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509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docx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作业题

----

1、班主任爱的艺术包括哪几个方面?

它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

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

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对于班主任来说“爱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只有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

就会驱使我们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写道: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

“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班主任都要放在心上,做在实处。

争取做到:

学生哪里需要班主任,哪里就有班主任的身影。

古人说: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班主任只有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使严格要求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爱的艺术,包括:

第一:

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周围环境、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了解学生出生的年、月、日等等。

只有准确透彻地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要理解学生。

即对学生进行心理摸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体会问题。

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

要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正确对待学生优缺点,特别是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

是认识问题,不说成思想问题;是方法问题,不说成品德问题;是偶发事件,不视作一贯行为。

为他的过失找理由,是与年龄特征有关呢?

还是出于好奇好动?

还是出于无意、无知?

还是出于兴趣?

第三,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是承载教育艺术的舟。

尊重信任学生,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他时,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批评他时,心情要平静,因为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发泄私愤。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自己独立的倾向、独立的要求和独立的能力,独立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班主任教育学生,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把他们看作是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而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心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不甘心落后、力求上进的源泉。

因此,教育有自尊心的学生的技巧在于机智地发现和保护学生地自尊心,适时地加以引导。

第五,保护孩子的羞耻心。

容易给学生投一份羞耻心的教育是当众粗暴批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可把学生的脸皮撕破。

一旦撕破脸皮,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都有出现的可能,其后果不堪设想。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当记住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什么都行,没有一个人什么都不行。

这样才有可能在保护学生的羞耻心的前提下,把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做好。

“批评的艺术”还在于适时、适势、适情、适度。

适时就是学生犯了错误马上批评,不能“零存整取”;适势就是掌握批评学生的火候;适情就是看发展的情况,该批评就批评,该迁就就迁就;适度就是掌握分寸,既不偏重也不偏轻。

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需记住:

你是在教育学生,而不是在发泄私愤。

在你叫喊以前,要先忍耐几分钟,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讲话。

这样方可收到良好地教育效果。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

谈话的艺术、表情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问的艺术、集体建设的艺术、因人施教的艺术、组织活动的艺术、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等等。

总之,这一切的教育工作艺术的形成基础在于——热爱你的学生。

2、简单叙述班主任对学生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

“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

”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

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

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

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

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

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

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

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

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

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势利型:

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

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3、请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平时在班主任管理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果在教育中,没有真挚的爱那么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热爱学生就如教育中的润滑剂协调师生关系,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可能产生教育中的效果——振撼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这样才会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即学生的成才。

(1)对学生实施母亲般的慈爱,这种爱如春风雨露般给学生干涸的心灵以滋润,中职学生面临前途选择层次上的不同,在个体心理素质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生外在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整天是一副疲倦不堪的样子且受到老师关注地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该给予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指明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给自己找准一个定位。

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一些突发事件,不失良机的让学生看到维持现状的危害性。

在教育中,班主任首先应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心态,其次则应从学习,生活中提醒,关心学生,并且充分利用激励、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都需要班主任用耐心去实施母亲般的慈爱。

(2)对学生实施父亲般的严爱,严厉的爱就如一把剪子修正所长出的多余的,枯萎的枝叶一般修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养成的一些坏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显现了一种惰性,这就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中——教室和学生的休息环境——寝室。

针对这一问题,只有采取严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他们的“惰性”。

例如实施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并给予一定严厉的批评。

在学生习惯中,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往往如难以调控情绪。

常凭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行动的方向,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

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制定出严格的课堂纪律。

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厌学典型”给予一定的处罚。

当然,这需要在慈爱这一基础上,了解学生所想,然后再实施,否则“严爱”所生的惩罚就只是暂时的枷锁,时间长了,学生必然会挣脱的。

父亲般的严厉之爱就如一口洪钟,时刻给学生敲警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及时改进,这样学生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发展自我。

(3)教师要对学生实施朋友般的友爱,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谈话,学生就如和一个朋友交谈,从而能够了解学生心灵深处更多的东西,在现在的社会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浮躁成了一种普遍的心态。

而“金钱”则成为事情的终极目的。

新的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有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都让中职学生产生复杂的心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试着用一个大龄朋友的身份去劝导学生,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并且明确现在的学习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奠基石,当然,朋友之爱也要把握尺度,既要立威又要双方交流互相信任。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应多用慈母般的慈爱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父亲般的严厉之爱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用朋友般的友爱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要用爱去鼓励和表扬学生。

站在学生的位置想问题,从而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成才。

4、对“问题学生来自问题家庭”,你是怎么看的?

谈谈体会。

两成行为不良学生来自单亲或重组家庭;半数以上行为不良学生的父母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一系列数字和案例给家长们敲响警钟:

行为不良学生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和问题家长。

一提“问题学生”,许多老师就脑袋疼———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

调查显示,特殊家庭背景和父母的低文化程度对学生形成不良行为有直接影响。

这是两个真实的案例:

小明仗着身高力大成了班中一霸———支使同学给他洗袜子、盛汤,动辄打骂同学、不服从老师管理。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小时候父亲告诉他,你出去玩让人给打了,回来我揍你;你把别人打了,我奖励你。

小兵本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遭到全班同学的厌烦,甚至没人愿和他同桌。

同学们说:

“他的十句话中有九句半是假的。

”原来,小兵三岁时父亲和小保姆好上了,从此家无宁日。

小兵很快发现,只要在母亲面前说父亲的坏话,要什么母亲给什么;在父亲面前说母亲不好,便能得到父亲的奖赏……随着父母的最终离异,小兵也变得假话随口就来。

常见的问题家长有:

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是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是身肩隔代抚养重任的许多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却无力顾及教育问题;七是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专家表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品德上需要帮助的孩子。

5、为什么要强调师生间的感情?

怎么传递给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

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所以,要特别强调师生间的感情传递。

这种传递,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转变进行:

(1)、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

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师生合作,即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

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

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

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

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

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

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

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

前者是动态,后者是静态的。

(4)、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

他是人,是发展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

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之,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

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6、对班级量化考核的管理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我以为,班级量化考核是评价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负责班级及每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心和工作效果如何,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着学校的育人质量。

所以,公正、真实地评价班主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通过班主任之间互评、任课教师评议、管理层集中,来确定班主任的优秀、良好、合格等级,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评价依据不足,力度不够,有失公正,挫伤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后来,我们采用了班级量化考核,将班主任的可见工作量部分(如集会出勤、到位检查、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及质量如何等)直接用分值考核记录;将班主任的不易发现工作量(如了解、研究、教育、关心学生,组织班级各种竞赛、思想讨论等),通过学生的纪律、文明、卫生、出勤、好人好事、获奖情况等方面的表现,间接用分值加以考核,每周小结,每月总评,学期末汇总。

发现班级及学生表现与考核结果相吻合,以此为依据对班主任进行评价。

班级量化考核也是一个认识、改进、发展的过程

班级量化考核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质是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需要学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共同关注学生,考核记录正反两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表现正是学校、班主任、员工实施教育和管理效果的体现。

我们把考核结果,在每周一学生集会和班主任例会上讲评,大力表彰优秀班级和同学,弘扬正气,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要求;对个别问题,通过与班主任、学生谈话,沟通解决;各班主任再利用每周的班会进行教育,采用引导、讨论、谈心等形式处理解决具体问题。

要特别重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坚持抓住不放,以专题形式组织讨论,逐一解决。

如班级的一些虚假行为;个别班主任只重视分数,轻视教育过程,轻视情感投入等。

要使大家认识到:

正确的意识才能产生优秀的行为,长期优秀的行为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

要提高考核成绩,班主任首先要身正示范,必须倾情投入,从源头抓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实践——该做的事情要积极努力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少做或不做,应自觉规范,自我发展。

班级量化考核需要完善

班级量化考核同其他教育和管理的措施、方法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加以完善,以适应新的要求。

班级量化考核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手段,是一个认识、改进、发展的过程,只要以育人为目标,求真务实,通过现象抓本质,把工作做细,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7、班级管理的成功,在于细节管理。

你有何同感。

古语说:

“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班主任的工作就应该从小处着手,深入挖掘,小中见大,从细节中生成。

对此,我深有同感。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里存在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很多孩子都有随手扔废纸的习惯,课桌椅下面、过道上、讲台前,总能看到一些成片的、成团的废纸很不体面地躺在那里。

我便对他们进行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育,也非常严肃地制定了一些奖惩措施,收效是立竿见影的,但过一段时间又能看到废纸,这样反反复复的令我很是恼火。

我在思索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在班队活动课中,召开了以“废纸,你的家在哪里”为主题的班会,和同学们共同商讨理想的的解决方法。

师:

“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废纸,你的家在哪里?

’主题班会,请大家来想办法为我们的垃圾找一个家吧。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生1:

“我们要把废纸扔在垃圾箱里,不要随地扔纸屑”

生2:

“有的说值日生要及时扫地,即使倒垃圾。

……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班长站起来说:

“我认为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些,我们的教室肯定会干干净净,令人心情舒畅,可是如果把这些废纸积累起来,把废纸买掉,我们就可以利用卖废品的钱为班上作为班上做一些事。

师:

“大家说这个办法好不好?

生:

“好!

师:

“这个办法不错,你提出来的,你就和几个班委商量一下具体的办法。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我暗自高兴地说。

第二天,我发现教室后面多了两个石棉口袋,一个装废纸,一个装饮料瓶。

一周后我们就有了第一笔收入,大家随手扔纸的坏习惯也自觉地改掉了。

一期下来我将收入给他们一人买了个棒棒糖,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然后我对他们说:

“孩子们,真的谢谢你们改掉了随手扔纸的坏习惯!

下期我们将收入买一块石英钟,放在教室里,方便大家自行掌握、支配时间,这样行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

”我和孩子们都笑了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这个道理。

班主任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论大小,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本性是美好的善良的,是可以塑造的。

如上述案例中让学生你言我语,学生的回答真令人颇感人性的美好。

班级的管理宜疏不宜堵,更不能横加干涉,粗暴禁止。

对学生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可以说在很多的学校都不是罕见的,而很多学校和班规中也有明文的限制,可是又怎样呢。

学生我行我素,不一会就是垃圾满地。

而我们如果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过错,是发自内心的改过,不是强迫的被动的“臣服”,只有以这种“攻心为上”,学生才能主动改过,并持之以恒。

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中“一期下来我将收入给他们一人买了个棒棒糖,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这一举措,让学生享受到了好习带来的甜蜜,在无形中增强学生“我要学好,我要做好学生”的意识。

因势利导,扩大战果。

学生享受到了好习惯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后,还应该正确引导,如案例中“吃着棒棒糖他们好开心,然后我对他们说:

‘孩子们,真的谢谢你们改掉了随手扔纸的坏习惯!

下期我们将收入买一块石英钟,放在教室里,方便大家自行掌握、支配时间,这样行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

’我和孩子们都笑了”中教师不是将学生引好吃的领域,而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导到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行为习惯上来。

8、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有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核心,爱是学生基本心理需要。

高尔基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这就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青少年,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

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在一起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不起学生的无声楷模。

第二,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因为理解是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他人的看法强加给他们,只有理解学生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正确的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又受到新时期不同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在品德表现、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又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内容,并且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倾诉和发泄,让学生在倾诉和发泄内心的苦闷和烦恼中得到心调节,同时也使教师能较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导,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有感情的共鸣。

第三,尊重学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强调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人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人,使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他们温馨的“家”,老师则是他们慈祥的“母亲”。

具体地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

”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特征,学生的自主选择),因势利导,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健康成长。

第四,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家马卡连柯为了帮助一个有偷窃行为的孤儿,有意让他去银行提取巨额现金,从而做教育转化工作,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即使要他去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擦一次黑板,收发一次作业本,都能触动他的心弦,引起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从而诱发上进心。

第五,严格要求学生,前面谈到要热爱学生,这不等于溺爱他们,俗话说:

“教不严,师之惰”,爱之愈深,责之愈严。

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格,要建立严格的班风、班训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不正确言行,都应开诚布公地指出,随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只是方法上多一点表扬,少一份斥责罢了,其实学生就是喜欢这种亲切而严格的教师。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扬长教育,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型的教育对象而提倡的一种可行的教育工作者方法。

9、潜能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请把你认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写下来。

在学习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学习基本要求,潜能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而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

转化潜能生工作是一名教师神圣的职责,是全面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潜能生只能说他是在某个方面暂时不感兴趣而导致的。

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潜能生转化中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

有一位美国艺术教授说过“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在的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冲动。

即创造,探究处理材料的欲望和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于潜能生应少批评多鼓励。

因为他们虽然和特长生相比美术素质较差。

但是他们也不笨也希望得到鼓励。

哪怕是一点进步和闪光点的地方。

教师也应该抓住并鼓励表扬。

任何一个人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曲折型的,人的成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不过,在相同的环境和时代,成才与否的主要原因确在于自己的主观因素。

无数事实证明: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求知的动力。

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