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685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docx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品技术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明显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明显优化、人口结构明显优化,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明显下降,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成为珠三角现代产业示范区。

阶段性目标:

力争到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50万左右,人均GDP达到8万元;单位GDP能耗较2007年降低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07年下降16%;城市人口结构明显优化,人才总量增加到142万人以上,户籍人口比重增加,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以稳保调原则,营造政府、社会、企业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在莞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政府服务,稳定企业并使之扎根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扩大内需和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稳健的政策、稳定的局面、稳步的发展来保障产业调整升级的顺利实施。

以政促调原则,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强市对镇、镇对村的发展统筹,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内外结合原则,发挥外源型经济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合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外资企业生产链条,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两自”企业,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分类指导原则,针对全市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分别设定各有侧重的工作目标和鼓励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优质项目、发展新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鼓励中等和发达地区大力完善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三旧”改造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一)以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心,带动产业链延伸。

着力稳定现有企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等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帮扶科技型、品牌型、成长型的优质中小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发展。

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就地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企业植根性和技术溢出,提升整体效益水平。

着力引进产业链缺失项目、大型重点项目,支持转移企业在莞建立营运总部,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着力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建立并完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政府服务体系。

(二)以信息产业升级为龙头,做强做优现代制造业。

重点发展具有较强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信息产业,以新型液晶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产业的培育发展为切入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层次提升;利用港口资源,积极发展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业,引进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船舶维修制造业、精密装备制造业和汽车项目,促进工业适度重型化;着力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打破地域界限,提高纺织服装、家具、五金、造纸、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形成若干个新兴产业集群。

(三)以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实施“商贸东莞”工程,以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形成“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并举、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的服务业体系,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以金融改革创新为突破,积极开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促进金融产业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建设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综合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打造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具有本地优势的商贸流通、商务会展、餐饮、旅游、社区服务业打造品牌,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四、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制定实施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制造业重点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

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定期更新的《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目录》。

各部门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升级指导目录,结合自身职能,制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各镇街根据市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实施。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完善“科技东莞”工程的配套政策,用好每年10亿元的专项资金。

加大力度扶持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对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

设立企业研发投入资助计划、研究成果产业化资助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加强科技合作,推进莞港创新产业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深入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工程。

支持重点实验室、公共研发检测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对外资企业在莞建立研发机构,符合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基本条件的,给予财政资助。

继续发展壮大风险投资事业,鼓励和引进海内外风险机构在东莞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继续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上市。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制定高效快速简便的操作办法,落实中央、省、市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加快创新中小企业转型的体制机制,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及担保贷款支持计划,加大对重点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以财政对企业贴息和设立风险补偿机制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引导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争取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帮助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科技型、创新型、潜力型中小企业发展。

(四)统筹整合土地资源。

加快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城规、土规和产业规划的衔接工作。

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施“三旧”改造土地管理暂行办法》,妥善解决转型企业用地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整合和提升旧工业区功能,加快“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步伐,提高城市承载优质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能力。

支持镇街加快处置闲置土地,依法依规统筹村级未利用而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推进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壮大政府土地储备,从更大范围内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研究并制定关于优质产业项目的评价体系和办法,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出台保障优质项目用地的有效机制,建立优质项目落户建设的绿色通道。

(五)调动村级积极性。

积极探索村级体制改革,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加大市镇两级财政对基层的投入,逐步剥离村级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通过专项补助和购买服务的形式,降低村级对治安、环卫、市政建设和管理等公共投入的负担,增强村级承受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深化股份制改革,稳步推动实力较强、具有改革意愿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公司化改造,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出台更多激励办法和措施,提升村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引导村级盘活土地资源,引进更优质的项目,提高土地产出率。

具体办法由相关职能部门另行研究制定。

五、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设立10亿元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自主品牌、提高技术水平、开展自主创新等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帮助企业抢抓订单,支持企业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着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

以省政府批准东莞作为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为契机,争取省政府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扩大内销、创立品牌、自主创新、发展东莞特色的“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和建设电子口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切实落实省政府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完善转型服务平台功能,包括政策辅导平台、集中服务平台、保税物流平台、市场营销平台、技术提升平台、升级转型辅导平台。

(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把扶持鼓励行业领先企业、“两自”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发展作为培育龙头企业的中心工作。

制定并实施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办法,以市政府认定的5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为主,在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并购重组、宣传推介、政府服务、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重点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工业企业,着力推动其率先转型升级,使之成为行业内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龙头的行业结构。

(三)招引产业关键缺失项目。

根据提升整体产业质量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和关键性项目招商目录和鼓励政策。

创新招商方式,通过高层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产业招商、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