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617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48分,在答题卡涂写答案)

1.《礼记》中说: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

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

.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2.《明史•选举志》论选举之法,关于“学校”和“科目”,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学校培养出所有天下人才B.学校对人才选拔影响巨大

C.科举考试是走上仕途的途径D.明朝开创了近代选举制

3.有学者评价说:

“虽然王朝以弱者的面貌出现,但在屈辱偏安的背后,却闪耀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芒,由此点燃的文明星火早已照亮世界、彪炳千秋!

”以下各项中,属于该“王朝“取得的文明成果的是

A.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B.开创了既分权又高效的中央政权体系

C.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D.出现了不同与传统社会的新的经济因素

4.司马迁说:

“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一情况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5.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

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B.海军力量的增强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D.西方列强的侵略

6.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7.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纸币贬值加速B.农民税负加重

C.土地兼并严重D.自然经济解体

8.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9.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商人,秉承这样一个传统,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千方百计想从官方获取捕鼠的特权。

在这些商人看来,如果没有获取捕鼠的特权,再高效的捕鼠器,都无法工作。

材料说明了

A.古代商人有独立的经商意识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工商食官”

C.古代商业对官府的依赖性强D.古代商人深受特权社会剥削

10.《东京梦华录》记载: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11.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围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

张二郎就是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

A.闲暇时,与妻张王氏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

B.趁冬日水浅维修本村小清河畔的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

C.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邸店兑换飞钱筹买耕牛

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中购得一件粉彩花瓶

12.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粱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

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

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3.《明宣宗实录》中写道: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14.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5.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治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16.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17.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记载:

“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顾炎武《日知录》也记述:

“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这表明

A.火葬这一习俗始于宋代B.儒家孝义之说日渐式微

C.士人阶层倡导移风易俗D.佛教的影响进一步深入

18.吕思勉先生说:

“假使魏晋以后,在商业上,有运巴蜀之粟,以给关中的必要,木牛流马自然会大量制造,成为社会上的交通用具的。

不然,谁会保存它?

”他意在说明

A.科技发展由商业来决定B.巴蜀与关中地区经贸联系松弛

C.社会需求促进工艺进步D.动荡的社会环境阻碍商业发展

19.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

”由此可见颜元

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20.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2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A.楷书B.隶书

C.行书D.篆书

22.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3.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

“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材料可以反映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2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萧何治(建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武库、大仓。

上见

其壮丽,甚怒,谓何曰:

“天下匈匈(扰攘不安),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何曰: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超越)也”。

——《汉书•高帝纪》

材料二“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

……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有之。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

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宋史•舆服志》

材料三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

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

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进到正院。

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

较矮,常

为晚辈居住。

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萧何营建“壮丽”建筑的目的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对房屋建筑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

体现出儒家的什么思想?

(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

分析中国古代院落式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

(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1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1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7.(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

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

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

“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

核”?

(9分)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C

B

D

D

C

C

C

B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C

C

D

C

A

B

D

A

B

D

二非选择题

25题

(1)显示皇权的至尊和强大;让后世无法超越;其根本目的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维护专制统治。

(2)房屋的名称、式样以及装饰等方面。

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

(3)特点:

封闭;对称;尊卑有序。

(任答两点即可)联系:

院落的封闭性深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居住者借助围墙与外界隔绝,增加安全感,是专制制度压迫下寻求心理安全的需要;院落中的居住格局深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体现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观念。

26题

27题

(1)表现: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6分)

(2)原因:

古代史上,日本曾经效仿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3分)明治维新以后,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吸收西方现代文明;(3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几乎完全融合,本民族的文化消失殆尽。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