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512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docx

《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

11秋期开放教育本科《企业统计》期末复习指导

2011年12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使学生能运用企业统计基本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会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企业统计》。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是纪宏主编,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统计学》(2003年11月第2版,2004年8月第1次印刷);纪宏主编,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统计学学习指导》(2003年12月第2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企业统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

6.考题类型及比重

本课程试题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占20%左右)、多项选择题(占10%左右)、名词解释(占12%左右)、简答题(占18%左右)、计算题(占40%左右)

7.其它说明考试时,要求考生携带计算器。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

总  论

一、重点名词

企业  公司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2.企业的分类。

三、一般掌握

1.企业经营系统的运行。

2.企业统计的基本职能。

3.企业统计体系的基本结构。

4.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

5.统计资料的计量尺度。

6.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

第二章:

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企业经营环境统计

一、重点名词

经济环境  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  

层次分析法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及分类;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社会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社会环境因素。

  3.企业市场环境的含义及其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因素。

  4.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基本思想和步骤。

三、一般掌握

1.企业自然环境统计的特点。

2.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3.企业经营统计描述的职能和体系。

4.企业社会环境的统计测定,指标分析法和经验判断法的应用。

5.定性指标的回归模型。

第三章:

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I)――企业经营要素统计

一、重点名词

企业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  能源  原材料消费量  原材料收入量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要素的内容及其统计指标体系。

2.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3.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数及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4.企业工资总额的含义及其内容、企业平均工资统计、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

5.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6.计算和确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必须遵守的原则;确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关系。

7.原材料单耗和原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区别。

三、一般掌握

1.企业劳动力统计的范围和劳动力数量指标。

2.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及其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统计指标;企业动力设备总动力的计算。

3.原材料、能源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及能源消费量、消费水平指标。

4.企业技术投入统计。

  5.企业资金筹集统计。

主要包括负债统计和所有者权益统计两个方面。

  6.企业流动资产的概念、构成及其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统计。

  7.成本、费用的含义、构成统计及其统计分析。

第四章:

企业经营的统计描述(III)――企业经营成果及效益统计

一、重点名词

企业经营成果  工业增加值企业产品实物量  折合实物量  可比价格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成果的含义及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表现形式。

  2.企业产品实物量的含义及其指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3.企业产品品种统计的基本指标(如企业产品品种数量和品种计划完成情况等)的内涵及计算。

  4.企业产品质量的分类、企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的内容及计算。

5.总价值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增加值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工业性作业价值包括的具体内容。

  三、一般掌握

1.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及一般表示方法。

2.企业产品实物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3.计算企业产品价值量指标采用的价格。

4.企业财务成果(如营业收入、税金和利润等)指标的统计内容。

5.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

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

一、重点名词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2.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评价标准的种类和确定评价标准的原则。

  3.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4.企业生产要素综合评价的含义和方法,着重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和增长速度方程法的实际应用。

  三、一般掌握

1.企业经营综合评价的含义及职能。

2.企业产品竞争能力的含义、指标体系以及综合评价的方法。

3.用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进行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4.无量纲化方法和合成方法的种类。

第六章:

企业经营统计预测

一、重点名词

市场需求预测市场潜量  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市场占有率  成本预测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统计预测的职能、方法和种类;企业经营统计预测的步骤。

  2.市场需求预测的概念、内容和预测统计方法,即关联指标法、时间数列方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具体运用。

  3.市场趋势预测的内容;市场潜量的含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方法。

  4.市场占有率的含义、种类及其计算方法,市场占有率的预测,企业销售量的预测。

  5.成本预测方法;利润总额的预测以及利润预测分析。

三、一般掌握

1.预测精度和预测费用。

2.企业销售的主要影响因素。

3.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及企业经营环境预测的主要方法。

4.需求结构购买力投向预测。

5.企业销售预测的回归方法,特殊销售目标的预测。

第七章:

企业经营统计决策

一、重点名词

收益报偿决策技术货币的时间价值 盈亏分析决策  生产产品品种决策  

企业销售决策

二、重点掌握

  1.企业决策的要素和种类;一个科学的决策应包括的基本要素;统计决策的方法。

  2.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容及决策方法;设备更新决策、技术引进决策的内容和方法。

  3.企业生产决策、产品品种决策、生产总量及生产水平决策的内容和方法。

  4.企业销售决策及销售目标的确定方法。

三、一般掌握

1.统计决策的含义及应用条件;决策技术和决策程序。

2.决策表和决策树的含义及应用。

3.投资规模决策,改、扩建项目投资决策的内容和方法。

4.企业证券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

企业经营的统计控制

一、重点名词

企业统计控制  

二、重点掌握

1.企业经营统计控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2.企业劳动力数量控制、企业劳动效率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3.原材料供应量控制、原材料供应品种和质量控制、原材料供应时间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4.企业生产进度的控制,注意均衡率、成套率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三、一般掌握

1.企业经营统计控制的含义及其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作用。

2.企业经营系统及类别属性。

3.设备更新改造分析。

4.产品质量控制,注意直方图和控制图的作法和分析。

5.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分析。

6.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库存控制的模型与应用。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物质技术条件是(  C  )。

  A)企业是经济组织      B)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定的义务和权力

  C)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D)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三次产业的第一层次是(  C  )。

  A)生产部门  B)生活部门C)流通部门  D)管理部门

3.房地产管理和电厂属于(D)。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前者为第三产业后者为第二产业

4.企业按行业分类时,渔业属于(C)。

A)工业企业 B)商品流通企业C)农业企业  D)其他企业

5.被称为现代企业经营三大资源的是( A   )。

  A)信息、物质、资金 B)权力、物质、资金C)信息、权力、资金 D)信息、权力、物质

6.(C )是企业信息的主体。

  A)会计信息      B)市场信息     C)统计信息     D)产品信息

7.下列资料中,不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B  )。

  A)设备记录   B)班组台账 C)财务活动记录   D)劳动记录

8.在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生态资源的是( B  )。

  A)原油   B)河流C)森林    D)煤

9.当社会环境的某种因素可以用指标表示,而该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不能直接描述时,那么测定该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应该采用( C  )。

  A)指标分析法   B)时间数列法 C)经验判断法   D)功效系数法

10.一般来说,自然资源对采掘工业的影响较大,H表示某种自然资源的储量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下列哪种情况企业面临严重的资源供应问题。

( A )A)H=0.5   B)H=1 C)H=2   D)H=4

11.在下列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因素中,属于政治环境因素的是( D  )。

  A)通货膨胀状况    B)失业率 C)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   D)国家的政治制度

12.在资金来源困难、利率高、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企业应重点发展(A )经营活动。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    D)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13.下列几种抽样方式中,( B   )是严格遵循随机原则的。

  A)概率抽样   B)任意抽样C)判断抽样     D)配额抽样

14.在下列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因素中,属于经济环境因素的是( A  )。

  A)通货膨胀状况   B)政治形势的稳定性 C)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   D)国家的政治制度

15.当社会环境的因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可以用统计指标近似地反映时,那么测定该因素对企业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  B  )。

  A)量化模型化   B)指标分析法 C)经验判断法  D)层次分析法

16.根据统计制度规定,确定企业劳动力统计范围的原则是(B  )。

  A)按出勤人数统计   B)谁发工资谁统计 C)按在编人数统计   D)按在岗人数统计

17.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越多,则说明劳动生产率( A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正常情况下,当企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时,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则( C )。

  A)等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大于或等于1

19.实际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的关系呈(  B  )

  A)正比      B)反比     C)相等     D)无关系

20.不属于生产设备数量利用指标的是( D   )

  A)实有设备利用率    B)实有设备安装率 C)完好设备利用率     D)完好设备安装率

21.表明安装状况对设备数量利用的影响的指标是(  A )

  A)实有设备安装率   B)实有设备利用率 C)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D)完好设备利用率

22.某企业某日工人出勤率为98.10%,作业率为97.56%,则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D   )。

  A)100.55%      B)98.10%      C)99.45%       D)95.71%

23.某公司某年末的流动资产是800万元,流动负债是300万元,存货112万元。

则速动比率为(A )。

  A)2.29      B)1.94      C)2.66      D)4.26

24.商标权属于企业的( C  )

  A)固定资产   B)流动资产 C)无形资产   D)其他资产

25.职工货币工资指数为110%,职工生活费指数为108%,则实际工资指数为( C  )。

  A)101.85%      B)118.8%      C)98.18%      D)2%

26.下列指标中,反映产品本身质量的指标是( A   )

  A)产品等级率   B)产品合格率 C)废品率    D)返修率

27.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时的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A  )

  A)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B)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C)政府所得+企业所得+职工所得D)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28.用“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时的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C  )

  A)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B)政府所得+企业所得+职工所得

  C)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D)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2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中间投入的是(  D  )。

  A)直接材料   B)职工教育费 C)利息支出    D)劳动者报酬

30.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是以( A   )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均可   D)以上均不正确

31.反映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是(  A  )

  A)成本利税率   B)资金利税率 C)资金产值率   D)优质产品率

32.反映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效益指标是(  D )

  A)成本利税率  B)资金利税率 C)资金产值率   D)优质产品率

33.在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 D   )

  A)目的性、可比性、同一性 B)目的性、可比性、重要性

C)目的性、稳定性、全面性 D)目的性、全面性、可行性

34.当统计资料缺乏时,应采用的预测方法是( B   )。

  A)指标预测法  B)概率预测法C)回归预测法   D)时间数列方法

35.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某种产品( C   )。

  A)消费倾向  B)购买力投向C)最大可能的市场销售量  D)最大可能的市场需求量

36.市场需求预测的中心内容是确定未来市场的(  B  )。

  A)销售总量  B)需求总量 C)生产总量   D)消费总量

37.企业保本销售量即目标利润为(  A  )。

  A)0    B)1    C)10     D)100

38.某产品每吨价格150元,每吨变动成本100元,固定成本5000元。

预计明年销售量可达到1000吨,销售利润的预测值为( C  )。

 A)元   B)元   C)元  D)元

39.对企业日常生产、销售管理的作业性决策属于(  C  )。

  A)战略决策     B)战役决策     C)战术决策     D)基层决策

40.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

 A)决策目标  B)决策方案   C)约束条件  D)决策效果

41.评价备择方案的基础是( C )。

A)决策目标  B)决策方案  C)决策效果  D)约束条件

42.某设备的原始价值11000元,设备的维修费等支出平均每年的增长额320元。

则该设备的经济寿命为( C  )。

A)5年      B)16年      C)8年      D)68年

43.质量管理中最常见的分布是( A )。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0-1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经营系统包括物资运动和资金运动两个方面,其中资金运动包括(ABCD )。

  A)产品资金  B)货币资金   C)储备资金D)生产资金   E)贷款资金

2.以下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有(AD    )。

  A)工业企业  B)金融企业  C)地质普查企业 D)建筑企业   E)保险企业

3.企业对职工技术考核的百分数可以用( AC   )。

  A)定距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比尺度D)定序尺度   E)定量尺度

4.影响企业的直接社会环境有( ABCE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技术环境D)自然环境  E)人口环境和文化环境

5.主要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竞争力指标包括(CDE )。

  A)价格比  B)成本比   C)生产量 D)销售量   E)市场占有率

6.企业市场调查的调查方式有( CDE )。

  A)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7.企业劳动力包括(ABCE  )。

  A)固定工  B)合同工  C)临时工 D)退休职工   E)计划外用工

8.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下面可以归为本企业的劳动者有( BD    )。

  A)为外厂代培的学徒工、借入人员      B)送厂外培训和送到专门学校培养深造的人员

  C)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学生  D)出国援外人员E)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军工

9.企业劳动者实际工资的增长说明( AC    )。

  A)货币工资的增长快于生活费的增长 B)货币工资的增长慢于生活费的增长

  C)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降低 D)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提高E)货币工资的降低快于生活费的降低

10.决定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有(ABE     )。

  A)设备数量 B)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C)设备完好率 D)设备时间利用状况E)单项设备生产能力

11.在企业的全部费用中,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CDE    )。

  A)直接费用  B)间接费用  C)销售费用D)财务费用 E)管理费用

12.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BC    )。

  A)资产周转率   B)流动比率    C)速动比率 D)资产产值率   E)成本利税率

13.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应包括( BCDE   )。

  A)试制期   B)试销期   C)成长期 D)成熟期   E)衰退期

14.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与产量变动无关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下列费用属于固定成本的有( ACE   )。

  A)固定资产折旧   B)原材料燃料费  C)保险费D)计件工资  E)租金

15.某企业根据预测,固定成本为元,目标单位变动成本为81元/台,预计销售量为4000台,那么目标总成本和目标单位成本分别为( BD   )。

A)目标总成本元 B)目标总成本元

  C)目标单位成本为81元  D)目标单位成本110元 E)目标总成本元

16.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包括( BC   )。

  A)收入预测   B)结构需求预测   C)总量需求预测D)平均消费倾向预测  E)收入弹性预测

17.企业统计决策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ACDE   )。

  A)决策目标  B)决策技术    C)决策方案 D)约束条件    E)决策效果

18.根据决策目标和概率分布的不同,期望值决策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BCE   )。

  A)最大化最小值决策  B)期望损益值决策C)机会损失决策   D)最小化最大值决策 E)贝叶斯决策

19.设备更新决策包括( BCD   )。

  A)设备最佳使用率决策  B)设备最佳使用期决策

  C)新旧设备替换决策   D)设备购置决策 E)设备最佳折旧率决策

20.股票与债券的区别表现在(ABCDE   )。

  A)持有者与发行者之间的法律和经济关系不同    B)期限性不同

  C)收益的影响因素不同     D)风险程度不同 E)流动性不同

21.企业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整体性   B)关联性    C)目的性D)环境适应性   E)独立性

22.常用的统计控制方法有(ABCDE    )。

  A)分层法   B)排列图法   C)直方图法D)控制图法   E)散点图法

三、名词解释

企业自然环境     企业经营环境      企业社会环境      能源

工业增加值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企业市场占有率     可比价格

企业经营成果     成本预测        货币的时间价值     企业统计控制

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 生产产品品种决策

四、简答题

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答:

企业是直接组合生产要素,为社会消费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或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谋求盈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在理解企业这个概念时要特别注意企业应具备的几个特征。

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2)企业是经济组织;

(3)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4)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拥有法定的义务和权利。

2.简述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特点。

答: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特点:

(1)企业经营环境统计与企业素质分析相结合,重点研究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素质是企业内部条件或环境的集中表现。

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企业素质是相互联系的。

外部环境比较规范,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单项环境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企业外部环境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每一种要素既单独地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各种要素又相互联系,交叉着约束企业的行为。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企业经营环境十分复杂,经营环境统计既要研究外部的状况,还要分析环境变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3.简述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和基本思想。

答:

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指标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

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把复杂现象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即按照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及隶属关系将因素依据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并根据对具体问题的主观判断,就每一层次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

最后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并以此进行分析研究。

4.简述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关系。

答: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生产经营成果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率,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经营中的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现形式:

(1)用单位劳动消耗量完成的生产经营成果表示。

计算公式为:

公式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消耗量完成的生产经营成果成正比。

因而该指标称为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

(2)用单位生产经营成果所耗用的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