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936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宁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宁德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7)《<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百草丰茂

(2).

(2)海日生残夜(3).(3)非宁静无以致远(4).(4)何当共剪西窗烛(5).(5)落花时节又逢君(6).(6)花枝招展的(7).(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丰茂、致远、剪、烛、逢君、知之”等字词容易写错。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使用敬辞和谦辞,如常用“家父”“愚兄”“贤弟”“敝人”等词表示谦称。

B.“愉快”“快乐”、“坚强”“坚定”、“疲倦不堪”“疲惫不堪”三组词都是同义词,在语境中都可以换用。

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夜梦。

”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

D.《皇帝的新装》中“‘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天真”一词是父亲对孩子的高度赞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贤弟”是敬辞;

B.“坚强”“坚定”不是同义词。

坚强:

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果断不犹豫。

近义词有刚强、刚毅、坚毅、顽强等。

坚定:

意志不动摇;

D.“天真”既是说孩子的“不成熟”,又是说他心地单纯,性情直率,不是高度赞许;

故选C。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喜爱古典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唤醒、体味和分享这些复杂的、深微的精神力量,才算是留住了民族的“乡愁”。

①则是与诗词中所蕴含的羁旅愁思、离情别绪、缠绵爱情、人生感慨产生共鸣

②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③包括诗词中所凝结的民族情感、家国情怀等深沉的内在精神

④首先自然是被其中所呈现的优美意境、朗朗上口的节奏所吸引

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第一空应填“人们喜爱古诗词”的原因,而④句中有“首先”一词,故第一空填④句。

②句中“但”表示并列的另外一原因,故第二空填②句。

①句中“则”表顺承,依据句子意思可知不属于④句的原因,而属于②句的原因,故第三空填①句。

③句中“包括……”表示补充说明,而“情感”“情怀”则与①句相符,故第四空填③句。

综上所述,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A。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这朦胧里,三亚又展现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美,是静谧,是甲(A.安稳B.安详)。

在小村的夜色里,在这似轻纱的薄雾里,氤氲着我们的诗和远方。

这里洁净得纯cuì①,没有一丝丝尘世的纷扰。

闭上双眸,闻着那乙(A.若有若无B.恍恍惚惚)的花香,听着那富有节奏的涛声,还有什么比这更使人惬意……新的一天又慢慢到来,看着这春暖花开的小城,抖擞②抖擞精神,踏上远方的归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纯cuì()②抖擞()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甲()乙()

【答案】

(1).

(1)①粹

(2).②sǒu(3).

(2)甲B(4).乙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作答时,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粹”的字形和“擞”字的读音。

(2)甲处,安稳:

沉稳、平稳、稳当等。

安详:

指从容不迫;稳重。

有安静祥和之意。

根据语境,描写的是三亚夜景的安静祥和。

故选B。

乙处,若有若无:

意思是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恍恍惚惚:

意思是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

用来形容“花香”,应该选用“若有若无”。

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4分)

5.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粮食安全周宣传活动。

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我们祖先就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和勤俭节约,采用各种方式和对策杜绝浪费。

A组

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意通过宣传教化,在大众中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珍惜粮食的观念。

这方面的文章诗赋不胜枚举,例如下面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至今仍犹如晨钟幕鼓,使人闻之警醒。

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齐民要术。

杂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悯农》)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代《朱子家训》)

B组

朝廷立法制止浪费

清朝雍正二年,雍正皇帝下圣旨,对御膳房应该如何处理剩饭剩菜,交代得细致入微,并告谕当事者,要派人稽查,违者必予治罪。

饮酒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制酒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在一些庄稼歉收的饥年或应战时所需,不同朝代曾分别颁布过禁酒令,以节粮广储。

如汉景帝中元三年夏发生旱灾,农田荒歉,政府下令禁止酒的买卖,间接地杜绝了饮酒。

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兖、豫、徐、冀四州发生水灾,政府下令这几个地方禁止有关酒的一切活动。

【材料二】

任务一:

阅读材料一,仿照B组材料给A组材料拟个合适的标题。

任务二:

阅读材料二,如果你是本次粮食安全周宣传活动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一对图中夫妇进行劝说。

【答案】任务一示例:

宣传教化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珍惜粮食)

任务二示例:

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粮食安全周”宣传活动的志愿者。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应当厉行节约。

我建议您还是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吧。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材料一】“祖先就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和勤俭节约,采用各种方式和对策杜绝浪费。

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意通过宣传教化,在大众中树立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珍惜粮食的观念”,再根据B组“朝廷立法制止浪费”这8个字的标题,据此归纳答案:

宣传教化提倡节俭。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根据情境“如果你是本次粮食安全周宣传活动的志愿者”,再结合图片,可见这些人点餐太多浪费粮食,所以规劝主题要围绕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来劝说。

示例:

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粮食安全周”宣传活动的志愿者。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厉行节约,还有很多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提醒人们要“光盘行动”。

古人尚且如此,咱们现代人素质更高,肯定更懂得杜绝浪费的重要性。

所以,我建议您还是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您看可以吗?

三、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作品的具体名称。

B.【甲】篇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景图。

C.【乙】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直言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乙】全诗虚实结合,由实入虚,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感情。

7.两诗都是通过秋景来抒情,它们各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6.B7.《天净沙·秋思》抒发游子思乡思亲的悲苦之情;《秋词》抒发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解析】

【详解】1.B.应该是:

【甲】篇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景物,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故选B。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秋词》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8.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止:

(2)一狼仍从从:

(3)顾野有麦场顾:

(4)一狼洞其中洞:

10.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1.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是:

__________(原文),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道理。

【答案】8.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9.

(1)仅,只

(2)跟从(3)看,视(4)挖洞(打洞)

10.

(1)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1.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只有剩下的骨头。

止:

仅,只。

②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从:

跟从。

③(屠户)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