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00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

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

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

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

A.无为而治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为政以德D.以法为本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

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

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

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

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天行有常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

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B.陆王心学C.经世致用D.考据学

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的发展B.宋明理学的影响C.君主专制的强化D.绘画技巧的演变

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9.宋代佛教云门宗僧人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提出了“孝为戒先”的重要命题,说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

契嵩这一主张意在

A.说明儒佛思想内涵相同

B.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

C.争取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

10.朱熹相当注意民间生活当中的种种规则和仪式,如他曾经相当细致地对《吕氏乡约》进行修订,甚至不厌其烦地增添细节,比如揖拜应对等;他也相当注意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曾经亲自编撰乡塾教学用的教科书。

朱熹此举旨在

A.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B.完善理学的理论体系

C.淡化宗法血缘的影响

D.加强对基层的思想控制

11.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B.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12.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黄宗羲B.顾炎武C.李贽D.王夫之

14.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15.先秦时有学派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反映了此学派主张

A.以德治国B.无为而治C.严刑酷法D.尊尚贤能

16.汉代时,董仲舒、刘欲等“新儒”受到政府重视;宋代理学家则尊“孔孟”,孟子的社会地位上升。

明太祖一度撤走孟子在文庙中的配享,遭大臣反对后又收回成命,但删去《孟子》一书八十五条内容并规定所删部分“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这些现象说明

A.君主个人意志决定了儒家地位

B.多种因素影响了儒学传承发展

C.儒学自我调整以适应现实需求

D.孟子是传统儒家中最大的另类

17.庄子《养生主》书中说:

“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天理”二字,始见于此。

这表明

A.天理成为先秦士人行为准则

B.庄子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

C.天理成为战国道家关注对象

D.庄子成为宋明理学理论源泉

18.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博士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据此推断,汤因比最有可能推崇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C.兼爱,非攻,尚贤D.君子学道则爱人

19.钱穆说:

“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

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

20.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千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B.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C.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D.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21.《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

《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

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

A.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

C.主张维护礼乐制度

D.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

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

……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庄重的仪式,在夕日黄公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超限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

……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科举制创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三中外国人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重视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②管仲对(齐桓公)曰:

“……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③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人认为是“战乱与灾难”;有的人认为是“进步与发展”。

你是如何看待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编自《管子》

材料二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弃儒从商”的现象。

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

“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

”“(商贾)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

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论述题

25.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

类似奥斯曼帝国境内各种巴尔干基督教团体的那种令人费解的少数派集团、类似莫卧儿帝国境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那种宗教不和,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

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存在到今天。

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问题:

提炼作者对中国文明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论证此观点形成的原因(依据)。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林学派创立之际,正值“王(守仁)学末流”盛行于学界之时,所以,东林学派强调“经世致用”的学术研究风气,恰是针对明末士人好于空谈心性,致使学风疏薄的情形。

继东林学派之后,复社士子对于“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继承与推广更为彻底。

从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张采,到社中的骨干力量,如黄宗羲、陈子龙、方以智、顾炎武等人,都是“经世致用”学问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伴随着党社运动,推进“经世致用”学术风气的是以基督教神哲学与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

欧洲最早的算学、天文学、地理学以及后来的机械学、水力学和铸炮技术有利于帝国的防务和繁荣。

——摘编自文家亮、黄纪泽《明清之际党社运动对中西科技汇通之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相关知识,对明清之际的中西科技汇通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2.D3.D4.D5.C6.C7.B8.D9.B10.D11.A12.C13.B14.B15.B16.B

17.C18.D19.D20.C21.A

22.

(1)统一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3)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较完善的选官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科举制外传,影响了世界的文官制度,是古代中国在文化领域对世界的贡献。

23.

(1)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最有价值:

①理由:

第一手资料;实物史料

(2)出现百家争鸣。

原因:

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的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瓦解战国时士人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

同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进步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24.

(1)主张:

城市布局因地制宜,不必方正、横平竖直;城市功能分区;农本思想。

背景:

礼制等级思想破坏;铁器牛耕推广,农业与商业发展;各国变法图强。

(2)主张:

重视民生:

通商利于国计民生。

工商皆本思想:

士农工商地位平等,手工业可以丰富商品,商业便于货物流通。

25.观点:

儒家思想的内聚性是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重要因素。

原因:

孔子开始创立儒家,战国后期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贯穿其核心内容就是“仁”“仁政”,强调“礼”,维护统治秩序,主张以德治民,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提倡三纲五常,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统治思想,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宋代理学宣扬封建的三纲五常是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总之,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认同,维护了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

26.示例一看法:

“经世致用”精神为西方科技成果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说明:

明朝后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政治极端腐败。

思想文化领域,出于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程朱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受到推崇,空谈义理之风盛行。

为了摆脱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推广“经世致用”精神,探究现实问题的解决。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取得较快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科技成果伴随宗教活动东传。

“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和现实需要,使得西方科技成果顺利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

综上,明朝后期“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是西方科技成果传入中国的重要条件。

示例二看法:

西方科技成果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精神的内涵

说明: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关注现实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开阔了欧洲的视野,推动了科学探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快速发展。

伴随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西方科技成果得以传入中国。

此时正值中国明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不断加剧。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陆王心学陷入空谈。

东林学派和复社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发扬推广“经世致用”精神,试图挽救世弊。

西方科技的传入,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途径,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成果。

综上所述,欧洲近代科技成果的传入,使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精神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