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五上科学第四单元.docx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五上科学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五上科学第四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五上科学第四单元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向华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课
题
⒈我们的小缆车
课
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陈向华、朗本芹、思志辉、方永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科学词汇:
重力、拉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来证明观点。
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
重点
1、建立重力的概念。
2、探究发现拉力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制定。
教具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根、秒表若干只、回形针一根、铁垫圈若干。
配套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课前交流:
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100米比赛呢?
为了让100比赛比得公平、公正一些,你们觉得需要哪几位裁判?
为什么?
(发令员、记时员、记录员)根据学生讲述,老师板书。
(一)、展示图片引入
1、出示幻灯片(各种缆车),提问:
如果要使这些车运动起来,它们分别是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的?
课件出示“钢缆绳的拉力”。
2、今天我们也来做辆“我们(自己)的小缆车”来玩玩,怎么样?
(二)安装小缆车(活动一)
1、出示材料:
一辆小车、一团线、二枚回形针、若干个垫圈。
(还有辅助材料:
剪刀、粉笔等)。
A、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组装成一辆小缆车吗?
在组装之前请你们思考三个问题:
·为了让我们的小缆车行驶得直而不弯,缆绳拴在小车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为了让我们的小缆车行驶得距离比较远,缆绳的长短设计多少比较适宜。
·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在运动起来的过程中不掉下桌子。
B、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请你们带着这三个思考内容,边观察桌上提供的实验材料,边讨论如何来组装这一辆小缆车。
C、师生交流完成一辆小车。
D、要求在二分钟时间内容完成这辆小缆车的组装,如果能让它在桌面上运动起来的小组,请成功一小组的组长到老师地方领取一张活动记录,以待下个活动所用。
(分组组装,老师巡视。
)
2、提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了怎样的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加垫圈)为什么加了垫圈后就能拉动小车?
这时的垫圈起到了什么作用?
(垫圈会产生拉力、垫圈会受到重力)两位同学有了争议,我把同学们刚才做的实验模拟到了FLASH里,我们大家再一起去观察一下,边观察边思考:
铁垫圈朝哪个方向运动?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向下运动)为什么会向下运动呢?
它可能受到了什么样的拉力才会向下运动?
(地球的吸引、重力等)(出示课件:
竖直向下。
板书)。
①感受重力:
请你们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过重力。
(学生举例或让学生拎水桶)
(出示课件)重力概念:
地球上的物体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叫做重力。
②谈谈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提一提物体 压一压物体 说说你的感受?
提起水桶 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 铅球放在手上 产生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 板书
③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吗?
小结:
这说明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板书:
重力。
)
(三)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1、刚才我们利用垫圈产生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现在我把垫圈拿走,小车处在怎样一种状态(静止)。
请猜想一下:
多少垫圈产生的拉力让静止状态的小车运动起来呢?
(学生猜测)
思考:
垫圈该如何来加?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加垫圈时要注意轻轻地放,不能施加外力。
2.分组验证实验,完成实验活动记录一;老师巡视。
3.交流反馈。
提问: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是用了多少的垫圈产生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呢?
小结:
看来要让这辆静止状态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拉力。
(四)、研究小缆车运动快慢与拉力的关系
1.设疑: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关系吗?
学生:
拉力越大小车行驶的速度越快。
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测: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板书)
2.实验设计:
A.师:
这个实验我们该如何来设计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B.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从刚才这位同学用了什么实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
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实验中:
哪些条件要改变?
怎样改变?
垫圈产生拉力的大小。
(通过个数来变)
哪些条件要保持不变?
怎样保持不变?
相同重量的小车、相同的距离等。
C.做这个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每次增加一次垫圈后,做几次实验比较合理。
如果三次记录时间完全不一样,该如何取值?
D.出示表格:
老师把你们刚才的交流绘制成了第二份活动记录表,你们看一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第 组 年 月 日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实验
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时间
平均时间
快慢顺序
1
2
3
1
2
3
1
2
3
我们发现
E.出示温馨提示:
(课件)
A、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B、2个2个地增加垫圈,即时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C、计时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口令员(喊:
放、停)与计时员要统一,尽可能减少误差。
D、各小组组员配合要默契、分工要到位。
3.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交流反馈:
为了节约时间,如果你的建议与汇报同学相同的就不重复了,对于不同的建议请你们举手示意。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四)总结与课后拓展。
1.在这节课里我们有什么样地收获?
2.这节课里我们通过垫圈产生的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你们还有其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向华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课
题
⒉用橡皮筋作动力
课
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陈向华、朗本芹、思志辉、方永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科学词汇:
弹力
(二)过程与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分析推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
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具
准备
(教师):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汇总表1张
弹弓,弹簧。
(学生):
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细橡皮筋3根、笔1支、测量距离的软尺1根、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单1张。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我们的小缆车是怎么动起来的?
还可以用依靠什么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2、看来同学们很聪明,能想到这么多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
2、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探究活动一:
探究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的关系。
1、师出示小车,边演示边讲解:
我们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轮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
2、活动中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
3、学生动手探究。
4、汇报交流。
(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
5、思考:
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相反)
6、过渡:
是呀,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要让小车往前开的话,橡皮筋就应该往——后绕。
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想不想试一下?
三、探究活动二:
探究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1、猜测:
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
(师板书:
?
)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可以小组先讨论一下。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小组打算怎么选定橡皮筋的圈数,为什么?
(实验时还应注意什么?
圈数不能相差太近,否则可能结果不明显;圈数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橡皮筋可能会断掉;用力一推行吗?
测距离时如果方向偏了,那么测得是前面的轮子,还是后面的轮子?
这和我们立定跳远的测量方法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让笔来帮忙。
)
4、师再提两个小要求:
(1)每次实验时可要看准终点,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注意分工合作。
(2)边实验边思考:
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5、学生实验。
6、交流汇报(要结合自己小组的记录单)
还可以让实验不成功的组找找原因。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实验次数
小车行驶的距离
我们选择的数据
我们的发现
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7、板书实验发现: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四、认识弹力。
1、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
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这是因为橡皮筋绕起来长度就变长了,会产生弹力,能驱动小车。
等到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弹力也就消失了,就不能驱动小车了。
那现在谁能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弹力?
2、出示弹弓。
边演示边讲解。
这么多橡皮筋,现在没被拉长,有弹力吗?
被拉长后,现在呢?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弹力?
(有条件的可以出示弹簧、弓箭、票夹等让学生体验一下)
板书设计:
2、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相反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弹力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向华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课
题
⒊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课
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陈向华、朗本芹、思志辉、方永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力。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实验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困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
重点
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
难点
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具
准备
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入
1、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2008年的9月25号这一天,我们国家在科技上有什么重大事件吗?
(神舟7号发射升空。
)
讲述:
对,2008年的9月25号,是神舟7号发射升空的日子。
看来同学们真关心国家大事!
提问:
神舟7号总共搭乘了3名航天员,并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那你们知道:
这艘飞船是通过什么工具发射升空的呢?
(通过火箭发射升空的。
)
讲解:
神舟7号是通过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
2、那你们想看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是怎样把神舟7号送上太空的呢?
(播放视屏:
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
3、神舟7号发射升空,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壮举。
翟志刚终于迈出了我们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其实,自从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后,探索太空已经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
老师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神舟8号将在2011年又要升空了。
二、吹气球,感受反冲力
1、老师:
吹气球,随手放掉气球,气球在空中乱飞。
2、谁来说说,气球也是火箭吗?
为什么?
它是怎么运动的?
(气球在空中飞来飞去。
)
教师将气球向多个方向演示,学生作出推测:
气球向什么方向运动?
(强调:
气球一开始的运动方向)
提问:
你觉得气球为什么能在空中飞来飞去?
(请学生说一说气球能飞来飞去的原因。
)
3、讲述:
气球之所以能在空中飞来飞去,是因为气球里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气体相反方向的推力。
师:
恩,说的非常好。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喷出气体、反推力、
4、同学们想要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这股反推力量吗?
(想)
谈话:
要想感受这股力,请看大屏幕,思考:
感受气球喷出的气的这股力量
(1)先把气球吹大 (拉一拉);
(2)用手指捏住气球喷嘴不要放;
(3)另一只手放在气球喷嘴口,慢慢放掉捏住气球喷嘴的手指,但不要放掉气球;
(4)体会两只手的感觉。
师:
看完了?
有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
A、谈话:
我有问题!
(1)“拉一拉怎么做?
为什么”
(我们有的同学力气小,气球吹不大,拉一拉,能使气球更容易吹大。
)
(2)有必要把气球吹的很大吗?
(没有必要。
)
B.讲解:
对,没有必要,而且我们每一个同学等下只有一个气球。
吹破了,不能感受这股力自己负责哦!
提问:
现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没)
谈话:
好,下面就请大家感受一下,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
表达气球喷出的气的这股力量
想一想:
气球喷出时产生的力的方向与气球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感受出来了吗,老师要求大家把这种感觉画出来,有问题吗?
画一画:
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吗?
如果你认为图意表达不出,可以用文字加以辅助说明。
(学生感受反冲力,感受后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反冲力。
)
5、投影展示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所表达的气球的反冲力。
并请学生说一说。
6、整理学生的实验现象:
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其实刚才我们所感受到的这股气球喷出气体时所产生的这股方向相反的推力,科学家们把他叫做反冲力。
(投影展示,板书)(请学生说一说。
)
7、提出新的问题:
哎,对了,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
刚才我们看见火箭是沿着科学家们预定的轨道在空中飞行的,而我们的气球,如果我们放手了,就会在空中乱飞,你能想个办法,也让气球沿着你预定的轨道飞行吗?
(充分让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请想好的同学说说。
)
谈话:
老师今天也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看我这样做好不好。
演示:
控制气球沿着一根绳子运动。
8、你觉得气球为什么能沿着这根绳子运动?
(请学生说一说。
)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反冲力,只要我们能想出好的方法,是可以把这种反冲力为人们所利用的。
我们今天就要来利用它。
出示小车,这是什么?
你能利用你今天学的知识让我们的小车运动起来吗?
投影揭题: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板书: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能。
)怎么做?
(学生自主回答)
2、下面就是老师整理的有关安装小车的要领,请看大屏幕:
(1)把气球固定在我们的小车上。
(2)试着让小车在气球的作用下,让小车运动起来
(3)试一试你们组的小车能跑多远。
(4)做好了以上3点,请各小组做好预赛准备,看哪组的小车跑得最远。
3.分组研究,选出选手排队参加预赛。
屏幕出示比赛规则:
(1)请四个小组各派一名队员参赛,在指定位置排队,其余队员进行测量和记录;
(2)吹大气球,做好比赛准备;
(3)从起跑线出发,最远的为第一名,以此类推;
(4)通过比赛,各组选出优秀选手(第一名)进行下一轮的决赛。
4.各小组选出的第一名决赛。
5.分析成绩,怎样让小车跑得更远。
三、生活中人们是是如何运用反冲力的。
反冲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多媒体展示录像:
喷气式飞机;奥运会开幕式集锦
四、对小车运动的思考:
教师小结:
今天学习了反冲力,并利用反冲力像火箭那样驱动了小车,前面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驱动小车的?
比较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由此我们知道了:
1. 投影展示:
边提问边回答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2.课后再去探究一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利用气球的这股反冲力。
板书设计: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叫反冲力。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向华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课
题
⒋测量力的大小
课
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陈向华、朗本芹、思志辉、方永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一) 科学概念: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科学词汇:
弹簧测力计 力的单位 牛顿 克力 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对比实验、课外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
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教学
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教具
准备
拉力器、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模型、记录纸;课件;磁铁(板书用);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游戏导入:
拉力赛
1.谈话:
同学们认识这个东西吗?
(拉力器)它主要有什么东西构成?
(手柄、弹簧)
板书:
弹簧
先请一个女生试一试,(拉的不是很长)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力气大一点的男生来试一试。
(被拉的很长)其他同学观察一下这里的弹簧有什么变化?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弹簧能被拉长;被拉长后还能复原。
(说明:
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充分认识弹簧,使学生对弹簧的性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去发现弹簧在运动中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却是胡克定律形成的重要条件。
)
板书:
力的大小 受力大,伸长长
人们利用弹簧的这一特点,制作成了弹簧秤。
也叫做测力计。
板书:
弹簧测力计
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互相讨论弹簧秤的种类和构造
说说弹簧秤的种类,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秤。
(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
2.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并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五部分组成(投影演示)
(1)提环;
(2)弹簧,;(3)挂钩,;(4)指针;(5)刻度板;(并说说各部件的功能)
3.介绍牛顿,认识力的单位
教师介绍:
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测量什么,都需要一个单位,比如说测量长度单位是(学生回答:
厘米,分米。
米,千米)。
那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指出刻度板上的“N”的意思,(板书: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来表示)是科学技术上统一使用的力的单位。
(点击多媒体,出示牛顿照片,简介牛顿)
弹簧测力计红色指针一边指着100克力,一边指1牛,看看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牛 100克力)教师在拉到200克力那约等于多少牛呢?
、拉到不足1牛时停下来说“物体力的大小不一定刚好是整1牛和整2牛,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是多少牛”。
(两次)
(说明:
力的单位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形成实际的概念上。
用拉弹簧找感觉,感受1牛有多大?
2牛有多大?
)板书:
1牛≈100克力 (1N ≈100 gf)
0.1N ≈10gf 0.5N ≈50 gf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演示教具,先观察一下测量的最大范围。
(5N)然后演示读数。
1.学生初步感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汇报实验结果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方法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
刚才同学们在认读练习时候,老师发现了些问题。
(做弹簧称对比观察演示),请这两组的组长上来,进行测量实物。
这两个钩码是李老师通过科学的测量重力是一样的。
但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同学们看屏幕观察。
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必须注意:
(1)手拿起测力计的提环,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分组进行测量,并把测量出物体相应的数据填写在记录表里。
要求:
分工合作;认真记录。
5.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巩固实验方法。
四、拓展教学
1.做对比小实验:
水平拉动小车和垂直拉动小车,用的力是一样吗?
2.分小组做实验。
把发现记录在P78的最下面的空白处。
3.交流
4.小结:
从发现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
将会在下节课时候得去研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觉得有收获吗?
说说你的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了利用弹簧伸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请同学们在课后对弹簧缩短的规律作一番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
六、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可选操作,看时间)
老师提供给每一小组两张硬纸板,四根橡皮条和四个回形针。
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利用橡皮筋制作一个弹力秤。
自己制作的弹力秤也必须有哪几个要素?
同时,把学生的制作、探究活动引向课外。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 拉力大,伸长长
弹簧测力计:
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力的单位:
牛顿
用字母:
N 1牛≈100克力 (1N ≈100 gf)
0.1N ≈10gf 0.5N ≈50 gf
盏西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陈向华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课
题
⒌运动和摩擦力
课
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陈向华、朗本芹、思志辉、方永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
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