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020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桃源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桃源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知识与应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给下面一段话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常德素称文物之乡,近年来,国家投资一亿零八百万元,以2.92公里长的防洪墙为载

体,修建一座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墙,命名为“中国常德诗墙”。

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吉尼斯之最”。

A.素sù载zài弘hóng萃cuì镌juān

B.素shù载zhài弘hóng萃chuì镌juān

C.素sù载zǎi弘héng萃cuì镌jùn

D.素shù载zhǎi弘héng萃zú镌jùn

2.依次填入下段话括号处的字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爱情之都、养生福地、休闲天堂——桃花源,是1600多年前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

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迹。

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于明清。

历史上就是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

A.真顶费美誉B.珍鼎废清誉

C.真鼎废美誉D.珍强毁荣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

B.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它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通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说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B.②③④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②④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④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

5.对下列文中选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乌:

怎么

B.沾被卉木被:

覆盖,吹拂

C.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沉潜:

反复思索

D.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微:

微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②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①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①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②臣死且不必,卮酒安足辞

D.①毋辄因时俗之言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对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十分推崇,并依其意提出自己的儿童启蒙教育理念。

B.作者认为顺应儿童天性,以歌诗、习礼等熏陶渐染,才能真正实现先王立教之深意。

C.作者对当时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深恶痛绝,指出其导致儿童厌学甚至犯罪等现象出现。

D.作者的教育理念,当时人难以认同,但今天看来,他的启蒙之道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8.给文中画波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

A.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

B.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

C.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

D.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

9.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3分)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3分)

(3)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共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注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

飐,风吹使颤动。

(1)开篇三句,以(填意象)描绘出一派图,令人迷醉。

(2分)

(2)周汝昌说:

“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

”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那么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

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6分)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

(《李凭箜篌引》)

(3)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现代文(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

《朗读者》序

曹文轩

我喜欢《朗读者》的庄重。

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

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经典,其实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庄重的文本。

《朗读者》此刻在中国的再次登场,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

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

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

我常在想一个奇幻小说式的问题:

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痞子国家与痞子民族吗?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

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让人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迷惘与困惑。

这些迷惘与困惑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

而思考愈深,我们对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

《朗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

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

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篇幅不长,却留下了太多的悬疑,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

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

它的线索非常简单。

我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

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去。

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

20世纪以来,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

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

当我们不怀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

在感动中得到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

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不由得产生感激之情。

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

情节并不复杂,但细节上却是十分考究。

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

这是命运的起落。

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

所有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

前后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败。

小说中一些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

恰恰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

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有删改)

12.作者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

”这是说朴素阅读可以使人们在感动中得到,

从而避免陷入的泥淖。

(每空2分,共4分)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能表现《朗读者》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作品的一项是()

A.小说丰富而多义,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B.能使读者产生令人深思的迷惘和困惑。

C.作者对人性、对存在有深度把握。

D.作品中有许多机关和耐人寻味的悬疑。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部庄重的作品,没有调侃、嬉笑和诙谐,与作者所推重的文学风气不谋而合。

B.《朗读者》提出了奇幻式的问题:

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痞子吗?

C.宗教文本都是庄重的文本,绝大部分经典,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在作者看来,《朗读者》就算得上一部经典。

D.《朗读者》虽然线索见到,情节单调,人物简单,但是细节考究,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1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陈忠实

①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

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

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

今天遇到下雨了。

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

②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

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

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

③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

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

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

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

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

④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

⑤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⑥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

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

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

⑦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

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

⑧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

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

⑨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

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

⑩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

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

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

⑪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

⑫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⑬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

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

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

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

15.第⑨段中“一种背离,一种转向”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分)

16.第⑤段“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

(4分)第12段作者写自己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但下一13段却说雨刚停,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共7分)

17.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第③段的作用。

(4分)

18.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六、选做题(19、20、21题任选两题作答,共12分)

19.阅读下面的《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

孟懿子为鲁国大夫,孟武伯为孟懿子的儿子。

(1)以上材料体现了孝的四个境界,最基本的是,最高的境界是(请

用原文回答,2分)

(2)结合以上任意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孝?

(4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

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

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作贡献。

相关部门倡导:

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

(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子贡问:

“师与商①也孰贤?

”子日: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②与?

”子日: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第十一》)

材料二: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第六》)

(1)请你根据上两段材料,简要概括“中庸”的含义。

(2分)

(2)你如何看待“中庸”?

(4分)

七、作文(共60分)

22.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

“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60分)

 

参考答案

1.A

2.C

3.D(A“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B颠倒,改为“他这句格言是他的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改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症状”)

4.C

5.D(精微,精深)

6.A(均为连词,相当于“那么”“就”。

B①第三人称代词,指“他的”“他们的”;②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C①连词,况且,表递进关系;②连词,尚且,表让步关系。

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依靠,凭借。

7.C

8.D

9

(1)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

(肃、威仪、讽、知觉)

(2)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

(所以、鄙吝)

(3)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

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偷、下流、盖、反问句)

10.

(1)晓莺、晴雁、酒旗、村烟田园春景(2分)

(2)答案示例:

此句的确精彩,精彩在于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与钱起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无限”句写出夕阳映照下青碧无边的山色闯入诗人眼中,原本伤感的心境变得悠远明净,景为情增添了无穷余味。

“数峰青”两句描写曲终人散后,只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者都以景结情,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样精彩。

(表明观点2分;结合诗句对比分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