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4955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ppt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常州妇幼保健院,四项基本急救技术之三,固定篇,1、减轻病人疼痛;2、减少出血和肿胀;3、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4、防止闭合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现场骨折固定,一.骨折固定概述,骨折固定的目的,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血管神经等构成。

人体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共有206块。

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保护内脏、支持和运动功能。

1颅骨由多块扁平骨构成圆拱形颅腔,保护脑组织。

颅骨骨折损伤脑组织,骨折出血能造成颅内压增高。

骨骼解剖知识,2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

呈长柱状,上接颅骨,下连骨盆,并通过骨盆与双下肢相连。

颈椎和腰椎运动灵活,容易损伤。

每块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马尾神经。

如椎骨骨折、脱位会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和马尾神经,导致截瘫。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及其连接装置组成,呈上窄下宽的圆筒状。

保护心脏、肺脏及其他器官,并参与呼吸运动。

损伤后,易造成胸膜、肝、脾、肾等脏器的破裂,引起气胸、血胸及严重的内出血。

4骨盆由髂骨、耻骨和坐骨及骶、尾骨构成,呈环形漏斗状。

保护盆腔脏器。

如骨折,造成尿道、膀胱等盆腔脏器及髂血管损伤。

骨盆血运丰富,骨折后,出血多,易引起出血性休克。

5四肢骨由较长的骨骼组成上肢骨、下肢骨,左右对称。

上肢骨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构成,相对细小,功能灵活;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构成,较粗大,主要功能是负重。

人体关节关节由关节软骨和周围的关节囊、韧带构成。

关节软骨光滑而薄弱,无血运,损伤后不能自愈,常导致损伤性关节炎,引起疼痛。

人体有六大关节。

相邻上、下骨通过连接装置组成肩、肘、腕、髋、膝、踝关节。

其中,肩关节运动灵活,关节囊松弛薄弱,易发生脱臼及损伤。

人体肌肉肌肉是肢体运动的动力。

肌肉收缩与舒张牵动关节运动。

肌肉血管丰富,受伤后出血较多。

主要神经1躯干部神经躯干部主要由31对脊神经中的胸神经支配,在躯干部的分布有明显的阶段性。

损伤后,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障碍。

2四肢神经上肢神经桡神经,负责整个上肢的伸肌功能。

损伤后不能伸肘,不能抬腕,出现手指伸直障碍;正中神经,负责屈腕、屈手指(拇、示、中指)功能,损伤后,功能受限,手掌桡侧感觉障碍;,尺神经,在腋窝自臂丛发出到上臂内侧下行,至肘部后内侧位置表浅,易损伤。

负责屈腕、屈指(无名指、小指),及手内肌的功能和手尺侧感觉。

下肢神经坐骨神经,在大腿后分支支配大腿后方肌群,损伤后不能屈膝,踝及足趾活动障碍。

股神经,主要支配股四头肌,损伤后,大腿抬高及伸膝功能障碍。

骨折类型闭和性骨折开放性骨折,1完全性骨折骨完全断裂。

骨断裂成三块以上的碎块又称为粉碎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未完全断裂。

3嵌顿性骨折断骨两端互相嵌在一起。

骨折的程度,

(一)疼痛突出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

(二)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

(三)畸形骨折时肢体会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者转向。

(四)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五)循环、神经损伤的检查上肢损伤检查桡动脉有否搏动,下肢损伤检查足背动脉有否搏动;触压伤病人的手指或足趾,询问有何感觉,手指或足趾能否自主活动。

骨折判断,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3、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4、夹板长度与宽度尽可能与伤肢相称,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

5、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6、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固定原则,7、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8、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固定四肢时,如肢体出现肿胀、剧痛、麻木、发凉、苍白或青紫时,说明固定太紧,必须立即松解。

9、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10、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11、预防休克。

注:

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

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固定原则,骨折固定材料,一、木(夹)板固定1.两块木板,置于伤肢两侧。

2.木板与皮肤之间加入衬垫。

3.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两端。

4.屈肘悬吊。

5.露出指甲检查血运。

四肢骨折的固定方法,1,2,3,4,二、铝芯塑型夹板,三、杂志固定方法1.用杂志或书本垫于前臂下方,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

2.用布带捆绑固定。

3.屈肘位于大悬带内。

4.露出指甲检查血运。

四、衣服固定法,五、充气式夹板,下肢股骨干骨折1.两块长木板,置于伤肢内(短)、外(长)两侧。

2.加衬垫。

3.用七条宽带固定(先固定两端)。

4.用“8”字法固定足踝。

5.露出趾端检查血运。

健肢固定1.用布带将两下肢四处固定在一起。

2.两腿之间加衬垫。

3.用“8”字固定足踝。

4.露出趾端检查血运。

创伤基本急救技术,珠海市红十字会,四项基本急救技术之三,固定篇,1、减轻病人疼痛;2、减少出血和肿胀;3、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4、防止闭合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现场骨折固定,一.骨折固定概述,骨折固定的目的,

(一)疼痛突出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

(二)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

(三)畸形骨折时肢体会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者转向。

(四)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五)循环、神经损伤的检查上肢损伤检查桡动脉有否搏动,下肢损伤检查足背动脉有否搏动;触压伤病人的手指或足趾,询问有何感觉,手指或足趾能否自主活动。

骨折判断,骨折固定材料,一、木(夹)板固定1.两块木板,置于伤肢两侧。

2.木板与皮肤之间加入衬垫。

3.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两端。

4.屈肘悬吊。

5.露出指甲检查血运。

四肢骨折的固定方法,1,2,3,4,二、铝芯塑型夹板,三、杂志固定方法1.用杂志或书本垫于前臂下方,超过肘关节和腕关节。

2.用布带捆绑固定。

3.屈肘位于大悬带内。

4.露出指甲检查血运。

四、衣服固定法,下肢股骨干骨折1.两块长木板,置于伤肢内(短)、外(长)两侧。

2.加衬垫。

3.用七条宽带固定(先固定两端)。

4.用“8”字法固定足踝。

5.露出趾端检查血运。

大腿骨折固定,木板固定,检查血运,大腿骨折固定,木板固定,检查血运,小腿健肢固定,脊柱骨折固定,脊柱骨折,特别是颈椎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

移动或操作之前,要先作好颈椎与脊柱的固定,以免加重损伤。

1.小心将头部摆正,并与胸部成正中直线位。

最好临时制作颈圈加以固定。

2.保持头颈胸一致,将病人平抬、平移或滚木样翻侧到一长、宽与病人体形相仿的硬木板上。

3.用布带将伤员充分固定在木板上。

颈托的运用,自制颈托的固定,固定方法,1、调整位置:

小心调整头部位置,使头、颈、胸均处在同一直线上。

2、固定颈部:

保持头部稳定,用自制的颈圈固定颈部,然后开始急救。

3、平抬平搬:

应有4人配合,一人抱住病人头部两侧,另外三人在病人的同一侧,双手平伸到对侧,平稳地将伤员抬起。

4、固定脊柱:

将伤员放于长木板上,并用布带等捆绑在长木板上,再抬送搬运。

1、固定颈部,2、平抬平搬,3、固定脊柱,现场救护,救护体位,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

对于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的伤员,应采用侧卧位。

复原体位,颈椎受伤患者的救助,原则:

保护颈椎,减少颈椎的移动,防止因颈椎移动造成高位中枢神经受损,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五拳法,头锁,五拳法,胸锁,五拳法的运用,肩锁,五拳法的运用,改良肩锁,五拳法的运用,改良肩锁,肩锁,五拳法,胸背锁,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五拳法的运用,颈托固定,骨盆受到强大的外力碰撞、挤压发生骨折。

令伤病人为仰卧位,两膝下放置软垫,膝部屈曲以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

1、用宽布带从臀后向前绕骨盆,捆扎紧,在两腿间或一侧打结固定。

2、在两膝之间加放衬垫,用宽绷带捆扎固定。

3、两踝间加放衬垫,用宽绷带“8”字捆扎固定。

骨盆骨折,骨盆骨折处理,前臂骨折固定流程图,1,2,3,4,5,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