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015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docx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

怎样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

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老师思绪不明,幼儿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这就如最平常的吃饭,总要在吃前先把饭菜准备好才能开始吃,饭菜可口就吃得香,饭菜味道不好也就难已下咽。

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即一个好的教案呢,小编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关于活动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活动目标的制定,确定一个活动的目标就如在现有的材料中确定做什么菜、做几个菜,让人吃了这些菜后吸收怎样的营养,在哪些方面有多少的提高。

比如补充多少维生素,多少蛋白质等等。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一般一节教育活动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而且目标一般都是发展性目标而非培养性目标,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习惯用培养性目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要求所有教育活动目标要用发展性目标,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要以幼儿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下是老师们在制定目标时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培养性目标(即以教师的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如:

培养幼儿养成……;引导幼儿观察…提高幼儿…促进幼儿……

2.一条目标里,出现技能、情感两个目标维度的容,如:

“初步学习并尝试擦小椅子的方法,愿意参与清洁活动。

”包含了技能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容,需调整修改为:

(1)初步学习并尝试擦小椅子的方法。

(2)愿意参与清洁活动。

3.目标不完整,相对托小班幼儿可制定知识和情感目标,班幼儿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那么很多老师会问,发展性目标要怎么写,其实发展性目标就是要求在目标中使用行为动词。

即:

知道、学习、能、会、掌握、理解、懂得、认识、训练、尝试、体验、喜欢、敢于、遵守、愿意……等动词。

关于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是幼儿前期有关本节活动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课前老师需要布置家庭小任务,让家长带领幼儿补充。

物质准备是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准备的教学用具和学具。

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

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即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考虑活动的需要。

学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

关于活动重难点

处理好活动的重难点,能体现活动的价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

在设计和处理重难点时,小编认为老师要有明确的方向,从目标、容、已有经验、关键性提问和活动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一般活动的重点取决于活动目标,教师应从活动目标中结合孩子的能力情况决定本节活动的重点所在。

活动难点一般体现在活动过程中相对幼儿能力具有挑战意义的某一环节。

关于活动过程

过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顺序,是先放主料还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时是先放还是先放盐。

一盘菜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食者的食欲,小编认为菜的色很重要;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

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导入环节很重要。

活动导入的方式

有效的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能稳定教学活动的秩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启迪幼儿的思维。

一般活动的导入环节有以下几种;

谈话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儿歌导入、提问导入、情境导入、谜语导入、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材料展示导入等。

活动导入结束之后就是活动的重点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就如上菜的顺序,先来点开胃的,然后才是主菜,最后还来点水果。

在吃主菜时,既要考虑到味道,又要考虑到营养,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

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

活动过程的书写流程

在本次征集的稿件中,小编发现老师们的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说明:

下文符号“××××××”代表一句概括总结性语言。

第一种:

123条逐条概括,清晰呈现容。

活动过程:

一、××××××

1.××××××。

2.××××××。

3.××××××。

二、××××××

第二种:

“师:

/幼:

”和123逐条概括呈现相间。

活动过程:

一、××××××(一段话不是概括性语言)

师:

幼:

二、××××××(一段话不是概括性语言)

1.××××××。

2.××××××。

第三种:

123逐条呈现,但是123后面不是概括性语言,而是“师:

”。

一、××××××

1.师:

2.师:

3.师:

二、××××××

第四种:

123条逐条呈现,同时123下还有

(1)、

(2)、(3)。

活动过程:

一、××××××

1.××××××。

(1)(一段话)

(2)(一段话)

2.××××××。

二、××××××

第五种:

123条和大标题(一、)之间还有一句概括性语言。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

××××××

1.××××××。

2.××××××。

第六种:

123条后面不是一句概括总结性语言,而是一段话。

活动过程:

一、××××××

1.(一段话)

2.(一段话)

第七种:

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但是没部分后123后面不是一句概括性语言,而是一段无效的师幼对话。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一段话)

2.(一段话)

基本部分

一、××××××

1.(一段话)

2.(一段话)

以上七种呈现形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第二种、第三种、第五种和第六种。

活动进行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要写清教学的步骤顺序,教学过程篇幅不大,但三言两语草草了事肯定也不行,写出每个步骤总要求、重点指导和教师的提问等,小编建议采用以下书写方式,供各位老师参考。

1.大标题(一、二、三)的下面采用123条逐条概括形式呈现,123条下面尽量不要再分

(1)、

(2)、(3)。

2.尽可能对大标题(一、二、三)下的容用123条逐条概括一下,实在不便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的,123后面是一段文字描述也是可以的。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俗话说的好,“有见才有识”,小编认为“有问才有启,有启才有发”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沟通的桥梁,问题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观察探索的方向,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孩子对活动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好的问题,就好象一颗石子投向一个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提问,从广义上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容。

教师提问则是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提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从收集到的教案来看,有50%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无效地封闭式教师提问,如;

1.无效的是非式问题,如:

师:

报纸除了一个人玩,还能和好朋友一起玩,你们愿意玩玩么?

幼:

愿意!

师:

你玩过报纸么?

今天咱们来玩几个用报纸玩的小游戏好不好?

幼:

师:

听了这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对好朋友?

幼:

想!

2.无效的问答式问题,如:

师:

这些水瓶上的横线是什么意思?

它有什么作用?

幼:

告诉我们喝多少水?

幼:

接水时可以看着线,接到一条线就行了。

师:

好。

按照时间表,每次喝多少水更科学呢?

幼:

一满杯。

师:

户外运动前、后都喝一满杯吗?

幼:

要出去玩了,得多喝水吧?

运动后特别渴啊?

师:

想得对。

但是喝了一满杯水出去跑、跳,会怎样?

……

其实上面一连串问题么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写出,如: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时间喝水、每次喝多少水。

3.复习式的问题,如:

师:

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

故事的名字叫《胆小先生》

幼:

讲的胆小先生和大老鼠的故事。

幼:

讲的是胆小先生一开始怕老鼠后来又不怕了的故事。

4.进展式的问题,如: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辆特别的小火车,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啊?

幼:

想。

师:

我们马上要游戏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

准备好了。

以上这种无效的教师提问只能延长教学时常,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建议老师在活动中不要出校或者很小出现这样的提问。

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

(1)问题的设计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师幼之间有一个共鸣,让幼儿融入到你的活动中来。

☑️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层次提问。

☑️(3)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俗易懂是幼儿容易掌握的。

☑️(4)提问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气。

☑️(5)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值得幼儿积极去思考,具有价值性。

那么到底怎么提问呢,小编在此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效开放性的提问。

如:

“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你喜欢谁?

为什么?

“谁的方法好?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

……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即认为反正课已经完了,赶紧收场了事,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牛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也一定要从容不迫、有始有终,最好能与开场相呼应,使整个活动有圆满的感觉。

而且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使整节课条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满堂彩,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

一个好的活动过程在结束时也是留有悬念的,正如一盘好菜吃完了还口有余香,一节好课上完了也不应该是嘎然而止,而应该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关于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幼儿在本节课结束之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的新容而做的系列拓展活动,具体可延伸到家庭、课间、区角及其他领域。

当然老师们可视活动容来定,不一定所有的活动都有活动可延伸。

小编有话说:

总之,要写好教案,首先要选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学习的容,然后对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活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物质的准备能保证过程顺利进行,重难点的体现让活动彰显灵动,以达到教得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