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村美丽乡村规划专项部分.docx
《河北省某村美丽乡村规划专项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某村美丽乡村规划专项部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某村美丽乡村规划专项部分
第一章民居节能改造
一、住宅现状
现状村民住宅共507处(宅基地数),因建设年代及使用维护不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按建筑成新率和质量分为四类,A类住宅多为近年来新建,房屋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结构安全;B类住宅为质量较好,房屋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需要改造,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类住宅为质量较差,房屋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需要加固处理。
D类住宅为危房,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二、民居分类节能改造
民居节能改造,既要达到节能效果,又要美观适用。
根据现状民居不同质量情况分为整治住宅、整修住宅、局部整修住宅、结构加固住宅及拆除住宅等五种模式进行改造。
1、整治住宅
对象为A类住宅,主要是2000年后新建的一层或两层居民住宅及少量保存较好1990年后住宅,此类住宅外观较为美观,原设计使用功能完整,无明显破损。
将此类住宅风格、色彩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规划对住宅整修屋顶、墙面。
2、修整住宅
对象为B类住宅,该类住宅建设年代时间多数为1990年到2000年期间,砖混结构为主,多为一层。
该类住宅主体结构无明显问题,原设计使用功能基本完整,规划将此类住宅建筑屋顶、门、窗等进行改造,提升节能效果。
风貌与村庄整体规划风貌相协调。
3、局部整修住宅
对象为C类住宅,多建造于1980年至1990年期间,砖木结构,一层为主。
此类住宅建筑主体结构完整,但局部外观与部分建筑部件出现损坏,部分房屋设计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且建筑性能较差。
规划对此类建筑首先进行外观修整,恢复其设计使用功能。
将此类建筑进行重新修补、清洗和粉饰,保留时代特征。
对建筑门、窗等进行改造,提升房屋性能。
该类建筑由于年代较久,结构承重性差,不建议进行坡屋顶改造。
4、结构加固住宅
主要针对有人居住的D类住宅,多建于1980年以前,砖木结构为主,部分建筑含有土坯部件,均为一层建筑。
该类建筑由于年代过长,主体结构老化,墙体、梁、柱等主要结构部件出现破损变形,导致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该类建筑原设计功能不合理,且老化严重,房屋采光、保温、防水性能较差,建筑风貌较差。
针对此类建筑,首先应对其结构进行加固,恢复其安全性与使用功能;其次应对其建筑性能进行提升,通过改造门窗与抹保温砂浆的方式提高使用性能,增加女儿墙美化建筑。
5、拆除住宅
主要针对D类院落中已闲置的住宅,此类住宅多为危房或已坍塌,通过用地将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与农业劳作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整理成为储备宅基地,短期内植树或辟为临时停车场使用。
三、重点出新改造
改造范围:
村口、广场周边、主要线路等重要视觉焦点。
改造原则:
先期改造,重点出新,主要进行建筑风貌提升,实施外墙立面美化,增加乡土风貌元素。
(1)墙面改造
清洁——将贴瓷砖表面污垢、油渍、砂浆、流痕以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找平——清水墙面,表面不平整的,较大凹陷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粉刷——粉刷材料应经久耐用且较为经济,不宜采用石灰粉刷。
(2)门窗改造
应选择保温效果较好的塑钢门窗材料,选用双层玻璃结构,由专业门窗制造商负责测量、制作与安装。
(3)门头改造
保留现状大部分门头,对于特别破败或者颜色特别不协调的门头采用粉刷的方式进行处理。
(4)屋顶改造
首先清理屋顶,拆除彩钢瓦屋顶,油毡瓦等。
使太阳能等各项设施安防整齐。
屋顶统一采用当地传统红色屋瓦。
四、一般出新改造
改造范围:
村内一般位置,结构及外观尚可的建筑。
改造原则:
在进行建筑风貌提升,实施外墙立面美化,注重经济性和施工难度,确保改造方案的普遍推广。
屋顶——对原有屋面进行修正,增加保温措施,实现冬暖夏凉,与环境协调。
外墙——建筑外墙统一使用腻子找平,粉刷象牙白涂料,不增加彩绘图案。
门窗——外立面门窗清洗,简单处理,不增加栅格等构件,内部门窗有条件的可以提高保温性能。
墙裙:
用浅灰色涂料粉刷,高度为60厘米。
五、施工技术与改造总量
1、屋顶改装
该村民居建筑均为坡顶形式,本次规划予以保留,对于部分屋顶出现破损的民居,建议采用本地传统屋瓦进行修缮,尽量少采用彩钢进行修缮。
2、墙面整理
住宅外墙面改造,可加抹保温砂浆、喷刷涂料,或是干挂保温板、喷刷涂料;非住人建筑墙体可刷普通砂浆。
对清水砖面、贴面墙体、水泥墙进行直接清洗,清洁墙面,局部有破损清洗后选用相同或相近材料修补。
对墙面勾缝较脏或已损坏的,可重新用白色或灰色涂料进行勾缝。
土坯墙体宜保留结构完好、墙面平整的墙体,及时修补结构尚好、局部破损的墙体,拆除重建破损严重、影响安全的墙体。
水泥墙和其他砖墙应清除表面污垢、油渍、砂浆流,再用水泥砂浆找平墙面并粉刷。
墙体粉刷一般采用墙体与踢脚粉刷的做法,踢脚线高度宜为60cm。
3、门窗改造
应选择保温效果较好的塑钢门窗材料,选用双层玻璃结构,由专业门窗制造商负责测量、制作与安装。
4、危房改造
危房改造所需材料宜就地取材、经济适用。
选用当地砖、瓦、木材、生土等建筑材料。
可通过本地原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细砂和砾石,形成“黏土混凝土”骨料,进而形成夯土墙体,提升房屋的耐久性能和强度。
应兼顾防火要求,采用阻燃材料。
农村危房改造应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
5、新建民居引导
(1)满足日常习惯和需求
方案设计四居室,适应农村三代同堂的家庭组成,满足老人、主人及两个孩子的居住需求。
辅助用房除了厨房,增加卫生间,提高居民卫生条件,同时设置农业用房舍,晾台,粮仓等满足基本生产需求。
(2)满足建筑的抗震性
建筑外形规整,具有良好的抗震布局;其次强化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3)满足建筑的节能设计
采用沼气池、太阳能、外墙保温、雨水回收、木遮阳等成熟的节能技术,另外选择物美价廉并且在农村地区便于使用的新型环保材料,如秸秆砖、瓦、板材和新型承重墙体材料烧结页岩模数砖等。
沼气池——在一层后院邻近卫生间处设置沼气池,利用沼气供能,从而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太阳能——南向坡顶上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外墙保温——通过在外墙增加保温苯板等材料,提高墙体保温性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提高居住舒适度;
雨水回收——在室外道路及环境设计中引用蓄水、保水材料,做好废水处理、废物分类利用,回收屋顶的雨水作为非饮用水使用。
(4)选择物美价廉的新型环保建材
农村地区便于使用的新型环保材料,如秸秆砖、瓦、板材和新型承重墙体材料烧结页岩模数砖等。
生态符合秸秆材料:
用于内隔断、瓦、门和院墙。
页岩节能模数多孔砖作为建筑的承重墙使用。
第二章饮水安全
一、给水现状
某某村现状人口为1280人,378户,供水方式为村庄连片集中供水,集中供水设施位于大杜庄村,通过管线接入村庄供水管网。
供水管网为树枝状,主管道管径为dn85mm,该村供水管网于2010年铺设完成,不存在管线老化现象,但由于水厂原因时常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不能保证村内居民正常的供水需求。
二、用水量预测
1、居民生活用水:
用水量标准取100L/人·d,规划人口按1330人计算,生活用水量为133m3/d。
2、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用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10%,则公建用水量为13.3m3/d。
3、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取上述水量之和的15%,水量为21.95m3/d。
4、总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为168.25m3/d,取170m3/d。
三、水源规划
规划继续使用现有水源,经消毒处理后供往全村,供水规模170m3/d。
四、供水管网规划
1、管网布局
规划沿用现有供水管网,及时检修,完善现有供水管网。
新规划供水管网主干管管径dn110mm,支管管径dn50mm,实现供水管网环、枝结合布置,可保证安全供水。
管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按不小于12米控制,满足村内两层住宅的供水水压要求。
2、管材选择
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管材选用给水用聚乙烯(PE)管,热熔连接,公称压力不低于0.6MPa。
此种管材耐腐蚀、造价低,已有成熟的施工经验。
3、管道敷设
给水管道沿道路敷设,尽量避免拆迁,节省工程投资,方便实施。
给水管道最小覆土厚度在冰冻线0.15m以下。
管道施工应配合道路和其它管道施工一起进行。
4、附属设施
为维护管理方便,管道上设置必要的检修阀门、泄水装置、排气阀。
为满足供水检修要求,给水管网应在分支处设置优质阀门,以便于检修时缩小停水范围,提高供水可靠性;管线的隆起部位应设置排气阀,用以在管线投产或检修后通水时排出管内空气,以免空气积在管中,以致过水断面变小,水头损失增加;管线的最低处应设置排泥阀,以排除管道中的沉淀物及检修时放空存水。
五、水源管理和保护
1、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2、水源井周围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3、应每天记录水源井取水量,定期观测水源井静水位、动水位,出现异常时,及时查明原因。
4、对地下水按用水要求定期进行水质、水温监测。
第三章污水排放
一、排水现状
村内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主干道上两侧布置了雨水边沟。
村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数量小、污染程度低,村民大多随意泼洒在街道或院落内。
村内厕所均为早厕。
二、规划原则
1、结合户内用水点的改造建设,统筹规划排水管网,合理预测村庄污水量。
2、合理确定污水处理的方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既考虑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又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3、坚持污水、雨水资源化的原则。
4、坚持雨水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污水结合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管道布置尽量顺直便捷,节省建设投资。
5、充分利用现有坑塘、明渠水系,调蓄雨水,以保障汛期排涝的要求。
三、排水体制
结合村内地势情况,从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合理和维护管理费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雨水采用路面排除方式,污水采用管道排除方式。
四、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计算
最高日用水量为170立方米/日,污水排放系数取0.7,日变化系数采用1.6。
预测污水量为75立方米/日。
2、污水系统规划
村内敷设排水管网,汇集至村东南部设置的小型人工湿地,对村内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村周边坑塘。
3、污水管网规划
(1)污水管道布置
与给水管线综合考虑,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取短捷线路,污水管道布置力求符合地势变化,满足污水重力流的要求。
减少管道的埋深和管道迂回,降低工程造价。
(2)污水管网敷设与施工
根据本村情况,污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
该管材耐腐蚀、造价低,施工技术成熟。
污水管道在街道断面上的位置,尽量布置在给水管线异侧,管顶最小覆土厚度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
该村道路坡度比较大,污水管道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管道覆土厚度按0.8m设计。
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影响房屋基础结构,应采取加固措施。
污水管道上设检查井。
为方便用户接管,污水主干管间隔适当距离设置污水接户支管,并在接户支管起端设接户检查井。
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采用管顶平接,检查井采用圆形检查井,检查井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管道施工应配合道路和给水等其它管道施工一起进行,污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
施工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五、雨水规划及综合利用
1、雨水工程规划
结合村内道路断面实际情况,规划雨水采用道路边沟就近排放。
边沟在主要道路上双侧布置,坡度与道路坡度一致,坡向排水沟。
边沟断面为宽×高=0.3m×0.3m。
2、雨水综合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大,绿地种草栽花、植树造林、公园灌溉、景观等用水,已经占据用水的很大比例,将雨水加以充分利用,将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维系人水和谐。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方式:
(1)绿地可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就地入渗,用于回补地下水。
(2)小型活动场所、人行通道上的雨水采用透水型铺装。
一方面缓解雨水管渠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增加雨水入渗。
(3)充分利用村内自然坑塘、排水渠蓄集雨水,最大限度截留地表迳流,增加沿途地下水补充,消减雨水洪峰,建立良性的雨水资源动态平衡。
第四章道路硬化
一、村庄道路现状
村庄道路分为村庄主路、对外交通道路、支路、巷道。
二、道路硬化
1、规划改造项目
道路分级:
将村庄内的道路分为对外交通道路、外环路、主路和巷道。
路面整治:
针对不同的路面现状,进行清洁、修复、硬化以及铺装。
道路新建:
在不拆除现状建筑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断头路进行沟通。
路名:
对现有以及新建道路进行命名,方便生活使用。
目前村庄内主要道路已硬化,部分路面质量较差,部分地段存在主路之间不通达现象。
本次规划对村庄内部的民丰路、民生路、民盛路、民信路在原路基基础上进行硬化,其余道路均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清洁修缮整治,提高路面质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道路排水系统。
本次规划的道路主路红线宽度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确定为8m-10m。
村庄内巷道的硬化采用铺砖形式,材质就地取材,突出当地风貌特色。
村庄的主路便道铺装使用便道砖。
2、道路设计
本工程范围包括村庄干路、支路、宅间路,中心线由规划坐标控制,局部地段可设置圆曲线,不考虑缓和曲线。
交叉口缘石半径一般为2-5米,特殊路口时可根据房屋情况及交角情况增减半径。
道路高程设计根据实测地形高程,结合规划控制标高并对地形、地下管线、房屋地坪高程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来控制道路设计高程。
道路高程设计既考虑土石方,合理控制填挖高度,又考虑路基、路面满足设计要求。
道路高程设计中,考虑合理道路坡度的同时,要使纵道路线形缓顺平滑。
合理确定路基较高、较低地段的挖填,确保路基稳定运行。
污水管网沿干路、支路西、南侧敷设。
南北向道路坡向东,东西向道路坡向南。
5米宽道路坡度为1.0%,6米宽道路坡度为1.2%。
其他道路横坡采用坡度1.5%。
本工程采用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BJT03-22-2005,图集号05J91-84页
,道路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主路、支路h=150mm,宅间路h=120mm。
有关道路的其它做法如:
伸缩缝、平立缘石等,应按标准图集做法。
可根据条件,在村庄主干道两侧设置与道路平接的便道或混凝土硬化。
本次道路硬化改造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宽度为1.5米——2米。
3、施工技术
(1)路基要求
路基施工前清除原地面的拆迁建筑物基础、线杆、树坑、树根、草皮、垃圾等;要彻底清理干净杂物,对个别地基地段,进行加灰处理,处理至路床顶面高程。
路基采用3:
7石灰土。
路基底部的路床要求整平碾压,压实度应大于93%。
(2)路面要求
村庄内部主路宽度为5米、6米,结合道路交通量及地形条件设置错车道,满足通行需求。
路面类型采用水泥混凝土,水泥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
村庄内巷道的硬化采用铺砖形式,材质就地取材,面层厚度不小于3厘米。
(3)道路坡度
道路纵坡宜控制在0.3%——3.5%,当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道路横坡宜采用双面坡,宽度小于4米的道路也可采用单面坡。
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3——6米为宜,树池为1——1.5平方米。
(4)所有道路应与其它道路平顺连接。
(5)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三、道路附属设施规划
1、停车场地
利用村庄闲散空地,结合村庄入口,设置车辆集中停放场地。
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前提下,适当采用路边停靠方式。
停车场通常采用嵌草砖、水泥砖铺砌,当停车场兼做广场时也可采用水泥铺砌。
小游园内设置了停车场地,共计500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为6*3规格。
沿村庄道路设置路灯,以节能灯为主,加强对现有路灯的保养和维护。
在入村处、小公园、活动广场处共设置6个减速带,保障道路通行安全性。
2、道路照明
设置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
结合电线杆,采用一侧或两侧交叉布置的方式设置道路照明,没有条件架设电线杆的路段,可结合建筑山墙布置照明设施。
村庄主要交通道路的照明路灯间距一般为30米左右,宜采用节能灯,路灯高度应适宜,主要交通道路、宅间道路应选用不同高度的路灯。
3、附属设施
通过修筑排水沟、边沟、暗管等形式完善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在车辆较多、人口密集的路段,设置路面减速带。
工程完工后进行绿化,以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
4、安全防护
在急转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警告牌等。
第五章厕所改建
一、现状
村庄现状厕所基本上均为简易旱厕,形式有结合院落南厢房设置和户外式两种模式。
二、改造要求
规划村庄厕所(包括自家厕所)全部改造成双瓮式厕所,废液出口宜与污水管网结合设置,将化粪池处理后的废液直接排入村庄生活污水管道统一处理。
厕所宜改为水冲厕所。
结合村庄村民服务中心及小游园,各设置公共厕所1个方便居民使用。
公共厕所与饮食行业及其销售网点、托幼机构的间距≥10m,与集中式给水点的距离≥30m。
禁止在水体周边建造厕所,禁止厕所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村庄的公共厕所为三格式化粪池厕所。
三、施工技术
1、三格式厕所
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应满足:
总容积不小于1.5m³;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应为2:
1:
3。
当第二池宽度不足0.5cm时,可加大至50cm设计施工。
三格有效深度不少于1m,加上化粪池上部空间,池深约为1.2m。
过粪管以斜插管为首选,应斜插安装在两堵隔墙上位置,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
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即粪液出口)在第二池距池顶15c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5cm。
厕所应采用成品陶瓷便器,设置回水弯管,防止散发气味。
水冲设备选用分体式冲水箱或与便器一体式水箱,为防止冬季水冲厕所上冻,可在水箱内安装加热管,在外部包裹保温棉(板),防止冲厕水冻结;大便池采取高压冲水、自动关闭闸板的设计,防止透风透味;厕所墙体采取保温材料,安装电热板、空调和换气扇,保证室内冬暖夏凉,通风换气。
此外,应对往年容易封冻和铺设较浅的厕所给水管道进行重新挖掘铺设,进行填充保温珍珠岩、包裹水管保温泡棉等防冻处理,并对厕所取暖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冬季正常运行。
可按村民意愿在厕所内部贴磁砖,或者使用砂浆找平。
厕所地面应使用防水砂浆粘结磁砖,也可以直接使用砂浆找平,同时注意排水坡度控制。
四、卫生防护
公共厕所与饮食行业及其销售网点、托幼机构的间距>10m,与集中式给水点的距离>30m。
禁止在水体周边建造厕所,禁止厕所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五、粪便处理
农村公厕要彻底改造、清理,及时保洁。
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水冲式的公厕。
不具备上、下水设施的村庄,可建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双瓮式厕所、三联式沼气池式厕所等适宜类型公厕。
应严格限制畜禽放养,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千清粪养殖模式。
养殖点应及时清扫、定期消杀,做好环境监控和疫病防控。
集中处置畜禽粪便,通过生物堆肥、厌氧发酵产沼气等方式,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沼气处理。
有较大规模集中畜禽养殖等条件适合的村庄,可单村建设沼气工程。
综合利用人畜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沼气、沼渣、沼液,用于炊事、发电、供暖及肥田等。
三格式化粪池。
三格式化粪池建设规模灵活,可单户建设、或多户联建(原则上不超过10户)。
通过第一池接纳粪便,厌氧发酵,分解分层、沉淀虫卵;第二池深度厌氧发酵,杀菌杀卵;第三池储粪等程序化处理,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农户可结合厕所设置洗澡间,厕所污物和洗澡废水及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发酵处理,排入村庄污水管网,最后集入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第六章清洁能源利用
一、现状
目前村庄能源利用以液化气等传统能源为主。
村民厨房做饭多用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罐装液化气及煤炉。
冬季取暖以燃煤为主。
村庄路灯均架设在电线杆上,均为电能灯。
二、厨房改造
1.现状
现状村民家庭厨房基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固定开敞式厨房,主要利用临时搭建空间或房屋配件空间作为厨房;另一种形式为在院落偏房设置厨房。
后者在村庄中占绝大多数。
大部分村民家庭利用电或罐装液化气作为生活用能,部分采用煤作为日常厨房热源。
2、改造要求
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提高热效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有条件地区应使用天然气、液化气、沼气、电、生物质气化气等能源。
厨房改造规划要协调好给水、排水、电力线、燃气、排烟通风等管线,使其互不影响,布管美观大方。
各种管线要尽量埋入墙体或地下。
要改造整治厨房的给排水管道、排烟、通风、采光等,给水管道应考虑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连接。
厨房的地面0.5%坡度,保证能顺畅排除地面水。
厨房电路要预埋管,保证能在必要时更换导线,电源插座要采用防水防潮式。
敞开式的厨房与外部空间要有防蝇、虫措施。
厨房改造中不得拆除承重墙,非承重墙可使用半砖墙或轻质墙。
厨房改造必须保障顺畅排烟和不受烟气污染。
与起居室或客厅连通的厨房,要能直接向室外排烟,防止烟气飘入起居室或客厅。
厨房改造要有防蝇、防异味、防污染措施。
要与厕所等可能产生污染的设施隔离。
室外改为敞开式的厨房,要注意防止苍蝇污染,厨房与外部空间要有防蝇措施。
厨房宜采用现代式要求装修,进行必要的墙体贴砖、刷墙,橱柜应整洁,框架为木质、台面大理石,或者采用框架简易砖砌、台面为预制板等材质。
加快改变农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逐步替换燃煤为燃太阳能、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
厨房内通自来水和下水管。
推广使用节能炉具。
三、秸秆处理
1.现状
村庄存在道路两侧柴草及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现象,家庭门前存在生产工具及其它杂物乱放。
当前影响村庄环境容貌的突出问题是建筑材料占道乱放乱堆,及环村庄周边的林地、耕地等的清理整治。
2、主要措施
规划村庄秸秆处理应推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综合利用,宜采取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
或与人畜粪便处理相结合,制作沼气,用以做饭、取暖;沼渣用做农业肥料。
3、易燃易爆物处理要求
督促村民将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到安全的地点。
较大数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地必须独立设置,并与农户距离不小于50米。
较大柴草、饲料堆与电气设施、电线、建筑物及其他柴草与饲料堆的间距应不小于25米。
四、村庄节能规划
1、太阳能
通过逐步推广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煤、柴等燃料,减少传统燃料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规划充分利用太阳能,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满足并网发电,要合理确定电池板的安装方式、最低功率、规格及蓄电池的容量、性能及控制方式,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一般农户可结合屋顶改造在各户屋顶统一设置太阳能热水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注意事项:
(1)屋顶架设不得破坏屋面、墙体,并做好防冻、防雷击、抗风、抗冰雹措施;
(2)尽量避免中午上水,防治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爆裂;
(3)北方冬季注意太阳能下水管的保温效果,防治冻住影响使用。
同时,结合村庄内街道、活动广场、小游园,设置太阳能照明灯,规划设置太阳能路灯56盏(主要沿村内主干路设置),照明灯2盏。
2、生物质能
村民可根据自己家经济、秸秆数量、粪便数量等情况选择性的设置沼气池,炊事采暖宜采用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炊事采暖技术。
秸秆气化炉应满足使用功能及气体用量要求,储气罐应密闭。
宜单独设置气化炉房,并保证良好通风。
设置沼气池的,应将其与畜禽舍、厕所、庭院日光温室组合,构成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
第七章垃圾处理
一、现状
村庄垃圾以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