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18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说明:

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两部分:

第Ⅰ部分为选择题部分,占50分,答案填到答题卡相应的表格里;第Ⅱ部分为非选择题部分,占50分,答案写到相应的答题卷中。

本卷测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答题卡的表格内。

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年2月17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中心红新月广场附近,发生袭击军方人员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28人丧生,61人受伤。

袭击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和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已发布安全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土耳其,在土中国公民尽可能减少外出。

材料中的中国公民是指

A.具有国籍的人B.享有公民合法权利的人

C.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公民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中国公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法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处置以及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一举措属于我国权利保障中的

A.社会保障B.物质保障C.司法保障D.立法保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权利保障体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题文中以法律的形式将公民的权利确认加以保障,属于立法保障,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权利保障

3.2016年6月25日,父亲带刘丽去歌乐山与朋友聚会,长辈们聊天、喝酒,玩得很尽兴。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父亲认为虽然酒后驾车违法,但交警可能已下班,不会被查到。

执意要开车回家。

此时.刘丽应该对父亲说

A.山路湾多坡陡,注意安全B.不能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C.万一遇到交警,就绕道开D.被查到后顶多就是花点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怎样履行义务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的运用,题文中的酒后驾驶是法律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公民怎样履行义务

4.“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这说明

A.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有密切联系

B.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范围是相同的

C.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D.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履行

【答案】A

【解析】

考点:

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5.2016年4月份以来,舞钢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将“五星”创评活动落实到实处,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见义勇为、孝亲敬长、刻苦学习、拾金不昧”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互助互爱、勤俭节约、爱岗敬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6.下列属于公民法定义务的是

A.小海经常去敬老院做好事B.未成年人李丽也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小华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D.中学生小菲在获得稿酬后自觉纳税

【答案】D

【解析】

考点:

法定义务

7.暑假里,不少同学选择外出旅游或远足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以下行为可能会危害生命与健康的是

A.关心天气预报,选择晴好天气B.带足食品,饮用水和一些必备的物品

C.采食林中野果,饮用溪涧清泉D.结伴而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出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命健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我们有维护自己生命健康的权利和义务,其中ACD都有利于维护生命健康,C不知名的野果和泉水,容易危害生命健康,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生命健康

8.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这说明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人格尊严不可辱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题文中宪法的规定表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是违法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其中②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人格尊严权

9.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属于公民人格权的是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主选举权③人身自由权④智力成果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格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民的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的人格权,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人格权

10.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

①进行报复,侵害他人的名誉②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③要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④要求受表彰,获得一些荣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维护名誉权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受侵害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其中①做法错误。

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怎样维护名誉权

11.“我县某中学的一名学生,今年15岁。

某药店在宣传其增高产品时,在未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的名字印在广告宣传单上,并说明使用了他们的产品3个月后增高10厘米。

”对该材料,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没有姓名权,所以药店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该药店侵犯了该学生的姓名权,因为他们没有征得本人同意

C.该药店没有侵权,因为药店没有故意丑化他,还使他的知名度提高了

D.如果药店广告中反映的是实际情况,就没有违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姓名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犯,题文中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姓名,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是违法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A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姓名权

12.某校女生王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女同学,用手机偷拍了她在寝室内的一些生活照,在同学中传看并散布一些诋毁性的语言。

王某的行为侵犯了该同学的

①生命健康权②肖像权③隐私权④名誉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文中偷拍他人照片,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表现;生活照属于公民个人隐私,所以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散布诋毁性的谣言,是对他人的诽谤,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其中①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公民权利

13.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

“此时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A.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B.要想有出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

C.履行学习的义务D.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珍惜时间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文中的“打盹”是不努力学习,不珍爱时间的表现;“学习”是珍惜时间的表现,其中AC不符合题意;B观点绝对,都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珍惜时间

14.对于右边漫画中初二老师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做法正确,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B.做法正确,开除未成年学生不需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C.做法正确,开除调皮学生是学校的权利

D.做法错误,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受教育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漫画中人物的言行和做法,漫画中初二的学生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所以老师无权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是违法的,属于侵权行为,其中ABC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受教育权

15.据了解,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学期开学后,他们都会制订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学习,每天直到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才肯休息。

这说明他们

①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②非常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③出色地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④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远大志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题文中有计划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的表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珍惜受教育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其中④终身学习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对学习的认识

16.昆山警方通过缜密侦查,多方调查取证,成功侦破一起涉案价值高达1000多万元的特大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梅某在安徽黄山被抓捕归案。

针对这一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000多万元属于梅某的非法所得②我国法律打击非法获取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诈骗案的受害人破财免灾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财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保护公民的非法财产,题文中诈骗所得的财产,属于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其中③观点错误,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财产

17.观察右面漫画:

工人何某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触电身亡,其家人与电力部门打官司后获得26万元死亡赔偿金。

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何某的父母、女儿、兄妹都是法定继承人,都能继承赔偿金

②何某的父母、女儿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可以继承赔偿金

③何某的兄妹是第二顺序

继承人,无权分得赔偿金

④何某的赔偿金只能由其女儿继承,其他人都无权继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财产继承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题文中的继承方式属于法定继承,应该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即配偶、子女和父母继承,其他人无权继承,所以①④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财产继承

18.2015年10月,贵州警方将制假团伙一锅端掉,先后缴获500余万元假人民币。

对待造假币现象的治理,下列网友提出的做法可行且有效的是

①水中月:

重罚造假者,让其自食其果

②安之素:

要形成对造假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③思无邪:

加大打击力度,依据刑法处罚所有造假者

④漫游者:

增强消费者防范意识,提高识假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打击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对于题文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要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消费者也要增强辨别意识和能力,其中③观点错误,只有处犯刑法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违法行为

19.下列说法与右边歌谣相符的有

①炼就一双“慧眼”,明明白白消费

②只要价格便宜,过期了也没关系

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④主动学习消费知识,不买“三无”产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观点表明作为消费者要练就一双慧眼,增强辨别能力,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需要依法维权,其中②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怎样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20.公平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和追求的目标,下列对“公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追求公平是一种美德,它能促进人们处理事情时采取恰当的行为

B.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对事情公正与否的判断

C.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因此追求公平是徒劳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对事情公正与否的判断。

所以ABC观点正确;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所以D观点错误。

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对公平的认识

21.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出了一个主意:

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故事说明了

A.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B.公平不受任何社会条件制约

C.公平有助于调动积极性D.促进公平正义离不开合理的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和理解能力。

题文中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而制定的规则,体现了正义制度的作用,所以AC不符合题意;B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公平

22.欣赏右面的漫画《中国式过马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遵守公共秩序,就会给社会造成混乱

②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维持,需要规则维护

③我们行人过马路时,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④对于这样过马路的人都要给予刑罚处罚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标题和人物行为,漫画中过马路的行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容易造成社会混乱,是不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其中③观点错误;④不遵守交通规则属于行政违法,不是犯罪,所以错误。

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规则

23.2016年2月26日,重庆市召开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授予王仲万等16名市民“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授予杜贤义、庞云忠群体“见义勇为群体”荣誉称号。

这充分说明

①正义的行为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和支持②维护公平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③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④社会需要更多的人践行正义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对见义勇为群体的表彰,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追求,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公平正义

24.陈光标带领的公司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已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7.13亿元,被社会誉为“中国首善”。

汶川大地震中,他率大型机械的救援车队,千里驰援,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镇的生命线。

对陈光标的善举,认识正确的是

①投身慈善事业,维护了社会公平

②对受困者施以援手,维护了社会正义

③崇尚公平和正义,就要付诸行动;不过“千里驰援”,有点作秀

④社会越公平,有正义感的人越多,社会越美好和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陈光标的善举,属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所以①②④都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考点:

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25.“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维护公平正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B.实现公平正义能满足人们的各种期望

C.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D.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正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所以A观点错误;B观点绝对,是错误的;C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C错误,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公平正义

二、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按要求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本题3个小题,共50分)

26.(13分)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以下为近期微博摘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摘要一:

武汉四中初中部学生王同学晚自习后回家,在赛达国际小区门口捡到一个钱包,内有多张银行卡、存拆、公交卡、身份证及现金,其中一存折内有二十万存款,女孩张贴出失物招领启事后顺利找到失主。

摘要二:

5月16日下午,郑州62路公交车上来了三名男子,三人拎着东西直接到了公交车的二层,把垃圾桶翻过来当桌子,摆起了酒摊儿。

三人划拳喝酒无所顾忌,从上车一直喝到下车。

(1)武汉四中王同学的行为履行了公民哪一方面的基本义务?

(2分)]

(2)请结合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评析微博中三名男子的行为。

(7分)

(3)维护社会正义,人人有责。

当遇到社会上不和谐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4分)

【答案】

(1)尊重社会公德(2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二者具有一致性,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微博中三名男子的做法在公共场合扰乱社会秩序,没有正确行使权利,也没有尽到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所以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权利和义务关系3分,结合材料2分,判断2分。

共7分)

(3)例:

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反映问题;劝阻不合理现象,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制止不法行为;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合法权益;向新闻媒体曝光,利用公众媒体予以监督等。

(答案不唯一,能够提出两种切实可行的做法,就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女孩拾金不昧,属于道德义务,所以属于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义务。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义务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在我国,公民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题文中三名乘客有乘车的请权利,但是也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他们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是违法社会公共秩序的表现,对于评析题,首先说明权利义务的关系、其次结合材料说明三名乘客的行为既没有正确行使权利,也没有履行义务,最后说明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即可。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面对不和谐社会现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从监督举报、积极斗争、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

社会公德;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怎样面对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27.(20分)2016年1月20日,淮南市教育局根据气象部门的关于大雪、暴雪等恶劣天气的预报,下发紧急通知:

调整全市中小学寒假时间,提前开始放假,将该学期期末各类学业检测调整到下学期开学后进行,并对学生安全离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作出安排。

第二天,潘集区教育局也紧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冬季恶劣天气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再次对校园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校车安全以及防范交通事故等问题做出具体部署。

⑴教育局的做法是对师生什么权利的尊重?

(4分)

⑵为什么说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要给予特殊关注?

(6分)

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许多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请写出两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名称。

(4分)

⑷青少年应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6分)

【答案】⑴尊重师生的生命健康权(4分)

⑵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②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容易受到侵害。

③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④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答出两点就可得6分)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两部就可得4分)

⑷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②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等等(写出三点就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命健康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教育局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师生的生命健康,所以属于生命健康权。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从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地位、身心特点以及法律的规定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少年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的呢是,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

从积极锻炼身体,有病及时医治,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

生命健康权;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青少年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

28.(17分)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受到损害?

(7分)

(2)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应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10分)

【答案】

(1)①电视机爆炸伤人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

②销售三鹿“问题”奶粉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权;

③强卖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④辱骂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获得尊重权。

(每点1分,共7分)

(2)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标题和人物行为,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从漫画中中“爆炸伤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属于安全权;漫画二中问题奶粉,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危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漫画三强买强卖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漫画四辱骂消费者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名誉权,或者是人格尊严权。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消费者维权的途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从协商、调解、申诉、仲裁和起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