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102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docx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要点

高分对策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一.了解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

1.有机物:

一般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化物、金属氰化物及硫氰化物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跟无机物一致,故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2.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均呈四价;碳原子与其它原子均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通过单键、双键、叁键或碳环相互结合。

在固态时,有机物一般形成分子晶体。

3.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不易导电;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反应比较复杂,比较缓慢(大多需加热或催化剂),常有副反应。

二.注意抓住有机化学入门的“四把钥匙”。

1.第一把钥匙是尽快熟悉重要有机物的类别、代表物、组成通式及结构特征。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写多念,熟悉过关;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类有机物化学特性。

2.第二把钥匙是尽快熟悉简单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包括:

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酯的命名。

注意掌握烷烃及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一般原则:

“最长、最小、最简”,即“主链选择最长,支链(双键等官能团)编号最小,名称书写最简”;酯类命名为“某酸某酯”。

3.第三把钥匙是尽快从分子式过渡到结构式,注意建立碳原子的立体概念。

因为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必须用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来表示;而有机物的结构式又只是其立体结构在平面的投影,还不能完全表现出分子的立体形象,如:

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却有两种不同方向投影的结构式书写形式。

所以,有机物的结构式要多看、多写,分子球棍模型要多观察。

4.第四把钥匙是尽快熟悉同系物与同系列,注意建立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概念。

因为:

有机物种类繁多,而同系列却不多。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各物质互称同系物;由同系物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叫做同系列。

同系列中各物质的特点是:

组成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呈规律性变化(如沸点升高、液态时密度增大)。

三.理解导出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性质用人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2.产生同分异构体的原因:

①碳链异构(包括苯的同系物的侧链异构);②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③类别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常见的类别异构有:

烯烃与环烷烃,通式为CnH2n(n>2);

二烯烃与炔烃,通式为CnH2n2(n>3);

饱和一元醇、醚,通式为CnH2n+2O(n>1);

饱和一元醛、酮、烯醇,通式为CnH2nO(n>2);

饱和一元羧酸、酯、羟基醛,通式为CnH2nO2(n>1);

芳香醇、芳香醚、酚,通式为CnH2n-6O(n>6);

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通式为CnH2n+1NO2(n>1)。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①记忆法:

即记住常见的,如丁烷和丙基均有两种;戊烷有3种;丁基和苯的同系物C8H10均有4种。

注意:

这些同分异构体必须反复书写、熟练掌握;还要记住:

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分子无同分异构体,甲烷。

乙烷、新戊烷、乙烷的六甲基取代物、苯、环己烷、乙炔、乙烯等分子的一卤代物均无同分异构体。

②基元法:

即以烃基的异构体数为基础,取代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换元,如丁基有4种,氯丁烷、丁醇、戊醛、戊酸等均为4种。

③空间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

即烃分子中空间位置对称而等效的H原子被取代,不能形成同分异构体(对称必等效),这种氢原子可称为“等效氢原子”,这种烃分子取代后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决定于烃分子中不等效H原子数目。

“等效氢原子”的判断可按下述三原则进行:

一是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是等效的;二是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H原子是等效的;三是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上的H原子是等效的。

④替代法:

即“替代换元后等效”的思想方法。

⑤不饱和度法:

根据分子组成的不饱和度(=(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推算其可能含有的双键、叁键、脂环或苯环的数目,然后判断其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⑥条件限定法:

根据不同条件下的生成物,判断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例如:

间二甲苯在铁粉作用下,只有苯环上的溴代,其一溴代物有3种;若不限定条件,则还有侧链甲基上的溴代,其一溴代物有4种。

⑦信息迁移法:

根据题给信息判断,如顺反异构、旋光异构等。

4.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①书写顺序: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或根据题意书写)。

②书写技巧:

减碳法、变位法、“残基法”等,注意有序发散、等同剔除。

四.理解十大有机反应类型,注意反应部位。

1.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包括:

①烷烃分子中的H被卤代;②芳香烃分子中的H被卤代、硝化、磺化;③苯的同系物在光照下的侧链烷基卤代与铁催化下的苯环上邻、对位H的卤代;④羧酸的酯化;⑤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的水解;⑥醇分子间脱水等反应。

2.加成反应:

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从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主要有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分子内脱水。

4.氧化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进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

包括: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反应、跟KMnO4溶液或O2的反应、醛基的银镜反应以及跟Cu(OH)2反应等。

5.还原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加进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有机化合物与H2的加成反应均为还原反应。

6.聚合反应: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即单体)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其中:

由不饱和单体相互通过加成反应而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又叫加聚反应;单体间通过缩去小分子(如水、卤化氢、氨等)而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又叫缩聚反应。

7.显色反应:

某些又叫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显示出特殊颜色的反应,如苯酚溶液与FeCl3、淀粉溶液与I2、葡萄糖(或多元醇)溶液与Cu(OH)2、某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与浓硝酸的反应。

碱石灰/

8.脱羧反应:

羧酸盐与氢氧化钠固体相互作用,生成烃和碳酸钠的反应,如:

CH3-COONa+NaOHNa2CO3+CH4

9.裂化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把适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成为式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反应,包括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10.裂解反应:

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反应。

还有有机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羟基化合物与钠的置换反应。

五.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官能团或化学键)与有机反应类型之间可能的关系。

1.从有机物的官能团列举可能的反应类型。

官能团名称

结构简式

引入有机物可能的特征

碳碳双键

-C=C-

易加成、氧化;可加聚

碳碳叁键

―C≡C―

易加成、氧化;可加聚

苯环

易取代;可加成;侧链易氧化

卤原子

-X

取代(水解);消去

羟基

-OH

与钠、氧化、脱水、酯化、取代(与HX)、缩聚

氨基

-NH2

碱性、缩聚

羧基

-COOH

酸性、酯化、缩聚

醛基

-CHO

加成、还原、氧化、缩聚

酯的结构

-COOR

水解

苯环与羟基

――OH

酸性、取代、加成、酯化、氧化、脱水、缩聚

2.从反应类型列举可能的有机物及其结构特征。

反应类型

可能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及其结构特征(官能团或化学键反应部位)

取代反应

烷烃(卤代)C-H;羧酸(酯化)-COOH;酯(水解)-COOR;

卤代烃(水解)-X;醇(卤代、分子间脱水、酯化)-OH;

芳烃(卤代、硝化、磺化)--H;酚(卤代、酯化)--OH

加成反应

烯烃/二烯烃C=C;炔烃C≡C;芳烃-;醛-CHO;酚--OH;

油酸及其酯C=C;葡萄糖-CHO

还原反应

上述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除燃烧)

烯烃/二烯烃C=C;炔烃C≡C;醇-CH2OH;醛-CHO;橡胶C=C;

甲酸及其酯和盐H-COOR;芳烃-CH-;酚--OH;

油酸及其酯C=C;葡萄糖-CHO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CH-C-OH;卤代烃-CH-C-X

脱羧反应

无水羧酸盐R-COONa

显色反应

葡萄糖HO-CH2(CHOH)4-;多元醇R-(CHOH)n-;酚--OH;

淀粉(C6H10O5)n

加聚反应

烯烃C=C;炔烃C≡C;二烯烃C=C-C=C;苯乙烯-CH=CH2;

卤乙烯CH2=CHX;烯酸-CH=CH-COOH

缩聚反应

苯酚-OH与甲醛HCHO;氨基酸NH2-CH(R)-COOH;

二元羧酸HOOC-R-COOH与二元醇HOCH2-R'-CH2OH

裂化裂解

烷烃R-CH2-CH3

根据“全息记忆法”,应该对相对比较生疏的有机物“组、构、性”基础知识进行归纳,一定要自己动手变整理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并且要进行“立体交叉”归纳复习,才能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要求。

熟练的标准为:

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刻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或化学键,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高分对策

有机物计算

一.掌握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计算思路与方法。

1.一般思路:

确定组成元素确定分子式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2.确定分子式的常用方法:

“最简式法”、“摩尔法”、“商值通式法”或化学方程式法。

注意:

“商值通式法”只限于根据烃的式量,推测常见烃的类别,可设烃的分子式为CnH2n+a,M=14n+a,M/14=n…a,若a=2,则为烷烃;若a=0,则为烯烃或环烷烃;若a=-2,则为炔烃或二烯烃;若a=-6,则为苯及苯的同系物或相应的含多个不饱和键的烃。

3.确定结构式的常用方法:

若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则利用其特性,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

二.掌握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反应通式,并能推导出有关的定量规律。

1.完全燃烧反应通式:

①CxHy+(x+y/4)O2点燃xCO2+(y/2)H2O(适合任何烃)

②CxHyOz+(x+y/4-z/2)O2点燃xCO2+(y/2)H2O(适合任何烃及含氧衍生物)

2.1molCxHy或CxHyOz的耗氧量(mol):

(x+y/4)或(x+y/4-z/2)。

3.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根据燃烧反应通式①,可知:

若生成液态水:

V=V后-V前=(1+y/4)<0,即气体体积变化只与y有关,V总一定减小。

若生成气态水:

V=V后-V前=y/4-1,y=4,V总(或P总)不变;y<4,V总(或P总)减小;y>4,V总(或P总)增大。

4.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及产物量比较规律:

可将烃的分子式CxHy变形为CHy/x来速算,若y/x越大,则H%越大,C%越小,耗氧量越多产生H2O的量越多,而产生CO2的量却越少。

5.应用分子式变形法比较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耗氧量。

例如:

碳原子数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

烯烃(CnH2n)与饱和一元醇(CnH2n+2O变形为CnH2nH2O);炔烃(CnH2n2)与饱和一元醛(CnH2nO变形为CnH2n2H2O)、饱和二元醇(CnH2n+2O2变形为CnH2n22H2O);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与饱和三元醇(CnH2n+2O3变形为CnH2nO2H2O)。

6.比较燃烧产物的量n(H2O)、n(CO2)推测有机物类别:

①当n(H2O)=n(CO2)-3,可能为苯及其同系物CnH2n6;

②当n(H2O)=n(CO2)-1,可能为炔烃、二烯烃CnH2n2;

③当n(H2O)=n(CO2),可能为烯烃烃CnH2n或饱和一元醛CnH2nO、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

④当n(H2O)=n(CO2)+1,可能为烷烃CnH2n+2或饱和脂肪醇CnH2n+2Oz(z

7.比较完全燃烧的耗氧量及产物的量推测任意比例混合有机物组成:

①总质量不变的两种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若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变,则二者最简式相同;若产生的水量不变,则二者H%相同;若产生的CO2量不变,则二者C%相同。

②总物质的量不变的两种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若完全燃烧耗氧量不变,则二者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O2”或“H2O”;若产生的水量不变,则二者分子中H原子数相同;若产生的CO2量不变,则二者分子中C原子数相同。

三.掌握有机分子组成的规律。

1.式量的偶数规律:

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偶数。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

乙炔、苯、苯乙烯、立方烷;②CH2:

烯烃、环烷烃;③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④C6H10O5:

淀粉、纤维素。

3.式量相同的不同分子式(等量代换规律):

①饱和一元酸(n个C原子)与饱和一元醇(n+1个C原子,1个O换1个CH4);②饱和一元醛(n个C原子)与烷烃(n-1个C原子,1个O换1个CH4);③壬烷C9H20与萘C10H8(12个H换1个C);④某些有机物与某些无机物:

如式量为28的C2H4、CO、N2;式量为30得C2H6、HCHO、NO;式量为44的C3H8、CH3CHO、CO2、N2O;式量为46的C2H5OH、HCOOH、NO2;式量为60的C3H7OH、CH3COOH、SiO2;式量为100的CH2=C(CH3)COOCH3、CaCO3、KHCO3、Mg3N2;式量为120的丙苯C9H12、NaHSO4、MgSO4等。

四.掌握有机反应中的某些反应定量规律。

1.有机基团的定量反应:

①加成:

C=C、C≡C、、-CHO加成H2的数目分别为1、2、3、4;②烷烃卤代:

CnH2n+2~(2n+2)X2;③跟Na反应:

2ROH(或2RCOOH)~2Na~H2;④氧化反应:

R-CHO~2Ag;R-CHO~Cu2O;⑤水解反应:

R-COOR'~NaOH。

2.某些隐蔽的定量关系:

①H-CHO~4Ag;②1molR-CHO可被2molCu(OH)2氧化为1molR-COOH,而生成的1molR-COOH又可被0.5molCu中和;③1molR-COO-可被1molNaOH水解,而生成的1molHO-又可被1molNaOH中和;④R-OH与乙酸酯化,式量增加42;而R-COOH与甲醇酯化,式量增加14。

高分对策

一.理解各类烃及其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关系。

类别

组成通式

结构特点

化学特性

代表物

烷烃

CnH2n+2(n≥1)

C-C单键

饱和链烃

稳定,可发生取代、燃烧、裂化反应

甲烷CH4

正四面体结构

烯烃

CnH2n

(n≥2)

一个C=C双键

不饱和链烃

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

乙烯CH2=CH2

平面结构

炔烃

CnH2n2(n≥2)

一个C≡C叁键

不饱和链烃

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

乙炔CH≡CH

直线结构

二烯烃

CnH2n2(n≥3)

两个C=C双键

不饱和链烃

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

1,3丁二烯

CH2=CH-CH=CH2

环烷烃

CnH2n

(n≥3)

C-C单键

饱和环烃

与烷烃相似

环己烷

C6H6

芳香烃

CnH2n6(n≥6)

一个苯环

侧链为烷基

可发生取代、加成、侧链氧化反应

苯C6H6

平面正六边形

二.掌握有关烃的几个重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1.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气体

药品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注意事项

甲烷

无水醋酸钠

碱石灰

CH3COONa+NaOH

碱石灰/Na2CO3+CH4

固+固/

排水法/向下排气

无水状态

脱羧反应

乙烯

乙醇、浓硫酸

体积比1:

3

CH3CH2OH浓硫酸/170℃C2H4+H2O

液+液/

排水法

碎瓷片防爆

有副产物

乙炔

电石、水

或饱和食盐水

CaC2+2H2OCa(OH)2+C2H2(放热反应)

固+液/

排水法

不能用启普

管口塞棉花

2.各类烃的检验方法:

烷烃与不饱和烃可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检验;烷烃(或苯)与甲苯的同系物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不饱和链烃与苯及其同系物可用溴水检验。

3.苯的取代反应实验:

①溴代反应,要用醇溴,铁粉作催化剂,得粗溴苯要精制;②硝化反应,先取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搅拌冷却,滴加苯,50~60℃水浴加热,得粗硝基苯;③磺化反应,在苯中加浓硫酸,70~80℃水浴加热,生成的液体不分层。

4.有关石油的实验: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要在蒸馏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温度计水银球应略低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冷凝管中的自来水要运用逆流原理;②石蜡的催化裂化:

以氧化铝为催化剂;要检验裂化气中含有不饱和链烃。

三.掌握各类烃的代表物的转化关系。

高分对策

烃的衍生物

一.理解各类烃的衍生物组成、结构与化学特性的关系及其推断方法。

类别

代表物及组成通式

结构通式

官能团

主要化学性质

卤代烃

溴乙烷C2H5-Br

CnH2n+1X(n>0)

R-X

卤原子

-X

水解(强碱水溶液中)成醇;

消去(强碱醇溶液中)成烯或炔

乙醇C2H5-OH

CnH2n+2O(n>0)

乙二醇(CH2OH)2

R-OH

醇羟基

-OH

跟钠置换得H2;跟HX取代得RX

消去成烯;分子间脱水成醚;

催化氧化(去氢);跟酸酯化。

苯酚C6H5-OH

CnH2n6O(n>5)

ROH

酚羟基

-OH

弱酸性;取代;显色反应;缩聚

酯化;氧化;加氢还原。

乙醛CH3-CHO

CnH2nO(n>0)

R-CHO

醛基

-CHO

加氢还原;氧化(得氧)为羧酸

银镜反应、跟新制Cu(OH)2反应

羧酸

乙酸CH3-COOH

CnH2nO2(n>0)

R-COOH

羧基

-COOH

酸的通性;跟醇酯化。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CnH2nO2(n>1)

油脂

R-COOR'

酯基

-COOR'

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羧酸和醇;

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羧酸盐和醇;

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又称皂化;

油脂还可发生氢化。

氨基酸

甘氨酸

H2N-CH2COOH

CnH2n+1NO2(n>1)

RCHCOOH

NH2

氨基

-NH2

羧基

-COOH

两性;分子间脱水形成酰胺键(-CO-NH-);

缩聚成多肽或蛋白质。

二.掌握有关烃的衍生物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1.溴乙烷、1,2二氯乙烷、乙醇的性质实验:

①证明溴乙烷(或1,2二氯乙烷)发生了取代反应:

加NaOH溶液微热,用稀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溶液。

②检验乙醇与钠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排水集气,爆鸣法检验。

③证明乙醇氧化生成了乙醛:

将红热的铜丝反复插入乙醇中。

2.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比较实验:

①证明苯酚的酸性比乙酸、碳酸弱:

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酸溶液或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②证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

向碳酸盐溶液中加入乙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③苯酚的酸性比乙酸、碳酸弱的特性应用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苯酚的制取与分离等。

3.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制备实验:

①制备乙酸乙酯:

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采用70~90℃的水浴加热;采用长导管作冷凝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分层析出,还能吸收乙酸蒸气。

②制备乙酸丁酯:

由于乙酸丁酯的沸点比乙酸乙酯高,不能用水浴方法分离,应采用回流装置加热,并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使乙酸丁酯从溶液中析出。

4.醛基的检验实验:

①用银氨溶液检验,水浴加热。

②用新制Cu(OH)2检验,注意制备Cu(OH)2的NaOH必须过量,以利于醛基的氧化,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5.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

沸水浴加热,安装长玻璃管冷凝回流。

6.肥皂的制取实验:

①药品:

植物油、乙醇(油脂和NaOH的共同溶剂)、NaOH溶液、饱和食盐水(使肥皂在上层析出);②制取过程:

加热皂化盐析滤出肥皂;③检验皂化是否完全:

加水加热,若无油滴分出,则皂化完全。

三.能综合应用烃及其衍生物的转化关系,进行推断未知物的结构简式或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高分子

卤代

水解

聚合聚合

加H2

水化

硝化

水解

脱羧

加H2

裂解

烷烃烯烃炔烃苯卤苯苯酚烃羧酸盐

水解

水化

消去

卤代

消去氧化磺化OH

氧化

加成硝基苯苯磺酸H+

发酵

HX

氧化

加H2

卤代烃醇醛羧酸酯

糖类

1.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

(1)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特别是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主产物情况。

例如:

①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水解成醇,在NaOH的醇溶液中消去成烯;②苯的同系物与X2在铁催化下苯环卤代,在光照条件下侧链卤代;③醇与浓硫酸在170℃分子内脱水成烯,在140℃分子分子间脱水成醚。

(2)掌握反应部位和碳元子必须满足4价的规则。

2.

(1)有关醇及其同类间异构醚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采用“基元法”,要记住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戊基有8种。

(2)醇的氧化产物决定于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H原子数(设为a),若a=2,则氧化为醛;若a=1,则氧化物为酮;若a=0,则不能去氢氧化。

在进行有关醇的转化判断时,要注意应用上述方法。

3.酸性强弱和羟基活性比较的一般规律是:

C6H5-SO3H>H2SO3>RCOOH>H2CO3>C6H5-OH>

>ROH。

在进行有关有机酸的分离合成与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时,要考虑上述规律。

4.有关烃的衍生物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推断,要运用:

(1)烃的衍生物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可借助不饱和度);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包括与物理性质的关系(例如羟基是亲水基团、烃基是疏水基团)和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由官能团决定);(3)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4)有机物计算的技巧;(5)课本中隐蔽的知识点。

例如:

苯酚的化学性质,显性的有4条,隐性的有4条,即:

①弱酸性、②取代反应、③显色反应、④缩聚反应、⑤与钠反应、⑥酯化反应、⑦氧化反应、⑧加成反应等。

5.

(1)加聚物可分聚单烯类(―CHR―CHR'―)、聚二烯类(―CHR―CH=CH―CHR'―)、共聚类(―CHR―CHR'―CHR''―CH=CH―CHR'''―)(-R/R'/R''/R'''代表烃基或其它原子或基团);但开环聚合的链节却与缩聚物的链节相同。

(2)缩聚反应的形式:

一般是在每两个单体分子间缩去1个或2个小分子,如形成聚酯类的反应与酯化反应类似,形成聚酰胺类的反应与氨基酸缩合成多肽的反应类似,形成聚醚类的反应与醇分子间脱水类似。

(3)缩聚物的链节:

聚酯类(含-CO-…-C-O-)、聚酰胺类(含-CO-…-NH-)、聚醚类(含-R-O-)、酚醛树脂类(含-C6H3OH-CHR-)等结构特征。

但开环聚合也能形成与缩聚物相同结构特征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