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398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docx

高二生物必修2综合检测7

综合检测(七)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保定检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阐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绝对稳定

C.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一种综合进化理论。

共有几个层面的知识: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展。

【答案】 B

2.(2013·南京模拟)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某个基因出现的频率高,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P点时两曲线相交,表示两者的频率相等,所以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如果种群中杂合体逐渐取代纯合体,则A、a的基因频率均趋向50%,与图示不符。

【答案】 C

3.(2013·南京模拟)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D

4.(2013·杭州名校模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解析】 由图可知,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b、c,产生了生殖隔离,A正确;b迁移至黄河南岸后,已经和c出现了生殖隔离,本质是它们的基因库产生了很大的差异,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不但要看它们之间是否能自由交配,还需看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是否可育,D错误。

【答案】 D

5.(2013·天津高考)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某通道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可推知控制此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项错误。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20+2×2)/(100×2)×100%=12%,B项错误。

通过计算可知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是最高的,但是不能得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的结论,C项错误。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抗性基因频率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答案】 D

6.(2013·江苏高考)右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析】 解答本题需充分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如“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

由题图可知,四个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比较图示可知,人类与黑猩猩DNA的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则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项正确;比较题图中数据,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要近,D项错误。

【答案】 C

7.(2013·西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即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突变个体。

【答案】 C

8.(2012·广东高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解析】 因酵母菌中替换的是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这样的重组酵母菌还有可能再发生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A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替代的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含有原酵母菌所没有的基因,故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项正确;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项错误。

【答案】 D

9.(2012·海南高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解析】 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项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项错误。

【答案】 D

10.(2013·苏北四市二次联考)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 D

11.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进化成为新物种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解析】 从题意看出,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只是外表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该蜣螂不一定是新物种。

【答案】 A

12.(2013·郑州检测)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取决于自然选择;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小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图1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图2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

【解析】 

(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为基因库。

(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

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联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更适应环境。

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5)同一物种个体间的差异为遗传多样性。

【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14.(12分)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主要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图2

(1)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1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_______作用。

【解析】 

(1)由题意知,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通过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全序列来检测该多样性是十分可靠的方法。

(2)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改变种群Ⅰ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说明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4)图1种群Ⅰ中AA个体(黑色)比种群Ⅱ多(所占比例大),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选择作用。

【答案】 

(1)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基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Ⅰ 选择

15.(14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种植物自交,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_____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由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

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

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

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

同法可求出:

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100%=55%,a=45%。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答案】 

(1)55%、45% 

(2)42.5% 32.5% 55%、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