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比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62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化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外国文化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外国文化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外国文化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外国文化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化比较.docx

《外国文化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化比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化比较.docx

外国文化比较

课件

第一章比较与文化

一试述文化的分类

1系统说

分为物理系统、社会关系系统、精神系统。

艺术系统、语言符号系统、、风俗习惯系统。

例怀特按照系统说把文化分为技术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意识形态子系统

2层次说

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二文化有哪些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

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着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自然环境间接地制约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素质

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的继承性

三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概念的不同

文化传统:

只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至今还保留在人们心理中和行为中的观念系统。

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

它表现为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创造模式。

它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文化:

即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在历史上形成的观念系统。

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

是静态的,只存在特定的民族,特定地域。

特定的历史时空内

四学习中西文化概论并进行比较的目的

吸收、和发展尔比较

为政治霸主地位而比较

为走向世界而比较,为兼济天下而比较

五试述中西文化的学习与比较要注意些什么?

比较的注意点:

1要破除偏见

(1)中之天朝模型观;

(2)西之欧洲中心主义

2比较要讲究方法

(1)可比性原则——同级通例相比

(2)三项对等原则:

年代的相近——时间方面;

空间的文化圈——空间方面;

文化构架的复杂性——内容方面:

其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关系);其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群关系);其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己关系);其四、人的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关系(人身关系)。

(3)比较时要注意比同比异,要注意其异,这些地方往往是二者的区别特征。

(4)要透过现象抓本质

(5)要注意取材的严谨性

六为什么语言文字在比较重占有重要地位

文字的功能: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记载了文化的发展的一个过程,给比较提供历史材料的一个参考

文字的字形:

文字字形的一个差异,也能表明中西方人的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对于比较有很大的一个参考价值

文化的语义:

中国文字的多义性造成中国文化的概括性强、综合性强。

而西方文字表意精确性比较高,这也造成西方文化的精确性。

文字的语音:

语音造成了中国的诗歌和外国的诗歌不一样,中国诗歌很押韵,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文化比较上的不同

第二章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对西方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古希腊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源头,确立了西方文化的对象。

对象主要是:

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是如何发生的,宇宙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等。

二古希腊之求“真”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

宇宙本原的把握;

力量:

自然与社会的真实性存在;

命运:

自然与社会对于人所形成的轨迹;

斗争:

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反映

三试述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1古希腊神话以“力”为本,中国神话以“善”为本

2古希腊神话中体现的是阿波罗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崇拜的是力与技术大师;组织上以李系神。

而中国神话体的是对人类仁爱善良和征服自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内心的精神追求。

四试述古希腊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前苏格拉底阶段:

泰勒斯——水为万物本源;八门尼德“存在”,标志着真正哲学的诞生。

2三圣阶段: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伟巨人的阶段,由纯粹的自然观转到人类社会方面来。

3后亚里士多德阶段:

伦理成为哲学的中心,腐朽的人生观、折中主义、怀疑主义开始盛行。

五基督教文化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科学精神勤劳精神平等精神契约精神悲剧式的乐观精神

六、近代哲学在立体性方面对西方文化有哪些贡献?

笛卡尔开创的以认识论为主的近代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精神。

1、自我意识的确立;2、注重经验的研究;3、理性时代的形成

第三章西方文化的主要精神

一试述15世纪的个体主义精神?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个性自由,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了个体主义的舆论制造期。

2个体主义词源意义,个体主义强调,构成社会,国家等集体组织的最终凭借的是经验性的个人,是强调个体实在性,独立性的观念。

3讲究个体主义的现实,提供人道,以此来反对神道,提倡人性以此反对神性,要求人权以此反对神权。

4文化背景不同,个体主义精神有所区别,如法国对个体主义的理解更趋向于消极,而德国更趋向于积极,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导致的

5个体主义精神是西方人权观念的体现,在提出的人权概念的时候,强调的个人权利,目的在于反对神权。

二试述西方人权观念的演变

1、早期人权观念的出现(14--16世纪):

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黑暗的千年”(约公元395--1500年),欧洲大陆处在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统治之下,人们的理性和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广大人民毫无人权可言。

14、15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内部开始形成,资产阶级逐渐以新的面目出现,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兴起了一场实质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正是在这个运动中,“人文主义”成为核心思潮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人权”这个概念。

人文主义思潮的世界观基础是个人主义,强调人的需要和理性。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

(1),意大利文学奠基人和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之一的薄伽丘(1313-1375),以及后来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8-1527)等。

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在与封建专制及神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萌芽状态的人权观念。

2、欧洲启蒙思想运动及“第一代人权”观念的形成(17、18世纪):

16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广泛兴起,及至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日益占据优势地位,因而更强烈地要求摆脱封建统治和宗教势力的束缚。

他们的思想家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在欧洲开展了又一场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运动。

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说。

3、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代人权”观念的形成(19、20世纪):

“第二代人权”是对资本主义弊端和不加批判的个人自由概念的否定。

社会主义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等,对“第二代人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4、第三世界的兴起及“第三代人权”观念的发展:

(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通过斗争取得独立并组成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一道,强调集体人权,为"第三代人权"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三试述功利主义的主要内容

1重视人间的物质利益

2尤其重视个人私有财产

3注重发展社会经济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边沁和米尔都认为:

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米尔认为:

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四试述科学精神的特点与气质

1科学精神的特点:

(1)信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可知的,即有追求和探索的自信和激情

(2)科学的实证精神,通过对事物观察,探讨论证,合理地选择,不妄下结论

(3)逻辑分析系统,科学部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和精确性是逻辑分析的结果。

(4)创新与自我否定,既能发现别人从未认识的东西,又敢于否定自己

(5)科学的包容性与迅速传播,科学中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6)物质是可以切分的,这是科学的前提

2科学的精神气质

(1)遍性,科学知识成立与否不依其发现者的个人特征为转移,与民族阶级无关

(2)共性,发现公布出来的科学知识人人都可以利用,不专为某人私有

(3)私性科学是积累知识的长期的广泛的社会协作的产物,应该毫无保留低发表出来,但这与人的本性的个体功利主义还是有矛盾的

(4)创性,独创是科学活动的灵魂,这决定科学的价值

(5)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是怀疑一切的,科学家对于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以及权威或习俗途径的来的知识都要进行有组织的怀疑和批判,并将这种有依据的怀疑公之于众。

五试述西方民主的发展过程

1、古希腊雅典的公决制和基督教的选举制。

古希腊雅典的公决制,虽然不是民主制,但其形式,却有相当多可为近代资产阶级利用,特别是其中以私有财产所有权界定公民权,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恰好吻合。

因此,它也就成为西方民主形成和演进的历史前提。

2、民主意识在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萌发和确立。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封建统治本身内部矛盾促使了资产阶级的的壮大,同时自然科学推翻了上帝造人创世的观念,以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为标志,民主意识得到确立

3、资本主义民主制:

财产所有权的政治形式。

财产所有权的政治形式,美英法三国的民主制,大体上代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三种类型,君主立宪制是半民主的民主制,启发了一些国家完全民主制的建立。

4、“雅各宾专政”和“巴黎公社”:

以人身权为根据的民主的萌芽。

以人权为根据的民主发芽,雅各宾专政”和“巴黎公社使人身权为根据的民主行政萌芽,由此开导了民主运动的新篇章

5、工人结社的民主运动:

劳动力所有权的政治要求与表现。

19世纪初开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群体,开始不断展开斗争,争取公民权和民主权,从宪章运动开始历时一个多世纪。

6、民主在与资主的斗争中发展。

二战后,以人身权为根据的真正民主再次成为焦点,《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成为标志。

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你是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的?

1地理环境指的是“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星球表层。

”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2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基础。

对人类发展具有一定决定作用。

但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同时,也会给人类发展保留相对广泛的自由。

3地理环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初期大一些,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有所减弱。

二、中国之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1、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①形成方面:

是以农作而又肥力不足,需要大量劳力去维持。

这对形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群体精神有培养作用。

对内在充实精神的诱导培养尤其功不可没。

②延续方面:

农业对周边而言,对大人口而言,始终是先进文化,农业有利于养活大量的人口,而几千年来,气候地形地貌均有利于大人口之农业。

一般是中国文化消融他种文化,汲取他种文化,很少改变自己的格局特色。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较大,人口集中也有很大不同。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差别,久而久之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

比如,中原地带注重农业,安土重迁重农轻商;西域是绿洲小国,地理环境特殊,重商;沿海则以渔业为主,时与风暴为伍,多有冒险行为,闯劲足;北方游牧重扩展,好掠夺、迁徙战斗。

第五章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何处?

为何后来会重心南移?

1、发祥地:

养韵文化、龙山文化——新时期时代

人口与地貌结合,不走农耕路,无以发展

有道帝君:

孜孜以民生为怀,孜孜以农业为怀

三代时期农业更是发达:

三千而偶,足见其规模。

春秋时期,各种改革无不以农业发展为务

2、发展:

铁器与牛耕,使得农业有可能往南发展;北方的战乱,使农业重心南移。

二、试述中国自然经济与西方的差异。

1、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生产形态。

发祥早,兴起于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重心向南移。

2、与游牧经济长期对垒与融合,补充促进经济发展。

3、自然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经济成分:

西欧中世纪自然经济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依附农奴等,在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并不很突出。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

4、中国社会经济早熟而不成熟

西方经济与庄园制度格格不入,冲击封闭式的庄园封建社会。

而中国的经济早熟因素没有作为封建社会的对立面,反而作为它的补充,又被商品经济等从中腐蚀瓦解,发展失调,最终不能成熟。

三、中国的海洋贸易有什么特点?

1、中国海洋贸易属内敛型。

(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

2、很早就出现,是作为农耕的补充出现的。

更多的是政治的需要,而非经济的需要。

3、中国的海洋事业一度出现过勃勃生机。

但是政府对于私人海商集团的扼杀以及对海外贸易的严格控制,限制了清代海洋事业的顺利发展,移居海外的商民也备受歧视。

当西方殖民者以咄咄逼人之势梯航东来之际,内敛型的中国海洋事业不得不大大落伍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四、试述中国土地所有制的演变特点。

1、殷商西周:

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诸侯只有土地使用权

农业以集体劳动为主

至西周后期出现公田与私田之分,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国家统主制开始走向区域统主制。

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以军事行动争夺土地,为常用之法

接下来土地买卖也出现了,金文中有“爰田”例

集体生产为主走向家庭生产为主,国家开始直接向个体征收赋税徭役。

五、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为何迟迟难以形成?

1、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千年田,八百主,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二代

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供养与被供养阶层的比例的走向失调而以战乱调整之。

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思想上重农轻商,求和谐,中庸,求仁,重本,无扩张,这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六、试述农耕经济与中国文化包容性的关系。

1、农耕经济的多元性奠定与春秋战国时期,其根在民主精神,内在充实精神,这种多元性反过来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二者是互动的。

2、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水平也多有差异,随着中国农耕经济的周边发展,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格,又促进这些区域文化相辅相成,渐趋合一。

3、师夷长技以制夷

论题:

发达与发展稳定与发展发展的动力来源

第六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1、宗法型:

文化之伦理型。

优点:

凝聚力强,注重道德修养,重视人间温情。

缺点:

不重视个性,排外。

2、专制型:

文化之政治型。

优点:

整体观点,国家利益至上,名族上之心理认同,文人学士之经世致用思想;缺点:

造就服从心态、迷信心态,缺乏自信。

3、宗法与专制结合,则表现为儒法合流。

在文化上则是内圣外王(阴法阳儒)。

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自黄帝而下,无不是以武力先行,再加上地理环境,农家的要求,使得宗教无力抗衡。

2、经济基础稳固

土地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其基础,而此经济是与地理环境、宗法制度相适应的,根基稳固,政策上又倾向于保护此经济,重农轻商。

3、君主专制集权走向极端

官制演变与官员的设置均可证明此点。

4、对人身控制严密

什伍之制,连坐之法,人口之统计,户籍之管理,商鞅之变,《管子》之说,无不体现着对人身控制的严密。

三、中国的政体(古)与欧洲的有什么不同?

1、①欧洲的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埃及和古希腊。

从一开始就受到宗教势力的抗衡。

②中国则不然,统治者凭借武力,比较顺利地夺取并强化自己的专制权力,神职人员成了他们顺从的奴仆。

政治权利一开始就不存在与之抗衡的势力,所以专制越来越严重,完备。

2、①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有僧侣、地租、和新兴资产阶级,所以专制君主在维护旧的封建贵族利益的同时,也拉拢资产阶级,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活动。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力生产方式的成长。

②中国君主专制传统悠久,专制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得基本国策。

四、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什么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实质上是小农经济家庭方式的逐层映射

2、封国制度不断

想利用封过之血缘维护王朝的统治。

历来未曾真正废除。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几千年俩家族制度一直兴盛,主要是血缘之结合为稳固。

如东汉时,可以与王朝对抗,是为族权之所在。

4、家国同构

是指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试述明清时代之启蒙思想。

1王阳明之心学:

致良知,从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上顺次展开宇宙论、认识论、价值主体论。

2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另有方以智、唐甄、颜元、戴震、焦循等人对程朱理学展开论战。

3明中期市民文学的兴起。

理论上有李贽之“童心说”,公安派之“独抒性灵说”;作品有长篇之《金瓶梅》,短篇有“三言”、“两拍”。

清则有长篇杰作之《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二你认为宋词之柔婉与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宋代理学构建

天理:

伦理纲常

方法:

强调自觉认识天理。

途径:

修身。

《大学》:

正心、诚意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对立面:

人欲

宋词以柔婉为主(虽有苏辛之豪放)词之艳正式对去人欲的补充。

是不同层次的,不同用途的表现。

三唐之艺术成就表现于那些方面?

1诗:

清代编的《全唐诗》有:

作品48900余首,诗人2300余家,无体不备,无体不精。

2书法:

魏晋是美的自觉时代,唐则是高峰。

李阳冰篆书书之圆劲。

“颠张狂素”草书之飞动;李邕、颜真卿行书之纵逸;欧、虞、颜、柳楷书之端正皆一世之绝。

3绘画;吴道子之线条改造;人物、山水画之兴起。

四试述宋朝之思想统一与汉朝之思想统一之同异。

汉朝思想统一: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盛

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东汉七经(再加孝经、论语)西汉立五经博士,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

宋代理学构建:

天理:

伦理纲常

方法:

强调自觉认识天理。

途径:

修身。

《大学》:

正心、诚意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对立面:

人欲

是对有唐以来多元开放,多元发展的反动,是新的整合。

是承汉以后又一次思想整合。

 

五试述“周虽旧邦,其命唯新”

周人在继承方面的做法,一方面是继有利者,如:

商之血缘统治,一方面维新,正如《诗》所云:

周虽旧帮,其命维新。

表现:

1宗法制度的建立。

2礼乐制度。

即制礼作乐,礼的明等级,以防犯上。

乐以和天下,以怀柔。

3由神走向人,天命糜常,唯德是辅。

六释名

1玄学: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

产生于魏晋。

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2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程颢不同学派

3儒学: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秩序、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构成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民族国民个体恪守的修身养性、入世立身之道。

第八章多名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一试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输出过程。

1公元前3世纪,徐福一去不返;恰在此时,日本由“绳文时代”突变为“弥生时代”,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

实即是接受了秦文化之缘故。

2邪马台国之卑弥呼女王。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卑弥女王派使臣维升米、都市牛利来到魏国设在朝鲜半岛上的带方郡,辗转至洛阳,进南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明帝于是大加封赏。

3大和政权时期(公元四世纪中叶)。

大量吸取中国文明。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介绍到了日本。

途径是吸纳中国之逃避战乱之移民(日本史称之为“归化人”)。

这些人与上层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和统治阶级的八大姓氏中,有四姓几乎都是汉人。

据《古事记》履中、清宁、天武几位天皇都是在汉人集团的支持下才取得并得以巩固其政权的。

4公元513年,百济派首批五经博士赴日本讲学。

此后每隔几年就派一批。

六世纪初叶,佛教传入日本。

5大约从600年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史、遣唐史凡16批,至七、八世纪,中国两国的交住出现高潮,其时为日本之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推古女王(六世纪末),朝中大权由圣德太子掌握,他是一位有胆识,有抱负的统治者,立志要建立一个象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集权之国家。

于是由他派出的第一批遣隋使(公元600年)。

645年,希望学习中国的人们拥立支持改革的孝德天皇,立中大兄为皇太子,任用留学生高向玄理等为国博士(即参政顾问),组成了新的朝庭。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历史上称为“大化革新”。

连细小的地方都学习唐朝。

如大化之年号(是日本的第一个年号)。

这使得日本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其佛教则以中国这母国。

二试述中国文化对朝鲜的输出过程。

朝鲜取其朝曰鲜明之义而来。

1战国、秦汉时期中朝政治经济交往的遗迹和文物。

朝鲜半岛至今尚有燕、秦长城遗址。

80年代中期,朝鲜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宁江长城。

此长城南起平安北道博川I郡南里,北至该道东仓新安里。

长大约300多里。

有燕国时期的半圆形瓦当。

在朝鲜的慈江道渭原郡的龙渊里,一次就出土了400多枚明刀(流行于燕、齐的货币)。

2乐浪古墓和《公无渡河》乐浪古墓是在朝鲜平壤附近考古发现的大批古墓。

其砖砌与土工方法与汉朝中原墓制一样,随葬品基本与汉墓相同。

《公无渡河》是我国的一首出色的民歌,而其故事却发生在大同江上。

原诗为“公无渡河,坠河而死,当奈公何。

3秦汉时期中朝人才的交流其时有不少的中原人流寓朝鲜半岛。

如在黄海南道发

现的古墓碑铭文,上面刻有汉晋时期那里长岭县长的履历:

“守长岭县王君,君讳乡,年七十三,字德谚,东莱(今山东蓬莱)黄人也。

4儒学之传入半岛三国之高句丽(另有百济、新罗)最早接受儒学。

元372年(当东晋时期)就建立了国家太学,教育子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5佛教的传入

从公元4世纪一一公元15世纪历时千余年左右,在中国帽当于东晋十六国至明朝初年,在朝鲜则是三国至高丽王朝之末,在这一绵长时间内,一直是处在交流之中。

并且佛教文化的交流带有群众性、广泛性。

高句丽于公元372丰(我国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高句丽小林兽王二年,依朝鲜《三国史记》);百济之传入是公元384年;新罗之朝鲜《三国史记》);传入,说法相差很大,早的认为是曹魏时期,即公元3世纪,另一说法是中国梁代,即公元6世纪,更多的认为是公元5世纪之新罗讷祇王和毗处王时期。

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上之佛教特点:

朝野同奉,文武共仰。

6隋唐时期之交流高潮,新罗统一朝鲜才十多年的时间,便于公元682年宣布建立国学,规定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教科书。

8世纪中叶又称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将儒家经典分为必修的(《论》、《孝》)与选修的(《礼》、《易、、《诗》、《书》、《左》、<文选》)两种。

至787年更是有“读书三品科”:

兼明《论》、《孝》者为上;读《礼》、《论》、《孝》者为中;读《礼》、《孝》者为下。

中、新双方对留中学生优费。

此时律宗(法华宗即天台宗已于陈时传入),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创立于唐末)都传入了新罗。

新罗吸取唐朝的先进制度,其一是政治制度,把它与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申令、选官等制度完美起来,有效地管理国家。

7五代、宋、元与高丽王朝的交流出于对付北方强邻辽、金的需要,一直与宋王朝保持友好的往来,互有对方人员不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