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958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法学》教学大纲.docx

《民法学》教学大纲

《民法学》教学大纲

 

 

平顶山工学院法律系

 

 

编写说明

 

 

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民法学不仅要研究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以及各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民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民法适用中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

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它在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增强人们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权利观念、法治观念,自由观念,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民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决定民法学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门课程,民法学是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之一。

设置民法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民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利用民法知识和理论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民法学教学大纲,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反映现阶段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最新内容和民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大纲的内容共有七部分,即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考核目标、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课时分配等。

 

平顶山工学院法律系

课时分配表

民法1

章目

内容

学时分配

民法概述

4

民事法律关系

2

公民

2

法人

2

合伙

2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1

民事法律行为

4

代理

2

诉讼时效与期间

2

物权概述

4

十一

所有权概述

2

十二

所有权的主要类型

2

十三

共有

2

十四

用益物权

2

十五

相邻关系

2

十六

继承权概述

4

十七

不当得利之债

2

十八

无因管理之债

2

十九

债权概述

2

二十

法定之债

2

二十一

遗嘱与遗赠

2

二十二

遗产的处理

2

二十三

人身权概述

2

二十四

人格权

2

二十五

身分权

2

二十六

人身权的保护

1

二十七

民事责任概述

4

二十八

侵权的民事责任

4

二十九

民事责任的承担

2

总学时为:

68学时

 

 

民法2

章目

内容

学时分配

合同法概述

12

合同的订立

15

合同的效力

6

合同的履行

6

合同的担保

3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3

合同的终止

3

违约责任

3

总课时为:

51课时

 

第一编民法概论

 

第一章民法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弄清和掌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及民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明确民法的渊源及民法的效力。

[重点、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民法的语源及含义

 

一、实质民法与形式民法

二、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

第二节民法的构成要素

一、民法规则

二、民法原则

三、民法概念

第三节民法的体系

 

一、欧洲大陆国家近现代民法的体系

1、法国民法典的体系

2、德国民法典的体系

3、意大利民法的体系

二、我国民法的体系

三、民法体系化的意义

第四节民法的渊源

一、民法的直接渊源——制定法

1、法律

(1)宪法中的民事规范

(2)民事基本法

(3)单行民事法律

(4)综合性单行法

2、准法律

(1)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的法规

(2)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3)地方性法规

二、民法的间接渊源——习惯与法理

1、习惯

2、法理

第五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事关系

民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因民事而形成的具有平等性的社会关系。

二、财产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1、财产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

2、财产关系以财产为客体

3、财产关系以经济关系为内容

4、财产关系体现的经济利益可与特定主体相分离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范围

1、静态的财产关系

2、动态的财产关系

三、人身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1、人身关系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

2、人身关系以主体的人身为其发生和存在的前提

3、人身关系具有非财产性

4、人身关系体现的利益具有专属性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范围

1、人格关系

2、身份关系

第六节民法的调整方法

 

民法调整方法的特点

一、确认和维护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

二、尊重民事主体的自主意志

三、民法允许民事主体选择不同方式解决相互间发生的民事纠纷

四、民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同时具有权利救济的性质

第七节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为私法

二、民法为权利法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第八节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民法与商法

二、民法与经济法

三、民法与劳动法

[思考题]

1、试述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2、试述民法的性质

3、试述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参考书目]

1、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马俊驹等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了解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功能,掌握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民法的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民法的的根本准则。

其特征有:

1、形式的抽象性

2、内容的伸缩性

3、效力的贯穿始终性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立法准则的功能

2、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

3、克服成文民法的局限性和弥补成文民法漏洞的功能

第二节民法的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思考题]

1、试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功能。

2、试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书目]

1、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识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以及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重点、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要素;民事权利有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所规定的法权模型要求的,

(二)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的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民事主体的私益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民事权利

一、一、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内容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是民事权利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依法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请求民事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二)民事权利的内容

1、民事权益

2、民事权能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  财产权与人身权

(二)  绝对权与相对权

(三)主权利与从权利

(四)原权与救济权

(五) 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六)既得权与期待权

(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三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一、       民事义务

(一)民事义务的概念

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受法律保护的利益,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二)民事义务的内容

(三)民事义务的分类

(四)民事义务的履行

二、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试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2、试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参考书目]

1、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编民事主体

 

第四章自然人

[教学目的]了解自然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掌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人享有和实现自己民事权利、参与民事活动中的意义;掌握监护、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导言

一、自然人的含义

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这一自然状态而作为民事主体的人。

二、自然人与公民

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能力

一、 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关系

(二)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三)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

二、 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节自然人的住所

一、住所的概念

二、住所的意义

三、住所的确定

第四节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及设置的目的

二、监护的性质

三、监护人的职责

四、监护人的设定

(一)     法定监护

(二)     指定监护

五、     监护关系的开始、变更和终止

第五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一、       宣告失踪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

(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三)宣告失踪的撤销

二、       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

(二)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三)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六节个体工商户的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

[思考题]

1、试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2、试述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种类。

3、试述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书目]

1、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马俊驹等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法人

[教学目的]识记法人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件;了解法人的分类及法人的成立条件;掌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及法人的民事责任制度。

[重点、难点]法人的概念与特征;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法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人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法人的本质

一、法人拟制说

二、法人否认说

三、法人实在说

第三节法人的分类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法人的主要分类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法人的主要分类

三、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

第四节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的设立与成立

二、法人成立的要件

(一)法人成立的程序要件

(二) 法人成立的实体要件

第五节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二)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第六节法人的变更和终止

一、 法人的变更

(一)组织机构的变更

1、法人的合并

2、法人的分立

法人合并、分立后,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二)其他重大事项的变更

二、法人的终止

第七节法人的民事责任

一、  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二、 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违法责任承担民事责任

三、法人变更和终止时的民事责任的承担

四、法人应对其分支机构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思考题]

1、 试述法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 试述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参考书目]

1、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马俊驹等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篇》,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六章非法人组织

[教学目的]掌握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地位;掌握合伙组织制度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合伙组织的概念及特征;合伙组织的民事责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

二、非法人组织的特征

三、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合伙组织

一、合伙组织的法律地位

二、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三、合伙的分类

(一)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

(二)个人合伙与法人合伙

(三)显名合伙与隐名合伙

(四)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

(五)   企业型合伙与非企业型合伙

四、合伙组织的成立

(一) 合伙人

(二)书面合伙协议

五、 合伙的民事责任

(一)合伙组织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二) 合伙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思考题]

1、 试述合伙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合伙组织的法律地位

3、试述合伙债务的承担

[参考书目]

1、马俊驹等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  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编民事法律事实

第七章民事法律事实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明确民事法律事实地民法体系中的意义。

[重点、难点]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后果

四、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第二节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一、事件

二、行为

(一)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

(二)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思考题]

1、试述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特征

2、试述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3、试述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的含义

[参考书目]

1、梁慧星主编《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基本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教学目的]明确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义务主体旨在设定、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在民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要件及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重点、难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教学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是发生民事主体意思表示追求的民画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是意思表示的内容和形式符合了法律规定而产生的。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二、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三、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四、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五、 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和为

六、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七、 财产民事法律行为和身份民事法律行为

八、财产处分民事法律和为和财产负担民事法律行为

九、生前民事法律行为和死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

一、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含义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三)意思表示的形式

二、其他事实要素

三、合法要素

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关系

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基本要件——意思表示

(二)特别要件

三、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一)一般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     特别有效要件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与附期限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五、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一)概念

1、民事行为的有效

2、民事行为的无效

3、民事行为的可变更和可撤销

4、民事行为的效力待定

5、民事行为的部分有效和部分无效

(二)民事行为的确定无效

1、概念

民事行为的确定无效是指民事行为因不具备民事和为的有效要件,根本不能产生当事人意思表示追求的民事法律效果。

2、民事行为确定地无效的原因

(1)因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效

(2)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3)因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

(三)民事行为的可变更和可撤销

1、概念

民事行为的可变更和可撤销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非根本性有效要件,表意人依法可以变更或撤销。

2、类型

(1)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四)民事行为的效力未定

1、概念

民事行为的效力未定是指某些民事和为成立后,能否依行为人的效果意思发生法律效力尚未确定,待第三人的意思表示补足后才能确定。

2、类型

(1)无权处分行为

(2)无权代理行为

(3)限制民事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越其行为能力范围的民事行为

3、效力

(五)民事行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与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区别

(六)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追缴财产

[思考题]

1、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

3、 试述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区别

[参考书目]

1、 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姚辉等编《民法总论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九章时效和期间期日

[教学目的]掌握时效、取得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明确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掌握诉讼时效的基本理论。

[重点、难点]诉讼时效的概念、特征;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与延长。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教学

第一节时效制度概述

一、时效的概念及构成

二、时效的性质

三、时效制度的作用

四、时效的种类

第二节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二、 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三、 取得时效的要件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

五、取得时效的中断

第三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二、     诉讼时效的种类和权利最长保护期

(一)普通诉讼时效

(二) 特别诉讼时效

(三)权利最长保护期

三、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二)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三)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六、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力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诉讼时效的效力

第四节期日和期间

[思考题]

1、试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2、试述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参考书目]

1、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马俊驹等著《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编代理

第十章代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代理的概念及特征,以及代理的分类;了解代理制度的意义

[重点、难点]代理的概念及特征;委托代理。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依代理权为基础,代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归属被代理人的民事法律制度及其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行为。

二、代理的特征

1、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2、代理是代理人代被代理人进行民事行为

3、代理须以代理权为基础

4、代理须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5、代理由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三、     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代理与传达人

2、代理与居间

3、代理与行纪

4、代理人与法定代表人

第二节代理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第三节代理的适用范围

 

一、代理适用的范围

二、对代理适用的限制

第四节代理的分类和种类

一、代理的分类

(一)意定代理和法定代理

(二)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

(三)概括代理和限定代理

(四)本代理和复代理

二、代理的种类

(一)委托代理

(二)法定代理

(三)指定代理

[思考题]

试述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书目]

1、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十一章代理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掌握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了解代理法律关系的内容,掌握代理权的概念、代理权的产生及行使原则。

[重点、难点]代理权的概念,代理权的行使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第一节代理法律关系概述

一、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 代理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代理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代理人的代理权与代理义务

二、被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概念和性质

二、代理权的产生

1、因法律规定而产生

2、因有权机关或部门指定而产生

3、因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

4、追认或默认授权

三、     代理权的终止

第四节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权行使的原则

(一)禁止代理权滥用

(二)禁止违法代理

(三)禁止越权代理

(四禁止擅自转委托

二、代理行为

(一)代理行为的概念

(二) 代理行为的成立要件

(三)代理行为的生效要件

[思考题]

1、试述代理权的概念

2、试述代理权行使的原则

[参考书目]

1、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彭万林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十二章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教学目的]掌握无权代理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后果;掌握表见代理的概念、特征及法律效力

[重点、难点]无权代理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后果;表见代理的构成及效力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教学

第一节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二)无权代理的特征

二、       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无权代理行为是一种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一)     因被代理人的追认而有效

(二)     因被代理人的拒绝追认而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