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695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1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docx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可研报告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

2012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

1.2拟建地:

龙岩市大锦山

1.3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承办单位:

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1.4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城发集团”)于2009年8月经龙岩市政府批准成立,隶属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集龙岩市城建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城建领域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该公司为龙岩市市属国有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经营城市”理念,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民生工程的投资建设;负责城建资产的运营和城市公用企业的经营管理;负责或参与中心城市片区土地开发建设,以及政府投资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市一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公司注册资本6700万人民币,下辖9家子公司:

龙岩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资);龙岩市安居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全资);龙岩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全资);龙岩市龙津净水有限公司(全资);龙岩市公共交通公司(全资);龙岩市公交客运汽车站(公交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龙岩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全资);闽西交易城水务有限公司(控股);龙岩和源水务有限公司(参股)。

公司按现代化企业的标准和理念来进行运作,治理结构较为完善,拥有35名专业的城市运营管理人才,以务实、高效、严谨、开拓的精神,使集团经营管理现代化、业务拓展高效化、技术标准专业化。

在发展道路上,城发集团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重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和注重社会责任,努力取得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最佳平衡点。

未来,城发集团将保持平稳增长和全面发展的态势,加速向现代卓越企业跨越,发展成为一流的品牌企业。

1.5编制单位及负责人

编制单位: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负责人:

向臣

工程咨询公司受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承担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我公司组织相关的技术、经济专家到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搜集大量资料,对项目进行认真论证、分析评价,于2010年7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龙岩市城乡规划局、龙岩市城乡规划院《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1998-2020)。

2、《龙岩市城市道路红线专项规划局部调整》(2000)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龙岩市城乡规划局《龙岩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咨询报告》(1999年4月)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5、《龙岩市道路排水专项规划》(1996年)

6、《城市工程综合管线规划规范》(CJJ75-97)

7、《龙岩市城区防洪一期工程初步设计》(1998年)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0、《龙岩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11、业主单位提供的蓝线图、有关数据、资料

12、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龙岩市大锦山环山路工程方案设计

1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

15、《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

1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颁布);

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选定、建设方案、总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方面内容。

1.6研究结论

①该工程位于龙岩“三山”(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之一的大锦山,于中心城区西南部红坊镇、西坡镇界内。

近几年,随着龙岩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休闲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迅速推进,以及城市“绿、亮、美”工程的实施,为龙岩中心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大锦山环山路的建设,均符合龙岩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求,有效的串联成龙岩中心城市的几座大山的游步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对南部城区的发展,提升龙岩形象,提高龙岩城市品味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龙岩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须加快生态绿化园林建设,以带动中心城市经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达到宜居城市的目标。

为此,大锦山环山路工程的建设符合这一要求,须加快其建设步伐。

②大锦山环山路规划全长9695米,采用四级公路标准,道路路基宽度为8米,路面宽7米,为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20年。

路面结构确定如下:

22cm水泥砼面层,抗拆强度不小于4.5MPa;20厚5%水泥稳定层;级配碎石垫层15cm。

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施工方便,建设条件良好、水电供应有保障,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③整个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等,本项目总投资为4595.88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剩余的资金2595.88万元为自筹资金,项目建设期为1年;

④大锦山环山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龙岩市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对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可行,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市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2.1市域概况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6°02’,东经115°51’-117°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

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龙岩城市距省会福州铁路长480公里,公路470公里,距经济特区厦门的龙厦铁路171公里,公路170公里。

龙岩市东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与广东者梅州市毗邻,北与福建省三明市相接,距厦门14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泉州216公里、福州376公里,距龙岩市区域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

龙岩市由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部分古汀州辖地组成。

龙岩市的新罗区的漳平使用闽南话,是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普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福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聚居地。

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深深地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岗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脚步,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福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籍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

他们登台临风的吟咏、泼墨挥洒的流云、忧国忧民的慨叹,使得闽西历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璨辉煌。

龙岩中心城市现在城市人口23.5万人,建成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6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5.9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0.2%,绿化覆盖率31.11%,供水普及率90.17%,液化气用气普及率77.6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97%。

龙岩市是福建省新兴的旅游区,是崛起的旅游胜地。

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品位高、规模大,保存好,现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之永定土楼群),5个国家4A旅游区(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九空洞、九鹏溪、古田会议址、冠豹山);1个国家自然遗产(冠豹山)、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豹山),2个优秀旅游县(连城县、上杭县)、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紫金工业旅游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1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云顶茶园)、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梁野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上杭西普陀山公园、漳平天台山公园和永定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26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旅游十大品牌中,龙岩就占2个,即“神秘的客家土楼”和“光辉的古田会议”,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豹山、龙空洞、九鹏溪、梅花山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精品。

2.2新罗区发展趋势

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闽粤赣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又是距东南沿海口岸最近的矿区、林区、老区、侨区和新兴的工业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

全境东西宽66公里,南北长89公里,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七分之一。

现辖12个镇、3个行政乡、4个街道办事处、282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

总人口45万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13万人。

新罗区美丽富饶、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91天。

山上竹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77.5%,森林面积335万亩,林木蓄积量为1035万立方米,毛竹面积42万亩,是我省的主要林区之一。

地下百宝荟萃,已探明的矿产达60余种,建材原料矿储量大,占居全省重要位置。

新罗区是正在逐步升级的交通要地。

新罗区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接广东梅州,西邻江西赣州,既是厦门经济特区、闽南金三角开放区的腹地,又是内地的前沿。

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和经济走廊。

国道319线贯穿新罗全境,厦蓉高速公路龙岩段已全线贯通。

漳(平)泉(州)铁路与鹰(潭)厦(门)铁路在漳平市交汇,梅(州)坎(市)铁路成为沟通华东与华南的重要通道,连城机场已开通民航项目、连接京九线的赣(州)龙(岩)铁路已建成,天(津)汕(尾)高速公路龙岩段连城至武平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今年已开工建设。

新罗区作为沟通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连接东南沿海与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升级,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新罗区所处的龙岩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党组织,1929年红军三次在闽创建革命根据地,闽西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都曾在闽西领导过革命运动。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至全国大陆解放,闽西红色政权及土地革命成果一直保存下来,被誉为“20年红旗不倒”。

闽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全市有在册革命烈士2.37万名,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68人,其中上将有刘亚楼、杨成武。

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等。

新罗区是资源丰富的黄金宝地。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

金属矿种有铁、锰、铜、铅、锌、稀土、钼、钨、金等28种。

非金属矿种有煤、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膨润土等30余种。

全区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6种,据专家估算,其中17种主要矿藏原矿价值450多亿元。

有11种矿藏探明储量占全省第一位。

其中铁矿储量5.4亿吨,占全省80%;高岭土原矿储量7239多万吨,占全省44%;煤炭储量4.2亿吨,占全省53%;石灰石储量8亿吨,占全省33%;。

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1万千瓦,可开发量23万千瓦。

森林覆盖率77.5%,林木蓄积量1035立方米,毛竹蓄积量42万亩,是福建省主要林区之一。

物产富饶,以“闽西八大干”为代表的土特产享誉海内外。

新罗区所处的龙岩市是正在崛起的旅游胜地。

以“古田会议旧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永定土楼为代表的“客家之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方圆160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栖息着华南虎等珍稀动物,保存了一批珍稀植物品种,是回归自然的“绿色之旅”的理想去处;丹霞地貌的国家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集雄奇、秀丽、幽深为一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形成于3亿年前的新罗龙崆洞,风景奇特,被称为“华东第一洞”;水域面积达65平方公里的龙湖水上风光正在开发之中。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8.24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3.04亿元、130.50亿元和65.37亿元,增长2.1%、23.3%和10.6%,三产比重调整为13.6∶44.8∶4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增长60.6%。

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51.2%;外贸出口8508万美元,增长69.3%。

完成财政总收入78.55亿元,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59亿元,增长27.5%。

2.3建设条件

2.3.1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

龙岩城市地处龙岩盆地,境内山岭与河盆地相同,呈带状分布,形成“三峡二谷”的地形大势。

市境周围大部分被800米以上山岭阻隔,龙岩盆地东西狭窄,南北长,中部、南部稍宽,盆地内平原谷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40-380米之间。

(2)地貌:

龙岩市境内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地四种基本地貌,其中平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5.17%,中山和低山分别为38.06%和40.49%。

(3)地质与地震:

龙岩市境内主要有华厦系、新华厦系东西向等构造体系,各地质时代的地形均有发育,出露完整。

龙岩市城区一般为黄土区,下为卵石及矿山或岩石层,地耐力较好,为20吨/平方米,龙岩属地震六度区,境内地震以雁石谷地较强。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处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抗震设计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4)气候

龙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受海洋影响较大。

春季雨多而潮湿,夏季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带来的局部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900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

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静风率平均达43.3%。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9.1摄氏度,市区最高极端气温为38.1摄氏度,最低极端气温为-5.6摄氏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79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91天,实测最大风速24米/秒,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6。

(5)水文气象

龙岩城区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特点是:

雨季长、雨量大、强度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雷雨三种。

流域内年降雨量在1500-195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12.9毫米,径流量1044.5毫米。

径流的主要形式依赖于降雨,其特点与降雨大体一致,有相关关系,降雨平面分布是:

西南、北部山区多于盆地;从年内分配来看,多集中在4-9月份,占降雨量的80%,5-6月份又占全年降雨量的36%左右,1965年7月28日,东兴、龙门两地雨量占最大降雨量分别达339.5mm和291.9mm,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造成极大损失。

2.3.2建筑材料供应及运输条件:

龙岩市是福建省的建材基地,水泥产量居全省首位,质量好,运输距离短,价格便宜。

所需石木等能本地解决。

本项目与华莲西路、红田路相连,因此各种材料进场条件能够满足,施工所需水电也能就近解决。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龙岩市委、市政府为改变龙岩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对龙岩中心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加快了龙岩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时根据龙岩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

大锦山环山路的建设,将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三山”串联成线,从空间结构、城市交通等多方面对龙岩市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大锦山环山路工程的建设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龙岩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龙岩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机动车总数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十分拥挤,在各路口常常出现堵车现象。

大锦山环山路将与城市道路中的人民路、华莲西路、金鸡路等相衔接,特别是可以与山体西侧的红坊镇、及正在开发建设的龙岩无水港相衔接,在龙岩城区道路西环线和华莲西路隧道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大锦山环山路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适当解决城区交通问题。

2、大锦山环山路工程的建设是龙岩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的需要。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市民对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已由过去以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为主向改善生态方面发生转移,生态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因此,龙岩中心城区要利用生态园林学原因,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注入生态文化内涵,打造生态绿色体系,把城市建成山水园林,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近几年,随着龙岩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休闲健身的意识与需求也逐步的提高,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大锦山环山路是正在开发建设的“三山”之一的,海拔最高的大锦山建设,大锦山环山路将是城市山体游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龙岩市打造没有“红绿灯”的特色休闲地带,使之成为龙岩中心城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3.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的需要

龙岩市路网结构中,主次干道的技术标准高,行车条件好,无疑为龙岩市早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经济较发达的现阶段,及其扩城建城的节奏中,规划、改造现有道路交通运输体系,使之更趋完善,更好地为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当务之急。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城市间的竞赛,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迅速聚积力量,提高城市的品位,增加城市竞争能力,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因此,龙岩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好城市形象的窗口阵地,巩固城市形象这一无形资产,才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促进龙岩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城市道路网建设工程能完善城区道路配置设施,增强其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道路网建设工程的步伐,将有利于改善龙岩市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投资置业。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交通分析及预测

4.1交通量发展预测

4.1.1远景交通量的组成及预测年限

(1)远景交通量的组成

远景交通量一般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转移交通量三类。

本工程为大锦山内的环山道路,为健身旅游之用,不作为沟通外部交通的道路,也不与城市主次干道衔接。

从历年项目周边交通量统计资料来看,项目周边的交通量增长迅速,趋势明显。

本项目完成后将承担大锦山内所有的趋势交通量。

双车道四级公路能适应400~2000pcu/h之间的交通量,单车道四级公路能适应400pcu/h以下的交通量,本工程为环山旅游公路,交通量在400pcu/h以下。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大大改善道路状况和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因而将产生诱增交通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远景交通量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两大部分。

以下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预测。

(2)预测年限和特征年

由于本项目是四级公路标准。

参考交通部部颁《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的规定,四级公路交通量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20年。

考虑到本项目拟定2011年6月通车。

因此预测年定为2013、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预测年限为20年。

4.1.2交通量发展预测

由于未作OD调查,本次交通量发展预测依据2000~2008年新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及国民经济发展预测,采用弹性系数法,并综合考虑新罗区的路网现状,以及龙岩市新罗区的经济发展资料,计算出预测年的交通量。

4.2弹性系数的选值

公路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极为密切。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的繁荣,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公路客运周转量从2000年的28929.9万人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98894.2万人公里,年平均增长为16.6%;货运周转量从2000年的64097.6万吨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289594.9万吨公里,年平均增长为20.8%,新罗区社会经济及公路运输发展情况详见表4—1。

从表4—1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及2000年至2008年公路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与公路客货运输增长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

K1=16.9/20.8=0.812

K2=16.9/16.6=1.018

K1、K2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公路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的弹性系数。

通过分析观察,可以看出客运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较好。

故将国内生产总值与现有公路货运周转量之间的弹性系数定为1.018。

从近9年客运发展来看,其增长速度略低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对GDP的弹性系数为1.018。

预测至2012年弹性系数为1.0,2013~2017年为0.9,2018~2022为0.8,2023~2027为0.7,2028~2032为0.5。

新罗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客货运周转量统计表(2000-2008年)

表4-1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工业总

产值

(万元)

农业总

产值

(万元)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财政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

纯收入

(元)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2000

45.75

1020997

144095

789244

211828

3934

64097.6

28929.9

2001

45.89

1077997

144882

835952

254466

4107

98517.6

40766.1

2002

46.01

1302078

149634

932483

282480

4295

109469.9

46312

2003

46.24

1381113

170948

1100603

303835

4531

131380.3

51781.4

2004

46.61

1773013

205469

1317529

355362

5107

147533.2

60853.3

2005

46.73

2198977

222033

1576664

450087

5662

172459.1

63429.1

2006

47.02

2616414

232182

1839122

576367

6198

190222.4

70332.3

2007

47.37

3425033

315108

2282402

660237

7065

242338.9

82895.4

2008

47.66

4447014

324636

2751289

785563

8010

289594.9

98894.2

平均增长率%

0.51

20.2

10.7

16.9

17.8

9.3

20.8

16.6

注:

以上资料来源于新罗区统计局。

4.3基年交通量的取定

国道319线西陂路段设有交通量观测站,每年每月对该段公路进行交通量观测调查。

根据西陂观测站近年交通量观测调查资料显示,该段公路交通量呈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平均日交通量从2003年的7133辆(折合成小客车,下同)增长到2008年的20580辆,年平均增长50.7%。

这主要是因为国道319线是新罗区交通的主骨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随着区域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该路段交通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国道319线西陂观测站历年日均交通量观测资料见下表4-2。

国道319线西陂观测站交通量资料(2003~2008)表4-2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观测值

7133

6172

7598

8923

13418

20580

备注

交通量单位:

车辆/日,小客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