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215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docx

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方案

第一学期“综合活动

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提出

当今的世界,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图景,而这一切必然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传统的教育的重教轻学,学生装被动学习、效率低、能力差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较严重,这种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的教育观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重新认识教育过程,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鉴于此,我们学校在市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初中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二、活动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a、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理论

“发现式学习”理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运用创造思维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b、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

“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在参与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要求我们:

为学生酿造自由探究的空间,在这空间中师生是平等的,无一定高下,教学也无一定的界限,教师要与学生共做,共探究、共学习、共生活。

在教学中要“行”与“知”统一,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更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开发。

三、活动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整合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人格

四、活动研究的内容

综合活动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地理、生物、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

五、活动研究的措施

1、课题研究由校长室负责,教科室组织实施。

2、课题研究小组由学校选派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组成,定期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

六、活动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

七、成果展示形式

1、活动方案、研究报告;

2、过程材料;

 

3、教师的教案

4、教师的论文

 

开发区二中

2007年10月11日

2007-2008年第二学期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与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列入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由国家宏观控制、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动探索的必修课程,因而它一无教材,二无大纲,仅有“实施指南”的原则性阐述。

这既给学校实施带来很大的自主权,也给学校实施带来很大的难度。

为了卓有成效地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并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一节研究性学习课进行实践。

一、初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5、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6、增强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初一年级:

(1)了解家乡羊毛衫发展历程,著名企业、领头人及从业人员,让学生感受家乡羊毛衫产业的巨大变化,体验父辈们创业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羊毛衫的设计、制作的工艺流程,学会简单的鉴别、洗涤和保养常识。

(3)培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整理、筛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活动策划、组织能力以及采访、调查、统计等活动能力。

(5)学会倾听与表达,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初二年级:

(1)让学生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并不断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活动能力。

二、初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结构:

(一)设置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点多,探究欲强,因此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取各种知识和培养各种技能。

(2)指导性原则。

“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不仅有利于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和危险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并从中获取自信和动力。

(3)激励性原则。

由于初中学生好动、兴趣点多,但往往没有长久性、耐挫力弱,这些特点会使一部分学生在课程的半途中失去兴趣或信心。

因此,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关注和鼓励。

(4)基础性原则。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重在体验,而非结果,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的课题研究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

(5)安全性原则。

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加之独生子女的比率高,表现为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弱,容易产生事故和危险。

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开展活动。

因此,尤其需要充分利用起校内、校际和家长资源,不可以放任自流。

对于必须的校外活动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安全辅导,完善课题组长负责制,对危险和困难进行预见并准备应急方案、家长带领等形式加以引导。

(二)课时计划:

初一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初二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

(三)课程内容:

(1)初一以“探访家乡羊毛衫产业”为主题,研究家乡羊毛衫产业的历史发展,探访家乡羊毛衫产业的企业人物,体验羊毛衫的设计制作,了解羊毛衫生产常识等内容。

(2)初二以“亲近家乡、体悟乡情”为主题,研究家乡历史变革,探访家乡杰出人物、乡土作家,调查家乡风俗人情、自然风貌,参观家乡建设新貌,开展社区服务等内容。

 

开发区二中

2008年03月

2008-2009年第一学期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与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由国家宏观控制、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动探索的必修课程,因而它一无教材,二无大纲,仅有“实施指南”的原则性阐述。

这既给学校实施带来很大的自主权,也给学校实施带来很大的难度。

为了卓有成效地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并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一节研究性学习课进行实践。

一、初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一)课程的准备阶段:

(1)聘请专家指导。

学校专门聘请区教研室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

(2)培训教师。

学校对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所在年级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确定辅导教师的人员安排及分工。

以年级组长为课程主要负责人,各班正副班主任具体实施,全校各任课老师均为可提供咨询的导师。

(3)学校的物质准备。

学校电脑全部联网。

落实“亮灯工程”,确保图书馆、阅览室外、电子阅览室的全天开放。

列出专项经费,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

(4)家长动员。

召开全年级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充分宣传研究性学习开设的意义,听取家长的反馈,尊重家长的合理建议,争取家长对课程开设最大程度的支持。

(5)学生动员。

召开全年级学生动员会,充分细致地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的组织形式:

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人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两种。

第一种形式主要用在“选题”阶段,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并进行评价。

第二种形式主要用在“方案制定”、“实施研究”、“总结汇报”三个阶段。

小组通常为五人左右为一组,由学生民主推举组长负责,分工合作进行研究,每一课题组以及组内的成员的表现都有相应的评价。

(三)课程的实施阶段:

(1)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应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由于初中学生年纪较小,在初中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比高中更应该得以强化。

教师的作用于主要表现在:

针对初中学生研究方法欠缺的特点给予必须的方法指导;针对初中学生耐挫折力弱的特点给予及时鼓励;针对初中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特点给予耐心的咨询和答疑等。

(2)教学的时空。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在时间上由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时间通常为听取课程辅导讲座、安排课题组讨论、课题组间交流研究进展等。

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研究工作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

在教学空间上,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以研究活动尽可能地在校内完成,校外活动应该要给予控制和引导,不宜过多。

(3)教学中的家校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赞同,因为学生家长的职业多样性、阅历丰富,家长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库。

家长可以为课题组咨询、答疑甚至提供一定的在校外场所进行实践研究的机会,也有助于避免初中学生出校后带来的安全隐患。

(4)教学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图: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2、评价内容要丰富、灵活。

可以评价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体验情况;可以是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4、评价要重过程。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5、评价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要点

1、对学生

  态度:

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和采纳他人意见等。

资料研究能力:

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书面文字材料:

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口头报告或答辩:

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态度:

主动性。

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事先认真准备等。

指导能力:

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

继续学习:

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附:

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高景利

副组长:

郑立鹏王志顺

课题组员:

初一、初二年级班主任及任课老师

 

开发区二中

2008年9月

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让研究性学习不再被冷落》活动方案

一、方案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在我区实施已经有两个轮回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

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意图,六册书中安排了31个学生实验、30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和7个小制作,目的是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形成学生科学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但可惜的是,现在科学课只实现学生实验的开设,而研究性学习课题和小制作完全被冷落。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令人失望的问题:

再多的书面作业学生都会完成,但遇到一个动手的题目,大部分学生是空着的。

而据调查,美国的中学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往厨房里跑,目的就是做科学中遇到的实验,尽管没有老师这样的要求。

为何同一代人差距那么大?

我们的孩子难道不会动手吗?

作为孩子的科学领路人,我们科学教师难道不该去想办法缩小这些差距吗?

纵观中外教育,我们清晰地看到:

我们的优势在于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娴熟,我们的缺陷在于实践锻炼机会少,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不强。

而未来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最终实现学习的终极目标:

完善自我,创造未来。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单纯的接收式学习方式,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学习新方式。

今天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转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帮助同学们回归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动脑的同时把手也动起来,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力、知识、方法。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内外。

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科技教育活动,完全符合这一次教学改革的宗旨,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方案目标

为了保证科技教育活动规范运行,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开设目标作了界定,具体为:

1、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的接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获得初步的动手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2、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

它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力争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机制,采用教研组参与、备课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三、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校七年级学生,共240余人

四、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其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

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现有条件,科学研究性学习可分三步进行,开始是知识探索型学习,包括小制作、小实验,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社会阅历较丰富后,再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从教材中选材切入,参考各中杂志、网络资料,进行课内外实验器材的开发研究。

在初中科学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切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如各种仪器的原理和制取。

在学了光学之后,有些学生很想知道万花筒、平面镜、潜望镜、甚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

学生小组合作,确定开发内容,研究开发方案,组长负责分工,组员各地取材,最后共同合作制取,写出实践心得,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并作心得交流。

学生通过对这些仪器的研究并加以开发创作,不但巩固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步:

结合课本,进行小实验研究。

如各物理概念的引入、定律、定理的发现和推导。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注重对他们的实验设计思想,或者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实践他们的设计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科学家探索科学规律中体验研究思维过程。

也可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在课堂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写出科学小论文。

第三步:

引导学生自找课题,进行综合研究性探索。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选好课题。

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指导阶段:

由校教科室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一般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学生分好小组,讨论确定课题,需时一节课。

(2)设计、研究阶段:

学生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动手进行实验,记下数据,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在这阶段中,教师可对部分小组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也可参与某些小组的课题研究。

(3)交流、评价和论证阶段:

将学生写出的课题研究报告在师生中传阅,在此基础上,对每份报告写出评价结论,同时归纳学生研究报告中的方法和结果,归类成组。

以组为单位,进一步修改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最后汇编成册,人手一份;或者以出墙报、办展版、编刊物等方式以展示学生开展活动的成果。

强调学生重在参与,学生的研究结果都要加以肯定,避免挫伤他们的激情,让学生有研究成功的感受,增强研究兴趣。

五、预期效果

根据以上方案的精心实施,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研究性学习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个超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提高,遇到问题养成动手研究的习惯。

另外,我们还会有显性的成果如下:

1、小制作、实验器材开发模型

2、小课题研究报告

3、科技小论文

4、研究性学习素材

 

开发区二中

2009年03月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文学名著鉴赏技巧,扩大阅读范围,我制定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

阅读书目:

《西游记》、《童年》、《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

另外,推荐《三国演义》、《汤姆?

索亚历险记》等数十部中外名著作为选读书目,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三、实施步骤:

以《西游记》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

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

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

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2、内容概括:

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3、写读后感:

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

(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

)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西游记》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及诸神魔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西游记》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开发区二中

2009年9月

 

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而研究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由学校开发与实施的新颖的课程类型。

这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参与研究过程的广阔时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课题研究”活动课程,是继“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追寻创造发明的踪迹”体验性活动课程之后的课程。

本课程要巩固前两个阶段所取得的课程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注,提高学生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创造发明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培青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重演创造发明的全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创造发明的甘苦,并且初步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造发明的方法。

作为系列化的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最后→个阶段,本课程更要在专题调查研究课程和体验性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突破。

三、课程的主要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造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一)学生层面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明确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科学态度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3)在小课题研究中,能够遵守科学规范。

2.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价值。

(2)学习掌握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

(3)将习得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小课题研究之中。

3.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1)了解规范的研究程序。

(2)学习设计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