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604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docx

届一轮复习必修一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练习优化方案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优化方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湖北武汉毕业班调研)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年1月6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2.(2015·广东梅州高三质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设立五个租界    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3.(2015·天津南开区高考模拟)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

A.掀起瓜分狂潮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希望利益均沾

4.(2015·四川“联测促改”活动)关于圆明园遭劫焚事件,时人李慈铭在其《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到:

“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该日记片段(  )

①揭示了圆明园毁于内外勾结的事实 ②谴责了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趁火打劫 ③来自听闻的内容真实性尚需考证 ④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圆明园劫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列强在华投资统计表

时期

工厂数

资本(千元)

1840-1870

70

2802

1870-1894

16

4829

1894—1913

136

103153

A.开放通商口岸B.《马关条约》签订

C.政府奖励实业D.引进外国资本

6.(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调研)梁启超说: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

7.(2015·吉林高三期末检测)“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

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

这里说明(  )

A.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

C.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

D.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

8.(2015·陕西咸阳高考模拟)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9.(2015·安徽淮南高三模拟)有人将右面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

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

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

慈禧太后跑路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0.(2015·江西上饶高三模拟)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

“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1.(2015·北京朝阳区高三综合练习)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

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15·广东深圳高三调研)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3.(2015·山东临沂高三期中考试)经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于1853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这种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

A.重视意识形态控制  B.禁绝了儒学百家思想

C.反对专制统治理论D.推崇法家治国的思想

14.(2015·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  )

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

15.(2015·广东汕尾高三调研)《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等诸多要求。

从经济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

16.(2015·新疆高三适应性检测)“八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军在滁州境内会师东进,攻破浦口,再次击溃江北大营,并进占江浦。

……经过激战,太平军摧毁了湘军全部营垒,歼灭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湘军数千人,李续宾自杀。

太平军乘胜追击,收复桐城,围困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皖北复为太平天国所有。

”其影响是(  )

A.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

B.天京上游局势暂时得到稳定

C.切断了清政府的财源

D.为进军江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17.(2015·山东潍坊一模)“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18.(2015·山东淄博高三诊断)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

A.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B.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D.促成了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19.(2015·四川资阳高三诊断)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0.(2015·江西鹰潭高三模拟)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21.(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22.(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高三调研)“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应有的权利,它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首创伟业,可谓20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称辛亥革命为光荣革命,是因为它结束了封建制度

B.辛亥革命使国人看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一线曙光

C.“一触即溃”表现为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D.“以退求全”是因为革命党人痛感社会觉醒和革命武装的严重不足

23.(2015·广东汕头高三模拟)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

“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

24.(2015·广东梅州五华高三质检)学者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

1.(2015·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

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4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

1000美元)

年份

1843—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2522

5195

3889

4312

2533

4413

3909

棉织品

1671

4255

3080

3311

1836

3052

2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糖

2

43

170

82

147

杂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总输出

2360

6046

6492

6726

5081

6514

8021

322

2221

2027

1834

1654

2019

2427

生丝

2003

3806

4430

4819

3331

4417

5529

杂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资料来源:

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

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6分)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6分)

 

2.(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有几个主要意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船”与“陆沉”

刘鹗在1903年发表的《老残游记》的首章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

把大清帝国比作一艘行在“太平洋”上即将沉没的危船,船上有数不清的难民,有手足无措的水手,有糊涂的船长,有趁火打劫者、跳海逃命者,还有鼓动人们造反的演说家。

自命不凡的老残认为只要给他们送去罗盘,调整航线,就可以化险为夷。

然而,当老残等人冒险驾船给危船送去罗盘和纪限仪的时候,却被众人认作“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而被砸翻船。

与“危船”隐喻相近的中国形象还有“陆沉”意象。

同时代政治家与知识分子的诗文当中。

都运用“陆沉”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秋瑾诗句: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章太炎撰文署名“陆沉居士”。

材料二 “东方病夫”与“东亚病夫”

英国侨民奚安门主办的《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东方病夫”一词,时任《时务报》主编的梁启超译为:

“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1938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讽刺漫画:

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驮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梁启超在完成于1906年间的《新民说》中提到:

“我以病夫闻于世界,手足以瘫痪,以尽失防护之机能,东西诸国,莫不磨刀霍霍,内向而鱼肉我矣。

材料三 “睡狮”与“醒狮”

“睡狮”与“醒狮”的观念起源于19世纪末,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在《自由书·动物谈》(1899)中把伦敦博物馆陈列的一种状若狮子、先睡后醒的巨物看作中国的象征。

1902年12月,蔡元培分析国内外形势曰:

“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

”此后,诸多革命志士的文章辞赋中,频频出现“睡狮起舞”“警睡狮”“猛睡狮,梦中醒”等比喻。

《汪穰卿笔记》卷8附录之《琴瑟寄庐类稿》“睡狮”条(大致意思是):

洋人称中国人为睡狮,终有一醒。

以此语质问洋人,他们都笑而不答。

后来遇到一位驯狮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其中的原委得以破解。

他说:

我用生鸦片抹在牛肉上作为饲料给狮子,开始少许,逐渐增加,鸦片用到一定的剂量,狮子便终日昏睡,任凭看客戏耍。

虽然有时张牙舞爪,发出吼叫,也不过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其实不会咬人的。

驯狮者接着说,贵国之大,犹如狮子这样的庞然大物,受鸦片之害难道还不够吗?

——《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的几个主要意象》

(1)“危船”和“陆沉”意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状况?

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怎样的心境?

(10分)

(2)“病夫”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主要是指什么?

“东亚病夫”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8分)

(3)《汪穰卿笔记》将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什么?

“睡狮”与“醒狮”的隐喻表达了什么思想?

(6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

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

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8分)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8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分)

 

1.解析:

选A。

从材料时间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预备调兵25万,但实际执行的只有3000人,说明清政府的军事动员体制十分落后,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并没有动员民众,故不能说全民动员,故B项错误;题目材料主要是讲调兵速度,而不是军事装备,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清军训练不足问题,故D项错误。

2.解析:

选C。

租界是由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发展而来,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通商口岸的设立,与公行无关,故B项错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主要规定五口通商问题,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后强行签订的,不是中国自开商埠,故D项错误。

3.解析:

选B。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并未掀起瓜分狂潮,故A项错误;从列强角度来看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才要求大规模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列强要求扩大权益而非利益均沾,故D项错误。

4.解析:

选D。

“……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可知圆明园遭劫焚并不是由于内外勾结,故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D项符合题意。

5.解析:

选B。

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已经出现,与时间不符,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注意表格信息“列强在华投资统计表”,从表中数据可知列强在华投资呈现大幅增长是在1894—1913年间,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极大地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故B项正确;政府奖励实业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列强在华投资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引进外国资本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符,故D项错误。

6.解析:

选C。

梁启超强调“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即增强自身实力,与缺乏对战争的预见无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日本纵容和支持,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梁启超强调失败的原因是“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即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牵制日本,调停中日矛盾,结果导致贻误战机,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7.解析:

选D。

从材料“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说明军纪涣散,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说明落后的体制,故D项正确;军事将领的素质只是材料体现的一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弊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反差,故C项错误。

8.解析:

选D。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有题干材料中“救亡”一说。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符合史实,但没有体现材料关键词“救亡”,故A项错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有关,故B项错误;“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开始,时间错误,故C项错误;“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9.解析:

选B。

从“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溜之大吉;慈禧对义和团由招抚改为剿杀,是“反咬一口”;清政府与列强共同剿杀义和团运动,是“为人打工”;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是德国占领胶州湾,故A项错误;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故C项错误;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条约的内容,故D项错误。

10.解析:

选B。

《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A项错误;由题干“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处斩清政府官员”等信息可知清政府正逐步成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正确;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1.解析:

选C。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故意曲解《南京条约》补充条约《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在上海建立最早的租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故与图中历史现象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2.解析:

选D。

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国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行灭国之实”。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关,没有体现出“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故A、B、C项错误。

13.解析:

选A。

B项说法过于绝对,这一政策类似于秦朝的焚书坑儒,秦朝尚不能禁绝,此时也是不能禁绝的。

这一做法并不是反对专制统治理论,而是由于拜上帝会要求人们不敬祖先,而儒家等学说是维护伦理道德的,因而反对。

“专制”的对立面是民主,材料并没有任何民主气息,因而C项说法错误。

太平天国的理论不是法家思想,而是拜上帝会理论,故D项不对。

14.解析:

选C。

1861年曾国藩的湘军全力围剿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中“贼”是对其诬蔑的称呼。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相符合。

A项是《海国图志》,B项是《天朝田亩制度》,D项是康梁维新思想,故答案为C。

15.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

从经济的视角来看,以及“最大价值”的限制词。

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张,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主张,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天亩制度》提出农民阶级反封建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16.解析:

选B。

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的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是江南大营的摧毁,故A项错误;C项是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斗争——东征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也是前期军事斗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7.析:

选A。

解读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被运用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促进了两个政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中体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借鉴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没有对其推崇,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给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康有为和孙中山是借鉴其不足为自己的政治运动服务,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性质不同,不能称之为一脉相承,故D项错误。

18.解析:

选A。

从图片关键词“武昌”“起义军炮兵阵地”和题干关键信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

这一事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