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docx
《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
重点专科内一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
疗效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诊断标准:
持续性血压增高或非同日多次检测血压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辩证分型
1.肝肾阴虚型
主证:
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
滋补肝肾
方药:
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枸杞15菊花15生地黄20山萸肉10山药20泽泻30丹皮10茯苓15
龟板30夏枯草15
2.阴阳两虚型
主证:
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
调理阴阳
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巴戟天9山茱萸9石斛9肉苁蓉9制附子6
五味子6官桂6白茯苓6麦门冬6石菖蒲6远志6
3.肝气郁结型
主证:
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丹皮15栀子15柴胡10白芍15当归12茯苓15白术12甘草5
佛手15珍珠母30
4.肝火上炎型
主证:
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
清泻肝火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黄芩15栀子15柴胡10甘草5生地黄20当归12车前子15木通5泽泻30
5.肝风内动型
主证:
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
平肝息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钩藤15石决明30车前子15黄芩15
牛膝20
6.脾虚痰盛型
主证:
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2g,白术10g,天麻6g,茯苓15g,陈皮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钩藤20g竹茹15枳实15
针灸治疗
体针:
主穴:
风池,百会,合谷,神门,人迎,足三里,三阴交,风关,阳陵泉,太冲,涌泉,心腧,肝腧,肾腧等穴,虚证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
耳针:
取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交感,神门,心等耳穴。
穴位敷贴
敷贴常用穴位包括脐周,心腧,肾腧,关元等穴。
2009年评价优化:
2009年治疗高血压病例500例,出院后随访跟踪,354例患者血压控制基本达标。
其中10例患者发生高血压病的并发症。
75例患者依从性较差。
经临床研究观察,肝火上炎证多见于高血压病的一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三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二级为多。
一旦出现风阳升动,风痰阻络,痰瘀痹阻等征象,则多预示有心,脑,肾,动脉,视网膜等合并症。
在本病的所有证中,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本病的50%左右,据临床观察,肝肾阴虚与肝阳上亢证常同时出现,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辨治时可合为一证。
治疗本病应紧紧抓住阴虚与阳亢这对主要矛盾,并注意阴虚是本,阳亢是标,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处理好标本缓急。
当肝阳亢盛,直冲清窍,风阳欲动之际,宜急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类药物,酌加清肝泻火之品;待木平风息,症情较缓时,则以治本为主。
我们科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一型:
冲任失调:
主证:
本型多见于妇女天葵将绝,肾气渐衰,冲任脉虚。
症见头面烘热,升火汗出,头晕头痛,烦躁不宁,杨安口燥,足冷膝软,或有浮肿,或月经紊乱,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肾泻火,调理冲任。
方药:
二仙汤加减。
仙灵脾15g,巴戟天12g,肉苁蓉15g,黄柏10g,知母9g,当归15g,白芍12g,益母草15g,牡蛎20g.
我科开展阳江市社区高血压病及其证型普查。
优势,难点分析与对策:
西药在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副反应,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单一用药往往不能满意控制血压,需要二联甚至联合更多药物,这就会降低了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多年的历史,在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病人的依从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且对本病并发的器官损伤,血脂,血糖,胰岛素,血粘度等代谢异常可有多靶点的调治作用。
中医药近期降压疗效不够理想,在高血压急症方面缺乏应急措施。
中西医联合治疗往往容易达到理想的疗效。
心绞痛
诊断要点
一、临床诊断
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点和体征。
二、心电图诊断
1.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即可诊断。
2.发作不典型者,需作心电图负荷试验,诱发心绞痛发作可确诊。
3.复查心电图或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连续监测,出现缺血性ST-T改变。
4.诊断仍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阳性发现可诊断。
治疗方法
一、发作时的治疗
原则是改善冠脉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一)休息
一般劳累性心绞痛发作时立即休息,病人症状可以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应住院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积极监护下治疗,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二)药物治疗
较重的发作,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不仅能扩张冠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尚能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脏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缓解心绞痛。
1.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0.5~1mg,舌下含化,1~2分钟即开始作用,作用维持半小时,有效率92%,其中76%病人3分钟内见效。
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故首次服药宜平卧位,必要时吸氧。
2. 二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 dinitrate),亦名消心痛:
5~10mg舌下含服,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
喷雾剂喷人口腔,每次1.25mg,1分钟见效。
3.亚硝酸异戊酯(amylnitrite);每安瓿0.2ml,用时用手帕包裹敲碎,立即溢于鼻部吸入,10~15秒内生效,几分钟消失。
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惟降血压作用更明显,宜慎用。
4.硝苯地平(硝苯啶):
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5~10mg含服,并可与硝酸甘油联用,增加疗效。
5.镇静药:
作为辅助治疗用药。
①安定10mg肌注;②舒乐安定2mg口服。
二、缓解期治疗
(一)要避免各种确知的心绞痛诱发因素,掌握适当活动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要卧床休息。
(二)药物治疗
原则上选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
给药方式有单独选用、交替应用、联合应用几种。
1.硝酸酯制剂:
常用药物有:
(1)二硝酸异山梨醇:
口服每次5~10mg,每日3次。
服后半小时生效,持续3~5小时。
(2)单硝酸异山梨醇(isosrbide monoitrsate):
口服每次20mg,每日2~3次。
(3)四硝酸戊四醉酯(pentaerythriol tetranitrate):
口服每次10mg,8小时服1次,眼后半小时生效,持续8~12小时。
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中上臂皮肤,可预防卧位心绞痛发作。
2.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
具有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缓解心绞痛。
(1)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
每次10mg,每日3~4次,
(2)美托洛尔(metoprolol,美多心安):
每次50~100mg,每日3次。
3.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和收缩耦联中钙离子作用。
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微循环。
(1)维拉帕米(verapamil,异搏定):
每次40~160mg,每日3次。
注意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P间期延长,血压下降。
(2)硝苯吡啶(hifedipine,心痛定):
每次10~20mg,每日3次,亦可舌下含服,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3)硫氮
酮(diltiazem,地尔硫
):
每次30~90mg,每日3次,不良作用有头晕、头痛、失眠等。
(4)心可定(segontin,双苯丙胺):
每次15~60mg,每日3次。
(5)尼群地平(Nitrendipine);每次10mg,每日3次。
4.冠脉扩张剂:
本类药物能扩张无病变或病变较轻的冠脉,对已有严重粥样硬化的冠脉无扩张作用,因此使用后可能增加正常心肌的血供,而缺血心肌血供无改善,甚至加重缺血即“冠脉窃血”现象。
临床此类药物可用于慢性冠脉缺血,有一定疗效。
常用制剂有:
潘生丁(dipyridamole Persantin):
每次25~50mg,每日3次
5.低分子右旋糖酐:
可改善微循环和冠脉供血,减少心绞痛发作。
但注意心功能不全者,可因增加心脏容量负荷而导致心衰的危险,因此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忌用。
每日250~500ml,14~21天为一疗程。
6.放射核素碘治疗:
可抑制甲状腺功能,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肌氧耗,适于顽固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者。
7.高压氧疗法:
提高全身和心肌供氧,缓解心绞痛。
8.体外反搏治疗:
本疗法属无创性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
适用于各类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的辅助疗法之一。
当心脏进入舒张期,人为迫使外周血流返流回主动脉,提高舒张压从而增加冠脉灌注,促使吻合支开放,改善心肌供血和侧支循环形成。
当心脏进入收缩期,外周血管压力去除,收纳主动脉流出血液,使主动脉压力下降,减少心脏的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禁忌症:
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活动性脑出血。
③肺栓塞或四肢静脉血栓形成。
④血压在21.9/16kPa以上者。
⑤心率超过120次/分。
③频发过早搏动。
其使用方法为每日反搏1~2次,每次1~1.5小时,2周为一疗程。
(三)介入性治疗
近年来此项技术已广泛发展,推广使用,效果较好。
临床常用的有: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血管内支架、冠脉腔内斑块旋切术、激光冠脉内成形术。
因PTCA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故临床使用较多,故予以介绍。
1.PTCA适应症:
PTCA治疗一般应用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
冠脉造影后进行。
(1)稳定性心绞痛和单支简单病变。
(2)多支或单支多发冠状动脉病变。
(3)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
(4)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保证其成功率,应争取在病情初步稳定2~3周后进行)。
(5)急性心肌梗塞。
配合冠脉内溶栓进行。
(6)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
2.PTCA禁忌症
(1)严重弥漫性狭窄病变,尤其在累及多支冠状动脉时。
(2)有弥漫性病变的陈旧的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一般认为不宜进行PTCA,以防造成远端动脉栓塞。
(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估计闭塞时间过长(如超过6个月),成功率低,不宜作PTCA。
(4)狭窄段邻近有明显的扩张性病变或动脉瘤时。
(5)多支病变中具有重要功能意义或构成其他重要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血管。
(6)有出血性疾病或高凝状态的患者。
(7)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条件的单位,一般不宜大量开展 PTCA。
(四)外科手术治疗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冠脉搭桥手术。
其手术适应症为经内科治疗而心绞痛仍反复发作不能缓解者;经冠脉造影确认冠脉主支近端有明显狭窄,且末梢冠脉血流情况良好者。
其冠脉搭桥情况,依冠脉受累程度而定,一般搭桥1~3支。
辨证选方
1.心血瘀阻
证候: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更甚,日久不愈,时有心悸不宁,舌紫黯或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涩,或有结代。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
黄芪3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乌药10g,香附10g,车前子(包煎)30g。
2.痰浊闭阻
证候: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而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质黯,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瓜篓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萎20g,薤白10g,丹参20g,半夏10g,石菖蒲10g,陈皮10g,茯苓12g,枳实10g,甘草10g。
临证时,痰浊与血瘀往往同时并见,因此通阳豁痰和活血化瘀经常并用,但必须根据两者的偏盛而有所侧重。
3.寒凝心脉
证候:
猝然心痛如绞,每因受寒而诱发或加剧,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苍白,行寒肢冷,出冷汗,短气心悸,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通阳开痹。
方药:
当归四逆汤化裁。
桂枝10g,细辛3g,当归10g,川芎10g,通草10g,甘草10g,大枣5枚。
若心痛较甚,以至彻背者,加乌头、附子;若痛剧而无休止、肢冷汗出者,此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症,即刻含服苏合香丸,以芳香温开,通窍止痛;若兼瘀血之象,加丹参、延胡索。
4.心肾阴虚
证候:
胸痛时作或灼痛,或兼胸闷,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盗汗,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少津或有紫斑,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
左归饮加减。
熟地10g,山茱萸10g,杞子10g,淮山药15g,茯苓12g,甘草10g,当归10g,丹参20g,五味子10g,柏子仁10g。
若心阴亏虚而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者,可加麦冬、天冬、酸枣仁;若胸闷且痛者,可加川芎、郁金、赤芍;若阴虚阳亢而见头晕目眩者,可加女贞子、钩藤、生石决、牡蛎、鳖甲等。
5.气阴两虚
证候:
胸闷胸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心悸气短,动则汗出,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舌红或淡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
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
炙甘草15g,人参10g,黄芪20g,阿胶10g,生地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桂枝6g,茯苓10g。
若胸闷胸痛者,可加丹参、三七、郁金、川芎;心烦不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
6.阳气虚衰
证候:
胸闷气短,或心痛时作,咳嗽喘息,语言低微,冷汗,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重则神志昏厥,唇甲淡白或青紫,脉沉细虚数无力或沉微欲绝。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人参15g,附子10g,肉桂10g,熟地10g,山萸肉10g,杞子10g,山药10g,甘草10g,丹参20g,鸡血藤10g。
若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可重用红参、附子,并加用龙骨、牡蛎以回阳救这固脱;若心痛较剧,面青肢冷者,加用川乌、细辛逐寒止痛;气短汗出者重用黄芪、白术益气固表;伴水气凌心,喘促水肿者,并用真武汤加猪苓、车前子以温阳利水。
此外,本型多并发瘀血、痰浊和寒凝,可参照有关条目灵活加减。
针灸治疗:
体针
主穴:
心腧,厥阴输。
配穴:
内关,膻中,间使,足三里。
耳针
主穴:
心,神门,皮质下,交感。
配穴:
内分泌,肾,胃。
外治法
心绞痛宁膏由丹参,红花加入载体药物制成外用膏药。
每次2贴,贴敷心前区,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周。
2009年总结与优化:
从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心绞痛患者235例,统计治疗方式,早期并发症,随访等。
结果180例坚持服药,无复发症状。
55例患者曾有心绞痛发作,其中15例需二次住院。
通知分析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率较单纯西医治疗高。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法则包括活血化瘀,通阳宣痹和芳香温通等三大治标的法则,以及益气养阴活血,益气活血,扶正补肾等以补为主的不同治法。
药物剂型从汤剂为主发展为丸剂,注射剂等。
我科自制心痛舒胶囊,补肾益脑胶囊等。
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的优势,难点及对策:
中医以辨证施治为原则,讲究理法方药,不仅可以改善症状,缓解疼痛,而且可以兼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的病因,同时与西药合用,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轻其副作用。
另外,对于PTCA,CABG术后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
中医药治疗心绞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医药一般起效较慢,在心绞痛的急性发作期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科将继续改进给药方式,制成丸剂,针剂等。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
诊断要点:
一、病因诊断
急性心衰无论以哪种表现为主,均存在原发或继发原因,足以使心排血量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
二、临床诊断
1.胸部X线片见左心室阴影增大。
2.无二尖瓣闭锁不全的成人,于左心室区听到第三心音或舒张期奔马律。
3.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无异常而左心室造影见左心室增大,心排血指数低于2.7L/(min·㎡)。
4.虽无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膜病变,亦无左心室高度肥大,但仍有如下情况者:
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为1.3kPa(10mmHg)以上,右心房压力或肺微血管压力在l.6kPa(12mmHg)以上,心排血量低于 2.7L/(min· ㎡);②机体耗氧量每增加100ml,心排血量增加不超过800ml,每搏排血量不增加;③左心室容量扩大同时可见肺瘀血及肺水肿。
5.有主动脉狭窄或闭锁不全时,胸部X线检查左心室阴影迅速增大,经使用洋地黄后改善。
6.二尖瓣狭窄或闭锁不全,出现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左心房压力或肺微血管压力增高,体循环量减少,有助于诊断由瓣膜疾病致心衰。
(《国内外最新疾病诊疗标准》)
治疗方法
急性心衰发生后,首先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
一、心源性昏厥发作的治疗
1.昏厥发生于心脏排血受阻者,给予卧位或胸膝位休息、保暖和吸氧后,常可缓解。
2.昏厥由于房室瓣口被血栓或肿瘤阻塞者,发作时改变病者体位可使阻塞减轻或终止发作。
3.由严重心律失常引起者,迅速控制心律失常。
4.彻底治疗在于除去病因,如手术解除流出道梗阻,切除血栓或肿瘤,彻底控制心律失常。
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1.常规监护和一般治疗:
吸氧、保暖,密切监测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肺楔压和心排血量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2.补充血容量:
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可以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
尤适于右心室心肌梗塞并发的心源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低于5~10kPa(49~98cmH
O)之间,肺楔压在0.8~1.6kPa(6~12mmHg)以下,心排血量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10%葡萄糖液。
输液过程中如中心静脉压增高,超过20cmH
O,肺楔压高于2.0~2.7kPa(15~20mmHg)即停止输液。
3.血管收缩药的应用:
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静脉输液后血压仍不上升,而肺楔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可选用以下血管收缩药:
(1)多巴胺:
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也可和间羟胺同时滴注。
(2)间羟胺(阿拉明):
10~30mg加入 5%葡萄糖100ml中静滴,紧急抢救时可以用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一次。
(3)多巴酚丁胺:
20~25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以 2.5~10ug/(kg·min)的剂量静脉滴注,作用似多巴胺,但增加心排血量作用较强,增加心率的作用较轻,无明显扩张肾血管作用。
(4)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与间羟胺相同,但较快、强而短。
对长期服用利血平、肌乙啶的病人有效。
上述药无效时再选此药,以0.5~1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渗出血管外时,易引起局部损伤、坏死。
4.强心甙:
可用西地兰0.4m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有心脏扩大时效果明显。
5.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20~40mg/日,分4次静脉注射,一般用3~5天即可。
氢化可的松200~600mg/日,最大600~1000mg/日,分4~6次静滴。
6.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避免脑缺血和保护肾功能;可选用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或3.63%三羟甲基甲烷静点,依血的酸碱度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调节用量。
并维持血钾、钠、氯正常。
7.血管扩张药:
上述药物无效时,即血压仍不升,而肺楔压增高、周围血管阻力高时,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并有紫绀,可用血管扩张药减低周围阻力和心脏后负荷。
需要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谨慎使用。
硝普钠(15~400ug/min静滴)、酚妥拉明(0.1mg/min静滴)、二硝酸异山梨醇(2.5~10mg舌下含)等。
8.辅助循环和外科手术:
当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进行反搏治疗,或在反搏支持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施行坏死心肌切除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能挽救病人生命。
三、急性肺水肿的治疗
1.体位:
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使下肢回流血液减少。
2.给氧:
一般以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以40%浓度氧吸入效果较好。
另外适当的加压给氧,不仅纠正缺氧,同时可增加肺泡和胸腔内压力,减少液体渗入肺泡内和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利于液体自血管内漏入组织间隙,减少循环血量。
但注意肺泡压力过高,可影响右心室搏出量,此时应调整给氧压力,缩短加压给氧时间,延长间歇时间。
3.镇静:
吗啡3~5mg静注,可迅速扩张体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房压,还能减轻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
还可选用安定10mg肌肉注射。
4.硝酸甘油:
当动脉收缩压>13.3kPa(100mmHg)以后应用,可迅速降低肺楔压或左房压,缓解症状。
首剂0.5mg舌下含服,5分钟后复查血压,再给0.5mg,5分钟后再次测血压(收缩压降低至12kPa以下时,应停药)。
硝酸甘油静点时,起始剂量为10ug/min,在血压监测下,每5分钟增加5~10ug/min,使收缩压维持在12kPa以上。
5.酚妥拉明:
0.1~1mg/min静脉滴注,可迅速降压和减轻后负荷。
注意有致心动过速作用,对前负荷作用弱。
6.硝普钠:
15~20ug/min静脉滴注,在血压监测下每5分钟增加5~10ug/min,当收缩压降低13.3kPa(100mmHg)时,或症状缓解时,以有效剂量维持到病情稳定。
以后逐渐减量、停药,防止反跳。
此药可迅速有效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肺水肿。
7.利尿剂:
速尿40mg,静脉注射,给药15~30分钟尿量增加,可减少血容量,降低左房压。
8.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