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303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8分)。

1.邹逸麟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说: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

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对以上文字理解最合理的是

A.鲁国是儒学的发展基地B.关东的文化最为兴盛

C.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D.地域的不同决定思想的不同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

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                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                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3.萧公权说:

“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5.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董仲舒认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儿子自拿木棍是去救护父亲。

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6.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纲常伦理    D.天人感应理论

7.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原因主要在于(  )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                                B.政府选官的需要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八股取士的实施

8.1283年,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

史学家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9.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

“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

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主张经世致用B.力挽儒学危机C.维护理学正统D.反对盲从孔子

10.“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

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善知恶是良知”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1.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12.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13.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14.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

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15.宋以后是戏曲的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

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16.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

该哲学思想(  )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强调了人独立运用思考能力

C.树立了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念            D.冲击了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

17.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这反映了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人们对思想解放的不懈追求

 

18.依据下图《圣母图》可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19.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B.封建专制根深蒂固

C.君主立宪已经确立                                D.人文主义已成潮流

2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挑战教会权威

2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  )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22.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

“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处……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

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23.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

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据此可以推知(  )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24.表为16—18业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材料反映(  )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律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                        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25.“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6.康德在1784年写道: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

A.康德高度肯定法国大革命的现实意义B.康德反对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

C.康德主张用理性的武器实行社会变革D.康德认为新的偏见会取代旧的偏见

2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个运动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

据此,“这个运动”指的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8.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有关该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

A.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                            B.指导了欧洲启蒙运动

C.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                            D.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9.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二、材料阅读

30.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

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

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

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

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4分)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2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2分)

3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

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

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

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

(10分)

32.(14分)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反映着社会变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

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

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

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

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

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

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三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

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

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中后期欧洲印刷业蓬勃兴起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法国“印艺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D【解析】“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法得知政治构造的问题,故A项错误;“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不能判断神学已被放弃,它可能是维护君主的一种方式,故B项错误;“思想家们突破”不能说明政治已经重建,故C项错误;“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能看出思想上已经更加注意人事,故D项正确。

3.【答案】C【解析】“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故B项错误;“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到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到天人合一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没有涉及到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

5.【答案】B

6.【答案】C【解析】A项是唯物主义思想,与材料中“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唯物主义思想,与材料中“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相符,故C项正确;D项是董仲舒提出,与材料中“朱熹提出”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A【解析】宋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而程朱理学重视孔孟的地位,因此“四书”的地位逐渐提高,故A项正确;选官制度需要不是“四书”的地位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四书”的地位逐渐提高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答案】B【解析】法家思想盛行于秦,与材料中“1283年,南宋”不符,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于宋代,与材料中“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相符,故B项正确;王阳明心学是明代,与材料中“1283年,南宋”不符,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与材料中“1283年,南宋”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A

10.【答案】C【解析】A项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与材料中“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不符,故A项错误;“良知”是心学,与材料中“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黄宗羲的思想,而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与材料中“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D项是心学,与材料中“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失传、《天工开物》未广泛推广,主要是由古代是自然经济决定的,故A项正确;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也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是经济未发生质变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明朝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属于世俗文学,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故A项正确;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不是明代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小说的发展繁荣不能说明诗赋就没有市场了,故C项错误;明清小说并不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故D项错误。

13.【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汉字发展演变逐渐去形象化,故A项错误;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逐渐走向简单化,故B项错误;草书将写意发挥到极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的书写越来越简单规范,实用性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

14.【答案】A【解析】根据“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A项正确;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属于北京具有的资源,但没有理念,与材料“各种理念和资源”不符,故B项错误;北京地区的贵族及官员是京剧的听众,但与材料“各种理念和资源”不符,故C项错误;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给京剧的产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但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15.【答案】D【解析】关羽被帝王加封称号反映了统治者的倾向,但不能说明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关羽在道教中的地位,不能体现儒道佛合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及佛教对关羽的神化,不能体现市民文化的需要,故C项错误;关羽被加封的称号中突出了“忠”、“义”等观念,说明统治者借关羽来强化忠义等思想,戏剧在社会上发挥了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

16.【答案】A【解析】“皆因人的需要而异”体现对人的重视,“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体现相对主义,符合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正确;没有强调理性,故B项错误;智者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古希腊时期天主教会神学还没有产生,故D项错误。

17.D

18.【答案】A

19.【答案】A【解析】据材料“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支持莎士比亚剧院”可知伊丽莎白女王是一位开明的君主,这也反应出当时英国言论自由,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与开明的君主,而不是强调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依所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确立,而非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而不是人文主义潮流,故D项错误。

20.【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是简化宗教仪式而非废除,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与材料中“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不符,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人人自带直拨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