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445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docx

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

研读考纲研究考题分级训练提升能力

二轮复习策略达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杨祖奎

要提高二轮复习的效果,就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把握方向,合理定位。

考纲是高考的法规性文件和命题依据,是高考的绝对蓝本,预示命题方向,预知规律和特点。

高考试卷是高考最直接、最具体、最准确、的信息来源。

对考纲的分析都应该同时与考题相结合,才能纲举目张。

要有抓纲悟本和以题悟本的正确定位。

高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高考怎样考,我们怎样教。

高考考什么,就要研究考纲。

高考怎样考,就要研究考题。

随着新课标、新高考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势必会给高考命题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重视《考试大纲》的研究学习,明确《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同时也有必要了解由新课标指导下的新高考,评价试题难度、方法以及试题设计和结构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考试大纲》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指南。

它对高考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各考点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以及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统领复习备考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科学定位,把准备考方向。

学习考试大纲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但是对每种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老师们却不易把握,由于受各种参考书的影响,一些学生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复习效果并不好。

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大纲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如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的问题时,只限于各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情况,平时就没必要去解加速度不等的问题。

但是,在使用动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解题时,连接体却是命题老师的最爱。

同理,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可能出现给电容器逐渐充电的电磁感应电路,也不需要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另外,不能把考试大纲中的Ⅰ、Ⅱ两个层次与试题的易、中、难作简单对应。

实际上Ⅰ、Ⅱ两个层次的知识标明了其在高中物理内容中的地位,Ⅱ层次所列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学好它对学好其他知识有关键作用,当然是考查的重点,但具体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不一定全是难题。

个人认为,考纲是一个宽泛的框架,可触摸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

而考题直观形象,可触摸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我认为要特别注重对考题的研究,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

研究考题从三方面入手:

考试内容----考什么;命题形式-----怎么考;标准答案-----怎么答。

特别是选例题和练习题,要有意识地按照靠近高考试题的路子进行选择,这样才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切实提高备考效果。

一.对06~10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评价

纵观06~10年四川高考物理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考纲,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注重基础性和全面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主干知识构成试卷主体,重点内容重点考。

2重视主体知识的本质理解。

3强调学科双基,探究学科思想及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4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

⑤利用考纲结合教材,利用试题回归教材。

试题着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试卷所涉及的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振动和波、功能关系、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既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理工类考生所必需的物理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较好反映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

这对促进考生扎实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同时也会突出非主干知识,引导重视教材(如2009年第14题,2010年的22题⑴小题①小问)。

2.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物理学科能力。

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

反映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

高考命题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重在能力考核。

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要建立在坚实的知识体系上。

高考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有以下方向:

1突出学科特有能力的考查,变背知识为用知识。

2综合性进一步加强,要求考生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知识对试题的载体作用,要求考生建立自己的主体化知识网络。

4落实知识对试题的载体作用,要求考生具有各项能力的知识载体及典型方法。

5对知识考核实施隐形考查,要求考生活用知识,形成学科知识。

6强化考试情景,鼓励和引导积极的思维活动。

⑦向新课标过渡,重视课改的三个难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学科与个人、社会、环境及学科间相互作用。

高考试题中每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物理学科能力分别在不同的试题进行了考查。

更注重综合和运用。

以07年试题为例:

第14、15、16、18、19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18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规律成立条件的理解能力;第17、19、20题侧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如第17题要求考生在从基本定律开始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要避免由于混淆各个物理量的含义而导致推理错误;第18、21、23、24、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23、24题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景,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能力,第25题考查考生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第21、22

(2)、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第14题考查考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第22题

(1)小题考查考生是否认真做过实验,对实验原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能力;第22题

(2)小题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比如10年:

14、15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6、17、18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19、20、21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2题考查实验能力,23、24、25题考查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3、24题侧重考查整体分析能力和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交替使用,25题侧重考查运用数学工具和高级思维能力。

08、09、10年大大加强了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在进行分析和推理,解决物理问题。

总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导向中学物理教学。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

试题注意选材的多元性,使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如06年:

第14题,以在四川试飞的“枭龙”战机为背景。

第23题,以荡秋千为背景。

07年:

第14、15、19题都是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第17题以全国人民都关心、关注的探月的“嫦娥工程”为背景;第25题以考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试题从中学教学和考生实际出发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08年:

第15题以太阳辐射、核反应堆为背景,第20题哈勃天文望远镜和地球同步卫星为背景。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社会实际,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问题。

09年14题以雷达为载体,结合电磁波在科技和生活中的运用,15题以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它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为载体,联系科技前沿,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新发现。

23题以建筑工地常见的塔吊为载体,10年23题以农业生产中的拖拉机耙地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

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4.常规中见新意,熟悉中有陌生,基础中考能力,突出非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

试题以常规题为主,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考生所熟悉的。

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中心,情景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均具有一定的新意,考生觉得是熟悉的,又有一定的陌生度,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

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拓展性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于课本,如06年:

第15题源于高中物理(人教社2003年第一版)第三册44页13题;第16题源于高中物理(人教社2003年第一版)第三册77页正文;19题涉及分子动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压强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以教材内容为原型;第20题涉及电场强度、电势概念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以及能量的转化,以教材中的练习题为原型。

07年:

第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第15题是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第16、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第22题第

(1)小题是教材实验。

08年:

第14、15题各选项直接来源于教材;第17题是教材上习题的变式。

通过这些寓教于考的试题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教材,在复习教学中回归教材。

09年15题、16题直接来源于教材,18题是教材上的内容的升华和提高。

22题第一个实验是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创新。

10年14题是课本上结论的变形,15、18、22、23题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拓展、改编。

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师生在复习中回归教材,落实教材,重视教材。

因为四川省命题老师主要是大学教师,他们要这样命题显示他们命题时对教材的重视,所以,在选择题的命制上要继续这样做。

当然,Ⅱ卷的试题主要考查实验能力、综合能力、计算能力、利用计算工具的能力及高级思维能力。

5.保持稳定,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稳中有进。

在创新中升华是高考命题的不懈追求。

在稳定中追求创新,以新载体、新角度、新形式来体现创新,选材精当,设计精巧,渗透了新课标理念,寓教于考。

高考试题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选择性,增大灵活性。

②利用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③提出新的设问角度,考查考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④加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站在考生角度命制试题,而不是有意地难为考生。

09年做得不好。

⑤试验性创新题,在考查学科素养及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在结构设计上多角度大胆创新。

⑥探索我省的地方性特色。

每年高考试题都有大量的创新题。

如06年第22题,用开放性和探究性来体现创新精神;第25题以新情景,新过程来体现创新精神。

07年:

第20题同时考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是考查形式的创新;第24题同时考查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和库仑力考查内容的创新。

08年:

第18题结合图像来分析物体运动相关物理量的函数关系,是研究手段上的创新;第19题中A、B间的距离不是常见

这是考查角度的创新;第22题同时考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数,考了教材中不常用的光电门的工作原理,考查了误差分析,这是从考查角度和考查内容上创新。

虽然有点过,但体现了追求创新的勇气和力度。

第18、19、20、21、22、23、24、25题对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23题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讨论;第24题要求在空间几何关系清楚的前提下用求二次函数的极值及条件的方法解答物理问题;第25题要求用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解答物理问题。

09年14题是考查内容上的创新,21题是规范作图和解题方法上的创新,考生如果按照规范作图很容易得到唯一光路,极易求解,如果没有规范作图的习惯,要用数学方法得到光路唯一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需时也不少。

22题是实验方法和思想上的创新,24、25题是能力要求上的发展和创新。

10年17题考查天体运动,是考查角度的创新,19题用理想变压器考查恒定感应电流,以及考查电容、电阻、电感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是考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综上所述,创新是高考试题的生命力,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是这五年命题的总体特点。

6.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准确性和有效性是衡量试题命题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的指标。

要想有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就必须有一定的难度。

并且试卷具有: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地方性。

加大试题的跨度,小切口,大跨度,深拓展。

即入门容易深入难,层层把关。

改高深难为熟巧实。

熟:

见过做过;巧:

综合性灵活性。

Ⅱ卷难度最好在0.40左右,06~08年的试题把握得都较好,只不过每年都有点不足:

06年偏易,而07合适,08年的试题又太偏。

09年的试题又太难。

10年试题看易实难。

相信随着四川自主命题的不断深入,2011年会做得更好。

要有必要的区分度,个人认为每个计算题设置2~3个小问为宜,06、07年做得很好,08年不太好,三个计算题都只有一问。

09年做得很好,可惜难度太大,而且计算题和实验题阅读量太大,试卷有过多繁杂的数学字母运算,不能保证考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不能更好地对物理学科素养进行考查,缺乏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并且区分度也不高。

2011年我想会做得与06、07年一样好。

试卷规范,难度适度下降,凸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样更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也会加强试题的区分功能。

7.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基本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高考阅卷时是严格按照给分点给分,利用评分标准拉开考生差距。

而学生普遍答题不规范,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考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知识掌握含糊不准确。

对熟悉的题目没深入思考对评分标准把握不准。

由于平时学习严谨性不足的原因,致使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出入,于是被扣分,同时更应该注意,高考阅卷中,中等偏上的题目对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甚至近乎苛刻。

高考的重要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组织答案,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科语言使用规范;

第二,符合题目设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答案的文字量教大的题目要求答案有内在的逻辑性,层次感;

第四,知识有盲点,对尖子生的危害极大。

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失误归结为考生的浮躁、紧张、粗心和习惯不好,也不要完全归咎为教学任务重,复习时间紧,高考评分标准严格。

这都应归结为缺乏科学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可从以下三步进行训练:

一,审题要对路;二,找到解题思路;三,形成规范的答案。

8.命题的女性化及语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的两会代表委员对高考的关注超过以往,四川于2010年对新课标的推行。

试题的难度,势必会有所下降,靠近07年的试题,这是高考命题女性化趋势及语文化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为:

①试题语言表述越来越长,越来越隐蔽;(09年的Ⅱ卷,10年22题)

②对考点的考查更细,更深,更广;

③试卷整体难度不大,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且难点分散在各个题目中;

④答题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以此拉开考生的距离

⑤让考生在高兴的状态下丢分。

(如10年试题)丢分的主要原因是:

审题不认真,不仔细。

容易题熟悉题按惯性思维想当然答题,解题思路不灵活陷入命题老师的设置的陷阱,易被引入歧途,解题效率低。

2.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下工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科素质得以明显提升。

  

(一)、系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知识层次十分清楚,第一轮复习已经初步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系统,但由于是分章节复习,知识点还是比较零散,只要稍加总结,就会使学生感到脉络清晰。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动摇;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我们要坚持打好基础不动摇,全面构建基础知识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注重回归教材、不留死角,坚决不放非主干知识。

使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学科能力得到培养,学科个性得到发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要达到抓重点、突主干、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每个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归纳既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又有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一定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制定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平时教学中应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地贯彻执行,我们应认识到:

物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是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及科学技术中的问题的能力。

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学科能力的全面提升。

(1)第二轮复习时就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很多同学十分害怕解力学题目,特别是一些不太熟悉的问题,但我们如果对力学知识体系非常清楚,你就不会拿到题目而不知从何处入手。

要理解明确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和关键,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结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

动量和机械能则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更为简便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有机整体。

如果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十分清楚,定理合理运用,题目自然会解答清楚。

  

(2)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是高考热点、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

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

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到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附:

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是:

  

.力学: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机械波;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电学:

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电功、电功率;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安培力,左手定则;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学实验。

  

.光学: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本性。

  

、热学:

分子运动论,热力学三大定律,气体性质。

 

、原子物理:

原子的结构及运动,原子核的结构及运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3)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特别加强背景教学、规律应用教学,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如:

   

.牛顿第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二)、专题复习综合提高

   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针对性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

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突破知识分类,做好专题复习,加强背景教学、规律应用步骤教学,。

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比如物理图线,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分散于力学、电学等各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

复习时若还是简单重复一遍,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可以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种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意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含义。

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困难也就减少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原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内容。

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旦综合起来常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情况。

那么,不妨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场中的受力、场力做功、粒子运动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站在更高层次获得对知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必有质的提高。

通常学生往往习惯于老师讲我听,老师布置作业我做,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应该改变,其实很多问题可通过学生自主复习、讨论或讲解得到解决,这就是运用“任务驱动”复习教学法,作业也可以发动学生围绕当前复习中心,进行推荐,原创或编制一些训练题,经教师筛选后采用,并将被采用的习题给学生予以冠名,这本出于广大学生之手,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典型性的习题训练薄,把它称之为“群英荟萃薄”,这不仅对当前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帮助,而且还有珍藏,保留的意义,因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注新课标,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领会教材改革的精神。

必修本和选修本在知识内容上不是简单的取舍和组合。

对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要有一个全局观点。

要从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两方面把必修本和选修本的教学有机结合起业,施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以独立题型单独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能力。

而物理高考实验试题都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相结合,常规实验与设计实验相结合。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面,近两年高考对实验能力考查要求比较高。

在复习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要重视实验能力的提高,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如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第22(︱)题,利用定滑轮上连接的两个物块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角度多变,设问方式新颖,让我们耳目一新,试题不仅充分体现实验题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功能,同时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改进当前实验复习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验能力是动脑,动手能力的综合,我们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在高三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弄清实验原理,还要到实验室去演习,要掌握一些真本领。

开放实验室,回归教材,重视挖掘书本上实验的潜能。

因材施教,抓住基础,注重反馈。

首先要以重要的演示实验和19个学生实验为依托,以实验能力要求为中心,以实验思想方法和原理为重点,以基本仪器使用和实验误差的减小为主线,涵盖实验测量,数据处理及简单的误差分析等。

其次要善于对所学过的实验进行归纳和迁移,以多种视角重新审视、比较和组合实验,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切实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创新精神。

还要遵循实验设计三原则:

安全,精确,操作简单方便。

实验数据处理,一是取平均值直接计算。

二是图象处理。

误差问题要求能区分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并能分析误差来源及定性描述,减小误差的方法(平均值法、累积法、图像法),不要求相关计算。

最后要注重基本实验思想方法的整合和总结,如等效替代法(半偏法测电表电阻),累积法(测单摆周期),控制变量法(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留迹法(打点计时器相关实验),还有一些特殊方法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