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201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docx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开展进入最好历史时期。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其他重要农产品也是丰产丰收、供给充足,起到了为稳定物价托底、为稳定就业兜底、为稳定社会保底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类种养业废弃物乱扔乱排乱放问题突出,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种养结合,推动农业生产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遏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开展理念,明确指出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开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假如干意见》要求“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工程〞。

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一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15一2030年〕》《耕地草原河湖修养生息规划〔2016一2030年〕》等对加强种养结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开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X〞“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

201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工程〞。

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局部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开展试点〞。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一2020年〕〕明确要“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

《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15一2030年〕》也要求“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根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严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展转换的循环式农业。

加快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开展,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开展的重要举措。

〔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是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随着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开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面对新形势,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开展道路上来。

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开展规模化种养加一体建设,逐步搭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既保粮食满仓又保绿水青山,促进农业绿色开展的有效途径。

〔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需要

种养业生产废弃物也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可以作为肥料、饲料、燃料以与其它工业化利用的重要原料。

其中,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纤维素、粗蛋白、粗脂肪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各种营养成分,可广泛应用于饲料、燃料、肥料、造纸、建村等各个领域。

1吨干秸秆的养分含量相当于50-60-公斤化肥,饲料化利用可以替代0.25吨粮食,能源化利用可以替代0.5吨标煤。

畜禽粪便含有农作物所必须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施于农田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地力,减少化肥施用。

1吨粪便的养分含量相当于20-30公斤化肥,可生产60-80立方米沼气。

我国秸秆年产生量超过9亿吨,畜禽养殖年产生粪污38亿吨,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由“资源一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可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

〔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是提高农业竟争力的需要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开展历程中,很早就出现了“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等朴素的生态循环开展理念,形成了种养结合、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开展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开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本钱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比拟突出。

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种养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养殖场,配套建设饲草墓地和粪污处理设施,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带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稳步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是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开展,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与畜禽粪便直接排放造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00.5万吨,总氮排放量为317.0万吨,总磷排放量为31.9万吨。

201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5996万吨,亩均化肥量远高于世界主要国家施肥水平。

而仅一个年出栏万头猪的规模化养殖场每年就能够产生固体粪便约2500吨、尿液约5400立方米,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在粮食与畜牧业生产重点地区,优化调整种养比例,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促进种养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措施。

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开展现状

〔一〕开展多种探索并取得成效

1.推进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积极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主,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15年全国秸秆总产量与其可收集利用量分别达到10.4亿吨和9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1%,约7.2亿吨秸秆得到有效利用。

其中:

推广机械粉碎还田、腐熟还田、秸秆堆沤、秸秆生物反响堆等技术,增加农田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全国秸秆肥料化利用占比43.2%;开展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牧综合体,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或生产颗粒饲料等技术,推进以秸秆利用为纽带的种养一体化,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占比18.8%;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提升秸秆循环利用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全国秸秆基料化利用占比4%。

2.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

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开展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实施畜禽养殖场改造,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别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便于养殖污染物的后续处理利用。

2007、2008年分别启动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累计支持建设生猪养殖场6万余个、奶牛养殖场5700个。

2012年台动实施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累计支持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场2400多个,2016年启动17个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在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了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减少了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农村沼气减少,畜禽粪便得以有效利用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把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严密结合,形成了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等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模式和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产业的循环开展。

重点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户用沼气;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

目前,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300万户,沼气工程10万处,全国沼气年生产量达158亿立方米,替代25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6000万吨。

〔二〕存在的问题

1.单项措施多,区域统筹推进合力不够

目前,国家通过不同资金渠道,相继开展了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沼气工程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也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由于这些措施缺乏系统设计与合力推进,单兵突进多、整体推进少,总体效果并不显著,当前农村畜禽粪污横流、秸秆乱烧乱放等问题依然突出。

尤其在一些种养大县,各类种养业废弃物产生集中、量大,当地的环境承载压力更大,加强种养结合开展的需求更为迫切。

2.利益链条不完整,废弃物利用有效运营机制缺乏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缺乏长效运营机制,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产品本钱高、商品化水平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秸秆还田离田本钱高等问题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开展。

在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面,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发电并网难,有机肥推广普与滞后等问题也较为普遍。

3.实际利用率低,种养业废弃物处理不足

2015年,我国秸秆有1.8亿吨左右尚未利用,每年秸秆露天燃烧形势严峻,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东北玉米秸秆由于温度低腐蚀慢、南方双季稻秸秆由于茬口紧,还田利用始终是难题。

2013年,我国畜禽养殖粪便污水量达38亿吨。

根据对全国近3000个畜禽标准化示X场的调研结果,规模化养殖场堆肥和沼气设施的比例仅分别为35%和26%,多数还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4.失衡脱节严重,种养衔接不够严密

畜禽粪便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但随着养殖业快速开展,大局部规模化养殖场粪便量大且集中,受季节限制、农村劳动力缺乏、运输不便、有机肥补贴缺失等因素制约,许多粪便资源变成了重大污染源。

同时,养殖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基地,区域内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不仅增加了养殖本钱,而且加大了饲草料有效供给的风险。

据调查,目前全国70%以上农业园区为单一种植业或单一养殖业,其他的农业园区虽然种养兼营,但大多数也难以实现种植与养殖的相互衔接、协调促进、共同开展,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三、思路原如此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l6一2020年〕》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15一2030年〕》,围绕种养业开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以与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开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导向,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杜会参与、整县推进的运作方式,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开展模式,探索典型县域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县乡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开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

〔二〕根本原如此

以县为根本单元,统筹规划县域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重点,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实现县域种养业协调开展和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重点在养殖大县、产粮大县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县建设,实施规模化种养加一体化项目以与秸秆、畜禽粪便等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工程,试点探索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筹资建设与运营机制等,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开展,有效转变农业开展方式。

创新币场主体参与建设机制,以币场化运作为主,通过财政补助、竟争立项等方式,支持具有成熟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开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投入工程建设;创新工程项目运营管理机制,在农牧业副产物转化增值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工程的经济效益,构建企业自主运营、社会监视管理的治理模式,确保工程效益的持续发挥;创新种养业废弃物转化产品的利用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分类、规X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分门别类研究不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政策,促进源头治理、环境保护与效益提升的有机结合。

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提升工程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

建设秸秆青〔黄〕贮、炭化还田改土、秸秆加工商品化基质工程,实现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

建设沼渣沼液还田工程、有机肥深加工工程,实现畜禽粪便的能源化、肥料化利用。

根据土地承载能力,以县域为单元进展种养平衡分析,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标准化饲草基地工程建设,弥补养殖饲料不足,并就近就地消纳养殖废弃物,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开展。

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从种植、养殖、加工三个环节建设现代化种养加一体化基地。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建成30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开展示X县,示X县种养业布局更加合理,根本实现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新增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能力2600万吨,废水处理利用能力300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能力3600万吨。

探索不同地域、不同体量、不同品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四〕建设工程总体框架

针对种养结构失衡、废弃物循环利用不畅等问题,以县域为单元,在种养平衡分析根底上,通过“优结构、促利用〞的工程化手段,整县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以与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工程生产的有机肥、饲料等产品,鼓励参与市场大循环,实现工程效益的提升。

优结构:

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基地,以当地主导的养殖业为核心,分别从种植、养殖、加工三个环节进展配套提升。

科学调整养殖规模,通过推进配套养殖场“三改两分〞工程和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建设,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废弃物集中高效处理。

推进适度规模、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标准化饲草基地工程建设,弥补养殖饲料不足,并就近消纳养殖废弃物。

促利用:

针对种养大县秸秆、畜禽粪污等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利用能力不足,有针对性建设适用工程,确保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通过采取适宜区域秸秆种类的能源化、饲料化、墓料化等技术途径,建设秸秆青〔黄〕贮、秸秆炭化还田改土、秸秆加工商品化基质等工程,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有效解决现有秸秆利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面,通过采取肥料化、能源化等技术途径,建设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工程、有机肥深加工工程等,实现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在整县推进种养结构优化、促进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各地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

某某省某某市龙游县开启能源科技定期上门收集养殖粪便,覆盖全县95%的规模化猪场,将收集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回用于农田,每年可收集利用猪粪18万吨,相当于60万头存栏生猪的排泄量,同时为种植业基地提供沼液配送和施肥服务,形成了“猪粪收集一沼气发电一有机肥生产一种植业利用〞的种养结合模式。

充分考虑工程技术的成熟度、市场化前景、适用X围等因素,对规模化种养加一体示X、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工程技术进展遴选。

四、建设项目与布局

〔一〕建设项目

饲草料是畜牧业稳定开展的根底,是畜牧业开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通过实施饲草基地项目,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对粮食型饲料的依靠,丰富“菜篮子〞市场,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本项目扶持开展饲草种植和青贮饲料专业化生产示X建设,重点支持饲草种植基地的土地平整,灌溉设施,耕作、打草、搂草、捆草、枯燥、粉碎等设备购置,以与饲草设。

通过实施养殖场“三改两分〞〔改水冲清粪或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刮粪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别离、雨污别离〕项目,建造高标准规模养殖场,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障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废弃物处理本钱。

本项目扶持开展生猪、奶牛等规模化养殖示X建设,重点支持养殖场的三改两分、粪便经过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养殖废水经过氧化塘等处理后作为肥水浇灌农田等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通过实施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改造污水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升级病害猪与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标准化屠宰场污水粪污和屠宰废弃物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治污水粪污污染环境、屠宰废弃物熬炼新型地沟油、病害肉流入市场等现象发生,切实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减少屠宰环节环境污染问题。

本项目扶持屠宰企业进展屠宰废弃物循环利用设施设备改造建设,包括污水粪污收集处理系统、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设施设备等。

(1〕沼渣沼液还田项目。

通过实施沼渣沼液还田项目,实现种养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解决养殖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开展,改善养殖场和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

在农户居住区较近、秸秆资源或畜禽粪便丰富的地区,以自然村、镇为单元,开展以畜禽粪便、秸秆为原料的沼气生产,用作农户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还田利用。

在远离居住区、有足够农田消纳沼液且沼气发电自用或上网的地区,依托大型养殖场,开展以畜禽粪便、秸秆为原料的沼气发电,养殖场自用或并入电网,固体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渣沼液还田利用。

(2〕有机肥深加工项目。

通过实施有机肥深加工项目,将大量集中或分散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既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质。

建设区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站,收集、贮存和堆肥处理10公里X围内中小规模养殖场或散养密集区内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堆肥后就地还田利用或作为有机肥产品参与市场大循环。

区域粪便收集处理站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户〕粪便暂存池、堆肥车间、有机肥仓库等土建工程以与堆肥搅拌机、粉碎机等设备。

本项目在秸秆资源丰富和牛羊养殖量较大的粮食主产区,根据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优先满足大牲畜饲料需要,合理引导炭化还田改土等肥料化利用方式,并推进秸秆的基料化、燃料化利用以与其它综合利用途径。

〔1〕秸秆饲料。

扶持开展秸秆养畜联户示X、规模场示X和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示X,重点支持建设秸秆青黄贮窖或工业化生产线,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加工设备,改造配套根底设施,增强秸秆处理饲用能力,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2〕秸秆炭化还田改土。

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技术,以连续式热解炭化装置对农作物秸秆进展热裂解,产出生物炭和混合气,生物炭还田改土利用,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热解混合气别离为生物质燃气、焦油和木醋酸后利用。

重点支持原料棚、炭化车间、炭成型车间等土建工程建设以与连续式炭化炉、进料系统、炭成型生产线等设备的购置。

(3〕秸秆基质。

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原料,也可作为水稻、蔬菜育秧和花卉苗木育苗的基质。

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畜禽粪便、养殖废水进展高温好氧发酵,加工生产商品化墓质产品。

重点支持秸秆粉碎车间、堆肥车间、包装车间等土建工程建设以与装载机、翻搅机、皮带输送机等设备购置。

(4〕秸秆燃料。

因地制宜推广“炊事采暖炉+秸秆成型燃料〞等燃料模式,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压缩成块状或颗粒状燃料,并配备专用生物质节能炉具,供农户炊事采暖。

重点支持秸秆预处理设备、成型设备、配套设备,以与原料场生产车间、成型燃料储存库等。

〔二〕建设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种养结构特点以与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将全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工程建设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北方平原区、南方丘凌多雨区和南方平原水网区。

在三大区域的种植养殖大县中〔优先考虑既是产粮大县又是畜牧大县的县、养殖规模或种植规模靠前的县,以与《全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2016一2020年〕》确定的调减籽粒玉米开展饲草生产区域有关县市、《全国农业可持续开展规划〔2015一2030年〕》确定的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重点区域的县等〕,建成30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X县。

——东北地区

〔1〕区域特点。

主要包括某某、某某、某某三省。

在全国具有比拟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生猪、奶牛、肉牛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试点的重点区域,秸秆产生量大,处理问题突出;种养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作物种植结构比拟单一,农田用养失调,畜禽粪便难以高效本地化应用、农作物有机肥施用不足,由于气候原因秸秆当季就地还田困难,土壤有机质下降明显,农业生态服务功能退化。

(2〕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每县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标准化饲草基地、生猪三改两分设施、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假如千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畜禽粪便重点推动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工程,农作物秸秆重点推动青黄贮和炭化还田改土工程、秸秆燃料。

——西北地区

〔1〕区域特点。

主要包括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以与某某7省〔区〕。

畜牧业以放牧饲养为主,畜禽粪便资源收集难度大,农田利用率不高;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区,对自然草场依赖性高、饲草供给长期不足;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耕作栽培粗放,广种薄收,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

(2〕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和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有机肥深加工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炭化还田改土、燃料化利用。

——黄淮海地

(1〕区域特点。

主要包括、某某、某某、某某以与某某5省〔市〕。

该地区土地平坦,人口稠密;气候温暖湿润,光热丰富,土地垦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农区之一,种养业兴旺,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且集中。

水浇地比重高,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区域内协调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大,需要在确保土壤质量健康、地下水体安全、大气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协调多种种养资源生态大循环。

(2〕建设模式。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生猪三改两分设施和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养殖加工环节提升改造;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假如干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同时推动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青黄贮和炭化还田改土、燃料化利用项目建设。

〔1〕区域特点。

主要包括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6省〔市、区〕。

该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种植制度多样,人均耕地较少,坡耕地比重大,农作物秸秆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