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实施要求规范.doc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实施要求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实施要求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实施要求规范
工程测试、验收及运用的检测技术、测试仪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验的基本程序、检验项目和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内、外部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听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308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B50198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367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B6996.11透射式电视区域测试图
GB6996.12透射式电视灰度测试图A型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压暂p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A/T7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T16677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安全防范系统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制止重大治安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技术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组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3.2视频
高清视频指视频经过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720P(含)以上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为1280*720(720P)或更高分辨率的属于高清视频,如1920*1080(1080P/i)等。
3.3视频探测
用光电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4图像质量
指能够为观察者的分辨的光学图象质量,它通常包括分辨率、灰度等级、色彩指标及信噪比等。
3.5图像分辨率
目前应用最广范的摄像机分辨率1280*720(720P)或更高分辨率的属于高清视频,如1920*1080(1080P/i)等。
3.6视频信号丢失报警
指视频主机对视频信号监控测现场图像变化,一旦达到设定阀值,系统即视为视频信号丢失,并给出报警信息的一种系统功能。
3.7前端设备
指分布于探测现场的各类设备,通常指摄像机以及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编解码器、防护罩等)。
4检验基本程序
4.1检验过程主要环节
4.1.1对主要技术文件、资料进行审查。
4.1.2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确定检验项目,制定抽样方案及抽样方法。
4.1.3实施检验,并作好原始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4.1.4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及评价。
4.2检验前准备工作
4.2.1申请检验单位应按GA308的规定办理委托检验手续,并向检验机构提供工程合同、正式设计文件、系统初验报告、系统原理图、平面布防图、设计变更文件、设备器材清单、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主要设备的检验报告或认证书等资料。
图纸应规范,图形符号按GA/T74的规定标注。
4.2.2编制检验细则,内容包括:
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检验内容和方法、测试用仪器仪表、检验步骤、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抽样方案及抽样方法、人员组织安排、检验结果评判方法等。
4.2.3检验项目应覆盖系统的功能要求、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等文件规定的性能范围。
设计变更应符合GB50348的要求。
5检验项目和要求
5.1基本功能及性能
检验项目、系统基本功能及性能要求应符合GB50348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具体要求见表1。
表1基本功能及性能
检测项目
要求
系统控制设备功能
a、控制设备对云台、镜头等前端设备的控制应平稳、准确可靠b、DVI矩阵切换器,任意切换显示功能c、系统的程序及可编程功能应准确可靠d、图象显示方式的控制应具有多、单画面转换和手动、自动切换功能,字符显示应准确无误,无抖动、具有编制,记忆功能
摄像机监视有效范围
覆盖设计要求中应被监控区域
系统图象质量的主观评价
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象质量应不低于4级
图像记录功能
系统的录像设备,应能保留发生警情时的图像信号。
回放图象质量应不低于4级,或至少能辨别人的面目特征;每路画面应有日期、时间、摄像机编号
图像分辨率
A级:
实时图像分辨率≥1920*1080(1080P)
B级:
实时图像分辨率≥1080*720(720P)
灰度鉴别等级
实时图像灰度等级≥10级
回放图像灰度等级≥9级
图像清晰度
A级:
实时图像水平清晰度≥800TVL
回放图像水平清晰度≥650TVL
B级:
实时图像水平清晰度≥650TVL
回放图像水平清晰度≥500TVL
探测区与摄像机视场联动关系
摄像机视场应能有效覆盖探测器的探测区域;应能有效记录现场图像
矩阵切换器视频信号丢失报警功能
视频信号丢失时,系统应立即报警
系统多画面显示图像质量要求
系统多画面图像应饱满,图像分割及轮廓清晰,无明显缺陷;图像稳定,无明显跳动、扭曲和滚动;无令人讨厌的亮度失真;无明显偏色;无明显干扰和令人讨厌的损伤。
画面分割器产生的字符应清晰、无明显抖动
视频移动报警功能
在选定的移动侦测范围内,出现物体移动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系统联动响应时间
≤4s
设备器材、安装及施工
按工程设计任务书、工程合同及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查
注:
正式设计文件中有技术指标时按时按设计要求检验;具体工程中有的而本表未设计到的特殊项目,按相应标准、工程合同、正式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
5.2电源、安全性和电磁兼容
5.2.1一般规定
5.2.1.1如无特殊要求,主要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电源转换和备电容量试验,对交流供点的监控室内的控制设备进行安全性试验。
5.2.1.2电磁兼容试验应在系统设计有要求且现场实验环境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一般要求对监控室内各控制设备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检验系统抗干扰能力。
5.2.2电源及安全性要求
5.2.2.1系统的电源及电气安全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表2电源和电气安全性能
检测项目
要求
主电源电压适用范围
稳态电压范围AC220V(1±2%)/50HZ,稳态频率50HZ±0.2,波形失真≤5%,允许断电持续时间≤4ms
电源转换
系统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主电源恢复后自动转换到主电源,并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系统接地电阻
独立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野外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岩石土壤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电阻率大雨2000.m);系统中所采用基本绝缘和接地措施保证安全的设备的接地相连接,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与系统的保护地相连
备用电源容量
备用电源容量不低于1.5倍系统总消耗功率,连续工作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绝缘电阻
≥2m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5mA(交流、峰值)
5.2.3系统电磁兼容
5.2.3.1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电磁兼容性能
检测项目
实验规定
性能判据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等级:
3;空气±8kv;接触放电±6kv
A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等级:
3;在供点电源端口,保护接地(PE)电压峰值2kv,重复频率5kHz
试验等级:
3;在I/O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电压峰值1kv重复频率5hHz
B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
试验等级;40%Ut10个周期电压暂降;0%Ut10个周期短时中断
C
注:
推荐表3规定的实试验项目和试验等级,也可根据设计文件增减试验项目及调整试验等级。
5.2.3.2性能判据
a)A:
代表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设备应安预期连续运行,不允许有性能下降或功能丧失情况发生。
b)B:
代表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设备应按预期连续运行,在试验过程中性能下降是允许的,但能自行恢复,不允许实际运行状态或存贮数据有所改变。
c)C:
代表允许初小暂时的功能丧失,只要这种功能可自行恢复或是通过如更换保险丝等手段进行操作来恢复。
6实验方法
6.1实验基本条件及一般要求
6.1.1所有实验均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a)温度:
15-35℃;
b)相对湿度:
45%-75%;
c)大气压力:
86-10kpa;
d)电压:
220v±10%;
e)所有测量应在开机30min后运行。
6.1.2检测前,安防系统一级工程应运行1~2个月,二级工程至少1个月。
检测宜安排在工程运行3个月内进行。
6.1.3检测过程应遵从先产品(查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要求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
6.1.4要求定性检测的项目,判定应一致,结论应明确。
6.2 设备器材检测
根据设计文件核对对设备、器材的数量、型号、生产厂等,比作出记录。
可采用列出设备、器材清单或通过文字叙述系统概况的方式表述检查结果。
6.3 系统主控制设备功能
按系统操作说明对系统的各项控制、遥控功能进行实际操作,并反复多次,检验其是否准确、可靠、操作自如。
在检验其控制功能的同时,检测被控制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并在监控室通过显示设备的状态和监视器的图像检查系统的画面切换功能;切断系统电源,5min后开机,目测观察所有字符设置不应改变。
6.4 系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6.4.1 观看距离应为应荧光屏高度的6倍,室内应光线柔和,照度应满足监控室设计要求。
系统图像的主观评价方法参照GB50198规定进行。
参加主观测试的评价人员应不少于5名,并应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
6.4.2浏览系统全部画面显示图像,随即选取前端摄像机摄取的能够,根据图像的劣化程度,按五级损伤制进行评价打分,分数直接对应级数,统计所有的评价结果,与平均分数相差2分以上的为无效评价,满分为5分。
表4 五级损伤制主观评价评分分级
图像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
评分分级
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
5
图像上有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并不令人生厌
4
图像上有明显的损伤或干扰,令人感到生厌
3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
2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
1
6.5 图像记录回放
逐项检查录像设备对前端摄像机摄取图像的记录功能,对采用数字录像设备的系统应自动完成录像。
连续录制5min后回放该图像,与现场图像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并按6.4方法进行主观评价。
6.6 图像分辨率及图像灰度等级
6.6.1 图像分辨率
在摄像机标准度下,在摄像机前端设置符合GB 6996.11要求的投射式电视测试图或标准水平清晰度标准测试图,置测试卡与摄像机轴线垂直,沿轴线缓慢前后移动测试卡,使监视器中测试图像刚好满屏时,用目视法观察图像中心楔行能分辨的最大线数。
对可变焦摄像机,测试卡与摄像机距离3-5m为宜。
6.6.2 图像灰度等级
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在摄像机前端设置符合GB 6996.12 要求的投射式电视灰度测试图标准灰度等级测试卡或标准灰度等级测试卡。
安6.6.1的要求与步骤,用目视法测量可分辨的最大灰度鉴别等级。
6.6.3 测试过程中允许调整监视器的对比度和亮度以达到最佳的状态,并记录现场照度值。
6.7网络传输质量
网络传输时延≤300ms,传输时延抖动≤50ms,传输丢包率≤1*10(-5)
包误差率≤1*10(-4)
单路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的网络传输带宽应≥2Mbps;
各级监控中心间网络单路的网络传输带宽应≥2.5Mbps.
6.8系统多画面显示图像质量要求
通过画面分割控制器分别将画面切至2、4、6、9、12等画面,目视检查系统显示多画面图像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
观看距离应为荧光屏高度的6倍左右,室内照度应满足监控室设计要求。
6.9摄像机视场范围
对照射界方案用皮尺测量实际视场范围和盲区范围。
根据被保护现场的风险等级级别要求,判定视频探测视场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10电源、安全性和电磁兼容
6.10.1主电源电压适用范围
在系统总电源输入端接入调压器,将电源电压由220V分别调整为187V和242V,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5min。
试验过程用精度0.5级电压表监视。
6.10.2备用电源转换功能
使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切断系统主交流电源,5min后恢复,观察此过程中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电源指示灯的变化等系统状态,试验工进行三次。
6.10.3备用电源容量
使系统由备用电源供点,将精度0.5级适当量程的电流表串接在其输出端,用精度0.5级300V量程电压表监测电压,测量个工作状态的功耗值,估算出备用电源的使用时间。
6.10.4电磁兼容
按GB/T17626.2\GB/T17626.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受试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11系统接地电阻
目测检查系统中所有采用基本绝缘和接地措施的接地、等电位连接,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应与系统的保护地一点接地相连。
将系统专用接地干线从地面引出端处断开,用精度1.0级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
如果工程施工完工后已作过检验的可审查其检验报告。
系统防雷措施安GB50348中第3.9节的要求检查。
6.12绝缘电阻
受试设备电源插头不插入电源,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用1.0级500V兆欧表测量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不见之间的绝缘电阻,稳定5s后测量。
6.13泄漏电流
受试设备应置于绝缘下,用242V电压供点,直到温度趋于平衡。
用0.5级量程10mA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泄漏电流值。
6.14抗电强度
受试设备在电源插头或电流引入端与易触及金属表面间,以220V/min的速度上升至规定值,保持1min,应无闪络、无击穿。
6.15设备安装及施工质量检查
6.15.1根据设计文件核对设备及线缆的数量、型号、生产厂、安装位置等,并作出记录。
视频监控系统所使用设备标志的内容应符合GA/T367的要求。
可采用列出设备、器材清单或通过文字叙述系统概况的方式表述检查的结果。
6.15.2 摄像机及相关前端设备的安装
a) 根据设计要求锁定云台转动的起点和终点,检查云台转动是否平稳、刹车是否有回程等现象。
b) 支架与建筑物、支架与云台均应牢固安装。
所接电源线、信号线及控制线接出端应固定,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不影响云台的转动为宜。
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
安装高度以满足防范要求为原则,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离地不宜低于3.5m。
c)解码器应牢固安装在建筑物上,不能倾斜,不能影响云台(摄像机)转动。
e)摄像机应牢固安装在云台上,所留尾线长度以不影响云台(摄像机)转动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
f)摄像机尽可能 避免逆光。
g) 对风沙较大地区,室外摄像机防护罩视窗不宜使用有机玻璃,宜用光学玻璃,对照设计文件检查摄像机防护罩的结构形式。
室外安装的设备箱若是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宜加装遮阳罩、遮阳棚等防晒措施。
6.15.3 线缆敷设施工质量检查
a)线缆要排列整齐、美观且牢固。
线缆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管线敷设时,管道进出口要有保护套,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线路等处应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的传输线两端应牢固可靠,并留有适当余量。
b)室外线路须用电缆,若距离远十,还须有固定引缆,且固定应牢固;电缆和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
c)线缆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60%;线缆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
d)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牢固固定:
1)电缆垂直排列或倾斜坡度超过45°时的每一个支架上;2)电缆水平排列或倾斜坡度不超过45°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3)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e)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
当采用屏蔽线揽或穿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f)线揽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
当线缆入建筑物后,线缆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g)线缆穿管管口应加护圈,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h)确因距离较远施工复杂需转接时,须用接线盒,严禁扭接,且接线盒内接地点应牢靠接地。
同轴电缆应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
6.15.4中心控制室设备的施工安装检查
6.15.4.1外观检查
设备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现象。
表面涂覆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开关、按键、旋纽的操作应灵活可靠。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显像管安装应与机箱吻合,无明显缝隙,整机应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清晰、端正、牢固、指示器应正确无误。
6.15.4.2施工安装检查
a)控制设备的安装应平稳,便于操作。
在控制台、机柜(架)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内部接插件于设备连接应牢靠。
b)控制室内所有线缆应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
配线应排列整齐、捆扎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固定牢固,引线端部均应编号,所编序号与图纸一致,且字迹清晰,不易腿色。
c)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d)电缆芯和导线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e)导线引入线管时,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f)监视器应端正、平稳地安装在监视器机柜(架)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散热环境。
g)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h)主监视器距监控人员的距离为主监视器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4-6倍。
i)避免目光或人造光源直射荧光屏。
荧光表面背景光照度不宜高于100lx。
6.16光纤系统测试
光缆传输系统测试的重要性
光缆传输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组成部分。
在计算机网络中,线缆故障轻则导致系统性能下降,重则导致系统瘫痪。
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70%的网络故障是由于线缆问题造成的。
这一点在国内的网络系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产品质量低劣或施工安装不规范、加之缺乏严格、科学的检测手段,这些都是故障发生的隐患。
因此,科学规范的测试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我公司将在光缆工程施工完毕后为用户进行光缆传输性能测试。
测试内容
光缆传输性能的测试主要包括光纤的连续性及衰减系数。
光纤的连续性是对光纤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光纤连续性的测试是基本的测量之一。
光纤的衰减主要是由光纤本身的固有吸收和散射造成的,通常用光纤的衰减系数α来表示,单位是db/km。
测试方法
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Time-DomainReflectometer,缩写为OTDR)可以测出整个布线系统的故障和潜在问题。
OTDR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它向光纤系统发送一个光脉冲,并检测被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当光脉冲沿着光纤向前传播时,光纤中任何一个不连续点都会把一部分光反射回来,测出返回来的光信号的时间和大小,就可以知道光纤中的六种基本参数;光纤距离、光纤损耗、不连续点的损耗、不连续点的回波损耗、链路损耗及链路的回波损耗等。
采用光时域反射仪进行测试后,既保证了光缆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又可以确切的得到实际使用光缆的长度,避免了人为估算的误差。
测试标准
光缆工程的验收将参照邮电部《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
多模光缆(纤)性能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m)
最大衰减(dB/Km)
最小光学模式带宽(MHz)
多模1300
1.0
100
多模850
3.5
250
多模光缆(纤)任一接口的光学反射衰减限值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m)
最小反射衰减限值(dB)
多模1300
20
多模850
20
多模光缆(纤)接续损耗
光缆接续类别
平均值(dB)
最大值(dB)
熔接
0.15
0.30
机械接续
0.15
0.30
测试仪器
AVETEK公司的OTDR测试仪
测试要求
对布放的光缆进行100%的测试,确保施工质量,并给出完整的书面测试报告。
6.17双绞线系统测试验收
对布线的测试应是联合测试,测试通路中包括缆线、配线架、跳线、连接线、插座和插头。
双绞线系统的测试包括连接正确性测试、衰减测试、近端串扰测试。
验收方法
外观验收和系统测试
验收内容
外观验收
配线架验收
双绞线布线测试验收
连续性测试,包括开路,短路和连接正确性测试
衰减测试
近端串扰(NEXT)测试
测试标准
TIS/EIA568B.2-1,其中包括衰减测试和近端串扰(NEXT)测试等
近端串扰对终接点(配线架、信息插座)处的非双绞线金属介质很敏感,同时,对粗劣的安装也非常敏感。
近端串扰 NEXT(dB)=20log10Vn/Vi(其中Vi表示输入值(正常电压值),Vn是所产生的信号,因为Vn6.18视频全景融合演示
展示视频拼接与三维建模数据融合功能,其中包括历史视频的拼接展示功能,展示视频支持设定路线、预设视角的漫游,提供实时的监控视频全景浏览;以各种视点视角观察监控区域中任意场景的实时动态,应具有视点移动,镜头远近调整,角度旋转的控制
6.19全景视频自动巡航
在监控场景中自定义巡航路线,平台可自动地按照事先定义好的线路进行巡航,以用户自定义的路线浏览监控区域;系统支持多用户、远程、独立地在立体监控环境下沿预设路径漫游巡查
6.20多维信息关联
系统平台中应包括三维实景实况显示及二维全局地图显示,摄像头的位置和覆盖区域以及用户当前观察点的位置可以显示在三维场景及二维地图中
6.21摄像机反向关联
在三维场景或二维全局地图上点击所需要观测的目标或区域,平台将自动关联到能够照射到该目标或区域的多个摄像头,自动以最佳视点及视角展示三维实时场景动态,并提供相关视角供用户选择。
6.22高低点视频关联
在全景模式中,将部署在云湖核心区的多路球机低点视频与监控区域内的全景视频建立关联关系,操作人员在全景融合视频中任意选取需要监控的区域,系统将自动调度事件或目标周边的多个摄像机,全方位、多角度捕捉细节画面,在细节窗口中调看具体细节视频。
6.23全景视频回放
系统支持在存储中读入多个摄像头的历史视频,将历史视频可视化到整体三维场景中,实现在立体全景环境下正向、反向或随机播放;应同时在全场景历史回溯的应用下支持分镜头的正向、反向或随机播放。
7检验规则
7.1检测抽查设备比例要求
7.1.1对系统中各种设备采取简单随即抽样方法抽样检验。
7.1.2监控中心控制设备功能检查为100%。
7.1.3相关管理规定中明确的重要部位功能检查为100%。
7.1.4视频监控前端设备抽检率不低于20%,且不应少于3台,总数少于3台时全部检测,重要部位的设备属于必抽部分。
7.2系统技术性能的判定
检测的项目有不合格时应整改和修复,并必须进行复检,复检时应加倍抽样,加倍抽样若没有包括首次不合格项目对应的设备,除抽样应检验的设备外,还应包括首次不合格项目对应的设备。
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