简称全麻药,能可逆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消失、骨骼肌松驰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的功能。

51.全身麻醉药对神经纤维麻醉的先后顺序为:

(植物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神经

52.镇静药(概念):

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的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53.将全身麻醉过程分为四期,分别为第一期(镇痛期(随意运动期)、第二期(兴奋期(不随意运动期))、第三期(外科麻醉期)、第四期(麻痹期(中毒期))

54.抗惊厥药(概念):

能对抗或缓解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消除或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的一类药物。

55.复合麻醉常用的方法有(麻醉前给药)、(诱导麻醉)、(基础麻醉)、(配合麻醉)、(混合麻醉)

56.全身麻醉分为(吸入麻醉)和(非吸入麻醉)两种

57.诱导麻醉(概念):

为避免全身麻醉药诱导期过长的缺点,一般选用诱导期短的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之快速进入外科麻醉期。

58.解热镇痛抗炎药:

是一类具有退高热、减轻局部钝痛,大多数还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59.解热镇痛抗炎药都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共同作用

60.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机制均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61.抗酸药(概念):

能中和胃酸,↓胃内pH的弱碱性无机药物。

减轻酸对胃壁的直接刺激以及解除己形成溃疡面的腐蚀和刺激。

对胃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和收敛作用。

62.刺激性泻药:

内服后在肠内代谢分解出有效成分,并对肠黏膜感受器产生化学性刺激作用,促进肠管蠕动,引起下泻的药物。

63.泻药按作用机理可分为(容积性泻药(盐类泻药))、(润滑性泻药(油类泻药))、(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三类

64.健胃药(概念):

能促进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的消化机能,从而提高食欲的一类药物。

65.容积性泻药(概念):

不易被肠壁吸收且又易溶于水,内服后在肠腔内能形成高渗溶液,因此能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道水分被吸收,从而软化粪便,促进肠管蠕动,引起排便的药物。

66.常用的助消化药有(稀醋酸)、(乳酸)、(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干酵母))等。

67.健胃药可分为(苦味健胃药)、(芳香性健胃药)、(盐类健胃药)三种

68.抗酸药(概念):

能降低胃内容物酸度的弱碱性无机物质。

69.镇咳药(概念):

能作用于咳嗽反射中枢或末梢部位,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

70.平喘药主要有(β受体激动剂)、(M受体阻断药)、(茶碱类)、(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五大类

71.氨茶碱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平喘作用)和(强心利尿作用)

72.祛痰药(概念):

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或降低其粘稠度,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

73.平喘药(概念):

能作用于喘息发生的不同环节,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或预防喘息的药物。

74.麻黄碱主要做(平喘药)药

75.体内有效体外无效的抗凝血药是(香豆素类)类

76.心律失常(概念):

当心脏自律性异常或冲动传导障碍时,均可引起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统称为心律失常。

77.血凝过程一般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阶段。

78.作用于心脏的药物有:

(直接兴奋心肌(强心苷))、(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心脏的功能(拟肾上腺素药))、(通过影响cAMP的代谢起强心作用(咖啡因))

79.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Ⅱ类β受体阻断药)、(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80.促凝血药(概念):

即止血药,是一类能加速血液凝固或抗纤维蛋白溶解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81.根据引起贫血的原因不同,将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四种类型贫血。

8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

83.抗凝血药(概念):

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某一或某些凝血因子,延缓血液凝固时间或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的药物。

84.肝素过量所致出血可用(鱼精蛋白)解救,华法林过量所致出血可用(维生素K)解救

85.抗贫血药(概念):

能够防治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一类药物

86.保钾利尿药(概念):

竞争性拮抗醛固酮(如螺内酯)或直接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氨苯喋啶)使K+-Na+交换减少而产生利尿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高血钾的药物。

87.速尿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代谢性碱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耳毒性(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88.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抑制该部对Cl-和Na+重吸收,而利尿

89.具有保钾作用的利尿药是(螺内酯(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

90.高效利尿药有(速尿(呋喃苯胺酸、呋噻米))、(利尿酸),利尿作用的部位是(髓袢升支粗段的皮质部和髓质部),作用强的原因是其降低了肾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91.临床常用的同化激素有(苯丙酸诺龙(苯丙酸去甲睾酮))、(去氢甲基睾丸素)、(康力龙)

92.同化激素(概念):

指同化作用强,雄性化作用较弱的类固醇衍生物。

93.常用的子宫收缩药有(催产素)、(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类)

94.常用的糖皮质激类药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醋酸氟轻松)

95.可用于母畜同期发情的药物有(孕酮)、(地诺前列腺素)、(卵泡刺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促性腺激素)

96.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炎)、(抗过敏(过免疫))、(抗毒素)、(抗休克)、(影响代谢)五大方面

97.兽医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拟肾上腺素药)、(钙制剂)、(抗组胺药)四大类

9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过快可致(反跳现象)和(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99.常用的H1受体阻断药有(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阿斯咪唑(息斯敏))

100.H1受体阻断药中,抗过敏作用最强是(扑尔敏),对中枢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异丙嗪)

101.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102.H1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最有效(过敏性皮疹)

103.临床常用治疗动物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有(硫酸亚铁)

104.临床常用的补充钙的制剂有(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等;补充锌的制剂有(硫酸锌);补充硒的制剂有(亚硒酸钠)。

105.维生素D主要应用于(缺钙病)病;维生素B1主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便秘)。

106.临床常用(0.9%)氯化钠来补充体液,而使用(10%)氯化钠来增强胃肠机能;使用(5%)葡萄糖来补充能量,而使用(50%)葡萄糖来解毒利尿。

107.化疗指数(概念):

是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值,是评价化疗药物的安全度及治疗价值的标准。

108.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主要有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改变膜的通透性、作用靶位结构改变、改变代谢途径几种方式。

109.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好),临床应用价值愈(高),一般认为抗菌药的化疗指数大于(3),才有实际应用价值。

110.青霉素水溶液不稳定,需临用前配制,久置可致(药效降低)和(诱发过敏)。

111.化疗药(概念):

对侵袭性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宿主)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即称为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药。

112.克拉维酸常与(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舒巴坦常与(氨苄西林)组成复方制剂。

113.抗生素(概念):

原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

114.氯霉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115.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为:

通过抑制转肽酶(酶),阻碍了(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通过与细菌胞浆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细菌变形死亡。

116.四环素类药物主要包括(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等。

117.天然青霉素主要缺点是(窄谱)、(不耐酸)、(不耐酶(易产生耐药性))等。

118.复方新诺明是(SMZ)、(TMP)按(5/1)的比例的合用制剂,二甲氧苄啶常与(SQ(磺胺喹噁啉))等合用。

119.林可胺类药物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等。

120.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酶),动物细胞内与细菌该酶功能相似的酶称为(拓扑异构酶Ⅱ)。

121.化疗药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癌药)药。

122.与青霉素比较,氨苄青霉素的抗菌谱特点是(广谱),(羧苄青霉素)的抗菌谱特点是对绿脓杆菌有效

123.“化疗三角”是指(化疗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24.青霉素产生过敏性休克主要应用肾上腺素(药抢救)。

125.头孢氨苄属第

(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属第(三)代头孢子菌素,头孢呋辛属第

(二)代头孢菌素。

126.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肌松)等。

127.抗菌药的抗菌谱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128.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等。

129.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等。

130.土霉素和四环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二重感染)等。

131.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恩诺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麻保沙星、奥比沙星))等。

132.氯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抑制免疫应答反应)。

133.氨基糖苷类主要对革兰氏(阴)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134.多肽类药物包括(多黏菌素B)、(黏菌素)、(杆菌肽)等。

135.硝基呋喃类的药物有(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丙胺、呋吗唑酮))等。

136.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包括(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等。

137.氨基糖苷类药中,抗菌活性最强的是(庆大霉素),该药物对(肠道菌)菌及(绿脓杆菌)菌有高效。

138.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药物包括(TMP)、(DVD)、(奥美普林OMP(阿地普林ADP、巴喹普林BDP))等。

139.抗真菌药可分为(全身性抗真菌药(深部抗真菌药))、(浅表抗真菌药)两大类。

140.目前试用于兽医临床的抗病毒药主要有(金刚烷胺)、(吗啉胍(病毒灵))、(利巴韦林(病毒唑))等。

141.四环素类除(土霉素外),其它均不宜肌注,四环素类中毒性最小的是(多西环素(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

142.磺胺药、磺胺增效剂分别通过干扰细菌叶酸代谢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酶、(二氢叶酸还原酶)酶而抑制细菌。

143.MIC是指: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

144.消毒防腐药(概念):

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抗菌范围没有明显的抗菌谱

145.酚系数(概念):

指消毒防腐药在10分钟内杀死某标准数量的细菌所需的稀释倍数与具有相等杀菌效力的苯酚的稀释倍数之比。

146.常用(75%)乙醇消毒皮肤及器械浸泡消毒,低于(20%)杀菌作用微弱,高于(95%)则作用不可靠。

147.抗寄生虫药(概念):

用于驱除和杀灭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

148.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药有(碘解磷啶)、(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等。

149.阿维菌素类药主要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等。

150.蠕虫分为(线虫)、(绦虫)、(吸虫)三大类。

151.用于抗球虫的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主要药物有(莫能菌素)、(拉沙菌素)、(盐霉素(那拉菌素、马杜霉素、山度霉素))等。

152.氰化物中毒一般采用(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联合解毒。

153.动物杀虫药的应用有(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两种方式。

154.有机氟杀虫药和杀鼠药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乙酰胺(解氟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