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985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docx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

联通医疗云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与普及,采用云化技术构建医疗平台并承载医卫行业应用,逐渐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普遍趋势,同时占据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地位。

许多具有多年信息化基础的大中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在进行院内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纷纷借鉴和采用分阶段上云的推进模式,逐步逐步将医院应用系统迁移到云平台。

总体来看,围绕“全院上云”的建设思路,通过云平台基础服务能力和相关服务支撑院内医疗业务系统由院内向网络侧转移,不仅能够提高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帮助院方降低医疗信息化的整体实施成本。

另一方面,“全院上云”带动的数据上云,有利于激发区域卫生医疗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互通,是顺应国家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的有效途径。

一.1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医院信息化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以管理运作为主体向临床医疗护理为主体进行变革,越来越多的医疗信息化业务支撑着院方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转型。

常见的医疗系统除了满足对医院人流、物流、财流的综合管理外,逐步临床医疗、护理服务和临床决策支持等功能进行延伸,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医院管理决策效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我国医疗领域的整体建设进度来看,目前国内三级医院几乎全部采用信息化手段完成院内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支撑。

其中,HIS应用基本成熟,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不断得到推广普及,系统功能日益强大;CIS应用正在逐步深化拓展,EMR、PACS、LIS、RIS等系统也成为院内基本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组成因素;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用药管理等辅助应用也在代替原有非信息化办公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级及以下级别的医院中,将近85%的医院完成了信息化建设,HIS、PACS、RIS等核心业务系统是此类医院优先纳入建设规划的首选。

从单体业务系统的发展进程来看,HIS作为院内经济运行管理的核心功能,最先在全国医院范围内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和广泛落地。

随着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和对数据管理诉求的不断涌现,HIS系统正在向多维度整合的方向不断演进,通过对医疗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进行升级改造,HIS系统实现了依靠患者主索引EMPI完成全流程跟踪和决策支撑的服务转变,并逐步与电子病历系统等深度集成,以适应医院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临床应用信息系统(CIS)是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向,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求,临床信息系统正面向“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疗过程管理”进行模式转换。

以电子病历系统EMR为核心,将医嘱管理、病历管理、电子报告管理等功能完成系统化整合,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无纸化全流程管理是CIS新模式的明显特征。

此外,LIS、RIS、PACS等系统通过业务衔接的方式逐步融入HIS系统中,形成全院内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互通。

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物联网技术和新设备互联技术也与LIS系统深度集成,以更加灵活、便捷的访问和接入手段为医患用户提供全院医疗信息化服务。

一.2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规模持续增长,院内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始终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业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也导致软硬件的总体维护成本呈几何级攀升。

在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上,专业维护人员的匮乏与设备管理难度的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医院数据中心的诸多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

Ø资源浪费问题。

医院在部署HIS、EMR等核心业务系统时,通常购买高端性能的硬件设备,以匹配最大业务负载时的理论值需求。

但在实际业务运行的过程中,资源的平均使用率往往低于15%。

此外,院方出于业务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将多个业务系统部署、整合在一起,这也导致了各个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处于独立部署、独立运行的状态,院内信息化整体呈现烟囱式的建设方式,造成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

Ø运维成本问题。

为了适应多家应用厂商的业务承载需求,院内数据中心的设备类型、设备型号五花八门,常见的包括小型机、机架式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各类存储设备(如FC-SAN、NAS、虚拟带库等)以及各种网络和安全设备等等。

在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的情况下,管理和维护各种各样的IT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势必对人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直接增大了维护的成本和代价。

Ø数据整合问题。

由于院内业务系统分属不同的应用厂家,且实施部署的时候相对分散,因此基础医疗数据的存储也长期处于分散状态。

部分工作站系统由于接口适配和对接的问题,可能将数据保存在本地磁盘,不仅存储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医疗数据的流转效率,数据自身也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护,缺乏合理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出现硬件故障等意外时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Ø业务扩容问题。

医疗信息化系统逐步向平台化、智能化、模块化的方向演进,为了更加便捷的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功能扩展,底层基础设施必须要具备灵活扩展、弹性伸缩的技术支撑能力。

当新增功能上线或业务访问增加时,基础IT设施需要从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多个维度同步提供资源承载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一.3医疗上云的优势体现

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中,通常采用单独物理服务器来部署基础软件、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等业务系统或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给给医疗行业的基础设施架构,乃至医疗应用系统架构带来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通过云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和高度共享,从而更加高效和灵活的调度和使用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基础设施,还能弥补传统数据中心自建模式中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Ø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和隔离。

由于资源受限,中小型平台可能需要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部署不同的应用,应用程序和服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潜在隐患,单独部署功能组件又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硬件资本投入。

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服务器的资源复用和有效编排,允许客户在同一物理服务器(宿主机)上部署多个应用功能,同时保证应用程序和服务之间相互隔离,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Ø有效地减少单点故障。

从业务层面看,云平台对虚拟计算环境的管理过程中,动态迁移是应对硬件不可知故障的有效解决途径,承载业务系统的虚拟机可以在池化资源内进行自动化热迁移,或通过镜像加载的方式实现应用的快速复制和环境部署,极大地增强了应对单点故障的容错能力。

从数据层面看,多副本的数据存储机制提高了数据访问的可靠性,单点数据丢失或损毁不会影响数据整体可用性和一致性。

Ø快速的资源响应速度。

云平台通过灵活、弹性的资源分配机制,可以在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将计算、存储等资源统一进行分配,从而快速地完成基础设施扩容,以满足业务激增或新系统上线时迫切的资源需求。

结合负载均衡等整体规划设计,基于云平台构建医疗信息化系统可以满足多活业务系统的高可用场景,从应用逻辑访问上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服务能力。

Ø综合提升安全保障。

除了采用多副本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性之外,云平台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提高了网络防护能力,除了物理网络隔离的手段外,VPC技术支持在共享物理网络中建立客户定制的虚拟网络访问策略,有效实现租户之间、业务系统之间的流量控制。

此外,灵活定制的虚拟网络环境能够在灾难发生时把虚拟机从一个执行环境中迁移到另外一个备份环境上,保证系统应用级安全可靠。

二、全院上云总体规划

为了解决医院的本地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压力,保证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医院的IT整体水平,在保障院内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各个应用系统平滑过渡到云端,本方案首先从整体布局上规划了XX医院全院上云的架构设计,进而根据可行的实施步骤和现实情况分析,对分步完成全院上云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路径建议。

下图所示为XX医院全院上云的总体目标架构。

XX医院全院上云的总体目标架构主要包含联通医疗云资源池和院内自建资源池两部分。

其中,联通医疗云资源池提供基于沃云的医疗私有专享云平台,通过云网资源的整合,能够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实现数据分布式存储、保障系统高效安全运行、极大降低运维成本,从而整体改善医院原有数据中心的弊端。

院内自建资源池保留原有院方信息化建设的利旧设备和利旧资源,提供属地化的系统对接和前置交换服务能力,通过一点式接入的方式减少云平台生产环境与院内设备的频繁访问和差异化调度,提升院内医疗信息化业务的整体系统运行效率。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上云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作为主要生产中心的联通医疗云资源池与院内自建资源通过应用级容灾保护技术实现本地容错能力,即院内自建资源除了承担前置系统对接的辅助职能外,同时作为院内本地化的容灾中心,在云端生产环境发生极端故障时,迅速将核心业务系统在院内进行生产拉起,降低医疗核心应用的业务中断时间,形成“本地+云端”双保险的医疗信息化容灾体系架构。

在网络连接方面,以联通医疗云资源池为核心,本架构实现财政、卫计、互联网以及医保网等多张网络的多平面互联,同时与院内自建的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或专线网络的方式互通。

这种“1+3+N”的网络建设方案提供充足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容错性,在管理方面,也提供24×7不间断的网络监控、技术服务与支持,互联网作为院内自建数据中心和联通医疗云资源池的公共出口可以承接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卫计、财政等专网直连云端、院方和其他医院平台,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打下基础。

结合医疗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应用特征,考虑到全院上云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在充分发挥联通医疗云平台资源弹性供给、数据多维度安全可靠和云网一体化交付等优势的基础上,XX医院拟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完成全院上云整体流程。

即第一阶段,影像系统云端备份阶段;第二阶段,双环境过渡阶段;第三阶段,全院上云阶段。

第二章

第三章

三.1影像系统云端备份阶段

医疗影像PACS文件的云端存储,以及影像系统向云端迁移是全院上云的第一阶段。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影像存储占据医院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数据量,并且影像系统相对标准独立。

因此,首先把影像系统进行云化部署和迁移符合大多数医院上云的发展路径,从医院接入专线到联通传输节点,即可轻松实现对联通医疗云资源池的安全访问。

联通医疗云资源池可以快速分配各种规格和配置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具备高可靠性及数据冗余性,从而避免投资周期、到货周期、部署实施周期等长时间的项目过程。

在业务系统的实施上,专线网络打通了院内与云端环境的数据交互通路,院内通过前置机把PACS系统采集和汇总到的影像数据迁移到云端块存储上。

本地只保存三个月之内的热数据,其余温数据和冷数据的存储均使用可随时扩容的云资源来满足,云端存储资源池还可以根据各类影像数据对存储设备性能的读写频率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存储技术提供多级别、I/O性能差异化的异构存储环境。

此外,影像系统的云端存储有利于云端影像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支撑如远程会诊、区域影像协同等扩展功能。

院内各业务系统在本阶段仍暂留在院内自建资源环境中,院内资源作为主要生产中心,承载HIS、EMR、LIS等原有应用。

三.2双环境过渡阶段

双环境过渡阶段是全院上云的必经阶段。

在此阶段,院内自建资源池和联通医疗云资源池均承载部分核心业务系统,同时为其他业务提供容灾接管能力。

因此,该阶段在逻辑上表现为四个中心,即院内核心业务生产中心、院内轻量级业务灾备中心、云端核心业务灾备中心和云端轻量级业务生产中心,简单概括为“两地四中心”。

全院上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为了保证HIS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平稳迁移,保证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并且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投资的设备和硬件资源,本阶段将HIS核心业务系统保留在院内生产环境中,同时基于已打通的联通医疗云资源池,逐步把PACS、EMR、LIS等较为轻量级应用在云端进行迁移和部署,OA、公共卫生、银医通等新增业务也作为本阶段应用上云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次性将医疗系统依赖性低的业务系统完成云化部署。

此阶段的建设重点还在于灾备功能的全面落实。

其中联通医疗云资源池使用少量的云主机作为HIS系统的云端容灾环境,院内部分业务系统上云迁移后腾退的利旧设备作为本地轻量级业务灾备环境,两地之间使用CDP等灾备技术进行业务加固,实现互为主备的架构,为下一步全院上云做准备。

无论云端还是本地的灾备环境,在本阶段都要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灾备功能:

首先是基于主机层面的容灾,实现本地和远程的操作系统、数据等同步复制能力,建设基本容灾系统;其次是基于应用层的容灾CDP功能,支持任意时刻的应用回滚和逻辑故障修复,实现分钟级乃至秒级的灾难修复;第三是基于基于存储层面的容灾,利用存储系统的远程数据复制功能,或者容灾系统的虚拟存储网关技术实现异构存储平台之间的数据复制。

三.3全院上云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准备和试运行,全院上云阶段水到渠成。

本阶段要实现的目标是医院业务系统全部云化部署,联通医疗云资源池作为主要生产中心,院内自建资源成为灾备中心,彻底完成院内本地资源池和联通医疗云资源池的主备职能倒换。

云端生产环境使用超融合虚拟机方式承载医院全部业务系统,院内留存的本地网络设备和原有服务器等硬件资源,利旧作为本地应急灾备资源,通过容灾策略,将医院云端业务的应用及数据同步到院内本地机房环境,从而支持业务的全面、完整的恢复。

本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强化联通医疗云资源池的多样化交付能力,云平台采用采用自主研发的沃云技术架构来实现云计算管理平台的功能。

云端生产环境根据业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功能域的布局上按照两个逻辑区域进行划分,其中一个区域将不同用途及配置参数的云主机进行资源整合,承载业务系统的前端组件或轻量级应用模组;为保障医院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库的高可靠性能,另一个区域专门提供高性能的物理服务器承载核心数据库使用。

云平台整体实现虚机与物理机混搭的模式,满足医院实际业务需求。

另外,云端安全管理区负责保障云平台安全平稳运行,通过部署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漏洞扫描、防病毒、网络及数据库审计、Web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实现等保三级防护能力。

三、院内网络配套规划

为了保证全院上云分阶段、按步骤有序实施,XX医院需要针对现有网络建设情况进行配套规划和升级改造。

一方面有利于梳理核心业务系统、对外应用服务和院内办公终端等设备的整体布局;另一方面便于系统化的对院内IP地址资源和应用访问逻辑进行规划改造,以满足不同阶段向云化迁移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

四.1系统拓扑图

下图所示为XX医院系统拓扑图,结合院内现有网络拓扑结构,针对业务系统访问逻辑等要素进行功能域的划分。

根据全院上云的建设需求,XX医院的网络各安全域规划如下:

1、核心交换域

核心交换域主要部署院内的核心交换机作为流量聚集中心,两台核心交换机启用VRF,分别连接互联网出口、专网出口和联通医疗云资源池专线链路,通过MPLSVPN将若干网络进行逻辑安全隔离,骨干链路之间建议使用40GE互联。

核心交换域和互联网出口、专网出口之间部署防火墙,双归属连接核心交换机,提供互联网或专网与院内信息系统之间的安全逻辑隔离与数据交换服务。

2、互联网安全出口域

通过双链路上联至互联网,为院内办公系统等访问互联网提供安全出口。

互联网安全出口域内部署防火墙、抗DDoS、上网行为管理等满足等保二级要求以上的安全防护设施,提供互联网业务访问能力。

3、专网安全出口域

通过专网指定链路上联至医保网、卫计专网、财政专网等各专属网络,实现院内HIS、合理用药、阳光医药等业务系统与各外部监管单位的数据交互。

专网安全出口域通过防火墙进行必要的网络防护,有特定需求时,还可以通过旁挂VPN网关的方式满足SSLVPN接入需求。

4、对外业务域

本区域作为安全隔离区(DMZ),为互联网用户的接入访问提供了一个业务隔离区域,用于部署互联网接入管理服务和允许在互联网上访问的应用服务,包括挂号服务器、外部OA系统、邮件服务器、门户网站等。

5、内网办公域

依据院内楼宇分布,统筹建立各内网办公区域的终端接入能力。

根据当前院区状况,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分别采用传统层级式组网模式完成终端接入,遵循接入-汇聚-核心的三层架构,交换机之间两两堆叠,采用交叉连接模式进行跨层互联。

办公终端、工作站服务器等设备双上行连接至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双上行至本楼内的汇聚交换机。

各楼宇内的WIFI接入点,通过物理独享的接入交换机上联至本楼的汇聚交换机。

最终,各楼宇的汇聚交换机将所有业务流量统一上行引导至核心交换域。

6、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承载院内医疗信息化业务系统的生产核心区域,通过防火墙对内网交互的数据和业务流量进行严格控制。

本区域当前主要用来部署HIS、EMR、LIS、PACS等必须的信息化应用,是全院上云实施前的主要生产环境和核心数据存储中心。

7、管理域

主要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堡垒机、防病毒服务器等安全管理服务。

四.2院内网络升级建议

基于XX医院总体网络拓扑规划,为了更好的满足全院上云各阶段接入需求,平衡院内已有资源对多样化网络的访问方式和数据交互,建议对现有网络进行以下升级改造。

1、将现有互联网安全出口域的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由串接模式改为旁挂模式,双安全设备按照双臂旁挂的方式连接至两台核心交换机上。

采用整臂旁挂模式会额外消耗核心交换机上的端口,但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串接增加的业务交互故障点。

当单侧安全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心跳检测和堆叠倒换技术能够实现瞬间网络流量的整臂切换,从而提高业务系统可靠性。

在极端状态下,当双侧安全设备全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手工旁路的模式实现核心交换机流量直接穿透,避免引起业务中断。

2、内网办公域的WIFI接入点进行出口归集。

当前XX医院各楼宇内的WIFI接入点与办公终端采用相同的网络转发路径完成互联网流量访问,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议将个WIFI接入交换机统一划归至新的VLAN,各楼宇汇聚交换机通过VLAN透传的方式将所有的WIFI接入流量统一汇聚至核心交换域。

核心交换机配置同样的VLANID,但使用不同的安全转发策略,将WIFI流量串行分流到防火墙上,从而保证各楼宇内的WIFI流量与内网办公流量逻辑隔离,且遵循严进严出的访问控制。

3、院方可根据现有DMZ区的业务系统分布情况,考虑DMZ/对外办公域和互联网安全出口域的合设。

在全院上云的第二阶段,DMZ域的互联网业务拟全部采用云化部署,完成上云迁移,区域合设有利于节约院内网络设备的端口资源,减少网络安全配置和管理维护成本。

四、容灾保护机制

医疗信息化业务系统是保证医院生产运营正常开展的命脉所在,因此在全院上云的后两个阶段,容灾保护机制的建设是全院上云得以平稳运行、持续服务的关键决定性因素。

第五章

五.1灾备架构综述

为了满足生产系统混合部署的一体化云灾备需求,本方案分别针对虚拟机和数据库提供定制化的灾备保护机制,以确保不同业务系统和应用逻辑的一致高可用和持续性保护能力。

全院上云情况下的混合云备份方案架构如下图所示:

在生产侧,拟将备份代理Agent安装在相关业务系统服务器(各类应用虚拟机)上,主要针对各类数据和应用程序实施实时保护和切换。

同时在沃云平台侧安装一台云主机用于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Agent节点的数据备份信息,两台机器之间实现数据/应用实时复制,并实时监控并且根据具体设置进行故障切换。

此方案的优势包括:

·生产系统正常情况下,通过现有线路或者专线把相关数据备份到灾备机房;异常情形下,允许启用灾备中心服务器,提供对外数据访问服务;

·云灾备中心可以通过各类虚拟化技术来实现服务器、储存等各类资源的共享,以及动态分配;

·扩展支持高可用性功能实时监控主机状态,一旦异常发生,则自动切换到云端备机上,由备机继续提供服务;

·通过字节级的数据捕获,极大地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在带宽有限以及恶劣网络环境中均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复制的任务。

云备份解决方案允许为任何应用/数据制定高效、可靠的灾难恢复计划。

在按需分配的基础上,通过云备份,既可大大节省建立多个专有灾备中心的费用,如相关的硬件、软件、电力、冷却以及管理等的费用,又可享受海量存储和高性能云计算的服务。

此方案中的云备份实现了和硬件无关的连续数据保护。

当数据或者应用出现异常时,可通过图形化管理工具快速实现相关恢复,并可将数据恢复到和原生产服务器不一样的物理或虚拟服务器上。

恢复粒度可以是单个文件或整个应用系统。

五.2文件系统备份

针对文件系统提供传统文件灾备、映像级别灾备和块级别灾备等3种方法。

每一种备份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环境的需求。

传统文件备份是以文件为对象进行备份,对非结构化文件系统提供了灵活的数据保护功能,传统文件备份模块能与重复数据删除和高级报告组件相结合,确保对文件系统进行更方便的备份、分析、查询、恢复和管理。

传统文件系统备份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

●支持的平台比较广泛:

Windows,Unix,Linux等等。

●管理灵活方便:

传统文件系统备份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备份/恢复方法,通过统一的图形化控制台,方便的选取文件、文件夹、卷或系统状态作为备份内容,定制备份策略,自动执行备份作业,能快速浏览、查找并恢复备份文件。

●支持的备份类型:

全备份、增量备份、差量备份、合成全备份,备份的类型最多。

●小颗粒恢复:

可浏览恢复指定的文件、文件夹或系统状态。

●时间点恢复:

一旦出现系统级故障,传统文件系统备份能够提供基于时间点的恢复能力,可指定版本进行恢复。

●块级重复数据删除:

结合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可进行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减少传输数据量,缩短备份窗口的同时,节省存储空间。

●一次过恢复(OnePassRestore):

在传统的备份软件中,恢复通常要消耗更长的时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重复恢复。

如果一个文件在每天的增量备份中都出现,传统备份软件在恢复时就会对该文件重复恢复多次,直到恢复到最新版本,这就消耗了更长恢复时间。

运用智能恢复算法,能确保每个文件只需要恢复一次,同时并能优化介质的读取先后次序,所有的介质只需要读取一次就能完成恢复操作。

这种智能恢复算法,对磁带介质特别重要,可大大提高恢复速度。

映像级别备份(ImageLevelBackup)是对整个文件卷中的有效数据进行备份,备份对象是数据映像而不是文件。

对海量小文件系统,这种备份不仅做全备份时效率高,而且在随后的增量备份也比较快。

映像级备份采用快照技术来创建一个近似于及时的数据映像,然后对快照映像进行备份。

映像级别备份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

●支持的平台:

Windows,Linux。

●支持的快照:

本地软件快照。

●备份海量小文件系统速度快:

用传统文件备份方法来备份海量小文件系统(百万级以上)的速度很慢,备份时间通常是十多小时,甚至好几天,映像级别备份可提高备份速度10陪以上。

●支持的备份类型:

全备份、增量备份、合成全备份。

●小颗粒恢复:

除了可整卷恢复外,还可浏览恢复指定的文件、文件夹。

●时间点恢复:

一旦出现系统级故障,能够提供基于时间点的恢复能力,可指定版本进行恢复。

●块级重复数据删除:

结合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可进行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减少传输数据量,缩短备份窗口的同时,节省存储空间。

映像级备份技术特别适合下列环境:

●文件个数在百万量级以上的大型文件系统,备份速度比传统文件备份快10倍,结合智能数据分类索引,速度会更快。

●对备份速度的要求比恢复速度要求高的应用环境。

●更多要求恢复整个文件卷的应用环境用。

块级别备份(Block-LevelBackup)提供了一种更快的备份方式,仅仅备份含有数据的磁盘块。

当对一个完整的文件卷进行备份时,块级别备份比映像级备份扫描时间更短,备份性能更高,特别是文件卷中含有海量小文件的系统。

另外,当文件卷中含有非常大的文件时,块级别增量备份的速度更快,备份的数据量更少。

块级别备份需要利用介质管理服务器来管理本地快照或存储设备快照。

块级别备份不适合备份文件卷中一部分文件或文件夹。

块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