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140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docx

微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

不论是平常的地理教学过程,还是几年前的地理高考,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有关自然带分布规律的考查较多,但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注却有些不够。

近几年的高考有了较大的变化,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其应用的考查越来越频繁,考查的角度也不断变化,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读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

第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某一要素可以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也可以是外在的人为活动影响。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滥伐森林,将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增多,引起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而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使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第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使下游地区的河床水位增高,加剧洪涝灾害;河口泥沙堆积,使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两岸土壤盐渍化加重等。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地理学习的影响

整体性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一种基本观念,更是一种先进的地理思维方式。

在地理学习中,“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较强的因果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如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就是在大气、地形、洋流等要素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

在分析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时,又往往是

“一因多果”,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可能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如分析森林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时,可引导学生从气候、水文等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建立思维模型。

“整体性”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很好载体。

它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地理问题。

“整体性”

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比如说,在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设问,要求学生分析“某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首先必须弄清楚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最基本的要素组成,并且要了解各个要素的特征及其对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样,分析某区域的发展条件,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也需要坚持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只要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地理综合题的解答就有了基本的答题思路,就不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只有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地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

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几乎都是人类在进行区域性活动时缺乏整体观和全局观,忽视了地理环境整体性作用的结果。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存在,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人类的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人类盲目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许多环境问题的发生,都是忽视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的评价。

4•“整体性”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体现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整体性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可以说,整体性的

考查在新课标试卷中是无处不在。

从考查的方式来看,有的是显性考查,如2008年山东卷第26题:

有关专家指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2010年安徽卷的

第34题:

以“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为切入点,也是来考查整体性的原理。

还有一些是隐性考查,如2010年山东卷第5、6题,以喀斯特地貌为背景考查岩石、地貌与水文、土壤的相互影响;2009年山东卷第5、6题,考查了“艾丁湖的变迁及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影响”等。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方面。

1、考查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2、考查某些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的影响;3、考查某一地区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相关地区的影响;4、某一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特征分析;5、某地可持续发展的途经和措施等。

从考查的载体来看,有的是结合资源利用来考查,有的是结合环境问题的治理来考查,有的是结合自然灾害来考查,有的是结合大型工程项目来考查,有的是结合区域整治来考查,类型多样。

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在综合考虑基础上做出系统决策、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二、最近几年新课标卷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典型试题

例1、(08年山东文综)26.(25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表2是图6中A、B、C三省

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读图、表

105*110*H5*

105*HO'115*

回答下列问题。

囲泯扌nwk「J11j11”*il_^~i

亦(厂犀圧fflta客界、rtt界慕曲

图召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

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

路的理解。

(6分)

【答案】(4)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

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考点定位】显性考查“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侧重因果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例2、(08年山东文综)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6题。

 

6.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

【考点定位】隐性考查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知识点,以区域为载体侧重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

考查。

时问

圈田

iWK/i

m折旳

匚二木文站

a

<0

(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例3、(2013山东文综)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图1中I到川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

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

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答案为C。

例4、(2013山东文综)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解析】主要考察影响某种自然灾害的因素,造成泥石流多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降水、

植被覆盖情况等。

【答案】甲地地形坡度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三、练习题

(09年山东文综)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图3是I万

年来艾丁湖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

■甲+-

•■托克逊<"W偽

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

(10年山东文综)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答案】D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09年天津文综)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2题。

【答案】C

12.(2009年高考天津卷)瞬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扎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扇性

【解析】从图中盹看出瞬的?

mi导政潮a周围的植私土輛1水陆变迁

(2010•海南高考)下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

据此完成11〜12题。

 

冬存爰秋

1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B.

A.①②③

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12.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个月B.3个月

D.

C.6个月

12个月

11-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提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第11题,该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

度地区,因此四季气温变化明显,故③曲线为气温年变化曲线。

光照曲线的年变化趋势大致

与气温变化曲线相同,故②曲线为光照的年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B项正确。

第12题,

由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个季节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大致半年,即六个月。

答案:

11.B12.C

(2010全国卷II)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图例Y森林¥単地①荒漠口陆地■海洋丿常年盛行风向

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

2.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独特性

B.区域性

C.

差异性

D.整体性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解析】第1题,图中陆地抬升,形成了山地,影响了该区域地带性分异。

第2题,地

壳的抬升使得一侧为迎风坡、另一侧为背风坡,背风地带由于降水减少,使得植被、土壤等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A2.D

形H山挞!

I:

*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1.3-1-6,回答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

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

图1.3-1-5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

(1)—

(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

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C.

D.

(2)

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C.

⑦D.

(2010年安徽文综)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图12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10分)

【答案】

(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眷发育,坡度大,舉雨

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咸时径涼搬运能力强,携带大壘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考点定位】显性考查“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知识点,以自然灾害为载体侧重“一果多因”分析能力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2011年福建文综)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y料*欄(朕itu…—•申.卜彷井界左尊惮戕;皿

ICIM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量、来沙

量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

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考点定位】显性考查“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

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匚二|老三角洲軽较老三角洲

II钻無二的m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解析:

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

(1)问:

势与湖面面积(湖岸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化判断即可。

(2)问:

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

第(3)问:

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

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

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