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239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次月考复习.docx

第三次月考复习

《观刈麦》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两句诗中隐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箪食壶浆

【注音】dānsìhújiāng

【解释】食:

食物;浆:

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的开头四句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下面写麦收的忙碌和辛苦。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割麦者的心理活动。

他们天天在骄阳下劳动,已经不知道热了,所以,只希望时间慢点儿过,好让他们多割点麦。

C、拾麦穗的贫苦妇女的述说,用“家田输税尽”道出贫困的原因。

D、诗的最后几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破阵子》 辛弃疾 号稼轩 南宋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再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表现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句子是:

“,,”;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

6、《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著名哲学家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用莲的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用莲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

(五)《黔之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_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7.黔驴之技有哪些?

驴是什么形象的代表?

一“鸣”一“蹄”。

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本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4分)

虎见之——           ——         ——         ——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

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2分)_不设统一答案,例:

(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2分。

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陆游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_____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_示例: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沁园春雪

11.“风骚”中的“风”原指   《国风》   ,“骚”原指   《离骚》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文学才华  ,与它同义的还有“  文采 ”一词。

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

1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

16.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肯定:

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

不足:

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爱莲说◇周敦颐

专题:

短文《爱莲说》

2.翻译句子。

(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4. “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3分)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7.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3分)___起衬托作用。

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8.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

(2分)____“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_

9.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__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分)

10..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3分)___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2.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

品德高尚的人。

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

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是: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

4.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

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9.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10.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

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

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

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

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

11.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10、《孤雁》中以庸碌之辈反村具有高尚情感孤雁的诗句,。

12、《鹧鸪》中以典故渲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的诗句

,。

13、《鹧鸪》中听鹧鸪啼叫而内心被感神伤的诗句,。

14、《鹧鸪》中描写鹧鸪习性和形貌特征的诗句,。

18、《沁园春·雪》运用比喻、化动为静的句子

19、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表现不畏风霜、凌寒怒放的句子

30、《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与《观刈麦》中含义相同。

3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争爆发前情状的句子,。

3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描写战争激烈壮观的句子,。

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作者已退隐,仍心忧国事、不忘报国的句子,。

3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词句,。

40、《两小儿辩日》说明太阳热时近、凉时远的句子是。

42、《木兰诗》从侧面描写木兰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

43、《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矫健的英姿及行军迅速的句子。

50、《黔之驴》写老虎摸清驴子的本质后,采取断然行动的句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

(2分)

8、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3)无情有恨何人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谢浣沙人未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10)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班级举行了一次“赏荷咏荷读荷议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疑难吗?

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试题。

(5分)

(1)荷花还有那些名称?

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荷花人们通常会想到哪些高尚的品格呢?

请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今中外写荷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大熊猫如今在我国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四川省的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lù()等海拔2000——3500米的chóng()山峻岭。

那里的森林地带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yá()绝壁,高sǒng()入云,但也有连绵不绝缓坡。

山坡上覆盖着葱lóng()茂密的原始森林。

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hàn(),空气潮湿,泉水丰富,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

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2.古诗词默写填空。

(4分)1.麓崇崖耸茏瀚

①虞世南的《蝉》中,借蝉抒怀: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句子是,。

②读郑谷的《鹧鸪》,反复吟诵,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③《木兰诗》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④《观刈麦》中,表现农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2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一)阅读《黔之驴》

2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见了它,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

23.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

⑴     黔驴技穷     ⑵  黔驴之技            

2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技止此耳

2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二)诗词赏析。

(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第一问: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第二问:

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意思正确即可)

27.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

1、读虞世南的《蝉》回答问题。

(1)“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2)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2、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3、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读《木兰诗》回答问题。

(1)概括木兰的形象特点。

(2)简析全诗内容详略安排的特点。

(3)体会诗的最后一段以双兔为喻的表达作用。

5、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2)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3)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回答问题。

(1)体会“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作用。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3)“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

(1)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4、

(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

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

(2)对亲朋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

(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

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6、

(1)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2)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详细,而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写得比较简略。

(3)以兔为喻,赞美了木兰的聪明才智。

7、

(1)“力尽不知热”反映了刈麦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们不知热,而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得忍着、挺着。

(2)繁重的赋税逼得一些农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农民将来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

(3)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

(1)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统一国家的大业。

(3)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9、

(1)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

(2)直、圆——直字状孤烟之高,圆字状落日之低。

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10、

(1)岳阳楼、滕王阁

(2)寂寞、惆怅

(3)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1、

(1)希望多收些豆子////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恶官场、喜爱园田

(3)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抒写平凡的劳动生活。

.按要求填空。

1.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郑谷《鹧鸪》一诗中,仿佛让人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的句子是: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5.“马作的卢飞快,。

”是在《破阵子》一词中描写的战争场面。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7.《鹧鸪》一诗中,借人物表现鹧鸪声之哀怨的句子是: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8.白居易《卖炭翁》中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观刈麦》中又说:

“,。

”两者都是从心理角度表现劳动者生活带艰辛的。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9.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0.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春天来临后梅花高兴的样子的诗句是:

,。

描写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是: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4.《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6.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18.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0.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1.《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告诉我们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洁身自好的品格,坚守高尚的节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卜算子·咏梅》两首词中写出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4.《观刈麦》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农民辛勤耕作的俗语: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请问听者"悲"从何来?

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三)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这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14尾联写野鸦的用意是什么?

结尾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四)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5.郑谷的《鹧鸪》之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中,“雨昏”“花落”点染了怎样的环境?

“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意象又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楚国诗人屈原遭谗去职,长期流浪于这一带,最后怀抱沙石自沉于汩罗江。

黄陵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

相传帝舜南巡,死葬苍梧之山,二妃追寻至此,泪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黄陵山上立祠祭祖,这就是黄陵庙。

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16.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

作者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17.“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是紧承上句的“啼”字而来。

句中“乍”“才”两个虚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