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4684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第一章.docx

学前教育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

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教育?

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

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

学前教育:

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

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

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泛指0——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

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

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一、咨询所等。

学前教育学:

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

0——6岁前儿童教育问题

研究内容:

(讨论:

你认为学前教育应该研究哪些内容)教材的体例

研究任务:

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探讨规律,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综合性的学科;

3、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4、不断发展的学科。

思考与练习:

1、学前教育的含义?

2、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黄人颂主编:

《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李生兰著:

《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掌握各阶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观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各发展阶段主要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极其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对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回顾,能够使我们更明确认识这门学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分析与评价。

一、孕育阶段:

(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最初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

国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提出关于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曾提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中国古代有些教育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如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认为俗谚“教儿婴孩”,很有道理;并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

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教育专著。

在不少论著中都概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与古代相比,则更加系统、完整和更有现实性。

影响较大的教育著作主要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前半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代表作《人的教育》。

这本著作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其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也是由.福禄贝尔提出的。

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主要贡献包括: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学前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应和学校不同。

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

2)、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儿童是天生善的,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

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服从一定的要求。

他还认为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重视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应具有的品德。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能促进儿童的成熟与学习。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福禄贝尔的主要著作有:

《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

他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不够正确,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为学前教育献身的精神也是值得比邻纪念的。

他有一句名言:

“来吧!

让我们和我们的儿童生活在一起!

”就是他思想和行动的格言。

英国的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与儿童实际生活打成一片。

“从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并使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

他还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活动是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培尔之后对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又一代表人物。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她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她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学习玩具的相互作用来学习,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蒙台梭利提出:

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她的学前教育理论流传很广,至今在西方一些国家仍有实施她的教育理论的幼儿园。

蒙台梭利思想中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和丰富内涵。

在蒙台梭利出版的几部幼教著作中,蒙台梭利自己对“教育”所做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

b.“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c.“我的教学法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生命食粮的教育”’。

d.“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协助儿童“生存下去的力量”,看作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对儿童生命的完善,可以说这已经充分表现出了蒙台梭利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她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基本主张。

在这种基本的教育思想中,最为根本的是一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那就是认为人类的“生命”自身有一种本能的意识.有一种发展自身的需要,因而也就有了一种更为本质的教育的对象。

有了这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就有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最本质的基础。

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本人将其所从事的教育,定义为“顺乎天性的教育”的缘故。

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体系,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教育。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他论述了幼儿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

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

这些著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

总之,此期,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首先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应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这种教育思想虽过分强调自由发展,但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其次,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1632)。

在这本著作中,他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

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教师,对一至六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再次,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至现在)

二十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

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音乐、美工、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

一、国际化

  每一个国家,每一种社会的学前教育及其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介入,交通的发达,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学前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交流,国际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尤其在进入9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国际沟通已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社会发展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