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89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话朗读技巧.docx

普通话朗读技巧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

大部分测试者在此项失分相对较多,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并取得好的成绩!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1985年。

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

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

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

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

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

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

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三、朗读的技巧

  1、呼吸

  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它的特点是胸腔、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

我们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

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

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

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

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

人们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

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

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

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

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

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

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

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

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6、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须与的情境相适应,根据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

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

记叙文有记记事、记言。

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7、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升调。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

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调。

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

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短文要怎样朗读1

(一)怎样准备短文的朗读

  要进行朗读,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朗读,什么不是朗读。

现在,朗读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相关院校里进行教学。

当然,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大多数应试人都不可接受专门的朗读系列训练,在测试朗读项时出现一些朗读技巧方面的失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但有些问题,只要你稍加注意、稍加学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一种情况是,没有朗读经验的人往往容易把朗诵理解为当然也处理为念书,测试时就用这种念书腔,念起来没有轻重缓急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态度情感,干巴巴的,听起来没有美感,这算不了朗读。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受过朗诵之类语言艺术熏陶而不得其法的人可能会把朗读理解为处理为朗诵,读起文章来拿腔拿调夸张造作甚至装腔作势,显得极不真实极不自然。

这也算不了朗读,至少不是好的朗读。

  词典上说,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当然,从朗读学科的角度讲,这一种解释尚不够全面周到,但说出了朗读的基本特点。

朗,就是清晰响亮的意思;读,就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

这里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到清晰、响亮。

笔者认为,要做到清晰,有两个要点:

一是发音要准确到位,测试中有些人由于连读仓促致使字词发音不到位,甚至因为心里紧张语速过快造成吃字,都直接影响到朗读的清晰程度。

二是表达层次清晰,首先应该做到语气连贯停连适当。

有些人完全没有句调分辨意识,读任何句子都是同一个调,前后没有语气连接。

最起码应该学会区分完成句与未完成句(书面上的句号和逗号)、陈述句与疑问句这些基本的句调。

其次是试图揣摩重音、停顿的处理。

运用恰当,就能更清晰地表达意思。

最后,能根据文意处理语速、把握节奏、表明态度,进而动用感情,就做到有声有色了。

所谓响亮,就是朗读的声音应该有一定的响度。

测试时应该控制好响度,不要声音太小,让测试员听得太费力。

当然,也不能太大,让人听得不舒服,因为应试人与测试员毕竟是面对面的。

  一般来说,应试人在测试前对大纲公布的50篇朗读作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文章说的什么;但还不够深入细致,毕竟文章数量太多,不可能篇篇都烂熟于心。

因此,还需要利用抽签后的一点准备时间加深印象。

如何利用这点极为有限的时间突击准备一下呢?

我们认为,可分这样三步进行准备。

  第一步,应该马上准确地判断出该作品的节奏类型,选择恰当的口气、语速、感情等表达手段来进行朗读。

比如你抽到一号作品《海上的日出》,这篇文章是写景的,文中多描写性语言,主要用描述口气来处理,感情主体是喜悦的,节奏是轻快的。

  第二步,用较快速度看一下文后的语音提示,弄清一些字词在文章中的特殊读音和难字词的读音,记住提示中的连读变调、轻声词等。

  第三步,快速默读一遍全文,体味一下文中各句尤其是一些长句或难句应如何停连断句、语气连贯等。

  此外,在朗读前还应该做好生理上心理上的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作品的朗读。

  

(二)作品语言的类型处理

  作品语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需要,简要地谈谈叙述语言、描写语言、议论语言、感叹语言、人物对话的朗读处理以及不同类型语言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技巧。

  一、各类语言的特点及朗读处理

  叙述语言一般是作品里的主体语言,所占比重最大。

叙述语言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多由动词充当谓语中心。

完成句一般用降调来处理,未完成句一般用升调来处理;完成句用“停”,未完成句用“延”。

作品的节奏类型不同,叙述语言的语速语势等也有明显的差异。

试体味一下以下各句的细微差别:

  

(1)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2)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

  (3)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去海边远足,妈妈没有做便饭,给了我十块钱买午餐。

  (4)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

  (5)今年四月,我到广州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描写语言的句子多为形容词谓语句或动词谓语句,有时还有成串的名词性非主谓句。

朗读时一般应该用重音、停延等手段来突出形容词谓语或形容词修饰语。

试读以下各句: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3)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短头发,脸圆圆的。

  (4)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

  议论语言多为复句或长句形式,且多用关联词语,讲求逻辑性。

朗读时除了准确把握议论的口气,还要读出层次感。

体味下列几句的读法。

  

(1)你只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异,却没有看到两个人之间的同:

他们同样有反省和进取的精神。

  

(2)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的时候,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3)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感叹语言一般用感叹句,感叹句多带感叹语气词,句调为降调,句子一般不长。

如:

  

(1)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2)哟,雏儿!

正是这个小家伙!

  (3)呵!

好大的雪啊!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好一个登山者!

  (6)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7)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8)可怜的虫子!

  人物对话实际上是多类型的,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心情等特征,以准确的口气“说”出来。

如《落花生》、《上将与下士》、《迷途笛音》、《第一次》、《猫和老鼠》等文章的对话就很值得琢磨一阵子。

  二、同类型语言之间的转换处理

  语言类型的转换,大致包含两种:

一是口气转换,是指由叙述、描写转为感叹或议论,这种转换文章里常有,一般要有较长的停顿来实现这种转换。

二是话体转换,指的是由叙述等语言类型转为人物对话,这是由“读”到“说”的转换。

提供以下各例,供大家体味。

  

(1)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都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2)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3)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推开门一看,呵!

好大的雪啊!

……

  (4)旁边走来一个乘凉的人,对他说:

“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5)“哦,这倒是真的!

”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

  (三)准确把握词语句的轻重格式

  广东诸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或说话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也最难克服的方言语调就是轻重格式与北方人的普通话不一致,在词、语、句上均有明显的表露。

我们就从词、语、句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克服轻重格式的失误。

  一、双音词的轻重格式把握

  双音词的轻重格式与词的构造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

据统计,读中重格的双音词各结构方式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

动宾式>主谓式>前缀+词根>偏正式>并列式>补充式>单纯词>词根+后缀。

读重轻格或重中格的排序则完全相反。

  因此,最不能原谅的轻重格式失误就是把应读中重格的动宾式双音词误读为重轻格或重中格。

在朗读短文时我们常能听到应试人把短文中的下列双音词读成重中格甚至重轻格:

吃饭、吃惊、赛跑、认真、从前、安心、请客、放假、同学、对面、关心、开头、注意、毕业、唱歌、出差、进步、上当、上课、下雨、种地等等。

可读为重轻格的动宾式双音词极少,常见的只有恶心、点心、埋怨、抱怨等少数几个。

主谓式双音词的情况与动宾式基本相同,可读为重轻格的极少,轻声词表里只有事情、月亮两个。

  前缀+词根构造的双音词如:

可爱、可怕、可观、以前、以后、相反、相似、老师、老乡、阿姨等,大多数都读中重格,只有老实、老婆等少数几个读重轻格。

  偏正结构的双音词70%以上读中重格,只有20%多的词读重中格或重轻格。

可读为重中格的组合形式有(每条均可类推):

一月、二月;今年、明年;春季、秋季;白色、黑色;不是、但是、都是;工业、农业;动物、植物;东方、西方;缺点、优点;内科、外科;应用、利用;幻想、理想等。

应读为重轻格的组合形式有(可类推,但有限制):

上边、下边;前面、后面;这里、那里;这个、那个;木匠、铁匠;底下、乡下;早上、晚上、船上等。

  并列结构的双音词读中重格或重中格的居多,占80%以上,读为重轻格的只占百分之十几,且多是口语里常用的词,名词有东西、兄弟、衣裳、衣服、利害、是非、窗户、狐狸、动静、蘑菇、朋友、早晨、地方、媳妇、名字、时候、亲戚、部分、会计、师傅、困难、粮食、钥匙、徒弟、关系等;动词有忘记、报复、摇晃、咳嗽、佩服、合应、照顾、休息、认识、教训、比方、喜欢、报告、告诉、欺负、明白、希罕、吓唬、收拾等;形容词有暖和、聪明、妥当、清楚、舒服、活泼等。

  补充结构的双音词,读中重格的后一语素一般是表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如:

组成、变成、感动、打倒、学会、发现、改进、扩大、约定、折断、推翻等;读重中格的后一语素表动作的趋向等,如:

打开、张开、受到、等到、提出、指出等;读重轻格是来、去两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如:

出来、过来、回来、进来、上来、下来、起来,出去、进去、回去、进去、上去、下去等。

  单纯词多读重轻格,尤其是汉语传统的联绵词,它们所属的词类以名词为主。

如:

星星、爸爸、妈妈、荸荠、萝卜、喇叭、骆驼、玻璃、石榴、行李、马虎等。

读中重格有刚刚、偏偏、常常、蜻蜒、服务、瓦斯、马达等。

  词根+后缀构成的双音词,多数读重轻格,少部分读中重格或重中格。

读重轻格的,常见后缀有子、头、气、得、么、们、着、法、生、的、巴、处、夫、了、士等;读中重格的,常见后缀有员、观、家、师、化、而等。

  二、多音词语的轻重格式把握

  先说三音词语。

三音词语的轻重格式有中中重、中轻重、中重中、中重轻、重中中、重轻轻等格式。

其中,中中重格最为普遍,所占比重最大,朗读中常遇到中外人物姓名就属于这种格式,如:

华盛顿、翁香玉、罗伯格、凯希尔、孙悟空、毛泽东、郭沫若、周恩来等。

广东人习惯把三字姓名的第二字重读,是不符合普通话轻重格式的,应予以格外注意。

中轻重格的词语结构上很有特点,很好判断,举例如下:

差不多、了不起、吃不下、用得着、走得快、怎么样、豆腐乳、阎王殿、二十二、三十一、四十八、九十九。

中重中格的词语很少,但都很常用,要特别注意别读错了,如:

不得不、不能不、第一次、第二名、第三周等。

中重轻格三字词语的构成也很有特点,一般是后两字本身是个轻声词,如碰钉子、钻空子、咬耳朵、打埋伏、胡萝卜、小家伙、大孩子、手指头、老太太、不记得、为什么、打招呼、闹笑话、不在乎等。

重中中格的三字词语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ABB式(BB变调为阴平调的),重音在词根上,后面产生变调的叠音后缀读音稍轻些,如:

沉甸甸、绿油油、软绵绵之类。

重轻轻格常见词语有舍不得、巴不得、看起来、豁出去、怎么着、什么的等。

  再简单提示一下四字词语的轻重格式。

四字词语绝大多数可读为中中中重格,对称性结构尤其如此。

只有少量的读为中轻中重格和重轻中中格,主要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AABB式、A里BC式和A里AB式,如:

老老实实、大大方方、规规矩矩;叽里咕噜、稀里哗啦;糊里糊涂、慌里慌张等。

  三、句子结构重音的把握

  1、主谓结构的重音

  这里说的是简单的主谓结构形式,谓语部分由单个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充当,后面没有宾语、补语,前面没有定语、状语,顶多后面有个动态助词。

表示一般陈述时,重读的是谓语部分。

例如(在字词的左上角划“ˊ”表重音):

  ①我ˊ来了。

②他ˊ走了。

③她俩ˊ好了。

④胆子ˊ大了。

⑤今年ˊ三十岁。

⑥上午ˊ英语课。

  只有当主语成为主要回答内容或需要特别强调和分辨时,才重读主语。

例如:

  ①ˊ谁走了?

ˊ他走了。

(问话内容)

  ②ˊ胆子大了,ˊ修养却差了。

(分辨)

  ③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强调、分辨)

  2、动宾结构的重音

  动宾结构一般是重读宾语,而不是重读动词,这一点广东人往往搞错,应多加注意。

如:

①看日ˊ出。

②起个ˊ大早。

③打开ˊ窗子。

④打两个ˊ滚儿,踢几脚ˊ球,赛几趟ˊ跑。

但是,当宾语是由人称代词充当时,应该重读动词,例如:

①我不ˊ管它。

②伸出小脑袋ˊ瞅瞅我。

③他来ˊ帮助你。

④群众ˊ需要我们。

  3、偏正结构的重音

  偏正结构又分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

定中结构一般是重读定语部分的中心词。

如:

ˊ新学期ˊ旧书包ˊ男同学ˊ十个人小ˊ王的书ˊ吃的东西。

状中结构也是重读状语的时候多,如:

ˊ很浅ˊ很浅的悄ˊ悄来默ˊ默地流泪ˊ轻放

ˊ重扣ˊ抢着发言ˊ哭着说ˊ明天见ˊ屋里坐ˊ电话联系等。

但否定副词“不”、“没”作状语时应重读后面的中心语,如:

不ˊ走不ˊ吃不ˊ行不ˊ好没ˊ说没ˊ好等。

  4、补充结构的重音

  结果补语一般重读,如:

学ˊ会拿ˊ走吃ˊ饱长ˊ大吃不ˊ下听不ˊ懂等。

  程度补语一般也重读,如:

好ˊ极了暖和ˊ多了好得ˊ很等;但也有例外,如难ˊ看死了ˊ热死了ˊ脏死了ˊ闷得慌等重读的是中心语。

  趋向补语一般不重读,前面动词或形容词重读。

如:

ˊ爬上去ˊ跳起来ˊ拿出来ˊ滚出去ˊ扔进来ˊ送回去ˊ走过去。

  5、疑问代词的重读问题

  疑问代词表特指时不论作什么句子成分一般都重读,如:

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你到ˊ哪里去?

ˊ什么时候回家?

ˊ谁给他们医疗费?

但表任指或虚指时不重读,如:

像负了什么重ˊ担似的你总得ˊ吃点儿什么吧。

  句子重音的情况比较复杂,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语法格式重音外,还有所谓强调重音语义重音等,需要朗读者认真琢磨要朗读的作品,才能准确把握。

(四)准确把握停顿断句

  1.停延的把握

  停顿,是指人们朗读或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

从生理上说,人朗读或说话时需要呼吸换气,需要有间歇;从语言结构上说,为了层次分明,表达清楚,也需要停顿与连接互相作用来实现;从内容表达上说,要让听者有时间领会内容,突出重要信息,同样需要停顿。

停顿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停,二是延。

停,即停歇,停的时间长短主要与语言结构层次的大小有关;延,即延长,一般与语境、语气等有关。

  从功用和意义上讲,停顿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