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我地发现》课堂教学实录.docx
《贾志敏老师《我地发现》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志敏老师《我地发现》课堂教学实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贾志敏老师《我地发现》课堂教学实录
贾志敏老师《我的发现》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
时间:
2015年10月29日上午9:
20——10:
00
地点:
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阶梯教室
整理:
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刘婷婷
师课前板书:
fáshòufǚsā
伐瘦辅撒
gāoliáojísuì
羔聊疾祟
腿脚有疾足音辨人
深信不疑措手不及
版块一:
解题导入
师:
小朋友坐直,眼睛看着老师,上课。
生:
(起立)老师,您好!
师:
请坐。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哪个小朋友认识?
这个字不大写。
(板书:
發)横撇、点、撇、撇、捺(回头看一眼学生),然后下面左边是一个“弓”,右边是“建设”的“设”的一半,最后一笔不是捺,是点。
这个古怪的字有认识的吗?
果然有不认识的。
谁认识?
生1:
发
师:
你念呢?
生2:
我觉得也是繁体字的“發”。
师:
是繁体字的“發”,你比她说得更好!
你怎么会认识的呢?
生3:
因为以前我爸妈在老家老是打麻将,(众笑)所以我就认识了“發”。
师:
(举起麻将牌“發”)麻将牌144个,其中有4个就是这个字“發”,打牌的时候叫“发财”。
现在,我们把“發”字简化成这个字了(板书:
发)。
跟我念——发(两遍)
我在手机上查了这个字,点到用“发”组成的词一共有20个。
(师举例)“发生”——前天,阿富汗北部发生了一起7.8级的大地震。
到现在为止,死了100多,临近的巴基斯坦死了200多,一共300多人死了。
还有“发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造福于人类。
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
还有什么用“发”组成的词?
居然有人一个都不知道。
(众笑),说。
生1:
发现
生2:
发财
师:
哦,你喜欢发财。
(众笑)
生3:
发言
师:
对。
(指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这个同学不发言。
生4:
发掘
师:
对。
发掘上海的许多文化遗产。
生5:
发起战争的“发起”。
生6:
发源
生7:
大发雷霆
师:
这是一个成语了。
生8:
发表
师:
发表看法。
生9:
爆发
师:
用“发”可以组成不知多少词。
比如:
发展,发展银行,发展得很快。
一个小朋友说“发现”,这也对了。
(板书:
发现)一起读——发现(三遍)
谁能够用“发现”来说一句话,谁发现了什么。
生1:
考古学家发现了恐龙化石。
生2:
牛顿发现了地球有引力。
师:
对,地球万有引力。
这就叫发现。
那么,什么叫发现呢?
谁能够给它下个定义,如果你编字典的话,什么叫发现?
说得不好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的。
你说。
生1:
就是知道了一个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师:
真好!
人家不知道的理念、知识,你知道了这就叫发现。
还有吗?
生2:
就是一个东西本来就有的,然后一个人把它找了出来。
师:
本就有的,大家不知道,后来我们把它找到了,就叫发现。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跟这个词有关系。
(板书:
我的,补全课题)课题写在这儿,我请四个同学来读。
(指名四个学生起立)读书声音要响,口齿要清,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这样读(师读)我——的——发——现,你坐下去,我不喜欢的。
生1:
我的——发现
师:
不对。
不是“我的——发现”。
要这么读“我的发现”(两遍),这个“的”读轻声。
你读得不对,坐下。
(走到第二个学生旁)你读。
生2:
我的发现
师:
对了。
声音又好听,人又美。
(众笑)
(师走到第三个学生旁)
生3:
我的发现
师:
对了。
(扶着学生肩膀)
(师走到第四个学生旁)
生4:
我的发现
师:
对了。
(拍拍学生肩膀)一起读。
(两遍)
版块二:
学习词语
师:
课文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共7个小节,598个字,自己轻松地读一遍。
你读,我到下面来听,看谁读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
(师擦掉黑板上的“發”,板书:
《我的发现》
“我”发现
我发现)
(板书后,师巡视,不时俯身倾听)
师:
好,读完了。
(手指一学生)这个小孩读得最快,第二个是她(手指另一学生)。
读得最好的有好几个,(手指最后排一学生,竖起大拇指)这个小孩我发现读得真好,等会儿请你来读。
课文里面一共有8个生字,老师都注好拼音了,你能把它读好吗?
读的时候,不要“伐,伐,伐伐伐,伐伐伐”不是这么读的,这是电台里的读法。
老师读一遍,读两个,你接下去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师先指拼音,再指生字,范读)哪个小朋友能借着拼音,把上面四个生字读一读。
你读。
生1:
fá伐fá伐,shòu瘦shòu瘦,fǚ辅fǚ辅,sā撒sā撒。
师:
真好!
(拍肩)
下面四个谁来。
你读。
(扶着学生的肩,倾听。
)
生2:
gāo羔gāo羔,liáo聊liáo聊,jí疾jí疾,suì祟suì祟
师:
真好!
老师不教都会读了。
哪个小朋友可以把8个生字一起来读一遍?
请“美丽”。
(众笑)
生3:
fá伐fá伐,shòu瘦shòu瘦,fǚ辅fǚ辅,sā撒sā撒,
gāo羔gāo羔,liáo聊liáo聊,jí疾jí疾,suì祟suì祟
师:
你很美丽,读得也很美丽。
现在。
擦掉拼音(边说边擦掉拼音),你会读吗?
生4:
伐,瘦,辅,撒,羔,聊,疾,祟
师:
对了。
下面有四个词,带点的先读,(范读)疾,疾,腿脚有疾,腿脚有疾。
会读了吗?
生5:
疾,疾,腿脚有疾,腿脚有疾;辨,辨,足音辨人,足音辨人;疑,疑,深信不疑,深信不疑;措,措,措手不及,措手不及。
师:
真好!
一起读。
(生齐读)
师:
我发现大家真聪明,老师不教都会了。
那么这些词意思明白吗?
带点的词先解释。
“疾”什么意思?
“腿脚有疾”什么意思?
生1:
“疾”的意思是某个部位生了毛病。
(师纠正:
“某个部位”不要了,“疾”就是毛病。
)“疾”就是毛病,“腿脚有疾”的意思就是腿或者脚有毛病。
师:
对了。
第二个,“辨”什么意思?
然后“足音辨人”什么意思?
生2:
“辨”的意思就是分辨。
“足音辨人”意思是以脚步声分辨是哪个人。
师:
对了(拍肩)。
第三个(把一个没有举手的学生拉了起来)。
生3:
“疑”就是怀疑的意思。
“深信不疑”就是很相信,不怀疑。
师:
对了。
第四个。
生4:
“措手不及”就是让我们来不及。
师:
“措”是办法,“措手不及”就是让我们来不及想办法。
不错!
再一起读词。
伐,伐(两遍),齐。
生齐读,师纠错:
辅(三声)
师:
字词会念了。
那么这个字(手指着板书中的“祟”字)请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了,上面是“出”,下面一个“示”,跟“崇明”的“崇”不要搞错了。
把这个字写两遍。
(生练写“祟”)
师:
(边巡视边点评)字要写好。
一般地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的人,人就变得漂亮了。
比较漂亮的人呢,字也写得好。
难看的人呢,写得字就难看。
(众笑)(拍拍一名学生的胳膊)人坐端正。
写好了,我看看。
写得漂亮(轻抚学生脸蛋)。
“美丽”写得好吗?
果然(众笑)
“发财”写得怎么样?
(众笑)哦,“发财”也写得很好!
师:
好了,写好了人坐正。
版块三:
读通课文
师:
课文会读吗?
一共7个小节,请7个同学来读,每人读一节。
(指7名学生,其中有“发财”“美丽”)这个同学带头。
课文要这么读,拖泥带水的别读,我不喜欢的。
“我——的——发——现”(拖长声音读)快坐下。
“我的发现”(轻快地读)要这么读,(然后示范读第一节)
生1读:
第19课《我的发现》……(声音清脆、响亮)
师:
哎呦,读得真好,好像在听广播一样。
(众笑)真好!
就这么读,再来。
生1再读:
第19课《我的发现》小时候,只有爷爷欣赏我,说:
“这孩子好动、聪慧……”
师:
听到吗?
这个“好”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好”(四声),“好”就是喜欢。
她读得很对。
“这孩子……”读
生1继续读:
这孩子好动、聪慧,留心周围事物,能以足音辨人。
爷爷说的没错。
老师到我们教室上课,都要经过长长的走廊,我按脚步声的轻重缓急,还真能猜测出来走的是哪一个老师。
师:
没有“来的”,哦,有“来”的。
生1二读:
还真能猜测出走来的是谁。
师:
有“来”的。
生1三读:
还真能猜测出来走出来的是谁。
师:
不是“走出来”。
再来一次啊。
这次保证我不再插嘴。
(众笑)
生1四读:
还真能猜测出走来的是哪一位老师。
八九不离十,准着呢!
师:
“哪一个”(笑声又起)
生1五读:
还真能猜测出走来的是哪一个老师。
八九不离十,准着呢!
师:
太好了!
你读的有些毛病,是我的责任。
(众又笑)
(走到第二名学生旁)超过她,我告诉你简直不可能了(众大笑)。
但我对你寄希望,你能超过她。
生2读:
第二节。
(师适时纠正:
“徐老师”不要读拖音,老师示范轻快地读。
这个字不读“nei”,读“na”,是“那一头”。
)
师:
读得不错!
果然超不过她。
(众笑)所谓“不错”就是马马虎虎的意思。
生3读:
第三节。
(师纠正:
朗读不要一扬一扬的)
师:
你的朗读听得让人措手不及。
(笑)
生4读:
第四节。
(师俯身倾听)
师:
可以
生5读:
第五节。
(师适时点评:
嗯,你读得好,读得跟人家不一样。
跟她有点接近了,好,努力超过她)
师:
真好!
(转向另一名学生)“美丽”读得要美丽。
生6(“美丽”)读:
第六节。
(师适时点评:
诶呦,好极了!
就这么读。
)
师:
真好!
掌声在哪里呀?
(生鼓掌)
还有一段啊,老是忘了。
来,这个小孩,读好它。
师:
我告诉你,其实我故意留下来的。
(生笑)知道吗,读好啊!
生7读:
第七节
师:
这个时候应该有掌声。
(生鼓掌)
版块四:
练习说话
师:
黑板上写的四行,你会读吗?
我提示一下:
我的发现,这个有书名号的怎么读?
“我”发现我发现怎么读?
(板书序号1、2、3、4)
读一读。
读一读,会不会。
生1读:
我的发现(生边读边清嗓子)(师适时点评:
不要“嗯嗯嗯”,这个要事先弄好。
)(众大笑)
生2读:
我的发现《我的发现》“我”发现我发现
师:
对了。
读是一样读的,但说就不一样。
比如说:
“我的发现”是一篇文章的课题,有书名号的《我的发现》是一篇文章或者一篇课文,“‘我’发现”是课文里的“我”发现了什么,这个“我发现”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现了什么
谁会说?
你来。
生:
第一个“我的发现”是课题,第二个《我的发现》是指这篇文章,第三个打引号的“我”发现是指课文中的“我”发现了什么,第四个“我发现”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现了什么。
师:
嗯,真聪明!
我发现你特别聪明!
(擦掉了黑板上的字词板书)学过的就擦掉。
一起读。
我的发现,齐。
(生齐读)
师:
读法差不多。
(板书:
延长“我”发现后的直线)课文里的“我”发现了什么?
来,这个最大胆的小孩。
生1:
课文里的“我”发现了“我”能以足音辨人。
师:
坐下。
谁能说得比她更好?
生2:
课文里的“我”发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脚步声。
(师提示:
他能够以……)他能够以足音辨人。
师:
好,你说得比她好。
你说。
生3:
课文中的“我”发现“我们”能以(师纠正:
我们吗?
)是“我”。
“我”能以老师脚步声的轻重缓急来分辨是哪个老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师:
谁能够像他一样,说得更好一点,说得更清楚?
课文里的“我”发现每一个老师的脚步声……
生4:
课文里的“我”发现“我”能以足音辨人,发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是不同的。
师:
我把《我的发现》这一句和“我”发现这一句连在一起,加上一个词(板书“说的是”)。
《我的发现》说的是……,谁能够说?
注意啊——!
生1:
《我的发现》说的是
师:
诶,不对了。
你看上当了吧!
《我的发现》说的是……
生2:
《我的发现》这篇文章说的是(师点评:
对了,听到了吧。
《我的发现》这篇文章说的是)课文里的“我”发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都不一样,“我”能以足音辨人,分辨出是哪个老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师:
对呀,说得真好!
哪个小朋友再来说?
再来像她,她说得完全对了。
生3:
《我的发现》这篇文章说的是课文中的“我”发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的轻重缓急不同,“我”能以足音辨人,推断出来的是哪一位老师,于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师适时纠正、提示:
推断、于是)
师:
对了。
哪个小朋友再像她一样说?
你来。
生4:
《我的发现》这篇文章说的是课文中的“我”发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各不相同,“我”可以推断出(师纠正:
这里不是“我”了,是“他”)他推断出是哪个老师上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师提示:
加个“于是”)于是,做好课前准备。
师:
你还要说吗?
还要说,不好看黑板了。
生5:
《我的发现》这篇文章说的是课文中的“我”发现所有老师的脚步声各不相同,因此,(“我”)他能以足音辨人(师点评:
这小孩真好,自己能修正语言。
)他能以足音辨人,于是,他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师补充:
迎接老师来上课)
师:
(调整板书)我发现“我”是。
谁会说?
告诉大家答案一共有14个。
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吗?
生1: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师鼓掌:
对了!
对了!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动、聪慧,留心周围事物,能以足音辨人的孩子。
师:
真好!
把四个词说到了。
还有吗?
生2: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动、聪慧,留心周围事物,调皮,并能以足音辨人的小孩。
师:
好的。
她说了五个,但是四个是人家说过的。
人家说过的不要再说了,说没有的。
生3:
(师把学生拉起来回答)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调皮、调皮……(学生支吾着回答不出)
师:
你才调皮呢,半天都说不出。
(众笑)
生4: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能以……额……
师:
我来给你说,能以足音辨人,是吧?
人家都说过了。
生5: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记性不太好的小孩。
师:
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的?
生5:
我根据这句话:
“是因为我经常忘记做好课前准备,也记不起下一节上的是什么课。
”
师:
对,这个小孩发现得对。
生6: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按脚步声的轻重缓急,可以猜测出是哪一位老师,并能做好课前准备。
师:
人家已经说过了。
这不是发现,这是炒冷饭。
生7: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机灵的孩子。
因为“我”总是忘记做课前准备,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通过老师脚步声的轻重缓急,推测出是哪一位老师来上课。
师:
嗯,真好!
还要说。
生8:
我发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小孩。
因为他可以通过脚步声来推测,并且做好课前准备。
师:
对了。
还有吗?
没有了?
你读得最好的,没有发现?
生10:
我发现那个孩子很仔细。
他能聆听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师纠正:
这里不好叫“聆听”。
“聆听”是指人家的唱歌、演奏叫聆听。
这个脚步声没什么好听的。
)他能仔细地发现每个老师的脚步声都是不一样的。
师:
对。
我也发现你很仔细。
大家都说得真好!
(调整板书,只留我发现再板书:
屠呦呦)
师:
这个人、这三个字会念吗?
生1读:
屠呦呦
师:
对了。
生2读:
屠呦呦(声音低)
师:
你有点胆怯啊!
生3读:
屠呦呦
师:
对了。
一起读。
(学生跟着老师读两遍)
师:
这是谁呀?
生:
2015年诺贝尔奖医学奖获得者。
师:
诶呦!
说得真好!
我们国家第二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一个谁呀?
(生答:
莫言)诶,对了,莫言,他是文学奖。
(指板书:
屠呦呦)她是医学奖,屠呦呦。
报纸上报到她消息的时候,前面有句话是这么写的,引用一个资深的科学家的话说:
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一定告诉我们,他小时候有多次的发现,才造就后来他有伟大的发明。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呢,一个小孩从小养成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长大了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屠呦呦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手指着板书)“我发现。
”前面是个“现象”,后面是“推测”,推测出一个结论。
(板书:
现象和推测)如果说他从现象推测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他的发现就是有价值的。
如果推测错了,那这个发现就没有价值了。
我说三句话,小朋友说第四、第五、第六句话,看谁说得好!
我发现蜻蜓飞得低,乌云密布,那一定是马上要下雨了。
我发现这次我们习大大到英国去访问,收到了英国上上下下的热烈欢迎,说明我们国家的地位提高了,我们人民的素养也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
我走进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发现地上没有一张纸屑,我推测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学生的素养个个都好。
师:
好,现在你们说第四、第五第六句,(指名学生站起来回答。
)“美丽”站起来。
没有发现的,都是长大了没有出息的。
(生笑)好,六个先说。
生1:
我发现狗、鸡鸭鹅这些动物一旦乱蹦乱跳,非常狂躁的样子,我就推测出马上就要地震了。
(生大笑)
生2:
我发现美国在南海驻军,推测可能会入侵中国。
(生大笑)
师:
这美国狂妄至极,他的军舰闯入我们南海领域,肆意挑衅,他推测出可能要打仗了。
(生笑)
生3:
我发现……(学生回答声细微,又支吾不语)(师提示:
大声,大声)你考虑好了再来。
生4:
我发现蚂蚁搬家后,一般都要(师提示:
发大水)发大水。
师:
对,对。
“美丽”来。
生5:
我发现海中只要连续几天有一些海火的话,后一天就会发生地震。
师:
你能不能把话说清楚点。
(众笑)
生5:
我发现一般前几天只要海中有怪火的话,……
师:
什么叫怪火?
生5:
怪火
师:
什么火?
(生七嘴八舌解释:
鬼怪的火,海怪的火)
生5:
海中会有生物发光,那就是怪火,后一天就会发生地震或海啸。
师:
哦,这个是你的发现。
(生笑)
(师重新来到生3面前)
你想好了吗?
(生支吾不语)想好了再说。
(请学生坐下)
师:
(来到生6面前)你是我最信任的一个小孩,(众笑)为什么呢?
你说话、读书都很稳妥,所以你的发现一定是很有价值。
生6:
我发现只要老师抱着试卷进教室,就说明我们要考试了。
(全场大笑)
生7:
我发现如果今天有火烧云的话,那第二天肯定是个好天气。
师:
对。
生8:
我发现贾老师长得很帅,说明他小时候一定是个帅哥。
(全场大笑,不少学生鼓掌)
师:
你这个发现不对。
我小时候是个丑小鸭,长得又丑又难看,还被人家瞧不起,后来呢,我像这个“美丽”呀,像她一样(指向那个朗读最好的学生)勤奋地学习,所以呢就变成一个一辈子教书的老师。
(拍拍生8的头)不要以貌取人。
(全场再笑)
(回转身又拉起一个举手的学生)
生9:
我发现贾老师很聪明,所以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师:
现在聪明,小时候不一定很好。
小时候很聪明,大了未必了了。
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10:
我发现贾老师——
师:
诶,不要说贾老师了。
(众大笑)说别的。
生11:
我发现我家鱼缸里的鱼死掉以后,过了几天——
师:
你这句话应该这样说:
我发现我家鱼缸里的鱼死了,以后怎么样。
生11:
我发现我家鱼缸里的鱼死了以后,马上被微生物吃掉,所以我推测这个缸里的微生物一定很多。
师:
对。
还有吗?
这个小孩的发现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你刚才说地震了,是吧。
生12:
是。
我发现日本改变了《安保法》,我推测日本可能又要向中国侵略了。
(生笑)
师:
还有。
生13:
现在语文教师都在教语文
师:
废话(生大笑)
生13:
他们肯定想发扬中国的语文精神。
师:
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啊?
生14:
应该是发扬传统。
师:
对。
你再说。
生13:
我发现现在语文老师教语文,是在发扬语文的传统。
师:
那当然。
你说的有点废话。
(生笑)
(回答黑板前)所以这个屠呦呦的材料发表以后呀,就是告诉你们,小时候,你不断地去发现(板书:
小时候不断发现),那么,长大了一定会有伟大的创造或者发明(板书:
长大了伟大的创造发明)这是必然的。
所以啊,小时候一定要有好奇心,要去不断地去观察。
观察包括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去尝,然后呢,脑子去想。
你不断地去发现,然后,长大了就会有伟大的创造或发明。
爱迪生也好,爱因斯坦也好,还有(学生七嘴八舌答:
牛顿、居里夫人、莱特兄弟)对,都是这样的道理。
今天我们的课就学到这里。
下课。
(老师,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