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987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docx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

谈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南瓜起源于美洲,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

南瓜于明代中期传入我国,传入之初只是作为普通瓜菜。

明末由于发挥了救荒作用,加上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南瓜逐渐成为重要的代粮作物,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入清之前已经在我国多数省份引种。

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菜粮兼用的南瓜才又被视为普通瓜菜。

因此,对中国南瓜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有关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利用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农书、本草书、饮食书中,其他类型古籍的记载不多。

方志虽然记载比较分散,但记载总量也比较可观。

事实上,因南瓜推广、普及速度较快,南瓜的加工、利用在明清已经比较成熟。

目前,国内只有对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南瓜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南瓜生产与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南瓜的加工、利用情况的研究则完全是一片空白。

  一、贮藏

  南瓜是典型的夏季蔬菜,其传入弥补了我国“夏畦少蔬供”的缺陷,奠定了我国茄果瓜豆的夏季蔬菜格局。

另外,南瓜也是重要的越冬食粮,对冬春的粮食不足起到缓解作用。

因此,如何越冬贮藏南瓜就比较重要。

  南瓜供应期长,耐贮藏,采后可保存数月至次年。

《本草纲目》最早阐述了南瓜的加工、利用,且比较详细,涉及贮藏方面的内容有:

“经霜收置暖处,可留至春⋯⋯王祯农书云:

浙中一种阴瓜,宜阴地种之。

秋熟色黄如金,皮肤稍厚,可藏至春,食之如新。

疑此即南瓜也。

”成书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中的“阴瓜”不应是南瓜,因为当时美洲大陆尚未被西方人发现,南瓜也就没有被外传的可能。

虽然如此,但南瓜的耐储特性已经是明人的共识,“可藏至春,食之如新”,是故李时珍说“疑此即南瓜也”。

贮藏南瓜,“经霜收置暖处”即可。

入清之后方志多沿袭此说,嘉庆《龙山县志》载:

“霜后收藏至春味如新。

”道光《辰溪县志》载:

“收藏至春味如新。

”类似记载很多。

  《金川琐记》载:

“两金川俱出南瓜,其形如巨槖,围三四尺重一二百斤,每岁大宁巡边必携数枚去,每一枚辄用四人舁之。

”此处所述大南瓜既然并不方便携带,那么巡边路途遥远为何又专门携带南瓜呢?

大概就是因为南瓜可保存很长时间,适合长途旅行携带,可以果腹充饥,也可以补充水分。

  《营田辑要》载:

“南瓜择圆大而赤实者,收干燥处,可畜冬食。

”指出南瓜在采收之后需要放置在干燥之处,可留为越冬食粮。

如果将南瓜切成细条,晒干,贮藏时间更长。

康熙《畿辅通志》载:

“去皮与瓤龠食之味颇甘镂,为条曝干可以御冬。

”康熙《东阳县志》载:

“若切而干之如蒸菜法,可久贮御荒。

”道光《清涧县志》载:

“南瓜,土人以此助食,又作丝晒干为蔬。

”光绪《邢台县志》载:

“南瓜倭瓜刮丝曝干名曰瓜条,可以耐久。

”光绪《遵化通志》载:

“可切片晒干备用,来春煮食极甘美,御冬常蔬也。

  二、食用

  南瓜的食用加工、利用方式多样,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

南瓜的救荒价值格外引人注目。

南瓜栽培容易,产量很高,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味道甘美,便于运输,还有前文提到的耐贮藏特性,所以可以说,南瓜的救荒作用仅次于五谷,在“凶岁乡间无收”的时候,南瓜“用以疗饥”,可谓救荒佳品。

  南瓜传入中国之初,田艺蘅就指出:

“今有五色红瓜,尚名曰番瓜,但可烹食,非西瓜种也。

”可见国人在南瓜传入不久就发现南瓜不可生食,但可烹食。

  《本草纲目》将南瓜收入菜部,并载:

“其肉厚色黄,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药。

同猪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这是记载中南瓜最早也最基本的食用方式。

在《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的京畿地区,南瓜主要还是作为一种常见瓜菜,其救荒价值并未发挥。

  比《本草纲目》成书稍晚的《群芳谱》中载,南瓜“煮熟食,味面而腻;亦可和肉作羹⋯⋯不可生食”。

这也是南瓜的基本食用方法,不过不仅限于煮食,“亦可和肉作羹”。

南瓜类似食用方法的记载在方志中沿袭较多。

乾隆《赵城县志》载:

“南瓜可熟食,味面而腻,亦可和肉作羹。

”《授时通考》记载,南瓜可单独做羹。

光绪《岫岩州乡土志》载:

“倭瓜,味甘性寒可作羹茹。

”同治《荣昌县志》载:

“堪作菜羹。

  《北墅抱瓮录》载:

“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少水缓火,蒸令极熟,味甘腻,且极香。

”《北墅抱瓮录》较早地诠释了南瓜烹饪文化,将南瓜作为一种可口的食材,通过各种工序,最后制成佳肴。

事实上,该烹饪手法在今天也是料理南瓜的主要方法之一。

此外,光绪《彰明县乡土志》载:

“南瓜,和猪肉食补中益气,土人切片晒干和肉蒸食,味甚佳。

”切片晒干和肉蒸食是蒸食南瓜的另一种方法。

  《调鼎集》载:

“南瓜瓤肉,拣圆小瓜去皮挖空,入碎肉、蘑菇、冬笋、酱油,蒸。

”这是一种新的南瓜食用方式,非常独特,后世亦未见记载。

成书于清末的《素食说略》载:

“倭瓜圆,去皮瓤,蒸烂,揉碎,加姜、盐、粉面作丸子,檏以豆粉,入猛火油锅炸之,搭芡起锅,甚甘美”,“然切为细丝以香油、酱油、糖、醋烹之,殊为可口。

其老者去皮切块,油炒过,酱油煨熟亦甚佳也。

”“倭瓜圆”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南瓜丸子,在《素食说略》中南瓜丸子的加工十分复杂,但味道很甘美。

另一种南瓜加工方式更加罕见,它用多种调料烹之或油炒过再加酱油煨熟。

《素食说略》作为一本素食谱,对南瓜的特种利用方式极尽记载,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瓜全身无废物,老果、嫩果、叶柄、嫩梢、花、种子均可供人食用,并且食用方式多样。

《齐民四术》指出南瓜“以叶作菹,去筋净乃妙”。

同治《邳志补》载:

“深秋晚瓜青嫩,切为丝片灰拌阴干俗曰瓜笋,嫩茎去皮瀹为葅俗曰富贵菜,茎老练以织屦及缫作丝为绦紃等物。

”《抚郡农产考略》载:

“花叶均可食,食花宜去其心与须,乡民恒取两花套为一卷其上瓣,泡以开水盐渍之,署日以代干菜,叶则和苋菜煮食之,南瓜味甜而腻可代饭可和肉作羹。

”可见,南瓜全身是宝,除果实以外的其他部分,经过一定的处理,味道更佳。

  南瓜除了以瓜菜的身份加工、利用,更可单独作为粮食食用。

清代以来,对南瓜加工、利用的介绍基本都会提到“代粮救荒”,其次才是其他利用方式。

《随息居饮食谱》载:

“蒸食味同番薯,既可代粮救荒,亦可和粉作饼饵,蜜渍充果食。

”这里提到将南瓜蜜渍,可作水果点心。

  《随园食单》载:

“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色,杨兰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颇奇。

”《随园食单补证》载:

“南瓜青者嫩,老则甜,以荤油、虾米炒食为佳,蒸食以老为妙。

”两书分别介绍了南瓜拌蟹和南瓜、虾米炒食两种食法,足见南瓜可与海鲜一起搭配食用。

  《重庆堂随笔》载:

“昔在闽中,闻有素火腿者。

云食之补土生金,滋津益血。

初以为即处州之笋片耳,何补之有?

盖吾浙处片,亦名素火腿者,言其味之美也。

及索阅之,乃大南瓜一枚。

蒸食之,切开成片,俨与兰熏无异,而味尤鲜美。

疑其壅气,不敢多食,然食后反觉易馁,少顷又尽啖之,其开胃健脾如此。

因急叩其法,乃于九、十月间收绝大南瓜,须极老经霜者,摘下,就蒂开一窍,去瓢及子,以极好酱油灌入令满,将原蒂盖上封好,以草绳悬避雨户檐下,次年四、五月取出蒸食。

名素火腿者,言其功相埒也。

”此书介绍了以南瓜为主料的“素火腿”的来源、特点和制作,并认为南瓜味美,可塑性强,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与著名的金华火腿相媲美。

  南瓜子是非常流行的零食,史书对其记载非常之多。

《清稗类钞》载:

“南瓜,煮熟可食。

子亦为食品。

”南瓜子是重要的流通商品,在《台湾三字经》特产介绍中有“蒟酱姜,番瓜子,及龙眼,枇杷李”之说。

《红楼复梦》《宦海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学作品对南瓜子均有提及。

方志中的记载更多。

咸丰《兴义府志》载:

“郡产南瓜最多,尤多绝大者,郡人以瓜充蔬,收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

”同治《邳志补》载:

“子可炒食运售亦广。

”光绪《彰明县乡土志》载:

“子,市人腹买炒干作食物。

”南瓜子炒食更佳,炒食逐渐成为后来唯一的加工方式。

  南瓜的其他食用方式在方志中还有更多体现。

《周庄镇志》载:

“南瓜,可和米粉作团。

”这种“南瓜团”是前文提到的南瓜丸子的简化版,因为普通百姓制作南瓜丸子不可能像《素食说略》中记载的那样,采用那么复杂的加工工序。

同治《湖州府志》记载的加工方式已经是极限:

“可煮可炒或和米粉作饵曰番瓜圆子,或和麦面油煠曰番瓜田鸡。

”同治《上海县志札记》又载:

“饭瓜,乡人藏至冬杪和粉制糕名万年高。

”随着人们对南瓜认识的深入,南瓜糕被赋名“万年高”,具有步步升高的文化意向。

光绪《诸暨县志》载:

“村人取夏南瓜之老者熟食之,或和米粉制饼名曰南瓜饼。

”当然,南瓜饼的类似产物早在康熙《杭州府志》就有记载:

“南瓜,野人取以作饭,亦可和麦作饼。

”只是在光绪《诸暨县志》中首次正式定名为南瓜饼。

《崞县志》载:

“倭瓜,煮粥佳,独食亦可。

”此粥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南瓜粥。

南瓜还可和其他作物一同作粥。

《遵化通志》载:

“熟食味面而甘,可切塊和粟米黍米江豆炊饭作粥⋯⋯子可炒熟荐茶。

”《文水县乡土志》载:

“南瓜亦称倭瓜,有长圆扁圆二形,宜和小米作粥,瓜子仁炒食。

”此外,道光《宣平县志》还介绍了南瓜脯的制作方式:

“不可生食,烹味如山药,同猪肉煑更良,亦可蜜煎蒸熟晒干,谓之金瓜脯。

  三、药用

  南瓜的药用功能极多,几乎入清以来任何一本著名医书、本草书都有提及。

李时珍认为南瓜“甘,温,无毒⋯.补中益气”,可见,南瓜的传入对中医影响很大,促进了中国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晚清时期,鸦片流毒严重。

在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瓜对抑制鸦片起了积极作用。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

“南瓜向无人用药者,近时治鸦片瘾,用南瓜、白糖、烧酒煮服,可以断瘾云。

”并不是以往南瓜无人用药,而是南瓜对断烟瘾作用很大,在当时被人重视。

  有关南瓜解毒效用的记述主要集中在晚清。

《鸦片事略》载:

“南瓜正在开花时,连其叶与根藤一并取下,用水涤净于石臼中,合而捣之,取汁常服,不数日夙瘾尽去。

甫经结瓜者,连瓜捣之,亦可用。

谨按《本草》载:

南瓜甘温无毒,补中益气,截其藤有汁极清,如误吞生鸦片者,以此治之,即不死。

是其解毒如神,故除瘾亦极着效。

此物最易蔓生,虽荒僻村野无处无之,惟至冬则藤叶皆枯无汁可取,其在夏秋则取之不穷,并可不费钱而得。

凡劝人戒烟者,皆宜多取此汁,广贮坛瓮,留以济人,亦不费之惠。

”可见,南瓜治疗烟瘾的效果极佳,加工并不复杂,“取之不穷”,而且是“不费之惠”。

《经验奇方》较《鸦片事略》叙述更加详细:

  “凡遇服鸦片毒者,急用生南瓜,又名金瓜,嫩者更好,捣露一小茶杯,服下立解,不必取吐,虽如已死,只要南瓜露灌入喉中,无不立刻起死回生,真仙方也。

如汤泡火烧,以南瓜露日敷患处数次,效亦神速。

倘无南瓜,而有瓜藤之时,即取瓜藤捣露,用之亦效。

但时值冬春,南瓜藤亦无者,须于秋初时,用净坛一筒,放南瓜地上,取南瓜藤五、六支,藤尾斩去,不用藤头,塞于坛口内,藤用小竹竿架起,使高于坛,其露自然点滴,次日再将瓜藤斩去数尺,将坛移近,藤仍塞坛口内,如前滴之,仍依前法,数日藤露满坛。

用棉纸洋布数层包裹坛口,串绳扎紧,压以厚瓶,放阴冷地方,以备随时救人,无量功德。

  方志中对南瓜解鸦片毒的记载也较多。

道光《英德县志》载:

“其白者加糖煮熟可断鸦片烟瘾。

”光绪《曲阳县志》载:

“食瓜与花藤能解罂粟毒。

”光绪《滦州志》载:

“能解鸦片烟毒并汤火伤毒。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的解毒方法中有“生南瓜捣绞汁频灌”一法:

“凡吸烟而死,虽身冷气绝,若体未僵硬,宜安放阴处泥地。

一经日照,即不可救。

撬开牙关,以竹箸横其口中,频频灌以金汁、南瓜汁、甘草膏之类,再以冷水在胸前摩擦,仍将头发解散,浸在冷水盆内,或可渐活。

”《随息居饮食谱》作为一本食谱,对南瓜药用记载如此详细,难能可贵,除了提到南瓜有解鸦片毒、戒烟瘾的作用之外,还有治汤火伤、治胎气不固、治虚劳内热等作用,堪称南瓜药用功能全览。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

“凡瓜熟皆蒂落,惟南瓜其蒂坚牢不可脱。

昔人曾用以入保胎药中,大妙。

盖东方甲乙木属肝,生气也,其味酸,胎必借肝血滋养,胎欲堕则腹酸,干气离也。

南瓜色黄味甘,中央脾土之精,能生肝气,益肝血,故保胎有效。

”该书还介绍了以南瓜为主药的“神妙汤”:

保胎“用黄牛鼻一条煅灰存性,南瓜蒂一两,煎汤服,永不堕”;治疔疮“用老南瓜蒂数个,焙研为末,麻油调涂,立效”;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即定疼如神”。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对南瓜的药用及配方记载较为全面,但未提到解毒的效用。

这说明对南瓜的加工、利用也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认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关系很大。

  无论是《随息居饮食谱》还是《本草纲目拾遗》都提到了南瓜可保胎和治汤火伤。

《本草撮要》载:

“南瓜,味甘温。

入手太阴经。

功专补中益气。

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

瓜蒂一个烧存性研末,拌炒米粉食,每日一个,食数次,治胎滑奇效。

”《冷庐医话》载:

“固胎之物,南瓜蒂煎汤服最良,胜于诸药,黄牛鼻煅灰同煎尤妙。

”《古今医案按》载:

“补气以生血⋯⋯或南瓜蒂灰,或黄楝头,亦有验者。

”生南瓜切片,用南瓜蒂烧为末,可治疔疮、毒物入内伤、铁沙入肉(鸟枪伤),是不同医书的共识。

《急救便方》载:

“凡枪子打入皮肉,用生南瓜切片,贴患处即出。

”《急救广生集》载:

“用南瓜蒂烧存性为末,菜油调涂,露顶,愈后腐烂处,即以此未掺之⋯⋯用南瓜心贴口上即出。

  若铅弹入肉,会走,即用水银从疮口灌入,使其不走,然后设法取出。

”[54]《文堂集验方》载:

“秋冬烂南瓜贮瓷瓶中,日久成汁,涂患处,止痛易好,并治一切无名肿毒。

  方志对治疗汤火伤同样记载颇多。

康熙《漳浦县志》载:

“圆而有棱,色黄,肉可疗炮火疮。

”光绪《建昌县乡土志》载:

“南瓜性凉可作汤火药,凡种瓜之家可于瓜熟时取瓜及藤叶一并捣烂,装入坛内埋地下,过三月悉化为水,遇有被火烧暨开水烫烂皮肤者,取瓜水饮一茶杯,以瓜水搽患处立愈,诚汤火伤简便良方也。

”光绪《五河县志》载:

“南瓜,即番瓜俗亦曰望瓜,老则黄可以补谷之不足,其瓤及根叶皆可起炮子愈炮创,军中尤重宝之。

”除了南瓜蒂,南瓜的其他部分都可加工、利用。

叶桂《本草再新》载:

“番瓜藤,味苦辛,性凉,无毒,入肝脾肾三经。

走经络治肝风滋肾水和脾胃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

”《本草再新》又载:

“南瓜藤,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脾二经,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

”《分类草药性》载:

“南瓜根,专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肠气胀解烟毒。

南瓜花,性凉,治咳嗽提音解毒又达痼疾。

  清末对南瓜的各种药方总结较多,其中医保健功能反映在以南瓜为主药的药方中。

《外治寿世方》载:

“凡眼珠打出,或触伤,或火炮冲伤,用南瓜瓤捣烂厚敷,外用布包好勿动,渐次肿消痛定,干则再换,如瞳人未破,仍能视物。

瓜以愈老愈佳,如无南瓜,用野三七叶敷,或用生地黄浸酒捣敷亦可。

南瓜北人呼为倭瓜⋯⋯凡枪子打入皮肉,用生南瓜切片,贴患处即出。

南瓜瓤敷之亦佳。

”《奇效简便良方》载:

“南瓜,北方名窝瓜,初开花时,连叶根藤拔取洗净,藤上带有小瓜亦可用,于石臼内捣汁,常饮渐可除瘾。

如将汁一两入在烟十两内,吸之亦渐断矣。

后一二年内仍须多食南瓜,或多炒瓜子吃”;“眼目打伤青肿⋯⋯用瓤捣烂厚封,外以布包好,勿动,干则再换。

眼珠打出或炮伤眼目,倭瓜瓤并治”;“箭镞铜铁炮子并一切杂物入内。

南瓜(北人呼为窝瓜)捶融,四围敷之”;“解吞生洋烟毒。

南瓜汁灌,或灌香油。

或扒墙草捣汁灌之,煎水亦可。

”《验方新编》记载了“眼珠伤损”“瓜蒂散”“戒洋烟瘾”“汤泡火伤”“火爆伤眼”“打伤眼睛”“箭簇铜铁炮子并一切杂物入肉”“身痒难忍”“遍身瘙痒抓破见血”“三日疟方”“治坐板疮方”“血风疮久不愈”共12种以南瓜为主药的方剂和疗法。

  南瓜泡制的酒也有利于调和保健。

《本草求原》载:

“蒸晒浸酒佳。

其藤,甘苦、微寒。

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

”《三农纪》载:

“皮浮虚:

虚以皮烧存性为未,每酒调服。

”《浪迹丛谈》记载:

“世传牙痛方⋯⋯或用番瓜蒂焙研擦之,亦效。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南瓜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很高,适合喂养家畜。

用南瓜喂猪在古籍中记载较多,但似乎未涉及其他家畜。

其他利用方式也有所涉及,在明清时期个别地区有所体现,如观赏、制糖、酿酒、制皂等。

康熙《东阳县志》提到用南瓜“饲猪”[11]。

道光《城口厅志》载:

“可煮可蒸,荒年救饥,可饲豕。

”同治《德阳县志》载:

“荒年可救饥可喂猪。

”《三农纪》也认为南瓜“可饲蜂,可喂猪”,在南瓜地附近养蜂喂猪能实现双赢。

  南瓜还具有观赏功能。

一是南瓜有一种适于观赏的品种,一是利用南瓜进行雕刻。

同治《孝丰县志》载:

“南瓜,自南中来,皮色红,供盘中为观,美不堪食。

”同治《上海县志》载:

“经冬色红间翠斑甚佳亦名南瓜,只可供玩不可食,坚老亦可作器。

”光绪《浦城县志》载:

“南瓜,又有一种色红而小者曰金瓜,亦堪供几案清玩。

”光绪《姚州志》载:

“未熟时土人每雕花草人物之形于其上,迨七夕中秋取以献月,亦古风也。

”同治《上海县志》提到南瓜“坚老亦可作器”,南瓜外壳坚硬确实可作器皿盛放东西。

嘉庆《醴陵县志》载:

“南瓜,蔓生开黄花,实圆而扁,醴俗好事者于中秋夜盗瓜鼓吹至人家,名曰送瓜兆生子。

  崇祯时《海澄县志》载:

“圆而有瓣漳人取以供佛,不登食品。

”南瓜在传入福建之初,未发挥食用功能,主要用以供佛。

康熙时《漳州府志》载:

“圆而有瓣漳人取以供佛。

”此时,南瓜仍然用以供佛,但已经没有了“不登食品”之说。

嘉庆时《西安县志》载:

“南瓜,又有一种金瓜圆而有瓣,朱红色最耐久,人取以供佛。

”]以上都是南瓜的特殊利用方式,仅存于东南沿海省份。

另外,用南瓜制糖、做火药,与供佛一样,也只在部分地区流行。

《蒙自县志》载:

“或云可煎糖可制火药,泰西人尝为之。

”宣统《蒙自县志》载:

“可作糖蜜饯。

”宣统《通海县乡土志》载:

“小瓜作菜,老瓜切块煮作饯,为糖食大宗。

  明清时期,人们就开始对南瓜进行深加工。

咸丰《冕宁县志》记载南瓜“又可为粉”,这是我国的独创。

咸丰《琼山县志》记载南瓜“可酿酒”。

光绪《郁林州志》载:

“瓜有金瓜,即南瓜,大金瓜特异种空地,八九月始熟,大如罂坛重数十觔,皮肉俱黄,煮食甜甚,或切片晒蒸数次放酒壅中,酒作金色味如饴。

”南瓜酿酒,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

南瓜在台湾,还成为肥皂的原料,“近时之洋肥皂,其黄色者,即此瓜所制也。

  综上所述,与传统作物相比,南瓜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全新的作物。

以京畿地区为例,南瓜大概是在16世纪中期传入。

成书于1578年的《本草纲目》很早就对南瓜的加工、利用有了较全面的记载。

入清以来,有关南瓜加工、利用的研究总结更是在全国范围如雨后春笋般接连诞生,内容涉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加工、利用体系,速度之快、利用之全面,让人叹为观止。

个中原因,固然是南瓜推广、普及速度较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他们对南瓜的各种特性详加观察,充分实践,善于总结,才造就了如此丰富的南瓜加工和利用内容。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的基本成就和技术经验,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的一部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